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2014年,2歲的泰國女孩Einz被診斷為腦癌,

五年生存率僅有30%。

Einz的父母均為醫療工程博士,

在親眼見證女兒被病魔纏身一年後,

他們決定女兒離世後冷凍她的大腦,

希望未來的科技可將她復活。

Einz因此成為世界上年紀最小的人體冷凍者,

在世界範圍引起關注與爭議。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Einz

2015年,泰國記者Palin 和丈夫開始跟拍Einz一家,

4年後,影片《凍結的希望》(Hope Frozen)終於完成,

2019年在Hot Docs加拿大紀錄片電影節首映,

並拿下最佳國際紀錄片獎,

也獲得了參與奧斯卡的資格。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家人到Alcor探訪,在Einz冷凍倉前

Einz被冷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Alcor生命延續基金,

截至2020年1月,

已有176人在Alcor接受了人體冷凍,

其中96人接受了腦冷凍。

Einz手術的主要負責人、

人體冷凍專家Aaron Drake說,

“人們選擇人體冷凍有不同的原因,

有些人想活得更長,有些人因為有太多的錢,

有些人想要看到未來,有些人僅僅是為了愛。”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條專訪:導演Pailin Wedel(左)和人體冷凍專家Aaron Drake(右)

在Alcor供職8年後,

Aaron於2016年來到中國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

擔任低溫醫學專家,主導2017的中國首例低溫保存。

2月,一條視頻連線專訪導演Pailin,

和人體冷凍專家Aaron。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2015年1月8日,得了腦癌、即將過三歲生日的泰國女孩Einz被人體冷凍,成為世界上年紀最小的人體冷凍者,實施機構是目前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中心——Alcor生命延續基金。

Einz的文章被髮布在Alcor的雜誌中,本僅供內部會員參閱,被美國VICE雜誌發現報道後,在網絡上快速傳播,引起極大爭議。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哥哥Matrix在Einz去世後接受剃度

Einz出生在一個泰國的中產家庭,父母都是科學家,還有一個哥哥Matrix,全家信奉佛教。母親Nareerat和父親Sahatorn都是醫療工程的博士,母親在做管理統籌的工作,父親擁有自己的激光工廠,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家,哥哥Matrix的名字就是根據數學的“矩陣”而來。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Matrix與Einz日常互動

從七八歲開始,哥哥Matrix就是身邊人眼中的神童,從小就開始跟父親一起做實驗、寫程序。Matrix非常渴望有一個弟弟或妹妹。

14年後,Einz出生了。Einz出生前,Matrix親手做好了嬰兒床,母親買好了大小兩件白色裙子,一切就緒,Einz即將被寵溺成小公主。

Einz的降臨,成了全家人的開心果。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天有不測風雲。

2014年2月的一個早晨,兩歲的Einz突然失去了呼吸。被緊急送到醫院後,醫生在Einz左側大腦發現了一個11釐米長的腫瘤,是成室管膜細胞瘤(ependymoblastoma),世界上最致命的罕見癌症之一,多發於兒童,存活5年的幾率僅有30%,Einz從那時起陷入昏迷。

第一次手術結束,醫生移除了半個腫瘤,卻告知家人她可能再也無法醒來,就算可能醒來了,醫生的建議是撤掉她的生命支持系統——這對家庭的打擊是致命的。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但是一週後,Einz奇蹟般地醒來了,這給了父親Sahatorn極大的信心:“她恢復了知覺,Einz向我們證明了生命是值得的。”

接下來的近一年裡,Einz經歷了12場手術、20次化療、20次放療,失去了80%的左腦,基本等同於80%的右半身癱瘓。在Einz的身上,生的希望和巨大的痛苦同時存在。

哪怕是這樣,Einz已經比其他患同樣癌症的小朋友堅持得更長了,因為大多數成室管膜細胞瘤患者活不過2歲。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2014年11月,癌細胞在Einz全身擴散,家人意識到這可能真的是終點了。Sahatorn和妻子用手機錄下一段視頻,他們拿著Einz最喜歡的白色裙子,對著鏡頭說:“我們到盡頭了Einz,是醫學的盡頭,人類的極限,你永遠在我們的心中。如果有一天你能醒來,可能幾百年之後看到這個視頻,你要知道爸爸媽媽愛你。”

幾個月後,家人把Einz接回家中,希望她能在家中離世。

Sahatorn在採訪中這樣回憶:“我們已經準備好說再見了。從醫院回家後,我們一起和Einz玩了一個多小時,她特別開心,我們共同祈禱,然後撤掉了她的生命支持系統,18點18分時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人體冷凍手術資料照片 圖源:Aaron Drake

