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是誰?能不能介紹一下他的生平?

司馬長史


我們在高中的時候都學過王勃的《滕王閣序》,滕王閣與岳陽樓和武漢的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王勃也因此一舉成名,這其中還留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滕王閣應該就是以滕王命名的,我們只知道滕王閣,卻不知道滕王是誰,當年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對王勃都會做一番介紹,可為何對這名樓的主人卻隻字不提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這個滕王。


這個滕王可是個有故事的人,他叫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22個兒子,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李淵把皇位讓給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晚年過得有滋有潤,閒得沒事在貞觀四年就生下了這個小兒子。

李世民看著這個比自己小32歲的弟弟,也很無奈,但畢竟是自己的弟弟,在李元嬰9歲的時候就封他為滕王,封地在山東的滕州。


李淵老來得了這個么兒,自然是對他百般溺愛,含在口裡怕融了,頂在頭上怕飛了,使得李元嬰從小就養成了許多的懷毛病。

李元嬰到了封地滕州後,就有點無法無天了,把在皇宮裡的習性都帶到了封地,他行為蠻橫,貪圖享樂,為了滿足自己的這些私慾,他就大肆搜刮民財,利用這些錢修建了一座“滕王閣”,他精通音律、書畫,頗具藝術才華,尤其擅長畫蝴蝶,就召集了許多歌姬,還邀請天下的文人墨客,一同在這閣樓之中探討他的滕派蝶畫,逍遙快活。


李元嬰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不滿,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長安城裡,此時李世民已經去世,皇帝是唐高宗李治,面對這個比自己還小兩歲的叔叔,李治也只能睜隻眼閉隻眼,只好把他的俸祿和隨從減半,改任洪州都督。

可無論李治怎麼處罰他,李元嬰都還是老樣子,我行我素,李治也很無語。

山東滕州的這個“滕王閣”因為李元嬰的名聲太臭,當地百姓對他頗有微詞,因此很快就拆掉了。


李元嬰到了洪州(今南昌)之後,並沒有改掉之前的毛病,他看到這裡景色優美,還是很懷念在滕州的生活,於是又在贛江邊修建了一個更加豪華氣派的“滕王閣”,這個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裡面的滕王閣了,所以《滕王閣序》的第一句就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指位於洪都的新“滕王閣”。

李元嬰在這裡一切照舊,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美人、美酒、美景,好不快活他甚至還作出了許多出格的事。


他平時比較喜歡打獵,他每次打獵的時候,都強收老百姓家中的獵犬還讓獵犬的主人跟著後面跑,不打獵的時候就專門用彈弓打百姓的額頭,實在是無聊至極。

李元嬰在洪州任職都督,以貪腐聞名,從下屬官員和老百姓手裡搜刮了大量的錢財,唐高宗李治還專門賞賜給他兩車麻,讓他做成繩子好穿錢,嘲諷他善於理財,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李元嬰竟然成了反腐的典型。

李元嬰不僅貪財,而且還好色,強搶人妻是他的一大惡疾,凡是看到哪個官員的妻妾漂亮,,他就以王妃的名義召她們進宮,然後進行調戲,再做苟合之事,因此許多官員畏於他的權勢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個新來的官員叫崔簡,他的妻子是鄭氏,也被李元嬰盯上了,崔簡心神不定、焦急不安,而鄭氏倒十分鎮定,她對崔簡說,別擔心,現在是太平天下,有什麼可怕的?鄭氏進入王府後,李元嬰故伎重演,欲行不軌,沒想到鄭氏大喊大叫,旁邊的下人說,你喊什麼,這是王爺。

鄭氏說王爺怎麼會做這種事呢?我看這個賊頭賊腦的傢伙不過是個家奴罷了,她一邊說一邊拿起一隻鞋子,把李元嬰打得頭破血流,這時候,王妃在後府聽到動靜出來勸架,鄭氏趁機跑回家了。


李元嬰偷雞不成蝕把米,被人打破了相,是啞巴吃黃連,只好忍氣吞聲,一連幾天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高宗李治對於這個小叔叔已經完全失去耐心了,又把他調貶了四川閬中隆州,但是誰也沒想到李元嬰在這個山高皇帝遠的隆州依然是我行我素,又修建了一座“滕王閣”,看來他一生都離不開這個東東。

大詩人杜甫曾經在一個草長鶯飛、白雲繚繞的日子參訪過閬中的“滕王閣”,寫下了一首詩“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人到於今歌出牧,來遊此地不知還”,這幽美的環境讓詩人盡興昂然,流連忘返。

對於李治的多次警告,李元嬰都置若罔聞,李治也真的是拿他沒辦法了,逼得沒有脾氣了,就削去了他滕王的爵位,放在那裡由他去了,眼不見為淨,後來李元嬰丟了爵位,沒有了資金來源,生活品質急劇下降,他於公元684年鬱鬱而終,時年54歲。


算起來李元嬰所幹的壞事可謂是車載斗量,但都是一些魚肉百姓,霸人妻女的小事,雖然在李世民國喪期間仍然喝酒唱歌有點過分,但他與爭權奪位一點關係都沒有,作為正兒八經的皇子,他並沒有對皇位產生過任何的威脅,而是終日以詩畫、酒肉為伴,所以不管是李治還是武則天都對他不加防備,反而讓李元嬰在那種危機四伏的時代好好的倖存了下來。

