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当初下西洋为何没有发现美洲或者说当初往上走能否发现?

辰昙艺之


因为郑和下西洋说好听点是宣扬国威,说不好听的就是花钱买面子,赔本赚吆喝。而且从政治的角度来说,郑和这个散财童子出洋撒币,给燕逆雇佣一堆真真假假的附属国回来营造万国来朝的假象,可以冲淡燕逆篡位的负面影响,塑造燕逆的光辉形象。

这还不同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说白了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探索未知领域,就比如哥伦布出海最主要的目的是替西班牙寻找黄金。再比如葡萄牙的亨利亲王,为了探索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线,不仅开航海学校培训船员,还多次组织船队南下探索非洲大陆。

蒙古帝国海陆商路

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不像欧洲那样受利益驱动,而是单纯的出去撒币。既然是撒币,那么肯定走的是已知的路线,要不然撒给谁呢。

所以,郑和的航线都是阿拉伯人和中国海商跑了几百年的航线,这些航线沿途的水文情况、风土人情是早已探索清楚的。同时在商业贸易上,这些地区也同中国有着非常多的来往。

再者,得益于蒙古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明初基本上完整的继承了蒙古帝国留下的航海技术以及成熟的工匠水手,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色目人,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阿拉伯人。再加上蒙古帝国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所以明初虽然海禁,但是依然保有了大量的海船。这是郑和能够出洋的基础。

《天妃经》当中关于郑和航海的插画,下方的海船都是三桅帆船,属于两千料海船,应为郑和航海的主力海船。所以到这里,44丈宝船的神话可以不攻自破。

而且郑和船队很难进行远海航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贴着海岸线走。这是因为船队过于庞大,再加上还需要携带用于撒币的财物,所以船队规模虽大,但是携带不了太多补给品,只能贴着海岸线走,以便于沿途补充给养。而哥伦布敢用小船,主要是在于哥伦布不需要携带多少货物,再加上船员不多,所以几只小船就可以携带足够的给养。

所以,郑和船队根本不会去探索未知领域。因为郑和主要目的就是撒币,而不是去替燕逆开拓海外利益。

而且郑和下西洋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内也并不受重视,因为留下的都是笑话,而且也没什么值得重视的内容。至于为什么现代被吹上了天,因为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导致很多人只能在历史里去寻找慰藉,所以就有人在《明史》里找出了郑和下西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描述,《明史》抄的玄幻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通俗演义》),以此来编织老子祖宗阔过这种自欺欺人的谎言,来安慰自己自卑又自尊的心。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在于郑和的目的并不是探险。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哥伦布还是麦哲伦的探险船队,规模都很小。

以哥伦布为例,只有3艘帆船和90名船员。其中最大的1艘,不过100多吨。

这不是说西班牙没有大船,而是探险船队不能使用大船,而必须使用非常适合航海而且自持力强的中小型船只。

相反,郑和船队多达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

这主要郑和船队的目的首先是宣扬大明国威,建立外交关系,开通商业航路而已。

另一个目的是带着寻找建文帝,看看是不是逃到了国外。

这种情况下,郑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跑到美洲去,只要开通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的航路就足够了。

因为当时其实这里的商业航线已经很成熟,阿拉伯和印度商人在这里做了几百年的生意,向西到非洲、欧洲,向东到东南亚和中国。

早在宋代,泉州这类港口就有很多波斯、阿拉伯、印度商人了。

中国只要打通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也足够了,根本没有再去开辟新的航线。

况且,当时从中国开辟新航线也几乎不可能。

因为从中国的台湾出发,向东穿越整个太平洋,其实也没有什么有商业价值的地方,都是一些落后的小岛,没有探测的意义。


萨沙


郑和下西洋时期几乎不可能发现美洲。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原因:

从地图可以看出,找到美洲无非就两条线路:从亚洲直接横跨太平洋找到美洲;从马六甲海峡,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美洲。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补给问题

首先是补给问题,要知道那时候是没有冰箱的,食物和蔬菜的储存时间很短,而航海的时间基本要按照年来算。当然肉类的问题可以解决,可以带着活猪活鸡啥的一块上船,边吃边杀。但是蔬菜就没那么容易了。在那个时候,航海是一件危险又充满挑战的活动。在哥伦布航海时期(比郑和下西洋晚了50年左右),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面包和肉干。更加可怕的是,许多人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得病的人先是感觉全身没有力气,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死去。船员们都把这种怪病称作‘海上凶神’。当然大家现在都知道了,这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假如郑和船队向东出发,到达大洋彼岸至少要几个月或一年以上,那时候可能大部分人在中途就因为长时间吃不到青菜而得了败血症死亡。

