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光:"黑天鵝“來襲,“油魔王”何時重見油光


楊博光:

事件:3月6日,維也納舉行的歐佩克+(OPEC+)大會無果而終,俄羅斯拒絕進一步減產,原有的減產限制也被取消,最終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OPEC+談判不歡而散,國際油價是否會面臨生死考驗?

解讀:OPEC+減產談判破裂,國際原油遭瘋狂拋售,我們看到實際市場現象,WTI 4月原油期貨收跌4.62美元,跌幅10.07%,為2014年11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布倫特5月原油期貨收跌4.72美元,跌幅9.44%,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楊博光:


楊博光:

對於原油的研究,從供需問題、地緣政治、主導地位等,皆為影響因素,若再從OPEC、非OPEC兩大組織中的各成員國,庫存量、蘊藏量、日產量、開採成本、依賴油價作為財政補貼程度,換算成財政平衡點,更有各自的差距。甚至近6年來從美國頁岩油、環保、新能源汽車推動,無疑使得油價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

在全球經濟放緩,各國央行無不面對低利率、低通脹環境,依賴減產共識為了提振油價,似乎是最佳方式。由於兩大組織中,各產油國自身條件不對等,為此次會議上演了雙邊鬥氣的最差情景,也是正常現象。會議期間一波三折,主要是OPEC部長希望更多的減產幅度,要求俄羅斯承擔較多的分配。但是,會後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自4月1日起,各國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願產油,俄羅斯的產量將取決於企業的計劃。這意味著,2016年以來共同減產維持供應端平衡的四年合作正式告一段落,不僅最終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令前期從60萬桶/日→100萬桶/日→120萬桶/日→150萬桶/日逐步深化的減產期望破滅,等於之前的減產協議到了本月月底後失效。

若是4月起各產油國自由供給生產,面對放緩的經濟,疊加國際疫情擴散、國際航空減班,無疑對油價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產油國的財政赤字將逐步擴大,除了地緣政治產生變數外,以中東阿布達比基金為例,賣出美股、美債等全球投資,迴流資金補貼財政,成為未來國際證券市場更大的變數。

當然,相對受益面,一是前期華爾街投資家們對於頁岩油油井壽命短,需要持續再投資的興趣已低落,此時在油價降低的預期心理情況下,頁岩油將減少市場競爭力。二、油價降低後,最大的受益方顯然是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原油消費國,油價下跌有助於進口成本的下降,減緩目前偏高的CPI,並有利刺激燃油車替換需求機會。三、裂解加工部分差價變大,原油下游衍生品部分,如五大泛用樹脂與紡織上游化纖,甚至原油加工出口油品、石油樹脂、工業清潔劑、氫化石油物、烷基苯等等都將受益。


楊博光:

事件:上週美股延續大跌態勢,10年期國債殖利率大跌至0.7%,VIX恐慌指數一度攀升至54.39,難道貨幣政策無效了,對此您怎麼看?

解讀:除了美股下跌、恐慌指數上升,還有美債收益率全線走低,甚至10年期收益率繼續刷新歷史新低,說明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此前,我一直強調投資者可以配置黃金,從上週五黃金期貨價格也持續攀升,COMEX黃金價格一度升至1692.8,這次市場再次印證了我的判斷。對於貴金屬的看法,並非完全如市場所述,當金銀比達到歷史的某個幅度,資本市場將產生一定風險。或許風險有,也形成一定的避險因素,但是對比降息與負利率環境,如何保持相對購買力才是主要問題,不然對於黃金這樣無法產生任何孳息,還需要額外花保險箱費用作為儲存,卻成為市場追捧對象。

尤其,上週二美聯儲意外降息50個基點,利率區間下移至1-1.25%,並未起到預想中提振市場的作用。依賴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疫情,但是降息與寬鬆,卻又是唯一方式,並不是無效,而是效用需要貨幣乘數的時間。目前市場擔心的是,達到零或負利率的距離相當近,以及美聯儲還能實施幾次的問題。市場現象是美元走弱,日元、英鎊、歐元、新興市場貨幣走升,大家會覺得奇怪,美日英央行計劃聯手寬鬆,怎麼日元、英鎊等卻走升?其實日本、歐元區本身都是負利率,無法再以降息方式,只能寬鬆為主,無法如美聯儲可以採取降息或者降息和寬鬆方式,所以美元特別弱勢,資金等於流出美國。