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主政各地都毫無政績可言,充其量就是個混世魔王,李治都三番兩次的調動他,但他是爛泥扶不上牆,只會做些爛屁眼的事,因此在歷史上名聲掃地,不值得一提,這也大概就是語文老師在講《滕王閣序》的時候不願意提到滕王李元嬰的原因吧。








遺產君


這位滕王就是唐高祖李淵被迫退位後,百無聊賴在後宮縱慾時與柳寶林生下來的最小兒子李元嬰,時李淵已經六十五歲了,也算老當益壯,李淵死時,李元嬰才五歲,就交給李世民撫養,對於一個年幼沒有威脅的皇弟,李世民樂得當好人,為父育兒垂範天下,在李元嬰十虛歲時,就把他封為滕王,食祿在山東滕州。


可能是李世民平日寵愛,這位比侄子李治還小兩歲的李元嬰,在滕州卻橫行不法,驕奢淫逸,橫徵暴斂,當地百姓被收拾得叫苦連天,民怨極大,親王在地方為非作歹,這時已是李治在位,也不好過於放縱這位小叔叔,就把他改封到蘇州,算是有個交代。又改為江西洪州都督,這時,李元嬰做了一件大事,在贛江之濱選定地址,廣聘能工巧匠,擇日動工,不惜民力的日夜兼程,不久就修起了一座高聳雲天的樓閣,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一代皇子貪於享樂的荒唐舉動,多年後竟成為風流韻事,滕王閣就此與武漢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在江西待了二十年,李元嬰早已忘了曾有此閣,又離任到四川為隆州刺史,應該在此期間,新任洪州都督閻伯嶼到來,見滕王閣破敗有些可惜,進行重修,修好後在重陽節宴請文人雅士歌頌此事。王勃適逢其會,因年幼而被輕視,奮筆疾書,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才華橫溢,滿座皆驚。(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王勃在洪都大展身手,已在蜀中的李元嬰一無所知,繼續發揚他的愛好,又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這就是杜甫詩中的閬中滕王閣。李淵這位第二十二兒子,驕奢風氣連李治也難以忍受,多次貶往邊遠地區,竟毫不收斂,之後的日子,又在閬中建玉臺觀和滕王亭。在閬中為官五年,連長安也不去朝拜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除了大興土木,李元嬰好色又擾民,喜歡縱馬在田間狂奔,見人便用隨身攜帶的彈弓射擊,對看中的女子,不管已婚未婚,全都拉進府中,這也應該是李治不看好的重要原因,好色畢竟是失德的表現,而據其他史料稱,李元嬰擅長畫畫,工於畫蛺蝶,是滕派蝶畫的創始人。最後應該終於四川。壽五十五,其時武則天雖掌權,還未稱帝,很大概率是善終了。


南方鵬


《滕王閣序》中的這位滕王,叫做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也是李淵最小的兒子。

當時是在李淵60歲的時候,寵幸了一個叫做柳寶林的宮女,由於李淵寶刀未老,這位柳寶林很快就懷孕,後來她便生下這位滕王李元嬰。

在李淵去世時,李元嬰才僅僅剛滿五歲,當時大唐已進入貞觀九年,李世民早已經坐穩皇位,自然沒必要提防這位比自己兒子還小的弟弟,所以後來李世民就開始接手照顧李元嬰,對他也是百般呵護,也由此造成他無法無天的性格。

在李元嬰九歲的時候,李世民便下詔冊封他為滕王,食祿滕縣(今山東棗莊滕州)。來到自己的封地後,李元嬰整日就喜歡吃飽沒事幹,拿類似於現在彈弓的東西,去街上打百姓玩,完全就是一副熊孩子的模樣。

等到李元嬰成年後,就變得更加紈絝,他為大興土木,居然讓官兵將百姓們所種的莊稼全都弄死,而且在他所管轄的地方,他一直都是橫徵暴斂,搞的當地老百姓民怨沸騰。對此,李世民卻始終包庇這個小弟弟,總而言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沒有任何處罰。



後來,等到李治登基後,就不想再這麼慣著這位叔叔了,於是他為平息民怨,就將這位小叔叔貶到蘇州擔任刺史,結果李元嬰不但沒有重新做人,反而變本加厲,李治又只好將他從富庶的蘇州城,貶到經濟不發達的洪州(今江西南昌)擔任都督。

來到南昌的李元嬰,依舊像以前那樣無法無天,他帶著一群歌女舞者們整日擺宴設席飲酒作樂,後來他嫌自己的歌女不好看,就開始打自己下屬官員妻子們的主意,他常常以王妃的名義召來各位官員的妻子到王府聚會,只要是長得好看的,無一倖免。

後來有一次,李元嬰和朋友聊天時得到一個消息,那就自己手下崔簡的妻子鄭氏長得十分美貌。一聽到有美人,李元嬰不禁眼前一亮,立馬又以王妃的名義邀請鄭氏來王府。等到鄭氏進入王府後,躲在角落裡面的李元嬰一看到其長相貌美,便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喜悅,衝上去就抱住鄭氏。