Einz回家當天,警察和驗屍官也來到家中,幾天前從美國飛到泰國的Alcor人體冷凍團隊在旁邊隨時待命。

醫生宣佈死亡後,Einz的房間立刻變成了一間手術室,Alcor的專家們開始做人體冷凍的準備工作,將Einz身體中的流體換成防凍液,可以防止血管在0度時凝結、開裂,確保人體是完整的。Einz的體溫逐漸降低,直到被封到冷凍罐裡。

在一旁目睹整個過程的家人,悲傷至極。

Alcor的專家Aaron Drake在採訪中表示:“她的心跳一停,我們立刻開始操作,60秒之內是最好的。當時她的家人都在旁邊見證這一切。2歲的小女孩剛剛去世就又一次手術切開大腦,這是我之前也從沒見過的,她的家人可以克服心理障礙去看、去經歷,就憑這點我認為這已經是真實的愛。”

Einz的遺體被運往了美國。Alcor會在美國繼續進行人體冷凍。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拍攝花絮

Einz去世後,大部分媒體的興趣點是人體冷凍和科學,美國探索頻道和國家地理也做過生命延長的紀錄片,但紀錄片導演Pailin,始終在Einz家庭身邊,用鏡頭記錄下這個家庭的故事,拍出紀錄片《凍結的希望》。

影片結尾寫道:“家人會保存這部影片,供Einz在未來觀看。”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凍結的希望》海報

Pailin Wedel是一名泰國攝影記者,在美國讀完大學後回到泰國,為《美國國家地理》、《紐約時報》等媒體拍攝報道東南亞時事。這已經她做攝影記者的第8個年頭。

起初看到Einz故事的是Pailin的丈夫,一名住在泰國的美國記者。Pailin和丈夫到了Einz家裡,原本只有20分鐘的採訪時間,沒想到一聊就是一下午。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拍攝幕後花絮

從那個下午開始到影片完成的4年來,各類媒體來來往往,但Pailin一直在一旁傾聽。在這過程中,她決定把這家人的故事拍成紀錄片,“他們對生命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科學非常有信心,包括人體冷凍技術在未來的可能性。最觸動我的,還是他們整個家庭對女兒的愛。”

拍攝一部長紀錄片,意味著要放棄大部分攝影記者的工作,即將投入沒有穩定收入的長期項目,Pailin一度陷入自我懷疑。

幫忙的所有人都沒有報酬,Pailin自己做導演,她的丈夫做攝影指導和聯合制片人,姐姐做製片,父母承擔了翻譯工作,幾乎是一個全家總動員並且沒有任何收入的項目。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凍結的希望》提案在2017年獲得Tokyo Docs資金支持

拍攝到第二年,她不得不中斷拍攝,因為沒有錢了。這段時間裡她只做了一件事:籌集資金。去了6個國家做創投演講,寫了14個資金申請,終於在Tokyo Doc上籌得紀錄片資金。

這筆資金大部分被花在兩次從泰國到美國的旅途上,一次是Einz全家人到Alcor參觀,第一次看到了Einz休息的地方;第二次是哥哥Matrix一個人踏上去美國向人體冷凍專家求教的旅途。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Einz一家參觀Alcor

2017年,距離Einz去世已經過去了兩年,全家人得到了一個去美國亞利桑那州的Alcor看望Einz的機會。

Sahatorn說,“Alcor不是一個被埋葬的地方,更像是一個Einz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們計劃以後可以經常來看望她。”

媽媽Nareerat在臨行前準備好所有Einz的東西,有她喜歡聽的CD,還有一個米妮玩偶,衣服、鞋、床單……“等她有一天醒來,她就可以看到我們為她準備的東西。”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Aaron Drake在《凍結的希望》中接受採訪

在Alco參觀時,家人們和人體冷凍專家Aaron Drake會面,Aaron為他們講解人體冷凍的過程和原理,父親和Matrix忙著交流背後的科學原理和設備,而媽媽一直在小聲啜泣,到了置放腦冷凍患者的容器旁邊,媽媽的眼淚止不住地流。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在紀錄片《明天之前》裡,主持人曾寶儀參觀Alcor,注意到女孩Einz的冷凍倉

離開Alcor之前,他們把準備好的衣物,留在了Einz的冷凍倉外,並將Einz的照片緊緊貼在了外壁。

這張照片,後來被記錄在了曾寶儀主持參與的國產紀錄片《明天之前》中。

2018年,曾寶儀隨《明天之前》團隊來到Alcor拍攝“人類應該追求永生嗎?”一集。在她進入儲存冷凍倉的場地後,小女孩Einz的照片映入眼簾,也成為她這一程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曾寶儀說:“我意識到一件事,你可能沒辦法保證你心愛的人會回到這個世界,但這種方式給了你一個希望。有時候人類就是需要一點希望才能活下去。”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父親Sahatorn在Alcor悼念女兒

