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蕭紅被譽為“上世紀30年代文學洛神”。

魯迅說: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茅盾先生稱蕭紅的《呼蘭河傳》為“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她的臨終之作《呼蘭河傳》,在文壇的地位絲毫不亞於張愛玲的《金鎖記》,稱得上“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驚世才華的奇女子,在病重時卻一直惦念著:“三郎(蕭軍)若知我病重,一定會不遠千里來救我”。

在死後,蕭紅更是將《生死場》版權給了蕭軍。足以可見她對蕭軍一直以來的深情厚誼。

蕭紅在香港去世後,蕭軍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舒群熱心為蕭紅出追悼特輯。我卻很冷淡,我已經輕視這類的熱情!群是並不懂得我的心!其實他們一時感情激動,流幾滴淚,很快就過去了,長久傷痛的還是我……”

可見,蕭軍對蕭紅也是有情有義的。

然而“相愛不得而相殺,相殺最後相愛而不能”卻成了外界對他們感情歸屬的最好闡述。

是什麼原因,讓曾經那麼相愛的兩個人最終分東離西?

緒儒斯曾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

說到性格,就不得不提及各自他們的童年生活。

一.蕭紅任性、叛逆,蕭軍脾氣火爆、江湖氣十足

1.蕭紅冰火兩重天的家庭氛圍導致她叛逆出逃

關於童年,蕭紅這樣寫道:“父親常常為貪婪而失掉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於無情。”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記憶中蕭紅還有件傷心事:六歲時祖母去世,家中大辦喪事。蕭紅小還不解事,沒心沒肺地玩樂。她把缸蓋子掀下來,頂在頭上,搖搖擺擺去找祖父,走到後門,迎面遇上父親,父親一腳把她踢飛,落在灶前的火堆上。

“母親並不十分愛我,但也總算是母親。”蕭紅偷東西給鄰居家的孩子,母親就打她,甚至用鐵叉叉她的腿。由此,她對母親的印象也不太好。

“九歲時,母親死去。父親也就更變了樣,偶然打碎一隻杯子,他就要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後來就連父親的眼睛也轉了彎,每從他身邊經過,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針刺一樣;他斜視著你,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樑經過嘴角而後往下流著。”

後來,父親續絃,而對於這個繼母,蕭紅的感受是:“這個母親對我很客氣,不打我,就是罵,也是指著桌子椅子來罵我。客氣是越客氣了,但是冷淡了,疏遠了,生人一樣。”

而相對父母的嚴苛,她卻有個溺愛她的祖父。

祖父溺愛她到什麼地步?蕭紅小時候出去玩兒迷了路,有個洋車伕把她送回家。她想起祖母講的鄉巴佬蹲東洋驢子的笑話,就蹲在車上,停車時,她滾了下來。祖父揚手打了車伕一巴掌,沒給車伕錢,就把車伕趕走了。

每次蕭紅捱了父親的打,祖父都會安慰她“快快長大吧,長大就好了!”

祖父沒有質問張廷舉(蕭紅父親)為什麼打蕭紅?他也沒有勸張廷舉不要打孩子。若是蕭紅的錯,他也沒有教她改正。而是教蕭紅消極等待,長大了結婚,再逃離家庭。

可惜,這種溺愛隨著祖父的離開也很快香消玉殞了。隨著祖父的離世,蕭紅徹底失去了來自家庭的溫暖,成為極度缺愛的孩子,沒有安全感、依附感。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這也直接導致了蕭紅的叛逆,她渴望自由,渴望被愛。長大後,她不願接受包辦的婚姻,她選擇了自己心怡的人與之私奔,剛開始,他們其樂融融,但很快就陷入窘境,家人斷了供給,連生活成了問題。

蕭紅只好回去,可父親卻把蕭紅帶到阿城老家軟禁起來。蕭紅在小嬸幫助下逃到哈爾濱,像個乞丐似的在街頭踉蹌而行。為了度過嚴冬,她只好投向未婚夫汪恩甲的懷抱。

兩人住在旅館裡,欠了一屁股債。汪恩甲說出去弄錢,卻一去不復返。蕭紅挺著大肚子,被老闆軟禁在旅館一間小屋子裡,揚言,蕭紅再交不上錢,就把她賣進妓院。

蕭紅無奈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而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援助,並給蕭紅送書刊。

說到蕭軍,那麼蕭軍的童年又是怎樣的呢?