哪知鄭氏對此早有防備,一看到有人撲了過來,一般大喊一邊拖鞋毆打,還用手指摳李元嬰的臉,結果把李元嬰的臉都給摳破流血,旁邊的隨從一看王爺被打,十分焦急地喊道:“別打了,這是滕王。”

但鄭氏卻反問道:“胡說,滕王怎麼可能是這樣的好色之徒?”鄭氏的喊聲引來了王妃和一眾下人,在這樣的時候,李元嬰也不好做出過分舉動,只得作罷。此事一經傳出,李元嬰便被人嘲笑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還被別人的妻子打破相。



再後來,李元嬰又開始大興土木,他連續幾年對當地百姓橫徵暴斂,然後在當地的贛江之濱,花重金修起了一座高插雲天的樓閣,以供自己享樂,這座樓閣也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然而,令李元嬰沒想到的是,等到閣樓修好之後,他還沒來得及享受,便因為乾的壞事太多,被李治貶到隆州(今四川閬中)去當刺史。

但是,這位李元嬰似乎對於大興土木痴心不改,他來到四面皆山的滁州後,見嘉陵江畔的玉臺山景色優美,便又強搜民財,在玉臺山腰建起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這也就是杜甫詩篇中的閬中滕王閣。

見此,李治算是徹底對他這位小叔叔無語了,所以他也乾脆學他的老爸李世民一樣,對李元嬰採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此後,李元嬰便一直再閬中待著,日子過得是逍遙自在,日日登山臨水,提酒攜樽,以至於樂而忘歸長安。

再後來,李治死後,武則天繼位,她連續誅殺了很多大唐親王宗室,比如魏徵的女婿霍王李元軌,李世民的兒子紀王和越王等,但對於李元嬰這個整日醉生夢死的王爺,武則天卻懶得殺他,反而對他多有賞賜。於是,這位作惡多端的李元嬰最後竟然稀裡糊塗的善始善終,享年54歲。


我是趙帥鍋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採星馳......”

這是大唐天才詩人王勃傳頌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所描述的盛景。多少年來,為後世人們所傳頌讚譽。王勃的才華、《滕王閣序》的藝術水準,這裡就不再頌揚,下面結合問答內容,詳細敘述文章中這座閣樓的實際主人---滕王。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玄武門之變後,被迫退位的唐高祖李淵,失去了權力,以太上皇虛名居住在太極宮,本年又自太極宮遷居大安宮。

就在這一年,李淵給太宗又添了一個弟弟,這也是李淵最小的兒子-----李元嬰。本年李淵已經六十四歲,太宗李世民三十歲,皇太子李承乾十一歲,後來的唐高宗李治,也已經滿週歲了。李元嬰是不折不扣的李唐皇室老疙瘩。

貞觀九年(635年),唐高祖去世,六歲的李元嬰由生母柳寶林撫養。太宗對於這個毫無威脅的幼弟也是十分關心,厚加賞賜,李元嬰的幼年,過得舒服愜意極了。

貞觀十三年(639年),剛滿十歲的李元嬰,被太宗授滕州刺史,就封山東滕州(今山東滕縣),因地而得王號----“滕王”。

少年親王脫離了皇帝大哥的管教,心性不定,又手握實封大權,所以李元嬰在藩地滕州驕奢淫逸,大興土木,盤剝滕州士民;又經常率親隨下鄉遊獵,騷擾地方,使得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然人品不值得稱道,不過李元嬰的藝術審美力還是比較有水準,對於舞蹈、繪畫、音樂等日常娛樂活動都有一定的造詣,尤其是在修建奢華遊玩場所方面,他更是有獨特的審美觀。到滕州後不久,李元嬰便在當地耗費巨資,修建了一座精美的閣樓,以供自己平日遊玩所需,這也是第一座“滕王閣”。

對於小弟弟的荒唐行徑,太宗基本上採取了寬容的態度,一般不予追究。不過有時候折騰得太狠了,使得太宗“與民休息”的政策在滕州被破壞過度時,太宗也會發怒,下詔斥責,李元嬰因此還被削去實封食邑二百戶,以示懲戒。

不過在之後朝廷於年節慶典賞賜宗室諸王時,滕王的賞賜在諸王裡卻是最高的。

當時已經成為新太子的李治大惑不解,曾經問太宗:“騰叔驕奢荒唐,屢教不改,應該削減賞賜以示責備,為什麼反而獲賜最多?”

太宗搖頭哂笑說:“滕王年幼不懂事,如果賞賜少了,恐怕因用度不足,又去騷擾地方,搜刮民力,反而弄巧成拙,還是多給他點,姑且了事吧。”

李治愕然,然後默默無語,不再提起這事。不過這也使得李治對於比自己還小一歲的滕王叔產生反感厭惡之情,日後李元嬰數次被貶,四處移封,也有這件事的原因所在。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繼位,即唐高宗。在太宗去世的國喪期間,李元嬰依舊不改荒唐本色,在滕州聚眾宴會,置酒歌舞,被人舉報彈劾至高宗面前。

滕州滕王閣想像圖

高宗本來對於這個幼叔的驕奢行為就十分不滿,這次又抓住其國喪不敬的把柄,於是立即下詔訓斥:

“人之有過,貴在能改。國有憲章,私恩難再”。

李元嬰因此被改封金州(今陝西安康),離開山東富庶之地,去陝南待著了。

永徽三年(652年),也許是覺得滕王在金州太閒,也許是別的原因,高宗將幼叔改封蘇州,於是李元嬰吭哧吭哧地帶著一家子從陝南搬到江南,就任蘇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可能是純粹為了折騰,不到一年時間,高宗又把李元嬰改封洪州(今江西南昌),任洪州都督。在自蘇州遷至洪州後,李元嬰終於可以安頓下來,繼續自己的享受生活了。

或許是想念在山東滕州的悠遊日子,或許是骨子裡喜好玩樂的天性使然,李元嬰到了洪州後,再次大興土木,耗費巨資,修建了一座類似於當年在滕州時所建的精美高閣,以王號命名為“滕王閣”,這就是日後因王勃千古不朽名篇《滕王閣序》而聞名天下的南昌滕王閣。

南昌滕王閣實景(請忽略前面墨鏡人士😂)

在洪州,李元嬰沒有因為年歲的增長而開始安分守己,還是一如既往地荒唐嬉戲,而且開始顯露出好色的一面,熱衷於調戲潛規則下屬官吏的妻室,以自己親王的身份屢屢得逞。

直到有一次,一個叫崔簡的下屬小吏妻子鄭氏,因同樣的事情,被李元嬰施展故技後,奮力反抗,用鞋子把堂堂親王臉打得稀爛,李元嬰狼狽不堪,慌忙躲避。聞聲前來的疼王府侍從趕來勸解,說:“別打了,這是滕王。”

鄭氏故意裝作不知道,很是氣憤地說:“胡說,滕王怎麼會是這麼下流無恥的人,你們把王妃叫過來辨認!”繼續用鞋子(唐朝女子的鞋子是木頭的,滕王可被打慘了)追著李元嬰暴打,把他打得頭破血流,臉上傷痕累累。

直到滕王妃聞訊帶著人趕到,才好歹止住了這場鬧劇。而李元見一下子湧來這麼多人,即使吃了暗虧也不好再糾纏下去,這件事就這麼了結了。滕王因為好色而被暴打的緋聞,也傳遍了洪州內外,一時成為笑談。

不久,李元嬰在洪州的“光輝”事蹟,不出所料地傳到了高宗的耳朵裡。這個不成器的叔父鬧出損害皇室名譽的荒唐事情,簡直把高宗氣得半死。於是高宗下旨,遷滕王至滁州(今安徽滁州)。

到了滁州後,即使物質條件比不上洪州,李元嬰還是自娛自樂,招集同道之人,日日遊山玩水,呼朋喝友,飲宴不止,在滁州秀美的山水間逍遙自在(估計平時也和在滕州、洪州差不多,騷擾地方、搜刮官民的事絕對不少做)。

調露元年(679年)五十歲的李元嬰又光榮地接到了高宗發來的調令:入蜀去鍛鍊,擔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於是滕王開始了人生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搬家行動,到四川去看熊貓。

到隆州後,也許是年紀大了,不想再折騰了,或者是怕了皇帝侄子無休止的調令,總之李元嬰是消停下來,並對隆州當地的蝴蝶產生了濃厚興趣,日夜觀察揣摩,並以蝴蝶為描述對象,結合自幼就擅長的繪畫技術,苦練畫蝶技法。

天長日久,李元嬰畫蝶居然大有所成,甚至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號稱“騰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後世也有“粉翅翻飛大有情,海棠庭院往來輕;當時只羨滕王巧,一段風流畫不成。”的讚譽之詩。當代畫壇把李元嬰畫蝶的技藝稱為“騰派蝶畫”,並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傳承併發揚光大,而滕王李元嬰,就是“騰派畫蝶”技藝的鼻祖。

為了更好地研磨技藝,並陶冶性情,李元嬰在隆州又修建了一座閣樓,用於平時作畫、遊玩之地,而這已經是他一生中所建的第三座精閣,與之前兩座一樣,還是命名為“滕王閣”,這也是閬中滕王閣的來歷。

閬中滕王閣實景

在隆州,李元嬰還有使人哭笑不得的事:騰王府參軍裴聿,因為多次勸諫李元嬰,導致惹怒了這個荒唐親王,於是被李元嬰吩咐侍從拿竹板子抽裴聿的屁股(當然,是半真半假地打,畢竟是自己的屬官,教訓一下就行,妄殺朝廷命官,即使是皇室宗王,也得倒黴,這一點李元嬰不敢去觸碰)。

裴聿被打了屁股,自然不能明著找滕王的麻煩,但是心裡肯定記著黑賬。等到入京述職時,他抓住機會,向高宗當面申訴,彙報說滕王無辜侮辱屬員,使朝廷臉面無存。

高宗對於這個不著四六的叔叔是頭痛得很,再次懲戒吧,都貶到四川了,總不能廢爵殺頭吧,但是不安慰一下裴聿,也確實說不過去。

於是高宗問:“打了幾下?”,裴聿回答:“八下。”於是高宗下詔,給裴聿官秩升了八級。原本滕王參軍是正八品上,裴聿這一下子升到了正六品上,頓時大喜過望,叩謝聖恩,也不提被李元嬰打屁股的事了。