然而Einz被人體冷凍的舉動,並不是被所有人理解。

2015年,Einz的消息被報道後,在泰國乃至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爭議也隨之而來。一方面是人們對於人體冷凍技術的懷疑,另一點集中在批判佛教家庭沒有讓Einz安詳地離世。

父親Sahatorn沒有逃避,而是選擇直面爭議,公開與大眾對話。

“Einz還活著,只是在細胞層面上沒有了生物活動性。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自私地想要在某天能再次見到她。”在眾多節目主持人咄咄逼人的提問下,Sahatorn坦然地講述他的初衷和對科學的信心,“這樣敏感的時期,我們容易受到批評和爭議,但只有這樣公開對話和辯論,社會才能前進。”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Aaron Drake手術中

目前人體冷凍技術無法被驗證,至少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被成功復活過。但很多科學家、基金會,仍在努力研究如何保存腦結構和腦內的記憶。

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 Cryonics)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是目前美國最大型提供人體冷凍技術的非營利機構之一。

截至2020年1月,該基金會已有176人接受了人體冷凍,其中96人只接受了腦冷凍。全身冷凍費用為20萬美元,腦冷凍費用為8萬美元。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Aaron Drake

Aaron Drake2009年加入Alcor,是2015年Einz手術的主要執行者。

聯繫到Aaron的時候我們得知,他已在2016年加入中國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作為外國專家負責人體低溫保存醫藥學的研究和開發,監督所有低溫保存程序。並且指導完成了2017年的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美國Alcor實施人體冷凍的首位中國人——小說家杜虹的手術,也是由Aaron完成的。

2017年到2020年間,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作為目前中國唯一人體低溫保存服務的提供者,已經完成了8例人體低溫保存。

以下是一條對Aaron Drake的採訪精選。

Q: 一條 A: Aaron Drake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條Skype專訪Aaron Drake

Q:人體冷凍的定義是什麼?在中國的發展如何?

A:Cryonics(人體冷凍法)這個英文單詞現在已經發展成人類被凍在液氮裡的狀態,很多人把它和低溫學(Cryogenics)混淆。

低溫學(Cryogenics)是在低溫情況下利用非生命材料的學科;低溫生物學(Cryobiology)是研究生物(活的細胞及組織)在低溫下的變化。

Cryonics(人體冷凍法)沒有一個很合適的中文翻譯,所以在中國,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所使用“Cryopreservation”(人體低溫保存),以強調嚴謹性。

從1991年開始,銀豐已經成功低溫冷凍了臍帶血幹細胞、心臟組織、皮膚組織、卵巢組織、斷指等人體組織,將他們儲存在液氮低溫環境,保持其生物活性。

低溫保存器官的意義,除了做研究外,還有一個很大的應用:器官移植。比如一個人需要移植一個心臟,手術必須在6小時之內發生,如果這個寶貴的心臟來自大洋彼岸就幾乎不太現實了。

但如果我們可以通過保存器官的方式,延長這個時間段,從6個小時到6天,甚至60周都可以隨時移植,就給器官移植的醫學項目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凍結的希望》劇照

Q:你在《凍結的希望》這部影片中擔任了什麼角色?5年過去了,Einz的家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故事?

A:我當時接待Einz一家到Alcor的探訪,並作為Alcor的人體冷凍專家接受紀錄片導演Pailin的採訪。其實去Alcor探訪患者的家庭並不多,可能是東方文化的原因,在銀豐也有很多客戶家屬基本每個月都來探望。而大多數西方家庭不會這樣去紀念。

追溯到Einz做手術之前,最開始Einz父母聯絡到Alcor的時候,我們計劃請Einz飛到美國,在美國進行人體冷凍的程序。

當時我已經在洛杉磯聯絡好專門治療兒童癌症的兒科醫院,做好了所有人體冷凍的準備工作,但就在她要飛往美國的兩天前,她的呼吸系統開始衰弱,醫院給她上了呼吸機,所以無法坐飛機了。

我們當即撤掉洛杉磯醫院的所有設備,飛到泰國,在短時間內重做一系列準備。醫生告知我們Einz隨時會離世,時間緊任務重。

在泰國,很多人會選擇在家中離世,比如Einz。好在Einz一家提前做足了準備,還為我們購買了設備。

我們等到她的呼吸停止,立馬將她抬到僅15尺外(約等於4-5米)的隔壁房間進行了手術。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Q:為什麼會對Einz的案例印象深刻?Einz的案例有什麼特殊之處?

