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和豪格爭位,為啥多爾袞後來成為輔政大臣,豪格去哪了?

冰凍冰凍zz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而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兩人是叔侄關係,豪格比多爾袞大三歲。兩人在同一年都因戰功被晉封為親王,他們都是清初的功臣。

入關之前,清室皇位繼承並非遵循“嫡長子繼承”原則,也非皇帝生前指定,而是由諸王兄弟議立,推舉最有能力的人繼承。豪格與多爾袞便脫穎而出。

在皇太極生前,豪格與多爾袞的交集不多,主要是對外征戰。皇太極駕崩後,兩人為皇位反目成仇,最終豪格落敗,獲罪死於獄中,福晉被多爾袞所納。

多爾袞為何能成為輔政大臣?

要回答此問題,就必須得從皇位爭奪說起。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駕崩,豪格與多爾袞成為最有實力的皇位爭奪者。當時豪格已34歲,而多爾袞僅31歲。

當時的豪格受到兩黃旗和正藍旗的支持,多爾袞兄弟手中則握著兩白旗。而掌握兩紅旗的代善處於搖擺狀態,掌握鑲藍旗的濟爾哈朗,傾向於豪格即位。

多爾袞雖然戰功卓著,能力更強,但豪格的支持者實力更強。以鰲拜和索尼為代表的的兩黃旗率先發難,派兵包圍宮門,索尼撂下狠話,表示支持豪格。

豪格當時覺得皇位已經唾手可得,便謙虛的說他“德薄福淺”,難以服眾。恰在此時,多鐸以自己名字出現在太祖遺詔中為由,提出不立多爾袞就立他。

多爾袞敏銳的反駁說,太祖遺詔中不光提到了你,還有豪格。豪格已自知難堪大任,諸王便不必強求。就這樣,多爾袞在反駁多鐸的同時,排除了豪格。

但兩黃旗大臣豈能這樣罷休?他們手持兵刃威脅多爾袞,必須要立先帝的子嗣,否則便會隨先帝而去。這是赤裸裸的武力逼宮,八旗隨時有分裂的危險。

看到局勢驟變,代善以年老體衰為由離開,賭氣的豪格也憤然離場。就在擦槍走火之際,多爾袞急忙提議,立六歲的皇子福臨為帝,氣氛才得以緩和。

為避免皇室走向分裂,最高會議決定採取折中的方法,由代表兩白旗的多爾袞和代表豪格一方的濟爾哈朗來輔政,等到福臨成年之後,兩人再歸政於他。

濟爾哈朗代表豪格出任第一輔政,背後四旗沒有異議。多爾袞出任第二輔政,也穩住了兩白旗及兩兄弟。就這樣,原本最被看好的豪格失去了即位機會。

隨後福臨即位,是為順治皇帝。這時距皇太極駕崩僅一月有餘,多爾袞突然代皇帝發佈諭旨,命令濟爾哈朗率軍攻打錦州,接著又下旨封自己為攝政王。

之後多爾袞召集會議,重新調整諸王兄弟的職務。等濟爾哈朗返回,多爾袞早已成為手握大權的攝政王,而濟爾哈朗則由第一輔政王變成了掛名輔政王。

豪格的最終去向與結局如何?

1644年,關內形勢驟變,明王朝分崩離析。就在多爾袞率軍入關的前夕,豪格因心中怨氣而抱怨多爾袞,結果被正藍旗何洛會告發,說豪格“圖謀不軌”。

多爾袞趁機召集諸王大臣開會,豪格的心腹俄莫克圖、楊善、伊成格、羅碩等人均被處死。諸王大臣在會上一致請殺豪格,當時多爾袞也處於兩難之中。

最終在福臨的哭訴之下,多爾袞才免去豪格死罪,削其爵位,廢為庶人,他的七個牛錄也盡被剝奪。多爾袞率軍入關之時,豪格也受命在軍中戴罪立功。

福臨在紫禁城登基典禮之後,提及豪格的軍功,多爾袞便恢復了其肅親王稱號。順治三年(1646年),豪格被多爾袞任命為靖遠大將軍,征討張獻忠軍。

兩年後,豪格凱旋而歸,多爾袞並沒有給與重賞。同年,鄭親王濟爾哈朗被人誣告,定為死罪,多爾袞將其免去死罪降為郡王。豪格的勢力再次被削弱。

濟爾哈朗的罪行涉及到豪格,多爾袞召集諸王大臣開會,指責豪格平亂不力,又屢次提拔罪人子弟。諸大臣擬議豪格死罪,多爾袞最終將其削爵後囚禁。

多爾袞的打擊報復,致使豪格於1648年死於獄中,享年40歲。1651年,順治親政後處置多爾袞,追念豪格生前的戰功,為其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

1656年,豪格被追諡為肅武親王,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一百二十二年後,乾隆下旨將豪格入太廟,爵位世襲罔替。

