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閣序》?

clover_ATS


從文采和思想上來講,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可以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並肩的。

(圖文來自網絡)


WILLSON39



蘇軾的《前赤壁賦》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成就,都遠遠超越《滕王閣序》。

剛參加工作時,我就對這篇文章倒背如流。在人生最低谷時,鬼使神差的我找到了蘇軾的《前赤壁賦》,觀後恍然大悟,一切困惑、失意和彷徨隨即消散。我明白了些許人生的道理。我終於找回了自己。


《前赤壁賦》片段欣賞:

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前赤壁賦》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成就,都是千古第一文章。文如其人,通過《前赤壁賦》可知,蘇東坡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而王勃僅僅是一位文學家。

我還有個背誦《前赤壁賦》的視頻。發在了優酷。過些天發到今日頭條。大家可以先和關注我。


楊朱學派


那些把《滕王閣序》奉為神作的大多是初高中生水平,還在蛋殼之中,不知天地之大,不知我中華文章之豐美。

《滕王閣序》之所以影響巨大,主要是因為系即興口賦成篇,王勃才氣,的確驚人。但論到氣勢宏大錦繡燦爛比之司馬相如《上林賦》、《子虛賦》不如,論到思想藝術價值距東坡《前赤壁賦》、歐陽公《秋聲賦》也差之遠矣。前答者有提《莊子》者,誠然,《莊子》中多篇均恣肆汪洋大氣恢闊,亦不是《滕王閣序》能比。其他滄海明珠,強於《滕王閣序》者有很多,不一一列舉。

《滕王閣序》差在一是用典太多,有堆砌羅列之感,致使內容顯得空洞;二是描寫景物順序不整,忽遠忽近忽東忽西,拖沓重複;三是文章結構不佳,略顯前重後輕,虎頭蛇尾;四是因為迎承之作,難免阿諛之辭,令人不爽。但總體仍不失為佳作,為古時學寫文章者入門參考。


執鉞漁父


沒有,絕對沒有。

就漢字體系之內的文章來講,單純就文章的文采來說,《滕王閣序》就是那座珠穆朗瑪,巍峨聳立在那裡,讓人歎為觀止。

可能會有其他的高山,其他的高原,本文單純就文采講,《滕王閣序》: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上天早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所以,在王勃寫出《滕王閣序》之後不久,就巧妙的安排他死去。因為上天也知道,他已經無力再恩賜給我們更高的山了。

王勃的英年早逝,與其說是一場悲劇,又何嘗不是一個完美結局呢?

我們不接受《滕王閣序》之後的王勃,處於平庸。

年輕的王勃,也不可能甘於一輩子只吃老本。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王勃的英年早逝,實在是恰如其分,適得其所。

就文章其他角度來看,當然有比《滕王閣序》更佳者。

比如以書法而聞名於世的《蘭亭集序》。比如以憂國憂民為著名的《岳陽樓記》,再比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陶淵明也很淵博,陶淵明的《歸去來辭》和他的《桃花源記》,闡述了古文人、仁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世外桃源的憧憬。

應該講,包括唐宋八家,包括前後文豪,其作品各有千秋,其觀點百花齊放。

但是,單就文采本身來講,這些作品真的是很難逾越《滕王閣序》。

對於所有碼字的人來講,誰也別吹牛,包括那個傻乎乎說出“恥於王后,愧於盧前”,同樣被排進“初唐四傑”老二的楊炯,距離《滕王閣序》都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

《滕王閣序》,傲視群山,高山仰止。

在文采的角度來看:

所有其他的名篇,總體成就了那滿天落霞,而《滕王閣序》,就是那一隻高飛的孤鶩。

其他所有的名篇,共同匯聚成那一池秋水,惟《滕王閣序》,獨撐那一片浩瀚的長天。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個句子,用於定位《滕王閣序》的文采,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


關注行學組,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行學組


就像題目中所說的,那一篇文章的文采可以超過滕王閣序。

首先我們要了解《滕王閣序》屬於駢文。

駢文興盛於南北朝時期,古文運動後稍稍衰落,在明清時期稱為絕響。

駢文有什麼特點呢?駢文中以四六句為主,講究對仗,由於對仗的特點,也就是語句工整,看似兩碼齊驅一樣,名之為駢文,駢文講究平仄去入,韻味悠長。修辭上注重詞藻和用典,藝術特點極強。

由於獨特的藝術形式,賦予了駢文,語句優美,朗朗上口,典故豐富,委婉傳神的特點,所以這也令駢文的文采斐然,下面我們說文采。

關於文采,多指文章中出現典雅豔麗,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有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而駢文《滕王閣序》恰恰符合了這個特點,縱觀全文,優美的語句隨處可見,譬如著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這種優美語句的錘鍊,不是一般文章能夠達到的高度。其當之無愧稱之為駢文中的表率。

論及文采,就可以淘汰大部分的作品。不妨就從駢文中找尋。

曹植著名的《洛神賦》可與之相提並論。

《洛神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駢文興盛時期的代表作,其中還被引用一部分改編成我們熟悉的驚鴻舞“翩若游龍,婉若驚鴻。榮曜秋菊 華茂春松 彷彿兮 若輕雲之蔽月 飄颻兮 若流風之迴雪 遠而望之 皎若太陽昇朝霞 迫而察之 灼若芙蕖出淥波”

在我看來,其語言的優美程度不亞於《滕王閣序》如果單單從文采角度來說,他們兩個可以並駕齊驅!