回到隆州後,王府同僚們聽說裴聿的奇遇,都來祝他。這個時候裴聿也從懵逼狀態反應過來,不由得懊惱得說:“滕王還是小氣,如果當時多打一兩板,那我現在不就是五品官了嘛!”眾人聞言噴飯,李元嬰聽說後也爆笑不止,以後就叫裴聿“八拓將軍”!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駕崩,太子李顯繼位,即中宗,由生母高後武氏(武則天)實際執掌大唐。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黜中宗,改立第四子李旦為傀儡皇帝(睿宗),改元文明,臨朝決斷軍國大事。

在朝廷一系列的變故中,身處西南偏遠之地的李元嬰充耳不聞,繼續自己的嬉戲遊玩生涯。對於這個紈絝了大半輩子、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荒唐叔叔,武則天沒有像對付其他李唐宗王一樣下狠手,而是優渥有加,以皇帝的名義加滕王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並厚加祿賜。這也許是武則天認為李元嬰胸無大志、不能成器,所以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選擇無視的原因吧。

文明元年(684年),五十六歲的李元嬰去世,朝廷追贈司徒、冀州都督,並將其陪葬於高祖李淵的獻陵。這個驕奢紈絝了一世的親王,死的時候,諸兄弟大多已經去世,即使沒有去世的,也在不久後紛紛倒在武則天的凌厲手段下,不得善終。只有李元嬰,不但肆意遊戲一生,死的也正當時候。

在政治上李元嬰毫無作為,可以說默默無聞,甚至劣跡斑斑;但是因為一座“滕王閣”,和所創造的“滕氏畫蝶”技法,他的名氣在後世直追兄長唐太宗李世民。另外,作為同時期極少數能夠安度富貴一生、壽終正寢的李唐親王,他的氣運命格簡直出奇的好,真可以說是異數了!

最後補充幾句:雖然李元嬰的大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王勃的《滕王閣序》而為後人得知,但這兩個人一輩子從沒有過交集。

李元嬰在永徽四年(653年)修建洪州滕王閣的時候,王勃還是個三歲的幼兒。上元二年(675年),洪州都督閻伯嶼重修滕王閣,大宴賓客時,王勃恰好路過洪州,南下交趾準備探望在那裡任職的父親,因而被邀請參與宴會,並就此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這個時候,滕王李元嬰因為“打臉醜事”,早就被高宗貶斥到滁州看風景去了,根本不在洪州。

王勃寫完“滕王閣序”後就離開洪州,南下交趾。第二年,即上元三年(676年),王勃在交趾探親完畢,渡海返回途中遇風浪,溺水驚悸而死。李元嬰即使知道了王勃在洪州寫的“滕王閣序”,想與王勃會面、一睹天才風采的念頭,也再沒有機會了。


伯虎42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我想很少有人能夠將它完整的背誦下來,對其文章的內容也是知之甚少,但是這篇文章有一段話我想大家肯定知道,那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段話可謂是傳世名句,為後人爭相傳誦,併為之盛讚有加。



而隨著《滕王閣序》的世代傳誦,“滕王”李元嬰也隨之為眾人知曉,跟隨著《滕王閣序》被後人永世銘記。

李元嬰,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第二十二子,他是李淵退位後的第4年與柳寶林所生,為李淵最小的兒子。貞觀十三年,李元嬰被李世民冊封為滕王,食祿滕州。貞觀十五年,實封800戶,並授金州刺史職。貞觀二十三年,實封千戶。



永徽初年,已成年的李元嬰前往滕州封邑。初到滕州時,李元嬰為了繼續享受京師那般的富貴生活,他就在滕州大興土木,驕奢淫逸,橫徵暴斂,遂引起了當地百姓極大的怨恨,高宗更是親自寫書信告誡他要適可而止,要體恤百姓,《舊唐書.李元嬰列傳》載:“元嬰頗驕縱逸遊,動作失度,高宗與書誡之曰”。

可此時李元嬰並不聽從,他不以為然,反而是越發的驕橫跋扈,最終永徽三年,因民憤越來越大,高宗李治只能是將其調離滕州,讓他前往蘇州任刺史,不久又改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而在洪州都督任上,李元嬰並不知悔改,他依然如同在滕州一樣,驕橫跋扈,大興土木。永徽四年,他又在贛江之濱,修起了一座高插雲天的樓閣,這座樓閣就是後世最為知名的,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而這也就是王勃筆下所寫的那個能看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了。



調露元年,高宗李治對其在南昌的所作所為極其不滿,但礙於他是自己的親叔叔,只能是將其調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以示懲戒。但是在這裡,李元嬰依然惡習依舊,據《輿地紀勝》所載,李元嬰一到隆州就以以“衙役卑陋”為名,大修宮殿高樓,稱“閬苑”。他仗著山高皇帝遠,依然按照宮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富麗堂皇的行宮,而這就是杜甫詩篇中的閬中滕王閣。



而後李元嬰在隆州“又數犯憲章”,忍無可忍的高宗李治終是給予了他“削邑戶及親事帳內之半”的懲罰,然後將其安置在滁州。但是,李元嬰畢竟是高祖血脈,李氏皇嗣,所以沒過多久,李治就再次啟用他,授壽州刺史,不久又轉隆州刺史。弘道元年,又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兼梁州都督。