大家通过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海路线也可以看出,郑和基本是很频繁的靠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增加给养。因为郑和的舰队总人数是28000多人,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肯定是大事。

航海技术

其次是航海技术。当时的航海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当时郑和使用的导航技术主要是路标导航和天文导航结合的方式。就是不能离海岸线过远,不然的话很容易就迷路了。茫茫大海上迷航,那就很危险了!我想郑和也是考虑到当时导航技术的局限性,才会稳妥的选择靠海岸线航行。

而且,据史料记载,明朝之前的人就经常有人驾船远航去西洋,甚至到非洲。郑和的父亲是一位伊斯兰教徒,他就曾经马六甲海峡到达伊斯兰圣城麦加朝圣。

当时人们地域活动的局限性

郑和在到达一处地方后,都会了解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并且和他们做生意。肯定还会询问周围都有哪些国家,往哪个方向走会有海岸线,往哪个方向走是茫茫大海。通过以上的了解,才会制定下一步的航海计划。者奈何最远点到达非洲地区,由于当地人都不知道有美洲这个地方,他们的认知里非洲好望角以西肯定是茫茫大海,去了会迷路的。所以郑和也不会带着2万多人去冒险。

综合当时的补给和航海技术,从亚洲直接横跨太平洋找到美洲是不可能的。再结合当地人的地域局限,所以郑和是不可能到达美洲的。


知行合一2020


劝君留一步,小影有话说。

虽然当前考古界和历史界对郑和下西洋的最远到达地,以及郑和是否到过美洲莫衷一是,但是结合郑和七下西洋的政治背景和出使经过,郑和是不太可能有自己的意愿去发现美洲的,即使他所率领的大明舰队有这个能力远航能力。原因有以下几点:


郑和下西洋是国家行为

郑和率领明朝海军出使西洋,是受命于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的,无论是出使所建造的宝船(旗舰),还是配备的军士和其他随行人员,都是举明朝一国之力所形成的海上混合编队,没有皇帝的支持,郑和无力下西洋。而且这个舰船编队里也不全是郑和一个人说了算,每次出使皇帝会派许多官吏随行,有时候随行的官员官阶比郑和还大(例如姚广孝),所以郑和出使东南亚和南亚各国,有朝廷明确预设的政治目的。


郑和出使西洋,大抵有以下几个目的:

1.护送各朝拜国使臣。大明国力强盛,明成祖时期更是开创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在北方和西北方与北元势力打打停停几十年,路上地缘纷争不太平。海上除却日本倭患外,在东南亚和南亚诸国心目中还是有很高威望的,诸国派遣使臣到大明朝贡也是常有之事,为了彰显天朝国威,皇恩浩荡,朱棣就想出了这样一种派舰队护送使臣归国的办法,虽然这种外交形式有点耗资巨大,但朱棣还是乐于打肿脸充胖子,至少在永乐年间这种高消费的国家行为,明帝国的国库是可以勉强支撑的;


2.消除近海匪患,巡视海疆。明朝最大的敌人在北方,但南方近海也不是很太平,一方面是日本偷渡的浪人在沿海地区抢掠,倭患严重,另一方面南亚小邦也互相之间不太和睦,经常发生小规模斗殴(和明北元、明后金之战比起来的确不成规模),还有海盗和敌对国家劫掠往返大明的出使团队,那么郑和率领舰队七下西洋,对倭患是一种震慑,对海盗形成致命打击,而对不和谐的南亚诸国纷争也是一种调解;


3.迎回佛牙,即释迦牟尼的牙齿。自唐以后,南亚文明已经广泛流传于中原地区,郑和率领船队出使印度迎回佛牙的目的有待考究,因为明朝一代,历朝君王对道教宗法颇感兴趣,而郑和本人又信奉伊斯兰教,朝圣是其毕生的目的,而迎回佛牙似乎不太符合皇帝和郑和本人的信仰,所以也有可能是以迎回佛牙为幌子,而寻找人间蒸发的朱允炆。这种见不得人的目的非姚广孝这位以叛为主、以佛为辅的靖难一等功臣操持最为靠谱。


