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2020年3月9日,將是全球金融市場載入史冊的一天。

美國WTI原油大跌超20%,至30美金附近,創下自1991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全球股市暴跌,美國標普股指期貨盤中觸發熔斷,恐慌指數VIX期貨創出歷史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連續暴跌最低至0.5%以下。

國內資本市場,上證指數跌近3%,創業板跌4.5%,化工期貨出現大面積一字板跌停。

這一切,讓我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12年前,那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沙特飛出的“黑天鵝”

今年以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出現大幅度的下跌,道指只用了6個交易日就從高點下來10%,創出了史上最快回調。

出於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和恐慌情緒的蔓延,國際油價也受到拖累,WTI原油從1月初的60美金附近,一路下跌到上週五的45美金左右,短短兩個月跌幅約30%。

上週五,OPEC和俄羅斯在一起開會,本來要商議聯合減產,結果俄羅斯不同意,當天國際油價就下跌10%左右。隨後沙特開展報復,用降價+增產的組合拳予以反擊,週一開盤,國際油價大跌超20%。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兩天下跌30%的WTI原油

沙特飛出的這隻“黑天鵝”,讓人不禁聯想到2014-2015年的石油戰爭,當時的國際油價從100美金以上一路下跌到50美金以下。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2014-2015國際原油

對於交易員來說,今天註定不平凡。因為這所有的數字,對他們來說都是真金白銀。

國內期貨市場,原油的交易所保證金為7%,跌停板幅度6%。換句話說,即便只用一倍槓桿開倉,今天這一個跌停板就把保證金虧完了。如果滿倉,開盤就爆倉。也難怪一眾的期貨公司今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各個群裡都是風控抓狂的消息。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有沒有這種感覺:在交易過程中,總是隔三差五的就遇到“黑天鵝”事件?

2008年的次貸危機,2001年的9·11事件,2009年歐債危機,2011年日本地震,2016年英國脫歐,2020年新冠病毒……

為什麼入行短短十幾年,遇到這麼多“黑天鵝”?

通常情況下,我們習慣用正態分佈來描述各種隨機事件。正態分佈,也叫高斯分佈(沒錯,就是那個著名的、牛逼至極的天才高斯),是一種鍾型的分佈函數,如下圖所示: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正態分佈

最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人群的身高。打個比方:某省份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167cm,那麼大部分人的身高就落在167cm左右,這是個均值,小部分人的身高會在平均值兩側,而且極高和極低的人數很少。

正態分佈是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數學概念,我們可以用它來刻畫很多規律:比如人的智商、學生的成績、產品的質量等。

但是,在金融市場,正態分佈並不成立,它是“尖峰肥尾”型的,如下圖: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尖峰肥尾與正態分佈

尖峰:市場更多的時候是處在中間的平庸狀態;肥尾:市場出現極端情況的概率要遠大於正態分佈的情況。

如果尖峰肥尾比較嚴重,我們的感受就是:市場要麼平淡無奇,要麼黑天鵝頻發。

這,恰恰就是我們進入2020年之後的感受。

如何規避“黑天鵝”

如何規避“黑天鵝”事件?——先說結論:無法規避。

首先我們釐清兩個名詞:黑天鵝和灰犀牛。

黑天鵝,是指發生概率極低、完全出乎意料的事件;灰犀牛,是指發生概率較高、可以預測但之前沒有充分注意的事件。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黑天鵝和灰犀牛

說簡單點:灰犀牛是我們遠遠就看到了,但是總覺得它移動緩慢,不當一回事;黑天鵝是我們根本沒見過。

所以,所謂“黑天鵝”,就是你根本無法事前預測。至於事後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去解釋它,那只是人類的本性而已。

既然無法預測,也就無法規避。

那麼,我們就要被動的接受“黑天鵝”的衝擊嗎?

趨勢交易,天然具有危機alpha

回到交易這個話題上,在面臨隨時隨地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時,唯有采用趨勢交易,才能化被動為主動。

所謂趨勢交易,就是不預測,只跟隨。

如果回顧歷史,在每次市場發生系統性風險大跌的時候,趨勢交易策略的表現都遠遠優於其他策略,正因為這個特性,趨勢交易才被冠以“天然具有危機alpha”的稱號。

著名暢銷書作家尼古拉斯·塔勒布寫過一本書,《反脆弱》,在書中他提到:

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

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動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黑天鵝”?

反脆弱

Whatever does not kill them makes them stronger.——Friedrich Nietzsc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