文明元年,仗著李姓皇嗣的身份,為非作歹,享盡榮華富貴的李元嬰走完了自己執垮的一生,享年54歲。死後,李顯給了自己這位叔父極高的待遇,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李淵陵寢)。



可以說在為人處事,為政之道上,李元嬰實乃是國之禍根,他於國於民都不是個有用之人,只能說是一無是處。但是他也有著自己的一個優點,那就是繪畫能力超強,很有天賦。李元嬰獨創的“滕派蝶畫”,在中國的工筆繪畫領域裡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澳古說歷史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初唐才子王勃以一篇《滕王閣序》流傳千古。

雖然王勃的《滕王閣序》廣為流傳,但後人卻似乎總是沉醉於王勃的精彩詞章,反而很少去關心這位所謂的“滕王”。這個滕王究竟是誰呢?

(滕王閣實景)

其實,這個滕王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驚險。

當時的唐朝國內,總共有三座名叫滕王閣的建築。其中有兩座分別修建在四川閬中和山東滕州。王勃所描繪的滕王閣,則坐落於唐朝洪州的贛江河畔,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境內。

這三座建築的主人都是同一人,也就是唐朝的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是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是李淵在65歲時所生,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李淵之所以在花甲之年,還要生育後代,和李世民是脫不了干係的。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看到自己的兒子手足相殘,李淵悲痛萬分,傷透了心的李淵傳位給李世民,不再摻和朝廷政事。

由於損失了幾位寵愛的兒子,再加上李淵退位後落得清閒,李元嬰就被生了下來。

(李元嬰劇照)

貞觀十三年,李元嬰被封為滕王,到滕州上任。到了滕州之後,這位小王爺決定替自己修建一座專屬於自己的亭臺行宮。為此他大興土木,搞得當地烏煙瘴氣。雖然李元嬰只有9歲,但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詩畫、音樂、舞蹈方面都頗有造詣,因此修建的滕王閣雖然鋪張浪費,但卻頗有一番風景。

在滕州的那些年,李元嬰長期糾集手下觀賞歌舞雜技表演。為了方便自己半夜外出,他下令手下不得在夜間關閉城門,搞得百姓怨聲載道。

不僅如此,李元嬰還尤其喜歡親自下鄉,美其名曰“體察民情”。每次下鄉他都帶著獵狗和彈弓,見人就射。看到農民們四處逃竄的狼狽景象,他覺得非常過癮。

對於李元嬰的紈絝行徑,李世民一向主張寬仁以待,不予追究。

但在李世民死後的服喪時期,李元嬰依然在行宮中夜夜笙歌,絲毫不將哥哥的死放在心上。這一點,最終激怒了唐高宗李治,李治對這位叔叔毫不留情,直接把他貶到了蘇州。沒過多久,又把他貶到了南昌。

(李治劇照)

雖然被貶,但李元嬰卻絲毫不氣餒,相反他還頗有雅興地下令修建了第二座滕王閣,整天和文人墨客吟詩作對,賞景觀花。

除此之外,李元嬰在南昌還多次強搶下屬妻子。有一次,遇到一位烈女誓死不從,李元嬰被女子用鞋打破了臉,鬧得滿城風雨,丟盡了皇家的名譽。

李元嬰在南昌的所作所為,很快傳到了李治的耳朵裡。李治對於這位不成器的叔叔十分惱火,只得又一次降旨,將他貶到了更遠的滁州。之後又將他追貶到四川閬中。

到了閬中後,李元嬰覺得此處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因此又下令手下建造了第三座滕王閣。

到了武則天時期,唐高宗和唐太宗的很多兒子都被判處了叛國謀反的罪名。李元嬰因為紈絝了一輩子,武則天反而放過了他,還加封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梁州都督。李元嬰死後,還被獲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684年,李元嬰在臨死之際露出了釋然的微笑。他終身不行正當之事,但他卻是李唐子弟中極少數能安然度過一生的人,這算不算一種大智若愚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來南昌工作至今也有四五年了,每每親戚朋友來南昌旅遊,我都會盡盡地主之誼,首選肯定是南昌地標“滕王閣”啦,來來回回也去過了許多次,第一次去的時候目標特別明確,就是想看看王勃所描述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究竟是什麼樣的美景?

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贛江西岸高樓聳立,紅谷灘新區蓬勃而起,我的落霞卻再也不見。都說南方的水土適合飛鳥棲息,這幾年工業發展迅速,空氣質量明顯大不如前,霧霾更是常客,我的飛鳥恐怕已經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了,1300多年前王勃看到的美景怕是與我無緣了。後來一個朋友問我說“《滕王閣序》中的滕王是誰啊?”我一時語塞還真答不上來,回到家之後立馬上網查查資料,才終於知道了滕王閣的始末,那麼你們知道滕王閣的由來嗎?

提到滕王閣,大家都知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是江西省南昌市的地標建築,位於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那麼滕王李元嬰又是何許人也?