對於豪格的死因,主流觀點認為是因激憤而猝死獄中。也有人說是多爾袞命令獄卒不斷出言悔辱豪格,致使豪格憤怒絕食而死。但無論如何,豪格的死與多爾袞脫不了干係。


野史也是史


多爾袞和豪格的皇位之爭最後的贏家是多爾袞,雖然最後即位的並不是二人之一,但是多爾袞作為攝政王也是贏得漂亮。倆人結下大仇,多爾袞自然不會放過豪格,以至於豪格最後的下場也是悽慘。


皇太極之死引起更大的皇位之爭

公元1643年8月,皇太極在宮中猝死,享年52歲。皇太極的死與一個女人分不開,這個女人就是他最愛的女人海蘭珠。自從海蘭珠進宮後就獲得了皇太極的無限寵愛,她的姑姑是皇后哲哲,海蘭珠後來被封為宸妃位列四妃之首。海蘭珠為皇太極生下了一個兒子,但是命運不濟,這個皇子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兒子死了之後海蘭珠傷心欲絕,沒多久也香消玉損了。而海蘭珠的死給了皇太極很大的打擊,導致皇太極也傷心過度,身子大不如前,常常暈厥,最後猝死在宮中。


皇太極去世之後,整個朝政混亂不堪,國不可一日無君,而皇太極去世的過於突然,生前也沒有立下儲君,所以皇位一直懸著。此時最有資格繼位的是皇太極的嫡長子豪格,明分上順理成章,而且他在朝中也有一些聲望,所以一部分朝臣同意擁護他。但是作為豪格皇叔的多爾袞也要爭這個皇位,同樣身為皇叔的阿濟格和多鐸支持多爾袞,雙方勢力都不小,一時之間爭執不下。


多爾袞與豪格奪位,為何多爾袞成為輔佐大臣

在經過十幾天的激烈爭論之後,豪格逐漸佔據優勢,本來支持多爾袞的人也轉向了他,但是豪格的性情過於謙遜,他的謙虛之辭讓多爾袞的陣營鑽了空子。雙方繼續據理力爭,最後竟想到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就是讓年幼的福臨登基。豪格心軟,不願意在皇室中兵戈相見,於是也妥協了。其實這是多爾袞的心機,6歲的福臨登基對他大有好處,雖然沒能得到皇位,但是成為了攝政王,權力依然在多爾袞手裡,而豪格爭鬥這麼久最後還是原來的地位。

豪格的去向

多爾袞大權在握之後,心機重的他自然不會放過曾經對他有威脅的豪格,肯定要對他下手。順治元年,豪格就因為中傷多爾袞而被削去爵位,後來又被恢復。既然多爾袞決定要對付豪格,這才僅僅是個開始。

多爾袞對付豪格的方式很特殊,先給他機會把他捧得很高,然後再讓他狠狠摔下。1648年(順治五年),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這次出征豪格取得了勝利,立下赫赫戰功,凱旋歸來。多爾袞先是嘉獎了他,但是在一個月之後,豪格便被誣陷再次削爵,並且被下獄。在獄中兩個月之後,豪格就被迫害死於獄中。


多爾袞終於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把控起朝廷更是得心應手,眼看就要再上一步當皇帝了,沒想到在順治七年多爾袞墜馬而死,真是世事難料。


小姐姐講史


豪格被多爾袞弄死了。

一、為啥多爾袞成輔政大臣

因為爭位過程中主要是豪格和多爾袞鬥得難分難解,二者已經形成嫌隙,不可能再在朝堂上二人都成為輔政大臣。

事實上,鄭親王濟爾哈朗是作為豪格的代表任首席輔政大臣的,只不過後來被多爾袞慢慢排擠出去,多爾袞獨掌大權而已。

二、豪格和多爾袞爭位過程

皇太極死後,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而擁護多爾袞的主要是多爾袞親領的兩白旗。

論直屬力量,多爾袞要強於豪格,而正黃旗、鑲黃旗,鑲藍旗等之所以擁護豪格,是因為他是皇太極的兒子。而不是因為他是豪格,所以二強相爭,相互不讓。就便宜了六歲的皇太極另一個兒子福臨。

福臨繼位之後,豪格的親信只剩自己親掌的正藍旗。加上多爾袞在朝廷不斷集權。豪格自然越來越成為多爾袞眼中釘。

公元1648年,豪格在四川擊敗大西軍,射死張獻忠。結果回去後被多爾袞羅織罪名下獄,不久死於獄中。

而三年後,多爾袞也病死了。豪格被順治平反。


丁強888


愛新覺羅·豪格毓質名門,一生為後金(後改國號為清)征戰沙場,戰功赫赫,是清王朝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功臣,豪格在朝廷中有著眾多的支持者,為何在與多爾袞爭奪帝位的過程中失敗?為何在打敗張獻忠凱旋而歸後暴斃?為何豪格去世後連遺孀會另嫁他人?豪格為何會有光輝的前半生和身敗名裂的後半生?歷史留給我們太多寶藏值得我們去挖掘。