2.頑劣、輾轉、江湖氣十足的火爆“三郎”

蕭軍原名劉鴻霖,七個月大時,他父親因為一點小事把他母親毒打一頓,他母親在悲憤中吞鴉片自殺。

母親死得早,沒給他留下任何印象。蕭軍從小跟著祖父、祖母、叔叔、姑姑長大,蕭軍父親的家人人生猛,個個潑辣。

蕭軍四五歲時跟家人鬧彆扭,就光屁股坐在冰地上,直到家人服軟他才起來,跟村裡的孩子打起架來也不要命,有一次他跟繼母的弟弟打架,他抄起一個火盆扣到繼母弟弟身上,嚇得繼母的弟弟再不敢惹他。

而父親對蕭軍的管教方式就是打,把蕭軍的胳膊打得脫了臼,只是蕭軍越打越叛逆,父親也沒辦法了。

蕭軍父親的家人既生猛潑辣,能打能殺,又天性樂觀,堅韌頑強,喜歡民間文學與藝術。蕭軍的祖母很會講故事,他的五姑既會講故事,又能背唱整套驢皮戲,他四叔會唱大鼓。蕭軍從他們那裡受到最初的文學啟蒙。

蕭軍六歲上私塾。後來父親到長春謀生,把蕭軍帶到長春上學。蕭軍成績很好,國文經常考全校第一。只是脾氣倔,有一回上體育課他做錯動作,老師讓他出隊罰站,他頂撞老師,被學校開除。

蕭軍崇拜綠林好漢,嚮往打打殺殺的生活。在學校頂撞老師,被開除以後,他去當了一名騎兵。蕭軍能寫一筆好字,被任命為“上士文書”,每天抄點文件。這個工作比較輕鬆自由,他經常出去找書讀,還結交了一些文學愛好者,想成為一名作家的夢開始在他心裡萌芽。

兩年以後,蕭軍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所屬的“憲兵教練處”,畢業後到哈爾濱當實習憲兵,他覺得沒意思,改了個名字,又考進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候補生隊,結業後進入講武堂炮兵隊。他一直沒放下文學夢,他學會了寫詩,舊體詩寫得有模有樣。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蕭軍在軍隊裡混了幾年,有一次,他為隊友打抱不平,掄起鐵鍬砍步兵隊長,差點把那個步兵隊長砍死,他被關禁閉,然後開除了。

第二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蕭軍熱血沸騰,想組織抗日義勇軍,到鄉下打游擊,卻被投日的軍官排斥出來。他只好到哈爾濱《國際協報》當了主編助理,開始賣文為生,筆名“三郎”。

有一次他為了文章的事情甚至和人約架,僅兩個回合,蕭軍就將對方放到,一頓暴揍,人稱送外號“ 蕭大俠 ”。

他的綁腿裡經常彆著一把匕首,有時一言不合就拔出來插到桌子上,大聲放:“吵架不如打架!”。這種匪氣和江湖氣實在是小時候成長環境造成的。

許多人因為受不了他的性格疏遠了他,他也知道自己脾氣不好,就寫信問魯迅(蕭軍唯一永遠尊敬和敬佩的人)自己的野脾氣到底要不要改?

魯迅卻回答:粗自然比偽好。

其實,魯迅明白,以他的火爆脾氣,即便真讓他改,也未必改的了。

蕭紅髮向《國際協報》的求助信,成為了蕭軍蕭紅感情伊始的導火索。他們由此有了交集。

二.相愛不得而相殺,相殺最後相愛而不能


1.幫助逃離不堪境遇

“她的散發中間已經有了明顯的白髮,在燈光下閃閃發亮……再就是她那懷有身孕的體形,看來不久就可能到臨產期了。”這是蕭軍初見蕭紅時的情形。

“她身上只披著一件藍色已褪去的單長衫,開旗有一邊已經開裂,膝蓋露了出來,小腿和腳都是赤裸的,還蹬著雙破舊的女鞋。”

面對這樣一個“楚楚可憐”的女子,觸發了蕭軍的保護欲。而

“一抹淡紅的血色竟浮上了她那蒼白的雙頰”。更是激活了他心中的英雄主義情結。

尤其在此時蕭軍讀到了這樣的詩:

這邊樹葉綠了,那邊清溪唱著。

——姑娘啊,春天到了。

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

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還酸……

蕭軍被震撼了:這個落魄的女子,竟然在如此情境下還能寫出這麼好的詩。這個女子不僅能言,而且還寫著一手讓他都歎服的好字。

“這時候,我似乎感到世界在變了,出現在我面前的是我認識過的女性中最美麗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在我面前只剩下一顆晶明的、美麗的、可愛的、閃光的靈魂!”