郑和下西洋并非冒险行为

和哥伦布率领一百余名水手,几艘小排水量的帆船远洋航行不同,郑和率领舰队出使远海是不已冒险和寻找海外陆地为目的的。明朝乃至整个华夏朝代在对西域丝绸之路和海上佛教国家的接触交往中,历来保持一种共存互融的发展形态(元朝除外),当然也有战争和攻伐,但都以更多的民族融合和更广泛的信仰和文化交流将其掩埋。欧亚大陆的相连是中国这一文明古国最直接的地缘基础。而明朝北有蒙元的大片疆域,东有朝鲜、日本的海域连接,东南有南亚诸国的贸易往来,是没有精力去发掘或者征服新的疆域的。这样一来,郑和率领的舰队即使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海上导航系统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也不会横跨太平洋去探寻大洋对岸的世界。而且在明朝的认知里,没有地球是圆的这个科学前提,万一一头扎进太平洋这个茫茫大海出不来呢,没有停泊地,没有补给,即使船再大,准备的再充分也有全船覆没的危险,这种无目的的航行加上航路不明,淡水和食物补给不足的危险,郑和岂不得无功而返,悻悻而归。所以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郑和都不会做出率领船队往太平洋东驶进的盲目抉择。


小影观史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发现美洲?是否能够发现美洲?

为什么是欧洲发现新大陆,而不是郑和或者说中华文明发现新大陆。如果按照主观因素来看,首先就是地理因素导致了欧洲发现在概率比较大。

中国明明更早指南针技术,结果没更早发现新大陆,也是因为地理因素,导致发现新大陆的概率不如欧洲。欧洲和中国、日本,与新大陆之间都只是隔着大洋,按理说欧洲能发现,中国、日本没理由不能发现,当然太平洋比大西洋更宽。中东地区、印度离新大陆更远,所以把他们排除在外。

地理因素,让西欧大航海、大殖民,发现新大陆的成功概率较大。人类是动物的一支,越早期的人类,受到自然界影响越大。

那么为什么是西欧首先发现美洲,而不是中国?

  • 这就是自然条件造成的概率问题,由于西欧的地理条件,导致了西欧发现美洲的概率,要大于世界上其他地区。欧洲大陆被几条山脉、大河切割开来,相对来说容易割据。加上地中海、大河上的海盗劫掠,东面大平原的游牧民族劫掠,使得统一的大国不容易形成。这也给了欧洲诸国带来了长期的战争威胁,也必须持续发展军事技术。互相吃不下对方,也有了对外扩张,寻找新土地、新财富的动力。
  • 除此之外,远洋航海早期靠风力、洋流。欧洲向西航行的船只,借助东北信风、加那利洋流、北赤道暖流,到达中、南美洲的机会比较大。回航的时候,西风、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漂流,也能比较容易的将他们送回去。

这两点让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并成功返航的机会变大。在历史上欧洲其他航海家,探索新土地多次失败之后,比如说葡萄牙,在哥伦布之前,也派出过航海家向西方探索新土地,但是他们照搬了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述尔群岛,向西北延伸的老经验,选择向西北航行与风力、洋流对抗,导致了失败。最终哥伦布误打误撞出发向西南,回家向东北,交上了好运。

中国的话,风向是往印尼、印度吹,只能向那边航行。就算向东北航行到日本后,绕过日本,借着西风带向东航行,结果是越来越向东北走,结果就是越来越冷,哪怕好运没冻死,让中国找到美洲,那也是北美洲,而且登陆后,碰上就是高耸的洛矶山脉。中国、日本发现中、南美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从日本出发,是有一定机会借着北太平洋洋流、加利福尼亚洋流,到达中、南美洲,不过风向十有八九会把船吹到苦寒的北美。

不同于世界主流的研究结果,郑和曾经发现美洲!

然而,尽管世界主流研究学者认为郑和并没有到达过澳洲以及新大陆,但其实还是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曾经早于哥伦布到达这些地方的,并且列出了相关证据!