一、一帆風順的年少時光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皇太極鬆了一口氣,自己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長子,他的第二任大福晉烏拉那拉氏滿懷慈愛的看著這個稚嫩的嬰兒,期待這個嬰兒以後建功立業、馳騁疆場。皇太極端詳著自己的愛子,因為滿族有以體貌特徵來起名的傳統,因為孩子的耳垂比較小,就給自己的長子其名為豪格。不得不說皇太極還是一個預言家,在我們傳統的觀念里耳垂比較大的人有福,豪格的名字有點暗示以後的悲慘命運,不過這都是筆者的戲說而已。實際上,豪格的童年時光是幸福的,至少是十分順利的,滿族當時是處在上升期,豪格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成為一個偉大的將領,豪格這一點是不負眾望的。在其幼年就跟隨父親皇太極征討蒙古、察哈爾等部落,豪格對作戰從小就耳濡目染,在一次次的隨父作戰中表現英勇,被努爾哈赤封為貝勒。

愛新覺羅·皇太極

明天啟六年(1626年),豪格跟從自己的二伯父代善等人征討蒙古扎魯特部,他在這一場戰役中表現尤其突出,親手斬殺了扎魯特部的貝勒鄂齋圖,豪格通過這一戰在軍中樹立了威望,從此就開始逐漸積累自己的勢力,那時豪格只有17歲。

從豪格出生到皇太極稱帝的這一段時光他都是順利的,都是在一步步地往上升的,在這期間豪格都是在為後金征戰。明天啟七年(1627年),豪格參與寧錦之戰,在錦州擊敗明軍,獨立率軍維護塔山糧運。明崇禎元年(1628年)協同濟爾哈朗征討蒙古古特塔部,大勝,盡收其部。明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繞道蒙古突入內地,豪格與莽古爾泰等人通視通州,之後包圍攻打北京城,擊潰明軍。後攻克香河。1632年,晉封和碩貝勒。

影視劇中的豪格形象

二、親王之路

明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被封為和碩肅親王,併兼管戶部。後因為嶽託流露出對皇太極有怨心,連坐被降為貝勒,解除戶部的職務,罰銀一千兩。不過很快就又獲得重用,和睿親王多爾袞一起攻打錦州,仍然掌管戶部。不過之後豪格的經歷就開始起起伏伏,據《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載:

四年四月,師還,賜馬二、銀萬,復攝戶部,復原封。又偕多鐸敗寧遠兵,斬明將金國鳳。五年六月,偕多爾袞屯田義州,刈錦州禾,克臺九、小淩河西臺二。明兵夜出襲鑲藍旗營,擊敗之。又擊洪承疇杏山,偕多爾袞圍錦州。坐離城遠駐,復遣兵還家,降郡王。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豪格和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錦大戰的輝煌勝利。戰後敘軍功,豪格恢復原封,被賜馬鞍一副、蟒緞百匹。

豪格的親王之路走得磕磕絆絆,這與豪格心高氣傲、缺少謀略有關,這一點在他即將到來的與多爾袞的皇位爭奪戰中顯現出來。

三、奪位之爭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猝然崩逝於盛京後宮,生前未立下遺旨。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且豪格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但皇太極生前並未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以豪格和多爾袞為首展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實際上他們支持的皇太極的兒子,按照當時的傳統,兩黃旗是在八旗中等級最高的,如果皇位換成別的旗主,他們就會換顏色,降低地位,所以,如果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兩黃旗將不會換顏色,實際上他們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孝莊秘史》中豪格與多爾袞

但是,豪格失敗了,為什麼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多爾袞和豪格是直接的競爭者,當二者協商失敗時,就會付諸武力,而當時清軍還肩負有入主中原的重任,奪位之戰只能是造成國力的內耗,這顯然是雙方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時德高望重的禮親王代善就提出立皇太極的五子福臨為帝的方法。這顯然是折中的想法,在當豪格和多爾袞爭執不下的時候,這顯然是一個最好的方法。首先對這個想法支持的是多爾袞,因為代善提出了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擔任攝政王,福臨只有6歲,顯然沒有親政能力,這樣多爾袞只是名義上的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所以多爾袞是贊同的。再看看豪格一方,它的最有力的兩黃旗的支持者是贊同福臨繼位的,因為只要是皇太極的兒子他們都會同意。濟爾哈朗也是贊同的,福臨繼位他利益無損,所以實際上豪格的軍事支持就倒向了福臨一邊。綜上情況,福臨在沒有任何競爭的情況下成為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豪格失敗了。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他會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來打擊曾經的競爭者呢?