她的文字,讓他著迷,令他心醉。她的境遇

激活了他心中的英雄主義情結。儘管此時,蕭軍在家鄉已有結婚10年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而蕭紅是一個懷孕7個月的孕婦。

於蕭紅而言,初見蕭軍時,她正處在人生最低谷,蕭軍骨子裡散發出陽光般的溫暖和爽朗豪情,讓身處窘境蕭紅感到無限的親切和深深的安全感。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這年的8月,像極了張愛玲筆下的《傾城之戀》:為了成就一段愛情,傾覆了一座城池。

松花江決堤,洪水氾濫市區,旅館老闆自顧不暇。蕭紅挺著大肚,從窗臺跨出去,上了一艘救濟船,找到了蕭軍的住處。

接下來的日子裡,在蕭軍的幫助下,蕭紅總算有了著落。一切看起來順理成章又無比美好,但兩人之間終究隔著現實。

2.蕩氣迴腸的愛戀

蕭紅生下與汪恩甲的孩子時,考慮到一籌莫展的生計,為了不讓蕭軍有想法,她痛下狠心,硬是六天都沒有去看望孩子,沒有給孩子喂口奶,最後無奈將孩子送人。

送走了孩子後,兩人開始了二蕭熱戀的黃金時期。那時,他們靠著蕭軍做家庭教師的收入與朋友的接濟度日。

蕭紅每日等著蕭軍帶回錢來買一些黑麵包,吃的時候加點鹽,你咬一口,我咬一口,鹽抹多了便開玩笑:

“這樣度蜜月,把人鹹死了。”

三十年代初,蕭紅生病,兩人都沒錢,醫院拒收,讓他們轉院。蕭軍急了,衝著醫生怒吼:

“現在我的人病到這種地步,你們又讓換個醫院,我跟你說,如果今天你醫不好我的人,她要是從此死去,我會殺了你,殺了你全家,殺了你們的院長,殺了你們醫院裡所有的人!”

蕭紅曾幸福地感嘆:“只要她在我身邊,餓也不難忍了,肚痛也輕了。”即使偶爾的爭吵也變得有意思——“他去買酒喝,我也搶著喝了一半哭了,兩個人都哭了。”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二蕭的朋友後來回憶:蕭軍脖子上繫個黑蝴蝶結,手裡拿了個三角琴,邊走邊彈。蕭紅穿著花短褂,下著一條女中學生通常穿的黑裙子,腳上卻蹬了雙蕭軍的尖頭皮鞋,看上去特別引人注目。他們邊走邊唱,就像流浪藝人一樣。

如此現世安好的兩個人,卻沒有長久,反而“相殺”,是為何由?

3.強烈的不認同感引“相殺”

在魯迅先生的邀請下,二蕭離開了哈爾濱。在上海見到了魯迅先生和夫人許廣平。許廣平後來回憶:“蕭紅中等身材,白皙,相當健康的性格,具有滿洲姑娘特殊的稍稍扁平的後腦,愛笑,無邪的天真,是她的特色……不相稱的過早的白髮襯著年輕的面龐……除此之外,蕭紅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

在魯迅的幫助下,蕭紅漸漸有了名氣。她的才華超過了蕭軍的預期,大有壓倒蕭軍之勢。

而蕭軍是誰?他是那個說著

“堂堂正正地去搶奪,大大方方來吃喝,痛痛快快地打死自己所不喜歡的人,這是多麼豪俠的生活啊!”的蕭軍。

與蕭軍有過交往的人,在他們的回憶錄裡,寫到與蕭軍接觸的經歷時,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蕭軍的個性太過鮮明,粗獷直率、豪爽仗義、敢愛敢恨、一言不合便拳腳相向,能動手的絕不動口,從頭到腳都透著東北“鬍子”的氣息。相比起他文人的身份,倒更像個武舉人。

在某些意義上來說,蕭軍是個真正的流浪漢,他的精神永遠在“前方”、在“彼岸”,即使有了某個憩息地,也都只是暫時的。

他一直未拿蕭紅當成自己最後的歸宿:“她單純、淳厚、倔犟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於蕭軍而言,蕭紅事實上只是他愛情觀的一段實踐。自蕭軍決定拯救蕭紅出旅館時,就坦然亮明瞭自己對婚戀的態度,即他那“愛便愛,不愛便丟開”的所謂“愛的哲學”。

