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李克用墓

李克用墓,又稱晉王墳,位於山西代縣陽明堡鎮七里鋪村中。2003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王李克用墓


晉王李克用墓


“飛虎子”李克用

晉王李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祖為突厥人,後移居沙陀。他生於唐大中七年(856年),卒於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出生地為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北地區境內)。李克用一家以唐太宗時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為唐廷拓邊守土。他的祖父朱耶執宜,任蔚州(今山西靈丘)刺史,代北行營招撫使。父親本名赤心,曾任唐朔州(今山西朔州)刺史,因討伐龐勳叛亂有功,被賜姓李,改名國昌,升為振武節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李家在闖蕩亂世中靠武力開基,又在效勞唐朝廷中以軍功立業,父而子、子而孫、父帥子將,同日沙場,以事刀戈幾十載,兵門武第伴其生。

晉王李克用墓


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軍事統帥,也是一位亂世英雄。他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在爭奪霸業中死去。他的個人榮辱都集中在他近乎四十年的攻城略地的軍事生涯和爭權奪利的政治鬥爭之中。

史載李克用開始學說話,就“尤喜軍中語”,從小喜愛騎馬射箭,他年少提戈,撓勇冠絕,從父討龐勳時,年僅十三,因作戰勇敢,軍中稱為“飛虎子”。平定龐勳叛亂後被授雲中牙將,幾年後升為雲中守捉使。唐乾符五年(878年),李克用於雲州發動兵變,殺主將段文楚,自請為留後。廣明元年(880年),唐廷發兵討伐,他與其父北逃韃靼部。

次年,唐廷召李克用鎮壓黃巢起義軍。李克用率沙陀、韃靼兵攻入關中,迫黃巢軍撤出長安,以功授河東節度使。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他又率軍渡河,敗黃巢軍於中牟,使黃巢軍從此不振。次年,李克用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共擊敗盤踞關中的朱玫、李昌符,進犯長安,縱火大掠,僖宗出逃。昭宗大順元年(890年)克用敗張為統帥的諸領兵。大順二年(891年),唐廷恢復克用官爵,並封晉王。此後克用長期割據河東,與佔據汴州的朱溫對峙,戰爭連年。天佑四年(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國號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克用仍用唐“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稱帝后,追尊他為後唐太祖。

晉王李克用墓


勇將獨眼龍

據說李克用出生時就有一隻眼睛失明,所以外號獨眼龍。日本戰國末期有一位名將——伊達政宗,也是一個右眼失明的武將,人稱“獨眼龍政宗”。

政宗的幼年因為罹患皰瘡(天花),而右眼失明,從而逐漸被一向疼愛自己的母親冷落,周圍的人也開始輕視自己,甚至流傳一句話“獨眼的政宗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沒有資格繼承家督之位。”這句話使年幼的政宗遭受了巨大打擊,此後他一直消極沉淪,對自己的未來毫無信心。然而,在他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伊達輝宗為他找了一個導師——名僧虎哉宗乙,虎哉給小政宗講了一個故事,是這個故事讓瀕臨絕望邊緣的政宗重新燃起了自信,而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中國的單眼之龍李克用。虎哉告訴小政宗:“李克用從來都沒有因為自己是獨眼而感到自卑,而他的敵人,也因為他的獨眼而感到畏懼,你也是獨眼,為什麼就不能成為像他那樣的名將?”這句話點醒了伊達政宗,從此他便把那個與自己相距幾百年的中國武將作為偶像,成為日本的“獨眼龍”。隨後政宗繼承了家督之位,在他的領導下,伊達家終於統治了整個奧羽地區,伊達政宗也終於超越他的父親。

獨眼龍李克用還有一件趣聞記載在史書之中,在當初他佔據河東地區之後,名聲很大,佔據淮南的楊行密卻常因為不知其相貌而苦惱,為了能瞭解其長相,就派了畫工扮成商人去河東伺機畫李克用的像。畫工到河東後不久便暴露了身份,被李克用抓住。開始李克用很生氣,既而又對左右說:“我瞎一隻眼這是實惰,不妨召他們來畫一畫,看看他們怎麼畫我。”等畫工到了,李克用扶膝喝斥道:“楊行密派你們來給我畫像,那你們肯定是優秀的畫工了,如果今天畫不好我,臺階下就是你們的喪身之地!”畫工叩拜後便開始下筆畫像。當時正是盛夏季節,李克用手執八角扇驅熱,畫工便畫上扇角遮住半邊臉擋住他的那隻瞎眼。李克用卻說:“你這是在讒媚討好我!”斥退後,又讓另一個畫。這個畫工很聰明,將李克用畫成了搭弓射箭的樣子,而微閉一隻眼觀察箭的曲直,李克用看後大喜,用金帛重賞了他。

晉王李克用墓

僅存的封土堆▲

晉王李克用墓

晉王墓坐北向南,墓周60米,墓高10米。墓室為圓角方形石券穹窿頂結構,直徑9.7米,深5.6米。墓壁有彩繪石雕門窗,墓內砌須彌座棺床。1989年考古發掘清理時,在墓室東南方向發現了墓誌銘一合,墓合0.93見方,厚0.21米,上閤中間為“晉王墓誌”西個字,字體為篆書。下合滿面文字,字體為楷、隸、篆三種,以楷書為主。開頭鐫有“唐故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司三司、太師兼中書令,晉王墓誌銘並序”以後的文字是描述李克用生平及妻子名字。2001年,修建保護圍牆,佔地面積1165平方米。晉王墓的封門石很大很厚,墓道為磚雕,失傳的翼形拱、方格窗,以及拱眼壁間的彩繪花卉圖案皆以紅、黑、白、蘭重彩粉飾,再現了唐末五代時期的藝術風格。且顏色雖經千年深藏於地下,被露出時部分色澤仍鮮豔如新。地表現存石羊一座。

晉王李克用墓


晉王李克用墓


晉王墓在歷史上被盜多次。相傳南宋時晉王墓被盜,並託夢給當時知州,說墓是嘴唇發紫的人盜的,知州下令在五縣內尋找嘴唇發紫的人,幾天過後沒有找到,後在柏林寺發現大和尚嘴唇發紫了,叫來一審,和尚招了,承認是他盜的墓。

元朝詩人李俊民遊覽李克用墓,賦詩名曰“題李晉王墓”:雄名凜凜振沙陀,為國功深奈老何。多少三垂岡上恨,伶人哪進百年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