四、豪格人生的謝幕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何洛會所告發,議罪被削爵。多爾袞對豪格的親信採取分化的政策,逐漸地豪格就成為了孤家寡人。清軍入關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內。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

“殺人魔王”—張獻忠

順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之後,四川的張獻忠成為另一目標。故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豪格親自射死了張獻忠,攻破了張獻忠的一百三十多所營寨,斬首數萬級。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豪格。

《孝莊秘史》豪格班師後與多爾袞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宴慰勞豪格。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於獄中,年僅四十歲。

豪格的一生謝幕了,為清朝立下了赫赫軍功卻揹著罪名離開了,政治的殘酷令人唏噓。不僅如此,在豪格去世之後,多爾袞將豪格的福晉收房,多爾袞對豪格的打壓至此結束。直至多爾袞去世,順治親政才為豪格昭雪,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並立碑。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諡,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廟。

文史君說

《清史稿》對豪格是這樣評價的: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在筆者看來,豪格是一個成功的將軍,但是不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他為大清征戰四方,但是奪位失利而倒臺,這是豪格的偶然,也是歷史的必然。在清初政治局面複雜的情況之下也只有多爾袞這樣的人才能夠肩負起一統中國的重任。豪格缺少經略四方的眼界與膽識,可以說豪格奪位的失利也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參考文獻:

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97年8月;

閻崇年:《清朝開國史》,中華書局2014年5月

文中使用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


在多爾袞和豪格的爭位之後,多爾袞成了輔政大臣,豪格則被多爾袞誣陷入獄,隨後病死在了監獄中。


海蘭珠深受皇太極的寵愛。崇德元年(1636年),海蘭珠被封為關雎宮宸妃,位居四妃之首。海蘭珠的姑姑哲哲封為皇后,比海蘭珠早進宮多年的妹妹孝莊還排在海蘭珠的後面。海蘭珠為皇太極生了一個兒子,是皇八子,皇太極高興之際,大赦天下:


(皇太極)


關雎宮宸妃誕生皇子。集文武群臣於篤恭殿、頒詔大赦。制曰:自古以來、人君有誕子之慶、必頒大赦於國中。

可惜這個孩子才7個月,還沒有序齒,就夭折了。四年後,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僅三十三,諡號"敏惠恭和元妃"。在外指揮戰鬥的皇太極策馬連夜返回,而海蘭珠已經香消玉損,皇太極傷心得五臟俱焚,經常哭暈。

上聞妃薨,慟悼。卯刻,駕抵盛京,入關雎宮。至宸妃柩前,悲涕不止。諸王及內大臣勸上節哀。


(多爾袞)


海蘭珠逝世兩年後,悲傷過度的51歲皇太極,在位17年後駕鶴西去。皇太極死得非常突然,沒有留下遺言。頓時,皇位之爭如同箭在弦上,整個朝廷劍拔弩張。


豪格在當時稍稍佔有優勢,因為長子繼位已經漸入人心,而他又有正黃、鑲黃、正藍旗三旗大臣的支持。特別是元老索尼堅決支持豪格:


先帝有皇子在,即位者必從皇子中選出,不能立他人。


而皇太極的兩個弟弟阿濟格、多鐸為代表的兩白旗則支持多爾袞。在經過了十幾天的討論之後,豪格漸漸佔據了更大的優勢。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支持豪格繼位。但是由於豪格的故作謙虛的辭讓讓多爾袞的支持者找到了可攻擊的地方,於是雙方據理力爭,最後達成了妥協的意見,就是讓6歲的福臨登基。


雖然多爾袞這位叔叔比豪格還小三歲,但是心機比豪格要重太多。豪格心軟,據說在爭奪皇位的過程中,是為了避免同室操戈而退出。但是多爾袞卻成了實際上的贏家,他作為攝政王有絕對的權力,而豪格還是原來的身價,自然容易被人詬病。之後,多爾袞獨攬大權,在輔佐幼帝順治的過程中,儼然自己就是皇帝。


而大權在握的多爾袞怎會放過曾經的政敵豪格呢?而豪格也是非常看不慣多爾袞,在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中傷多爾袞罪名,豪格得到的懲罰是被削爵,後來得到了恢復。


(豪格)


可這只是多爾袞針對豪格採取打擊的第一步,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豪格被授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並取得了勝利,在當年底,豪格消滅了張獻忠政權,立下了赫赫戰功。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多爾袞凱旋迴京。但是僅僅一個月後,豪格就被所誣陷,然後被削爵,接著被幽禁。四月,豪格就死於獄中,享年四十歲。


豪格的死,是多爾袞這位叔叔一手造成的,是政治的犧牲品。沒有了豪格的羈絆,多爾袞更加恣意妄為,耀武揚威起來,彷彿他就是皇上,只是差一個儀式了。照這樣發展下去,多爾袞肯定要實現自己的皇帝夢。