A:Einz的年齡僅有2歲,手術發生在泰國,包括最後臨時的手術地點變更,都讓Eizn的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很多人說,“你是做手術的人啊,你怎麼能忘呢?”但誠實地說,這樣的人體低溫保存工序我做過80多次了,很多案例是相似的,你可能忘了他們的臉,忘了手術的細節,不可能每一個案例都記清楚。

但Einz的案例我會記一輩子,因為家庭的溫暖和人性的關懷是我不會忘的。

Q:人們為什麼會選擇人體冷凍/人體低溫保存?

A:有的人是因為熱愛生活,想活得更久,想看到自己的下一代、兩代甚至三代,我曾經有一位泰國的客戶為自己的5位家庭成員籤人體冷凍協議,他希望未來全家人還可以重新聚在一起;

有的人是因為有很多錢,“我不能帶走自己的錢,但我想永遠擁有這些財產。”;有的人是對未來充滿希望;而有些人是單純出於愛,我覺得Einz的家庭就是因為愛,他們認為給女兒最好的禮物就是一次未來可以復活的機會。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Q:你從事人體冷凍/低溫保存之前的背景和經歷?

A:我在到Alcor之前在急診醫學領域做了15年,後來成為了一名執導醫師,為醫療隊培訓如何處理緊急醫療狀況。人體冷凍的操作很類似,這些醫療步驟都曾經被實施在活著的人身上。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專業跨學科培訓的人體冷凍專家僅有10餘個。很多醫護人員是擁有相關的醫療知識和背景,經過培訓後可以參與人體冷凍的手術當中,醫護人員對此的接受度也提升了。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手術中冷凍保護劑的使用 圖源:Alcor

Q:人體冷凍的發展,有哪些里程碑上的發展?

A: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人體冷凍技術已經有50年的歷史了。在這個科技發展的初期,我們可能會犯很多錯,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學到很多。

當今人體冷凍的實踐有了很大的改進,一切步驟都竭力合法化,儘可能地向醫學標準靠近,這也是人體冷凍技術接受度變高的原因之一。

其中最大的一個進步就是冷凍保護劑的發明和使用。

做人體冷凍之前,我們需要將人體中的液體移除,替換成某種特殊醫療液體,保證在液氮溫度(零下196攝氏度)降到0攝氏度以下後不會被凍住。

第二個顯著發展是中國獨有的ECMO系統(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主要用於對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當患者的心跳停止後,我們在降溫的過程中還可以保證患者的生物活性,為冷凍爭取更多的時間,防止細胞的進一步損傷。

其他國家的循環系統目前效率還沒有這麼高。這絕對是人體冷凍技術非常大的里程碑。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Q:人體冷凍受到的質疑有哪些?

A:第一是宗教。宗教對很多西方國家很重要,很多人認為人體冷凍和上帝的意願、宗教的教義相沖突,是上帝決定一個人什麼時候離世,離世後去哪,而不是某個冷凍公司的意願。

第二個是技術。醫學如果做不到大眾所預期的效果,就會產生衝突。在中國,政府是允許人體冷凍的研究的;但在美國,政府允許但並不支持,且不認為是合法的科學領域。

Q:人體冷凍目前的狀態,和未來人體復活的方式有哪些?

A:“人可以復活”目前確實還沒有被證實。但生物組織的研究一直在進行,我們可以集合幹細胞、器官組織、斷指、皮膚等各部位,讓復活變成可能。在動物身上已經有很多成功冷凍、復活的案例。人類是最高級的動物,因此也是最難做到。

Alcor會跟很多科技公司合作,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大腦和記憶的結構保存,人體冷凍手術結束不代表就完事兒了,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做深入的研究。


一對亞洲科學家夫妻,冷凍2歲女兒的大腦:希望未來還能見她一面

Q:你認為人體冷凍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職業道路?

A: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死後自己身體狀態的權利。

以前在急診科時,我看過太多人離世,但他們卻什麼都做不了,非常可惜,我認為未來的科技是可以改變現狀的。

人變得越老,越想要活得越長。拿我來說,我現在快60歲了,我覺得我的生命過得越來越快,我的媽媽都82歲了,時間飛速流逝,她還有很多事沒有完成。人體冷凍技術就能提供更多可能性。

很多科學家、研究者在生命範圍內看不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對未來的影響,比如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當時他們怎麼也想不到現在商務客機滿天飛,甚至人類還可以飛到月球和星際飛船。

對我來說,我更希望可以看到我正在研究的科學在未來被實現,讓我看看是不是我把一生荒廢在了一件不會實現的科學上?看到這項事業的結局,是我生命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