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是李淵與柳寶林所生,在唐高祖的眾多子嗣中還是比較出名的。李元嬰當然無法與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這幾個隋唐風雲人物相比,他這一生做了太多的風流韻事,但就因為修建了“滕王閣”而流芳百世。

李元嬰在貞觀十三年被封為滕王,食祿滕州(今山東滕州)。李元嬰在歷史風評並不好,他初到山東時,就大肆斂財,驕奢淫逸,搞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後來,唐高宗李治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貶到了蘇州先做了刺史,又轉任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在職期間,他仍舊不改惡習,橫徵暴斂,在永徽四年,他又選址贛江之濱,大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氣勢磅礴的空中樓閣,這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了。

李元嬰作為皇子龍孫,卻也並非一無是處。他從小受到宮廷禮教的耳濡目染,對作畫非常精通,在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則言李元嬰“亦善畫”,張懷瓘《畫斷》則稱他“工於蛺蝶”。根據唐代詩人王建《宮詞百首》中曾寫到“避暑昭陽不擲盧,井邊含水噴鴉雛;內中數日無呼喚,搨得滕王蛺蝶圖”由此說明《滕王蛺蝶圖》應為李元嬰所畫。

後來李元嬰的繪畫自成一體,他畫過許多幅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百蝶圖》了,並從此在畫壇留下了“滕派蝶畫”的美名。李元嬰在生活作風上遭人詬病無可厚非,但是他對藝術的純粹追求也值得稱讚,小夥伴們,你們覺得呢?


史海浣紗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大家知道李淵最小的兒子是誰嗎?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建築大師兼繪畫高手李元嬰。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上面是滕王閣詩。作者是王勃。當然比滕王閣詩更出名的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謂是婦孺皆知的名句。江西南昌滕王閣,也因王勃的一篇文章而名滿天下。

當然一同出名的,還有滕王閣的建築者,滕王李元嬰。

李元嬰(630年―684年)是唐高祖與柳寶林所生。是李淵的最小的兒子,生於貞觀四年。

李淵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這樣白白拱手送給兒子了。 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門幹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後,就派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地去逼宮。

李淵強行鎮定,誇獎了李世民幾句。當然如果他當慌了,他就game over了。在這之後不久,李世民就被立為太子,很快之後他又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對他老爹李淵可不厚道。不僅把他老爹趕出原來的寢宮,還在夏天丟下他老爹自己出去避暑。

而且還在宴會上陰陽怪氣地調侃的老爹。所以當我們都稱李世民是一個賢君的時候,也應該全面的看問題。

好了我們回到李元嬰。 滕王李元嬰先後派駐金州(今陝西安康)、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

在滕州、洪州、隆州三處築有滕王閣 !李元嬰是因為被封於滕州才叫滕王,那他為何會輾轉遷徙各地呢?

原來李元嬰是一個貴族公子哥,擅長過奢侈生活。但是你要真把他分到一個地方,讓他管理民政,這就不是他的特長。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李元嬰受封為滕王,食祿滕州。李元嬰到山東封邑後,就開始了嗨皮的生活,驕奢淫逸,大興土木 ,當地民憤極大。

他還是個建築學家,蓋了不少精美的亭臺樓閣。這也給當地的百姓們增加了不少的負擔。

李元嬰還很會斂財。當時他和蔣王李惲以能斂財而著稱。唐高宗李治賞賜諸王時,唯獨沒有賞賜他倆。

而是賞給他倆兩車麻,並對他倆說,滕叔蔣兄能自經紀(指善於斂財),我就不賜給你們東西了,給你們兩車麻,留著作穿錢的繩子吧!

老百姓不買他的賬,無奈之下,高宗李治只好將他貶到蘇州。李元嬰到蘇州後,很快又調任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生活安定之後,李元嬰就又想建房子了。永徽四年(653年),他又選址贛江之濱,廣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雲天,莊嚴大氣的樓閣,這就是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了。

高宗調露元年(679年),李元嬰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李元嬰到任之後,按宮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

之後,他又在閬中玉臺山建玉臺觀和滕王亭。在閬中五年,樂不思長安。

李元嬰作為“龍子龍孫”,生長在帝王之家,受到良好的宗室教育是肯定的。他瀟灑倜儻,喜愛音樂、舞蹈、能畫一手好畫。

在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言李元嬰“亦善畫”。唐張懷瓘《畫斷》則稱他“工於蛺蝶”。李元嬰善畫蝴蝶之事,在民間亦廣有盛傳。

明代陳文燭在其撰寫的《重修滕王閣記》中,言李元嬰:“工書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遊,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並傳其所畫蛺蝶,或飛或立,姿態翩翩,栩栩如生,世人莫不爭之如寶。



看來李元嬰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呢。而且他的一生是幸運的,首先躲過了血腥的玄武門之變,一生之中大多居於外地,不牽涉政治鬥爭,生活的很瀟灑。

而且,由於他幸運的在684年去世,因而躲過了武后的多次血腥大屠殺。不然以元嬰的高貴身份,自然也逃不過和他的兄弟子侄們一樣的慘死命運。

何苦生在帝王家呀!


歷史漫談君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以前的學子們臨近畢業與同窗好友道別時,很多人會在畢業留念冊上寫上這麼兩句,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人們知道了滕王閣,也讓滕王閣名揚天下,然而王勃寫下這首《滕王閣序》時,這位滕王卻不在現場,那麼這位滕王是誰了?