可是,豪格死後兩年,順治七年(1650年)冬,多爾袞在塞北狩獵途中墜馬而亡,追封為“清成宗”。


多爾袞在掌握了大權後,迫害豪格致死。如果豪格足夠硬氣,或許歷史會改寫。


歷史漫談君


先說一下多爾袞和豪格為啥會爭皇位?自崇德六年,皇太極心愛的宸妃博爾濟吉特氏病逝,皇太極悲不自勝,從此這位身體一直健壯的皇帝忽而昏迷,忽而減食,常常“聖躬違和”。到了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突然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並未對後世有安排,也沒有指定大位繼承人,所以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對皇位虎視眈眈。

其中,爭鬥最激烈的是在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叔侄之間展開的。正黃、鑲黃、正藍旗三旗大臣支持豪格(因為豪格本身就是正藍旗旗主),其代表人物索尼意見堅定:先帝有皇子在,即位者必從皇子中選出,不能立他人。而兩白旗則支持多爾袞,其同母胞兄弟阿濟格、多鐸幾乎跪勸多爾袞即大位。在諸王推薦繼承皇位的會議上,最初豪格還是佔據上風的,因為禮親王代善第一個發言,他說:“豪格是先帝長子,理當承大統”。接著鄭親王濟爾哈朗亦表示贊同。由於兩位年長的親王率先倡言,對會議有很大影響,形勢有利於豪格。可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豪格卻做了一件蠢事,他對眼前的有利形勢估計過於樂觀,想效法先王以謙讓提高自己的身價,因此他說:“我福小德薄,難當重任”,所以豪格自以為是。故意退出大選,讓眾人懇請嗣位,結果卻未能如願。最後權衡利弊得失,決定在先帝眾阿哥中另找一位能克承大統的皇子,繼承皇位,於是福臨登基,是為順治帝。

這樣的結果滿足了兩黃旗大臣欲立皇子的要求;另外讓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共同輔政是削弱了豪格的支持力量;另外福臨年幼,便於專權。這樣的結果,實際上對多爾袞最有利,既打擊了政敵,又獲得了實權。

順治元年四月,因為在奪嫡中惡意中傷被大權在握的多爾袞削爵,之後跟隨清軍入關,清定都北京後,仍封肅親王。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被授為靖遠大將軍出征四川,同年十二月滅張獻忠政權。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凱旋迴京,三月,被多爾袞構陷再次削爵,事後被幽禁,同年四月死於獄中,時年四十歲。

成者王侯敗者寇,一不留心落了個悽慘無比下場,這就是政治鬥爭,豪格雖然是侄輩,但在年齡上要年長多爾袞3歲,但是論智慧明顯不是他十四叔的對手。




穿越歷史君


清太宗皇太極死後,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多爾袞一步步成為成為皇父攝政王獨攬大權,而失敗的豪格最終被多爾袞逮捕下獄害死。

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清太宗皇太極突然猝死於盛京後宮,年52歲。皇太極生前並未對後事有安排,也沒有指定大位繼承人,所以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對皇位虎視眈眈。

其中,爭鬥最激烈的是在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叔侄之間展開的。


雖然是叔侄,其實侄子豪格比十四叔多爾袞的年紀還大三歲。

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本來是豪格佔據絕對優勢,可惜豪格優柔寡斷並說了一句謙虛的客氣話,最終成為權力鬥爭的最大失敗者。

豪格的母親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本來豪格應該是皇太極的嫡長子,又立有很多戰功,理所應當被皇太極立為儲君,但因為豪格的母親大福晉烏喇納喇氏見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時沒有下轎,被努爾哈赤勒令與皇太極離婚,因此豪格也失去了嫡子的身份,這也許是皇太極一直沒有立豪格為儲君的原因。


皇太極死後, 作為皇長子的豪格成為眾人擁立的對象。

豪格爭奪皇位的主要競爭者就是多爾袞。 當時的多爾袞由於功勞太大,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

豪格力大超群,久經沙場,屢建軍功。按“立長”的規矩,由豪格繼承大統,合情合理,順理成章。

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豪格的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豪格為皇帝。

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擁立豪格登基。

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的正藍旗將領的擁護,在軍事上佔有絕對優勢。

當時威望最高的是掌握兩紅旗的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也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至此,豪格不僅得到地位最高的兩位親王代善、濟爾哈朗的支持,而且得到八旗中正黃、鑲黃、正藍、鑲藍、正紅、鑲紅六旗的支持,可謂佔據壓倒性優勢。

而多爾袞這邊只有鑲白旗和正白旗兩個旗及同母兄弟阿濟格、多鐸的支持,總體實力明顯不如豪格。

就在這關鍵時刻豪格犯了致命的低級失誤!

