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這些人的早逝風險比其他人多10%

大家發現沒有,當我們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時,前一天晚上總會被叮囑一句:好好休息。可見休息好與能否發揮出真正實力息息相關。兩人水平相當時,誰精力更足,誰就佔了上風。

事實上不止是參加考試或者出席重要場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睡好、休息好,這樣才有足夠的精力應對繁忙的工作。今天有條熱搜吸引了壇妹的注意:近八成大學生睡眠不好,更甚者,“失眠”、“睡眠障礙”等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討論度不俗。由此可見,如何擁有更好的睡眠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問題。

注意了!這些人的早逝風險比其他人多10%

一、人為什麼會失眠?

失眠的原因多種多樣,綜合起來可概括為以下兩種:

1.客觀原因。因為外界環境發生變化而導致。比如有較強烈的光、噪音、太熱或者太冷都有可能造成失眠。環境適應性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認床”。另外,還有可能是白天吃了或者喝了提神的東西,比如咖啡等,所以晚上很難入睡

2.主觀原因。因為學習或者工作壓力太大,由此而產生的焦慮情緒過重,對大腦造成了影響,導致失眠。這也是為什麼大考前夜有些考生會睡不著的原因。還有一些疾病,像心臟病、高血壓等,也會引起失眠的症狀。

如果是客觀原因,可以通過改變環境,調節生活方式來幫助入睡;如果是主觀原因,前者需要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及時舒壓,後者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遵循醫囑用藥。

注意了!這些人的早逝風險比其他人多10%

二、晚睡有什麼危害?

睡眠問題對健康的危害是潛移默化的。晚睡不僅導致白天睏倦、易疲乏等問題,還會使人長期處於應激狀態,表現為急躁、緊張、焦慮,甚至因晚睡引發生物鐘紊亂、睡眠質量差或失眠。這些問題又可能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身體代謝紊亂,增加代謝性疾病、精神疾病(抑鬱症、焦慮症和酗酒等)、癌症等的發病風險。

在科研領域,睡眠問題對健康的傷害也不斷得到驗證。多項調查研究顯示:失眠是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失眠對年輕人的影響可能更大。睡眠呼吸紊亂、睡眠效率較低等問題,可能改變瘦素水平,進而影響進食行為、能量消耗及葡萄糖調節,引發糖尿病。另外,睡眠在清理大腦中的有毒代謝物β-澱粉樣蛋白過程中有關鍵作用,缺乏睡眠會導致大腦中這種蛋白堆積,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風險。

看到這有人可能會問了,那我晚睡晚起,保證7~9小時的睡眠時間不就行了?

實際上,即便能保證充足睡眠時間,晚睡對身體的傷害依然很大。有研究發現,晚睡者患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神經系統疾病等一系列病症的風險都要高於早睡者;在6.5年的隨訪期內,晚睡者的早逝風險比早睡者高10%。

注意了!這些人的早逝風險比其他人多10%

三、別再信了,打鼾不是睡得香。

打鼾,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有人認為,打鼾代表睡得香,其實不然。

有些人並不知道自己打鼾,這種情況自身睡眠質量一般不受影響。但當睡眠時鼾聲震天、呼吸時斷時續,經常憋醒,睡眠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時,這就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的表現,需要治療。

睡眠呼吸暫停會導致血液中的含氧量減少,導致覺醒次數增多、睡眠結構破壞、睡眠效率下降。短期缺氧會造成可逆的組織器官變化,但若慢性長期缺氧,會導致多器官多系統的功能障礙,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和合並症。

1.記憶力和腦細胞功能受到影響。這類人通常伴有白天嗜睡,帶來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認知功能也受到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及執行力等與健康人群相比下降,嚴重者會導致老年痴呆症。

2.打鼾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大腦長時間處於缺氧、低壓狀態,易導致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此類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8%,冠心病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4倍。

3.打鼾是2型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發病率在15%~30%,且二者相互影響。

4.影響肺功能。由於長期低通氣甚至暫時性呼吸暫停,會導致肺功能失調,肺換氣不足,可出現嚴重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若呼吸暫停時間過長,可出現急性呼吸衰竭,還可能併發夜間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還與慢阻肺有關。

所以,打鼾情況嚴重的人,還是應該儘快就醫,尋求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