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大跌,是見頂還是中途調整,如何應對?

科技股大跌,是見頂還是中途調整,如何應對?

週一才說的科技股調整風險,結果週二就開始了,芯片板塊兩天大跌10%,比預期來得更早一些。

當下科技股行情是否結束,是關注的重點。今天做些簡要分析:

大趨勢方面週一才說過,科技行業是未來幾年的重點方向,上漲過快反而不是好事,現在的調整有利於後期更好的上漲。

近期國外疫情擴散,這是未來兩個月不確定的風險之一。因為變數大,疊加科技股表現過熱,因此中短期會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樂觀:本次只是短暫調整,幾天就能結束,然後繼續上漲;

2.中性:可能持續兩三個月,創業板的回撤力度在20%左右;

3.悲觀:調整可能持續大半年,創業板回撤幅度30%;

以上三種情況出現概率較大的是前兩個,第三種會比較煎熬。


但不管怎麼說,即使出現最差的情況也可以判斷出,這並不是牛市結束。

科技股大跌,是見頂還是中途調整,如何應對?

上圖是創業板出現的幾次大跌,持續時間從幾個月到一年不等,現在看來,不過是歷史中的一個小階段而已,可能已經被大家所遺忘。

急跌也是牛市的特徵之一,請理性看待,我們要做的是把握大趨勢。

但是也要注意,部分個股和細分行業漲幅巨大,其風險要大於其它板塊。

結論:從大趨勢看,這次是上升途中的調整,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下面是應對策略:


就如週一的文章所說,在配置上不宜過於激進,全倉科技股的昨天回撤都比較大,如果再持續一段時間,容易對心理上產生較大影響。

我們的實盤組合中,交銀和博時在大跌中防禦能力較強,穩中求進持有的債券也降低了回撤。


近期如果出現第一種情況,保持不動。


如果出現第二和第三種大跌,科技股將再次迎來配置良機,到時再適當加倉,還可以把部分基金調整為進攻狀態,以快速回血。


科技股大跌,是見頂還是中途調整,如何應對?

前兩天說本週實盤組合可能會調倉,現在觀察結果已定:本次調倉計劃取消。

理由是:組合中的興全、嘉實、富國已經明顯加大了科技股配置,當前不宜再增加這些基金的比例,否則組合會過於激進,不利於防守。

因為未來2個月依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組合中很有必要保留防禦類較強的基金,像交銀、博時的持倉都相對冷門,可以降低組合回撤。

輕倉的依然可以採用分批加倉,通過這次下跌,大家應該能感覺到分批加倉的好處了。


有人會疑問:既然知道有不確定風險,為什麼不減倉,等跌下來再買?

有3個原因:
1.短期無法準確預測,賣出後不一定能及時接回,如果發生第一種情況,就會南轅北轍,落後於市場。


2.相信優秀經理的能力,即使遇到連續半年的調整,只要市場稍有好轉,優秀的基金還會創新高。


3.大趨勢依然看好,在去年已說明,未來3年的投資核心是抓住牛市,不要因小失大。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擇時能力非常強,可以自己決定。

​我本人繼續以靜制動,讓市場先出牌。


還是那句老話:風險無處不在,黑天鵝隨時會來,如果沒做好20-30%的回撤,就不要把主要資產都投入到偏股基金上來。


最後分享個經典語錄,用在投資上非常適合:

抱最大希望,盡最大努力,做最壞打算,持最好心態!


科技股大跌,是見頂還是中途調整,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