在皇位協商的會議上,以為勝券在握的豪格,謙虛了一下,扔下一句“我德小福薄,難以承擔皇位”的客氣話後,就徑直退出了會議,回家等著黃袍加身了。

豪格這一走,情形可就是急轉直下,多爾袞立即抓出豪格的客氣話的話茬,認定豪格無意於皇位,已經自動退出競爭了。

而豪格自己的離去也讓他的支持者頓時懵逼了,真是心中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想使勁也使不上力了。

就這樣兩方僵持不下,直到兩黃旗的大臣們帶刀上殿,表示即便不立豪格為帝,也必須要由先帝之子克繼大統,否則就刀兵相見。

眼見自己當皇帝是沒戲了,多爾袞接受與自己有私情的莊妃的建議,於是提出了個折中方案,即擁立皇太極與莊妃生的第九子福臨即位,而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作為攝政王。



最終,這個方案被大家所接受,而豪格大意失荊州,在大好形勢下卻過於謙讓,拱手將唾手可得的皇帝寶座讓給了自己的九弟福臨,豪格“性柔”的缺點暴露無遺,如果他有多爾袞當仁不讓的魄力,皇位必將被其握於手中。

小皇帝順治繼位後,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逐漸權勢熏天,不僅把持了清朝的最高權力,還娶了順治的母親孝莊太后,成為皇父攝政王。

公元1648年二月,豪格率清軍平定張獻忠義軍以後勝利班師,沒想到卻被多爾袞找了個藉口下入大牢,39歲的豪格在獄中被多爾袞派人毒死。叔侄二人的爭鬥以多爾袞徹底獲勝而告終。

雖然多爾袞與侄子豪格在政治上劍拔弩張,而實際上他們不僅僅是叔侄關係,而且是連襟關係。 多爾袞的嫡福晉和豪格的繼福晉都是來自蒙古科爾沁部的博爾濟吉特家族,她們是親姐妹關係。 豪格死後,多爾袞便將這個“小姨子”納入了王府。

而多爾袞的這位小姨子博爾濟吉特·杜勒瑪,也是孝莊太后的堂妹,在崇德元年豪格殺死原配妻子哈達那拉氏後嫁給了豪格,四年後成為了肅親王大福晉,然而她在豪格遇害後也被多爾袞收入囊中。

據說多爾袞非常喜歡這位小姨子,杜勒瑪曾經為豪格生下一個兒子叫富綬,多爾袞竟然親自教富綬騎馬射箭,甚至喜愛。

1650年12月,38歲的多爾袞在古北口的狩獵中意外墜馬身亡,一代梟雄竟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人世,宣告了大清多爾袞時代的落幕。

第二年,順治帝親政,宣佈剝奪多爾袞、多爾袞母親阿巴亥和多爾袞嫡福晉博爾濟吉特氏的皇帝和皇后封號,並將多爾袞毀墓鞭屍,宣告了大清帝權時代的迴歸。


厚德載物49847


清太宗皇太極去世得突然,沒來得及確立繼承人。所以他的葬禮還沒辦完,眾宗室旗主們就自然而然的開始圍繞皇位展開爭奪了。

最有力的競爭者是皇長子豪格。

清太極沒有嫡子,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漢族皇位繼承原則,他是最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那為什麼最終豪格沒有登上皇位呢?就是因為多爾袞。

(電視劇中的豪格)

此時的滿清漢化程度還不夠深,並不以嫡或長來確立繼承人,而是憑戰功實力。

比如皇太極,他在努爾哈赤諸子中排行第八,當初即位也不是很光彩,是用了一番手段的。但就因為他實力最強,眾位王公大臣還是服了。

豪格早年曾經跟隨皇太極征討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後期還打過朝鮮和明朝,立下許多戰功,並不是清末那些只會遛鳥抽菸的花花二代們。

不過,豪格雖然也算得上能征善戰,和他的十四叔多爾袞比起來卻還不夠看。

當時支持豪格的是原本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他們堅持要由皇太極的血脈繼承大統;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於豪格,還有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也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

(電視劇中的多爾袞)

但是多爾袞不服,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他的母親大妃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妃子,據說努爾哈赤愛屋及烏,想要傳位給表現出眾的多爾袞。

只是皇太極勢大,阿巴亥被逼殉葬,多爾袞和同母弟多鐸拼死拼活才掙出屬於自己的榮光。

所以皇太極一死,多爾袞就不想再對他的子孫俯首稱臣了。支持他的除了多鐸及兄長阿濟格,還有正白旗和鑲白旗,以及正紅旗、正藍旗和正黃旗中的部分宗室。

後來雙方召開會議,在會上就差點打起來了,但是考慮到如果出現動亂,將會傷及國運,最終還是勉強保持了理智。

經過多次商討,兩方都做出了一些讓步,採用了折衷方案:多爾袞和豪格誰都不當皇帝,立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爾袞攝政,並且以濟爾哈朗為首。

