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龍擡頭”多位大牌券商首席提示風險

2月24日,又是科技股持倉者歡呼的一天!

上證指數震盪收跌,創業板指漲1.7%,今日再度創出階段新高,年後16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28%。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12000億元,連續四日破萬億。

盤面上,5G、光模塊、PCB電路板等板塊掀起漲停潮,其中5G龍頭中興通訊時隔將近半年之後再次漲停,直接帶動了市場情緒走高。

科技股“龙抬头”多位大牌券商首席提示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出87.05億元,為節後單日賣出的最高紀錄。

外圍市場方面,香港恆生指數收跌1.79%,失守27000點;韓國綜合指數低開低走收跌3.87%,報2079.04點;截至發稿時,歐股全線低開,德國DAX指數跌2.49%,法國CAC40指數跌2.57%,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98%,意大利富時MIB指數跌4.66%。

A股大熱之下,部分券商對於科技股以及A股後市能否持續走強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多方押注科技股行情繼續

“上漲是上漲的理由”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黃付生旗幟鮮明指出,“未有證偽信號,繼續押注成長”。

黃付生表示,進入泡沫階段的成長風格仍將走強,即使震盪也輕易勿言下車。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風格強於市場的主要邏輯為:

1,弱宏觀帶來貼現率(廣譜利率)下降預期,分母端繼續拔高成長估值;

2,持續“房住不炒”強化了價值風格業績不會進入上升通道的預期;

3,信用利差繼續下降意味著“緊信用”難題已逐步化解,而LPR報價的階梯式下滑有助於繼續強化成長行業政策層面的強勢。

黃付生表示,從機構倉位來看,科技股的上升週期當前仍然分歧巨大,認為這是行情仍未結束的標誌。短期的新變量在於賺錢效應開始強化及增量資金預期。創業板指今年以來的持續跑贏引爆了新增基金髮行,並強化了主動型外資對A股的配置,反身性中的正反饋鏈條正在逐步建立。換言之,“上漲是上漲的理由”。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新興產業可能是本輪穩增長的主要亮點。對於傳統基建仍以“託底”為主,難見“大水漫灌”和強刺激。反而在新基建、科技基建層面值得更加關注。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加大試劑、藥 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 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等新興產業方面的強調,除了最為直接相關的生物醫藥和相關醫療設備以外。與 5G 相關的科技基建,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產業互聯網相互結合 帶來的產業升級、轉型的機會,特別相關先進製造業可能成為亮點。

王德倫認為,作為“十四五”規劃年,與新興產業相關的政策也可能出臺。在行業配置“兩頭走”中一頭,聚焦“大創新”中的新能源車代表的先進製造業,半導體鏈、5G 應用化等科技成長方向。

有機構呼籲樂觀中保持理性

在行情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一些券商也發出了風險信號。

華泰證券表示,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疫情已初步得到遏制,但尚未到拐點,經濟發展目標暫未下調,或意味著逆週期調控政策有望繼續發力。全面復工雖會遲到但不會缺席,微觀數據印證全面復工日可能已經臨近,資金或逐步脫虛向實,疊加新發基金配置高峰可能已過,科技股估值擴張短期或難以持續。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始於19年初的牛市格局不變。2月4日以來,市場的強勢超出了投資者的普遍預期,背後的原因是對沖政策很強,尤其是流動性非常充裕,但投資者仍需注意短期基本面較差的負面影響,港股已經在回調。

中信證券的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秦培景表示,今年第一輪“填坑”行情的動能將趨於衰減。

對於資金面,秦培景分析稱:

1、配置型資金主導,外資流入規模迴歸均值。上週配置型外資淨流入72億元,已迴歸至全年均值水平。A股在富時羅素中納入比例提升的短期影響有限,外資未來流入節奏將更平緩。

2、公募倉位已經很高,私募短期已有明顯加倉。2月21日測算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偏股型產品的倉位分別為89.6%/87.1%,已處於歷史高位水平;而新發產品對市場邊際影響有限。

3、場內槓桿和個人投資者依然是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

秦培景預計後市將進入一段平和期,產業資本入場和基本面回補驅動的第二輪上漲將在二季度啟動。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