傳統書屋


《滕王閣序》可謂千古第一駢文,如果能與其相比,那也必須是文采飛揚、寓意深刻的文章。

《滕王閣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作者以景喻情,表露了其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心情。

如果必須要和它相比的話,我個人認為曹植的《洛神賦》多少有點可能。

《洛神賦》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伕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曹植當時是在進京謝恩返回時所寫,也是以以景喻情,表達自己的憤懣之情。

才高八斗的曹子建與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子安都是光耀史冊的大才子,也都屬於懷才不遇的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只有各自的喜好,沒有誰是第一。


黑水布衣


大家看清題主的問題,是隻論文采而言,《滕王閣序》絕對最優,還有人又提到思想境界,哪篇能和《勸學》相比,都是弟弟。讓我帶你們重溫一下高中必背課文。領略一下思想境界的最高點。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海志


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是王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也是最能夠體現出他獨特的才情,作為一位天才型的詩人,王勃的詩文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能有人會覺得過譽。但我個人認為他就是初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即使是同為“初唐四傑”的駱賓王、楊炯、盧照鄰根本就不在一個等級。如果你細細去品讀王勃的作品會發現,每一首都是詩都是經典,每一篇文章都是與眾不同,這就是天才。

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可能現在還有很多二十多歲的青年,還在家裡啃老,可是王勃卻寫下了諸多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滕王閣序》,通篇洋洋灑灑,氣勢磅礴,每一句都很經典,一些句子即使是到今天,也依舊還是會被引用,例如“物華天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人傑地靈“、”漁舟唱晚“等等,那都是出自於這篇文章。

雖然後世對於王勃的詩文褒貶不一,特別是在盛唐時期一些浮誇的評論家認為,王勃的作品太過於華麗,顯得空洞無物,只是堆砌一些華麗的辭藻。但還是有識貨之人,特別是詩聖杜甫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還專門寫詩表揚過王勃,他在《戲為六絕句·其二》中就有這樣的評價: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從這首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杜甫是充分肯定了王勃的才華,還有他在初唐文壇的地位。

王勃寫《滕王閣序》時的年齡

王勃這首《滕王閣序》是一篇很典型的駢文,這種文體對於文字功底要求極高,要兩兩相對而成篇,所以想要寫好這一類文體,那也是很困難。而當時王勃寫這篇文章時年輕很小,後世有三種記載。

1、五代王定保的記載是14歲。

2、清初文人古楚材在《古文觀止》裡記載是22歲。

3、元代辛文房記載是26歲。

我們現在其實是很難準確知道王勃到底是幾歲寫得《滕王閣序》,推測的話大概是二十歲,這已經是非常難得,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卻是有如此令人驚豔的才華,那當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王勃正是由於寫了這篇文章最終成為了初唐時期最具有個性的文人,從而名垂青史,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

《滕王閣序》的由來

王勃寫這篇文章時還有一個美麗的誤會,當時的王勃可以說是心灰意冷,由於擅殺官奴一度入獄,父親也被貶到了交趾(現在的越南),正好路過洪都,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正是是重陽節,南昌都督閻公因為重修了滕王閣,正打算趁著重陽節,在閣內舉辦個文學派對,聽說王勃恰好路過,閻都督趕緊差人送上了邀請函,從而誕生這篇天下美文。

閻都督所宴請的人當中,大部分都是文人雅士,由於剛剛重修了滕王閣,他讓人寫一篇文章,其實對於別人來說自然是明白,他就是想讓自己的女婿露面,所以很多的文人都推辭,但是王勃不知道,可能是由於年輕氣盛,所以一氣呵成,寫下了這篇優美的文章,當閻都督讀過之後驚為天人,對於王勃大加讚賞。

有沒有可以媲美《滕王閣序》的文章?