(電視劇中的多爾袞)

對豪格的支持者來說,只要上位的是皇太極的血脈,哪怕不是豪格也能接受,他們支持豪格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皇太極之子;對多爾袞一方來說,至少能成為攝政王。

但是,多爾袞心裡的怒火併沒有平息。他曾經離帝位那麼近,第一次被皇太極捷足先登,第二次被豪格擋了路。皇太極已死,他從此恨上了豪格,不可能不報復。

從個人能力上來說,豪格萬萬不及多爾袞,根本對抗不了。

1644年,豪格因非議多爾袞而被削爵,年末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

1648年,多爾袞以其隱瞞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將豪格下獄,豪格不明不白的死於獄中,時年40歲,他的妻妾們被多爾袞和阿濟格分了。

(電視劇中的多爾袞和大玉兒)

所以也別說多爾袞有多愛孝莊太后大玉兒,感情是有的,但不見得有多深,讓福臨登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年紀小好控制。

豪格有十二個兒子,估計也是受到多爾袞的打壓,沒有特別出色的表現;還有很多個女兒,都沒有詳細的記錄,應該是正常的成親生子吧。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多爾袞的侄子。可是叔侄二人在皇太極突然駕崩後,在皇位爭奪上爆發激烈衝突,就此埋下了豪格被害死的伏筆。最終豪格被多爾袞下獄,死在了獄中。就連豪格的福晉,也被多爾袞娶進府中,歷來被人詬病。

豪格和鄭親王濟爾哈朗

說到豪格,就不得不提舒爾哈朗。舒爾哈朗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幼子,也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濟爾哈朗小的時候,被努爾哈赤養在宮中,關係比其他侄子更為親厚。在皇太極突然駕崩之後,多爾袞的勢力最大,為了對抗多爾袞,豪格和濟爾哈朗聯合。許多大臣曾在濟爾哈朗的府第,謀劃立豪格為皇帝。後來在各方勢力的平衡下,福臨被推為皇帝,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被推為輔政王。而此時的濟爾哈朗,就是豪格勢力的代言人。

只不過,在進關之後,大權都被多爾袞掌握。原本處於平等地位的輔政王,到後來需要濟爾哈朗向多爾袞報告。到了順治四年,濟爾哈朗因為府第逾越,被罷免了輔政王的頭銜。順治五年,多爾袞依舊沒有放過濟爾哈朗。在整死豪格之後,多爾袞授意其他人參劾濟爾哈朗當年謀劃立豪格為帝,論罪當死。最終在順治有意維護下,濟爾哈朗被將為郡王。所以,在多爾袞去世後,濟爾哈朗才會對多爾袞展開了激烈的報復,剝奪了多爾袞的一切榮譽。乾隆四十三年的時候,濟爾哈朗得以配享太廟。

豪格和多爾袞的恩怨

豪格是皇太極長子,順治皇帝的哥哥。當初豪格、濟爾哈朗、順治三方的勢力勉強和多爾袞打個平手,所以這幾人是抱團取暖的。當初,皇太極手下有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三旗的實力,兩黃旗的將士像索尼、鰲拜等人,曾一起發誓,要扶保皇太極的子嗣登上皇位。他們曾經一度弓上弦刀出鞘,局勢十分緊張。不過索尼等人強硬的態度,顯然也震懾住了多爾袞,使得多爾袞沒有武力奪取皇位。

而在這個過程中,身為皇太極長子的豪格,有意無意地便被推到最前面。加之豪格本人也有染指皇位之意,所以和多爾袞打起了擂臺。雖然最終被福臨撿了便宜,但豪格和多爾袞的樑子算是結下了。進關以後,濟爾哈朗、豪格、索尼、鰲拜等人,都受到了多爾袞殘酷的報復。

豪格的最終命運

進關之前,豪格已經憑軍功做到了和碩貝勒(相當於親王)。清軍進關之後,豪格被多爾袞派出去追剿農民軍。陝西、四川都是在豪格的帶領下平定的。在四川,豪格還曾親自箭射張獻忠。順治五年二月,豪格班師而還,順治在太和殿賜宴。不過多爾袞卻誣陷豪格手下的將領冒功,以及任用了罪人揚善弟吉賽。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二月豪格被下獄,三月就死在獄中。豪格這樣的一個武將,身體自然是很棒的。可在短短的一個多月內便死亡,背後隱隱約約能看到多爾袞的影子。

豪格死去,濟爾哈朗也被牽連,豪格集團勢力遭到大清洗。就是豪格的福晉,也被多爾袞攬入懷中。豪格的兒子富綬,曾被多爾袞召進府中傳授射箭。多爾袞手下大臣,建議多爾袞殺掉豪格的兒子,但多爾袞最終沒有聽取這個意見,放過了自己的侄孫富綬。

