1902個樓道換新!白鶴街道全市首推“老屋新生”計劃

1902個樓道換新!白鶴街道全市首推“老屋新生”計劃

新防盜門的安裝,十分受居民們歡迎。

昨天上午,隨著第一扇物聯網防盜門在白鶴街道黃鸝社區安裝完成,該街道老小區的1902個樓道開啟換新之旅,其在全市首推的“老屋新生”計劃正式落地。

“以門養門”,老小區迎來物聯網防盜時代

昨天上午11時,在黃鸝社區69幢244號牆門外,兩名工人正忙著安裝一扇嶄新的防盜門。防盜門安裝好後,居民不僅可用刷卡、按鍵的方式開門,還可以通過APP遠程視頻解鎖,第三方公司也將藉助APP獲取一定收益。

“居民不出一分錢,政府和第三方公司各出一半費用。”當第一扇物聯網防盜門安裝完成後,邊上圍觀的居民紛紛點贊。“這麼一來,那些印小廣告的和小偷就進不來了,咱們樓道也會更乾淨、更安全。”92歲的餘金仙老人笑著說。

再過不久,黃鸝社區的347個樓道將全部裝上這樣的物聯網防盜門。這樣的“以門養門”做法,從何而來?

1902個樓道換新!白鶴街道全市首推“老屋新生”計劃

工作人員認真完成每一扇防盜門的安裝。

白鶴街道黨工委書記祝健敏介紹,黃鸝社區始建於1986年,共有居民樓138幢、房屋5118套。因小區建造年代久遠,技防物防配套設施嚴重不足,進出人員雜,物業管理不到位,治安情況堪憂。今年3月,在充分了解和分析黃鸝社區當前治安形勢、物業管理狀況、防盜門建設推進難點、社會資金注入可行性的基礎上,街道提出以該社區為試點,探索“政府補貼、居民不掏錢、第三方投資運營、以門養門”的平安防盜門建設模式。

經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第三方公司等多方多次協商後,白鶴街道最終確定合作模式,即防盜門建設經費的50%由第三方公司承擔,50%由區、街道承擔,居民無需掏一分錢。

據悉,此次黃鸝社區的347扇防盜門預計可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工,下一步,該街道將對轄區內其他小區進行分析勘察,全面推進老小區物聯網防盜門建設。

1902個樓道換新!白鶴街道全市首推“老屋新生”計劃

工人們正在裝嶄新的防盜門。

1902個樓道將從“由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

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小區改造提升,這一創新做法是白鶴街道在全市率先實施“老屋新生”計劃的核心內容。

今年以來,白鶴街道從全面提升社區環境衛生、居住安全、服務供給和綜合治理水平4個維度出發,著力打造“清爽老屋”“健康老屋”“慢享老屋”“共治老屋”,讓43個老小區、1902個樓道在“舊貌換新顏”的同時,實現從過去的“由社區管”向“自治共管”轉變。“老年人佔四分之一,外來人口占三分之一,2000年前建造的小區佔65%,老小區遺留問題多,管理難、整治難,這就是白鶴街道的現狀。”祝健敏坦言,老小區環境整治是個系統性工程,必須要在治理上“做加法”,同時,摸索出一條社區、居民協同自治,共管共建共享發展成果的改造模式,讓老屋真正迎來新生。

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針對老小區破牆開門的“通病”,該街道推出聯動機制,社工、牆門組長、物業保潔員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後,綜合行政執法、住建、公安等部門聯合現場查處,第三方機構進行專業房屋安全鑑定。今年4月,白鶴社區25幢一處30平方米的房子因裝修造成樓梯承重牆破損,街道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機制,第三方專業機構前往解危,5000多元解危費用由房主承擔。

此外,孔雀社區居民自行協商出資比例,完成全市首個老小區電梯加裝;丹鳳社區居民主動配合社區自行清理10噸樓道垃圾……眼下,整個白鶴街道有3000多名志願者參與到深度環境整治中。“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街道正在通過提升居民自治共管意識不斷深化推進老小區環境整治工作。但這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有時還會出現反覆,需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祝健敏說。

不僅如此,“社工早巡”“369社區環境整治工作法”“小區管家津貼制度”……白鶴街道還不斷創新制度和做法,全力推進“老屋新生”計劃。近兩個月來,該街道已清理垃圾5000餘噸,全覆蓋清理樓道1902個、粉刷樓道1323個、規整共享單車1萬餘輛、清理殭屍車44輛。

短評——

“老屋新生”計劃中的“民本情懷”

黃鸝社區安裝物聯網防盜門,居民不需要花一分錢,正是對白鶴街道做好民生實事最好詮釋。

正是這種做事風格和態度,讓居民們意識到:原來自己的家,是可以在自治共管中得以“新生”,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夠被關注和重視。

白鶴街道的這一“老屋新生”計劃,遵循的是“民本”這一理念,並瞄準了百姓需求、精準發力,其實際成效體現在了居民的安全感、滿意度、歸屬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上,為全區乃至全市老小區改造提升,提供了可推廣、可借鑑的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