現在很多人一直問,這世間還有沒有可以超越王勃的《滕王閣序》的文章,我個人認為是有,至少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還有中唐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以及另一位北宋文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那同樣是難得的佳作,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也都達到了《滕王閣序》的水平。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最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而他的文章《桃花源記》,那也是難得的千古美文,裡面同樣寫得生動有趣,營造出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理想的世界,所以這篇文章,也是可以媲美王勃的《滕王閣序》。

劉禹錫的《陋室銘》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寫得同樣很唯美,當時劉禹錫參與了永貞革新,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通判,但是當地的縣令看他是外地人,於是逼著他不停地搬家,接連搬了三次,不僅位置越來越偏僻,房子也是極為簡陋,這也使得他寫下了這篇同樣令人驚豔的文章。

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還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同樣在文學史上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兩篇文章也是難得的佳作,也是完全可以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一較高低。


品詩讀詞


如果要提誰的嘉文能夠與王勃的《滕王閣序》相媲美?近代常有人提出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可以一爭。但認真閱覽後,我覺得無論范仲淹寫下此文的文采不足與王勃之妙文相媲美。若要深入閱讀其他美文後,只有秦李斯的《諫秦王》一文。

王勃在滕王閣上參加了眾多學者喝酒寫詩後的文集上揮筆留下了詩集的序言,引經據典地描寫了鄱陽湖中的這一座名樓的地理位置,古今風采,名人志士的所領風騷外,還用重墨詳細地向後人介紹了此樓周邊的景色。與此同時,他還為自己所遭際遇道出了很明顯的不平。此文一氣呵成,讓閱讀者閱讀此文時朗朗上口,蕩氣迴腸之感覺隨之而生。此外,出於文采超群,此文還給後人留下了眾多成語名句。

李斯出於自身是一個秦國外的人士,來秦國只是為了謀生外,也為了證明自己的所學才華。但外來人士一再擠著秦國貴族的利益。於是,這些貴族們巧借了一個有利的機會,向秦始皇獻言說:這些外來人才宗教信仰是如何與他們大秦不同,一旦時機有利於他們的母國,就可能置秦國利益於不顧,必須給予較大的清除出去,才能保證秦國的安全。恰巧此時的秦國正好有某些外籍官員做出了一些不符合秦國的事情。於是,秦始皇下詔把李斯等朝中非秦出身的高中級官員全部驅逐。李斯在離開秦國之際,出於心懷不甘,給秦皇留下這麼一篇美文。文中詳細引論了外來物品給秦國增添了風采,外來的文化給秦人改變了風俗,外來的人才為秦國做出的貢獻。否則,能有今天的秦國之強盛嗎?此文也是李斯一氣呵成,引經據典,立意高遠,文采流利地介紹了秦國從弱小的公爵發展到今天的王爵,甚至高架於六國之上,外來人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人閱讀後,從內心深深地給予震撼:在遠古的中華民族都能感覺到外來文化與人才的作用,為何千百年來的儒學這個中華民族代表文化卻不遺餘力地排斥同民族的其他學派呢?更何況談論引進外國先進文化了。李斯的《諫秦王》一文雖然論述了同是中華民族內部的人才流動與使用問題,比《西遊記》的文化與人才引進地域窄了許多,但他的發揮優秀人才不論國籍的觀點卻早了許多。

因此,我認為只有李斯的《諫秦王》一文可以媲美王勃的《滕王閣序》。


用戶上坪農夫


字說字話來回答:

題主問的很明確,文采,哪篇文章的文采可以媲美或超越《滕王閣序》?

單就文采而言,楚辭,漢賦,皆以華麗著稱,這裡推薦江淹的《別賦》,個人認為可與《滕王閣序》一比。

江淹,何許人也?此人就是“江郎才盡”的江郎本尊。江淹和王勃一樣,都是神童,敏而好學,都是6歲就能寫詩作文,驚豔四方。

江淹的這篇《別賦》,特別之處,就是身在華靡之勢盛行的大賦文風中,江淹開創了一個新的小賦品類,不在單純的以辭藻絢麗、技巧壓過內容來做文章,而是藉助環境的烘托,心理的刻畫,或者情緒的渲染來抒情言志,避免了形式的空洞。還是先來欣賞一段: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風蕭蕭而異響,雲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灶而不顧,鍊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遊萬里,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雖淵、雲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賦有凌雲之稱,辨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江淹特別善於在酣暢淋漓的語詞快感中創造一種反差,這種反差來源於隱藏在文字中的一種內在心裡節奏,快感中浸透著些許“悲涼”的意境和氛圍,這成了江淹作品標誌性的符號和特色。江淹另一個本事就是他善於在恣意的文字中創造了架構和邏輯,這種“五指山”似的文本結構,發射出一種形散神聚的效果,感覺無所不包,一切盡在掌握的大氣

比如這篇《別賦》中首來一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調性已定,可遣萬詞,簡約而不簡單,真是令人黯然銷魂。文中轉乘開合,一句“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境界大開,任意鋪陳,盡歸於此,最後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打破時空的方法歸結,別乃人之共情,以悲為美。才華滾滾,猶如滔滔江水,將你我瞬間淹沒,可不簡稱“江淹”。


字說字話,願與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