等到順治八年,順治親政後,恢復了豪格和碩肅親王的封號。順治十三年,順治又追諡豪格為和碩武肅親王。清朝的親王能封諡號,是從豪格這裡開始。乾隆四十三年,豪格和濟爾哈朗一起得以配享太廟,以表彰他們當初打天下的功勞。

如果當初沒有豪格,那麼皇太極其他子嗣更不是多爾袞的對手,濟爾哈朗也未必會和多爾袞對立。可以說,豪格替順治分擔了相當多的,來自多爾袞方面的壓力。不然,福臨也許根本沒機會做這個皇帝。所以順治在大權在握之後,才會對這個哥哥大肆封賞。至於剝奪多爾袞的一切尊號,甚至傳言順治鞭屍多爾袞,多半有替自己這個冤死的哥哥復仇的意味。


飛熊說歷史


多爾袞呢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而且他是皇太極的親弟弟,而豪格,是努爾哈赤的孫子,也是皇太極的大兒子。

本來皇太極死的時候並沒有確定到底誰繼承皇位,這件事情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亂,大家也都活泛起來,畢竟遊牧民族實力為尊,如果這個時候能搶奪皇帝的位置,那你就是皇帝,所以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兩大政治集團就開始了碰撞,想要搶奪這個皇帝的位置。

從當時來講,豪哥是擁有著絕對優勢的,不僅兩黃旗支持他,而且包括自己所統領的正藍旗,以及其他的幾個其都支持豪格,這就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兩黃旗,黃芪和鑲黃旗是大清愛新覺羅家族真正依靠的支柱,這兩個其也是整個滿足裡面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得到了兩黃旗支持的豪格,從道理上來講拿下這個皇帝的位置手拿把攥,可就在這種情況之下,豪格犯糊塗了。

在爭論到了最緊要關頭,兩黃旗的將領露出自己的底牌逼迫多爾袞退讓的時候就是豪哥哆嗦了那麼一句話,結果導致多爾袞立刻起勢,差一點點這皇帝的位置拱手相讓。

這一點著實讓當時很多支持豪哥的人捏了一把汗,但是想想都已經弄到這個份上了,萬一讓多爾袞當了皇帝,對於其他的那些支持豪哥的人來講,有什麼好果子吃,所以這件事情是一個坎兒,對於豪哥和支持他的那些人來講,這事情永遠是他們之間多了一層屏障,也就是手底下的人其實都知道豪哥,你這個人也不是那種完全可以值得信賴的人,最初的事情就差一點點把我們全給玩兒進去了。

雖然在這之後算是沒有碎了多爾袞的心願,但是該立的一個皇帝卻不是豪格,這樣的話對於豪閣來講,其實它的地位是十分尷尬的,首先支持他的一部分人就是來自於保皇黨,這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兩黃旗,兩黃旗是堅定地站在皇帝背後的人,一開始他們為什麼要支持豪格?就是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的大兒子,所以他們支持他,但這個時候皇太極死了心上來了一位新的皇帝,那兩黃旗自然而然就去支持新皇帝。

而且在這其中豪哥所扮演出來那股糊塗勁兒也讓其他的人對於豪格這個人並不大放心,因此很多人都在這兒之後背叛了豪格去投靠多爾袞或者去投靠了順治。

總之,豪哥在這次皇帝的位子麼又搶奪下來之後所面臨的情況是很尷尬的,(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他手裡面真正能夠掌握的從原先的四個旗一下子就變得只剩下一個旗。

事實上,就算只剩下來了1/4的人嘛,豪哥仍然率領自己的軍隊進入四川作戰,並且大破了四川的大西軍,從某種角度上來講,豪哥的軍事能力也是值得體現的,但是你表現得越誇張,多爾袞就越不放心。

早在豪格率領軍隊入關之前,就已經遭到自己手底下的人誣告,雖然豪哥大難不死撿回了一條命,但事實上誰都明白這一招永遠都是懸在豪格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之後,豪哥率領軍隊拿下四川,得到了順之地的接待,這一下子豪哥的個人聲望達到一個巔峰,但就在這個時候,多爾袞選擇對豪哥嚇死手。

你就算功勞再大,你和當初那個主持清兵南下這樣一個大局的多爾袞相比,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小,誰對於大清王朝的功勞最大的肯定就是多爾袞,文本清兵沒有入關可能大家還在猶豫,到底該支持多爾袞還是支持豪哥,但是清兵入關之後大家拿到這麼多好處,自然而然都十分感激多爾袞,因此多爾袞想要弄死豪格顯得那麼理所應當,再也沒有反的那麼激烈了。

豪格冤死在了獄裡面兒,多爾袞贊之後也受到了報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