有一次,作家界聚餐,胡風對蕭軍說:“蕭紅的創作才能比你高,她的人物是從生活裡提煉出來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們產生共鳴。你可能寫得比她深刻,你是以用功和刻苦達到藝術的高度,而她可是憑著個人的天才和感覺在創作。”

這種中肯的評價讓蕭軍大為不悅。在蕭軍眼裡,蕭紅一直是那個在小旅館裡,等待自己救助的女子。即便現在,她也依舊是自己的附屬品而已,既是附屬品,怎能凌駕於自己之上?

而更讓蕭軍難以承受的是:他的名氣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蕭紅,雖然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夫妻之間,一旦一方覺得對方欠自己,一定會不可避免地在言語行為上表現出來。蕭軍對蕭紅的輕賤,與蕭紅的逐漸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之間的對比,讓蕭軍頓感分外“刺眼”……

直到幾十年後,詩人牛漢誇蕭紅的文字比蕭軍有感染力,年近七十的蕭軍仍然大喊大叫,表示不服。

駱賓基的《蕭紅小傳》裡提到:

一天夜裡蕭紅躺在床上,聽到蕭軍和友人在外間愉快閒談,蕭軍對友人說:“她的散文有什麼好呢?”友人也隨聲附和:“結構卻也不堅實!”那種輕鄙的口吻讓蕭紅甚是心寒。

想到自己每天奮筆疾書,還要照顧蕭軍的生活,在自己作品被所有人認同時,唯自己心愛之人卻嗤之以鼻,這種難受,讓蕭紅幾近窒息。

但對於蕭紅的心理,蕭軍雖有察覺卻不以為然。蕭軍始終覺得,蕭紅是通過自己才有今天,倘若不是自己當初救她,她現在沒準已經流落致死了。

蕭軍在小說《為了愛的緣故》裡,用第一人稱講述了,一個憧憬抗日武裝鬥爭的知識青年,偶然遇見一個處於危險境地,有文學才能的女子,而他必須要和她結合,才能拯救她的故事。而為了救她,他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愛人,最終經過鬥爭,他重歸了愛人身邊。

這篇小說全為他和蕭紅過往經歷的“實錄”,因此它也一直被當成二蕭相識相戀、蕭軍英雄救美的史料性文本。

蕭軍這篇“實錄”裡,將蕭紅描述得分外低賤可憐,而自己的形象卻異常高大,可謂救世主。

在看到這篇小說後,蕭紅公開表示,小說中的細節和她的記憶不吻合。

此話,既有對蕭軍自誇豪俠、篡改他們經歷的不滿,也有對自己被塑造成幽靈一般的弱者、被拯救對象的憤慨。

這篇小說,可以說是蕭紅在兩人關係上,態度轉變的分水嶺,也是他們走向最終分離的起點。

4.“相殺”而相愛不得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蕭軍是自卑的,尤其在蕭紅代表作《呼蘭河傳》《生死場》等名作問世後,面對日益出名且得到魯迅青睞的蕭紅,蕭軍的自卑越發被餵養大了。

也是在這期間,蕭紅與有婦之夫懷過孩子的消息開始被公眾熟知,在口水中間,蕭軍越發覺得蕭紅虧欠了自己。

很多人以為,在感情裡出軌的一方是優越的一方。但有時,當男人在覺得自己處於弱勢時,他往往會用一些特殊方式去取得平衡。這種錯誤的平衡方式,被自卑、焦慮的蕭軍採納了。

他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在心理上達到“碾壓”蕭紅的效果。蕭軍出軌後,敏感的蕭紅迅速察覺了。

以兩人的性子,一場衝突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衝突中,蕭軍將對蕭紅的不滿,用拳腳的方式發洩了出來。

一日聚會上,大家發現:蕭紅左眼青紫了一大塊。蕭紅只輕描淡寫地說,夜黑看不見,自己不小心撞到硬物上了。

蕭軍卻毫無顧忌地譏諷道:“什麼跌傷的,別不要臉了,我昨天喝了點酒,借點酒氣我就打了她一拳,把她的眼睛打青了。”此時蕭紅微笑著否認,眼眶中卻早已蓄滿了眼淚。

敏感、驕傲、清高卻又自卑的蕭紅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與蕭軍抗衡。但她的試圖改變,在蕭軍眼裡卻變成了“翅膀硬了想飛”的表現。