另一方面,雖然其他市場貨幣升值,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滑跌破1%的利率區間下限,市場對已經降息兩碼後,3月中美聯儲再降息的概率升溫,反倒是進一步激起市場對未來經濟的擔憂,雖然上週五公佈的美國2月季調後非農就業人口增27.3萬人,遠超市場預期,由於就業數據屬於落後指標,使得市場更關注疫情發展和政策應對。當美債收益率與美元雙下滑,各國持有美債與美元部位,利息收入和兌換本幣減少,同步發生,無形中降低本幣數額。而美國本身儲蓄率偏低,持續降息將影響外部提供給美國的融資意願。由於全球分工與協調,各市場皆有可能受影響,特別是北向資金受外圍影響較大,短期持續流入意願的問題,投資者需要留意。

事件:前2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4.12萬億元 同比降9.6%,目前的復工穩定,對一季度整體經濟怎麼看?

解讀: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4.12萬億元,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數值呈現下滑,但是對東盟、“一帶一路”等沿線國家進出口呈現逆勢增長,並且大宗商品部分,鐵礦砂、原油、煤、天然氣等進口量分別增加1.5%、5.2%、33.1%、2.8%。


楊博光:


楊博光:

大家都知道疫情與春節假期延長,成為進出口數據的主要的短期影響因素,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共同疊加,例如:外部保護主義抬頭、國內要素成本優勢弱化、部分跨國公司調整全球產能佈局等。短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對外貿的衝擊為暫時性,並不會改變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所以長期持續積極樂觀。尤其作為世界市場與工廠的中國,在全球長遠市場、營商環境優化,吸收外資的綜合競爭優勢並沒有改變。從GDP的主要構成,消費、投資、政府支出、淨進出口(出口-進口),雖然淨出口部分受疫情影響,但從政府支出與政策紅利提高,一系列助力進出口的政策陸續落地。在近期各地外貿企業復工復產進度不斷加快同時,各部會為企業做好精準施策,減輕稅務負擔、便捷融資度難關等,都是在當前全球供應鏈分工與疫情短期影響下的政策紅利,需要留意的是,未來企業在長期部分,將思考如何擴大垂直整合,減短供應鏈,更優化生產模式。

事件:證監會降低證券公司2019年度及2020年度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證券公司再度迎來一個政策性利好,會不會帶動證券板塊上漲,對此你怎麼看?

解讀:近年來,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繳納比例已不斷下降,主要是因為證券行業整體運行規範、資本充足、合規風控水平提升,並且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較為充裕,行業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此次下降繳納比例券商繳納金額將減少逾10億元,稀放後的資金將有利於發揮金融逆週期調節作用,減少券商經營成本,緩解當前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等於是對整體券商行業一次“定向降準”,無疑對於國內券商而言是直接利好。

其實券商行業從去年開始,就迎來多維度的政策利好消息,包括科創板超預期推進、兩融細則和風控指標計算標準修訂、“深改12條”發佈、再融資鬆綁、新三板改革、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H股“全流通”改革以及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等。進入2020年,再融資新規落地、基金投顧業務試點擴大至券商,以及3月1日起,新證券法正式實施。由此可見,主管機關對於資本市場運行穩定發展的重視程度,對於大多數投資者,這些政策落地無疑更帶給資本市場穩固發展的保護性措施。只是部分投資者,會擔心降低繳納比例會不會影響到對自己的保護?實質上降低比例並不意味著對投資者保護性降低,反倒是在一個健康良性的資本市場環境,無形中得到更多的自我保護,才是最大意義。

截止3月6日,已披露業績的31家券商2月業績,合計營收259億元,環比上升39.6%,實現淨利潤112億元,環比增幅達49.1%。當前流動性寬鬆背景之下,交易量、債市、兩融規模均超預期,券商整體未明顯受疫情影響,而此次繳納降低比例、各種利好政策落地,預期未來行業應持續樂觀。

但需要注意的是,選擇標的時,需留意企業盈利的銷售情況、業務分佈。若是營收停滯,僅以降低成本方式,對於企業盈利增長與前景均有限,主動式的增長機會在於產品、品牌等附加價值,所以,除了成交量、交易額、賺錢效應、交易意願外,更重要是各企業的特色差異化服務。

本文僅記載楊博光的觀點與心得,不代表所任職機構的立場,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本文所發佈的觀點和陳述不構成對任何人或任何組織的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此取代自己的獨立判斷。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楊博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