歷史上滕王有好幾個,這是因為被封到山東滕州的王都被稱為滕王,北周的宇文逌是中國歷史上首任滕王,大家可能很奇怪,滕王閣是在江西南昌,怎麼會跟山東的滕王聯繫到一起,這個就要說一下建造滕王閣的滕王了,這位滕王是唐朝的王爺,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李元嬰。

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禪位後所生,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隨後又將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嗣全部殺光,滿身是血的尉遲敬德殺進皇宮到李淵面前時,李淵才知道出了大事,無奈之下只好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退位給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淵退位後先是住在太極宮,後來又搬到大安宮,退位後的李淵不再摻合政事,閒的很,生性本就風流的李淵在太極宮和大安宮依然是忙著造人,李元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所生,李元嬰出生的時候李淵65歲,可謂老當益壯,李淵對這個幼子也是特別寵愛,雖然李淵退位沒了實權,給李元嬰良好的教育卻沒啥困難,所以李元嬰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都有一定的造詣,可以說藝術修養還是槓槓滴。

李淵在貞觀九年(635年)過世,這時候李元嬰才5歲,李淵只能把李元嬰託付給李世民了,李世民對這個年幼的弟弟倒是挺照顧,在李元嬰九歲那年,李世民封他為滕王,封地在滕州,這個李元嬰到封地後如脫韁的野馬,年紀小的時候還好,長大成人後就開始禍害老百姓了,為了滿足自己奢華的生活,對老百姓是橫徵暴斂,完全一派紈絝子弟的作風,搞的老百姓是怨聲載道,李元嬰在滕州的時候也是大興土木,滕州在當時也修建了一座滕王閣。

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李治為了警告這位小叔叔,就把他調到了蘇州,當了一名刺史,沒多久轉任為洪州都督,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李元嬰看到贛江風景不錯,加上想念以前自己在滕州時風光的日子,於是在贛江之濱廣聘能工巧匠,大興土木修建了滕王閣做為他的別居,李元嬰這個人雖然驕奢淫逸,不過藝術眼光還是挺好的,他所修建的滕王閣選址極好,登閣遠望,視野極為開闊,李元嬰修建這座滕王閣是為了歌舞享樂之用,也沒想到這座他用來享樂用的滕王閣後來會成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這自然要歸功於王勃了,因為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讓江西南昌這座滕王閣名揚天下。


李元嬰被貶到洪州,依然我行我素,除了吃喝玩樂貪圖享樂,還多次強搶下屬的妻子和民女,品行極為不端,毫無政績可言,李治很生氣,於是再次下旨,把李元嬰貶到了四川閬中當了刺史,李元嬰到了這種偏遠的地方,卻是毫不為意,也不知道是真傻還是假傻,對李治再次警告依然無動於衷,到了閬中後,李元嬰依然惡習不改,仍然過著鋪張浪費的王爺生活,在嘉陵江畔選址,以“衙役卑陋”為名,在玉臺山腰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行宮,這就是四川閬中的滕王閣,李元嬰在閬中過的很愜意,連到長安朝拜都不去了。

李元嬰在山東、江西、四川三個地方都修建了滕王閣,貪圖享樂,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讓老百姓對他是怨聲載道,不過李元嬰卻是得到了善終,李治晚年基本上是武則天在掌政,為了奪取李唐江山,武則天對李唐子弟進行各種迫害,李淵和李世民的子嗣得到善終沒幾個,而李元嬰卻是極少數的一個,或許就是他紈絝子弟作風和毫無政績可言讓他躲過武則天的注意,因而能安然渡過一生,公元684年,55歲的李元嬰病死,死後陪葬獻陵。


歷史紅塵


《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實在是想不通,竟然有人能把文章寫的如此出色,



《唐摭言》載: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洪州(今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重陽節時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席間,王勃即興作詩一首,便有了流傳前年的《滕王閣序》。

滕王閣自然是滕王修建的,滕王是誰呢?

滕王李元嬰畫像

李元嬰(630年―684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滕王閣是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修建,永徽四年(653年),選址贛江之濱,廣聘能工巧匠,修起了一座高插雲天的樓閣,這就是滕王閣。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封為滕王,食祿滕州(今山東滕州)。李元嬰初到山東封邑時,驕奢淫逸,橫徵暴斂,大興土木 ,修建了一所高大的閣樓,被稱為滕王閣,不過李元嬰在當地民憤極大,唐高宗李治只好將這位叔叔換個地方另行安置,

先到蘇州,後來才到了洪州任都督,這位好吃懶做的主子非懷念以前在山東的日子,所以就在653年,在贛江之濱選址按照藤州滕王閣修建了了新的一所滕王閣,在洪州,滕王李元嬰待了23年。



到了679年,李元嬰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在閬中,他依然按藤州滕王閣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類似的行宮,李元嬰在這裡待了五年之後,於公元684年四月,病死於滕王閣中,走完了他這備受爭議的一生。

現在的南昌滕王閣是梁思成建的現代仿宋式外觀和架構的建築。



宋朝滕王閣畫像圖一


宋朝滕王閣畫像圖二

滕王閣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前後重建了29次,最近一次重建完成於1989年,此次的重建草圖由梁思成親自繪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