為了學習,蕭紅遠赴日本。得知魯迅先生去世的消息,她悲痛欲絕,一個月裡不斷地發燒,嘴唇全燒破了。在這樣的情景下,她寫出《回憶魯迅先生》。

卻遭到蕭軍的嘲笑:文字過於平淡和瑣碎,與魯迅先生的偉大太不相襯。然而,蕭紅的這篇文章被公認為回憶魯迅文字中寫得最好的,甚至超越了許廣平。

在蕭紅去日本期間,蕭軍再次出現了感情上的糾葛。為了結束這種無結果的戀愛,蕭軍將此事坦誠相告,蕭紅表示異乎尋常的理解寬容。然而她內心的痛苦,又有誰理解呢?

她在《沙粒》中寫道:“此刻若問我什麼最可怕?我說:氾濫了的情感最可怕。什麼最痛苦?說不出的痛苦最痛苦。”

蕭軍的正直、陽剛、熱情、擔當曾讓蕭紅依戀,他帶著蕭紅走上文學之路也讓她感念。

但是蕭紅無法忍受,蕭軍給她造成的身體與精神上的痛苦,最終她選擇了離開。即使知道自己懷上了蕭軍的孩子,她也沒有回頭。

蕭紅從日本回國後不久,二蕭的感情正式畫上了句點。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他們這段感情的伊始,美得令人心醉,但結局卻太過慘烈。我個人認為,這段的感情的失敗,從蕭軍骨子裡對蕭紅的不認同感就已埋下伏筆。

在驚覺蕭紅的文學成就超過他時,大男子主義的他,沒有與愛人一起同喜共情的心理,他表示無法接受,甚至覺得格外“刺眼”,他為此憤怒、自卑,甚至試圖想要“碾壓”她。

相對於蕭紅而言,蕭軍像一根救命稻草,給了她希望之光,給予了她自小缺失的父愛,她對蕭軍更多的是依戀,依賴。

蕭紅的付出被蕭軍當成了理所當然,而且還毫無價值,這樣的婚姻如同雞肋。他們都曾是缺愛的人,性格都太過鮮明,他們之間缺失了夫妻間應有的“認同感”,所以註定難以長久。

三.淺析婚姻裡的認同感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說:21世紀人跟人最大的問題是,“認同”。

什麼是認同感?

認同感,是指人們對自我及周圍環境,有用或有價值的的判斷和評估。

我發出的信息,你懂得努力接受,積極回應我的感受。有了問題之後,一起面對相互扶持。這樣才能始終懂得彼此相互扶持和認同。

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在不斷的尋求認同感,尋找到了,就會很積極,幸福美滿。若尋找不到,就會如同蕭軍蕭紅一樣,難免會陷入失落,消極的狀態,從而漸行漸遠漸無書。

霍布斯說的這句話也恰恰說明了這點:傾聽對方的任何一種意見或議論就是尊重,因為這說明我們認為對方有卓見、口才和聰明機智,反之,打睦睡、走開或亂扯就是輕視。


蕭紅驚世才華,在他眼裡卻格外“刺眼”,只因骨子裡的不認同感


曾經“英雄救美”的蕭軍,如同光亮般溫暖了蕭紅的心房,他亦被她的才情所吸引。

兩人一起生活後,因為認同感的缺失,面對才華橫溢且出名的蕭紅時,他開始焦慮、自卑以至於輕視她的文筆。她在床頭奮筆疾書,他卻報以冷語惡言的嘲笑。

蘇聯有句話說得很好:“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

當你對自己都不是很認同的時,外界對你的認同感也就會降低許多。就如同蕭軍,看到日益出名的蕭紅時,他的英雄主義情結在那刻蕩然無存,有的只是自卑與虧欠。

蕭紅一生的創作時間很短,只有十年光景,總共創作了110萬字。只可惜自古紅顏薄命。

31歲的蕭紅死前,她留下的最後一行字: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她不甘的命運裡,有一個名字我想是蕭軍。如果,他們之間晚些相遇,如果他們彼此之間擁有認同感,他們一定會是幸福長久的。

只可惜,這世間沒有如果,只有結果,結果,因為缺失了彼此間的認同感,她心有不甘,至死不甘……

一個想用文字溫暖你心靈的雙魚座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