比如英国皇家海军退伍军官孟席斯花了14年时间研究,用“航海图”、物种、“DNA”等证据,证明明代郑和早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美洲,并以此出版了出版了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并成为畅销书。

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人在1421年到1423年间,中国人就绘制了世界地图,完成了全球航行,他们到达了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几十年后他们的大部分记录被毁掉,并且放弃了全球远洋航行。”

当然,这并非无稽之谈,作者还列举了其他证据。

一、航海地图:孟席斯首先列举了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一张绘制于1424年航海地图,描绘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另外地图上还画了处于西大西洋深处的四个岛屿,就是现在加勒比群岛中的波多黎各和瓜德鲁普岛。第二幅1459年的法莫拉地图,上面已明确地标出了好望角,第三幅1452年中让·罗茨绘制的海图上,出现了澳洲。这三幅地图绘制年代是无可怀疑的,这足以证明,在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前大约70年有人精确地考察过了这些岛屿,而且当时哥伦布极有可能在从欧洲出前,就已经看过标有美洲大陆的地图,知道他能够发现新大陆。

第四幅是绘制于1459年的平面球形地图,上在印有印度洋和南部非洲,图上明确标注了好望角,地图上还用中世纪腓尼基语标注说,1420年曾有人绕过好望角航行至贝尔德岛角,旁边还画着一艘中国大帆船,而好望角直到1497年才被达·伽马"发现"。

第五幅是在日本的龙谷大学里找到一幅1402年在朝鲜制作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地图上除中国和朝鲜、日本等国家外,还还非常精确地标注出了非洲的东海岸、南海岸、西海岸。这张地图中国人早在1402年前,已对亚洲、非洲等地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而欧洲人直至60年后才到达南部非洲。

二、物种比对。除地图外,孟席斯的证据还包括沉船、植物、动物。1430年出版的中国书籍《异域图志》上,记录郑和航海团队发现的印度的大象、非洲长颈鹿,以及美洲的豹子等奇怪的动物,其中有一种长着狗头的动物与与大树獭很相似,而大树獭是南美洲独一无二的动物,在300年前灭绝。孟席斯发现美洲大陆上公鸡的鸡冠、羽毛、脚爪和叫声和亚洲公鸡是一样,与欧洲的鸡完全不同,这些鸡不是欧洲人带去美洲的,因为第一批欧洲人在抵达新大陆的时候发现了它们。

玉米原产于美洲,但在菲律宾西南的海底发现的一艘建于1414年的平底船,里面有一种南美洲特有的用来磨玉米的工具。在书里,孟席斯列出了一串"跟随郑和漂洋过海在异地扎根"的动植物,包括猪、狗、马、香蕉、大米、棉花、山药、椰子等等。

三、DNA。孟席斯发现美洲印第安人的疾病同中国人以及东亚人十分一致,通过DNA分析,发现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人同中国人有特殊的关联。

通过以上证据,以及许多其它的研究发现,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里说,完成环球航行并发现美洲、澳洲、非洲及南极的,是郑和下属的洪保船队、周满船队、周闻船队和杨庆船队,而非郑和本人。

尽管这一结论还在一些争论,但十五世纪初,明代的中国航海技术和能力,文明程度无疑都是世界上最高的,郑和的船队有300多艘船,水手有近3万人,到了南洋诸岛、非洲,这是真的。因此,即使发现美洲、大洋洲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龙羽评青史


虽然郑和率领的大船队没能到达美洲,最远都只到了非洲…………但是有一次郑和下西洋时派他的得力部下周某某率领二十多只大船的船队(有欧洲人请求带着去!)继续远航直到到达了美洲上了岸,那里的原土著民还给他们玉米粑粑、红薯、西瓜………吃!他们在那里在羊皮上绘制了那里的地图和航海航线图才安全返航回,后来那些地图和航海图被欧洲富商买去,后来西班牙航海家顺着这些郑和下西洋时的部下周某某去美洲的船在羊皮上绘的地图顺利到达了美洲大陆!……但那张地图却给当地土著带去了欧洲人对他们的大屠杀!!!!!

…………


绚彩年华火热青春


郑和之所以没有发现美洲或甚至没有环游全世界,其实是当时的政治条件根本就不能令人造出如此壮举所致。\r

欧洲人的航行是受实际利益带动,误打误撞而得来,相反郑和的航行性质就和哥伦布的很不同,他就并非希望找到地球另一方的富庶国度而航行,更何况他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是个球体,更没可能想到要探索地球的另一方。郑和当时航海的目标不过是尽量多到一些地方,令更多国家知道明帝国的强盛而已。\r

其实就算当时中国人知道地球是圆的也不会让郑和去环游世界,因为他每次出海都花费庞大,而且一去几年,期间大部份时间音讯全无,若无强烈的理由(如打开重要商路),成祖皇帝会冒如此大险吗? 另外,以当时的形势来说,如果郑和是理智和谨慎的,他也不会让他的舰队去冒如此大的危险。



梁村


郑和下西洋最远只是到达非洲东海岸,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年代,要到达美洲需沿非洲海岸往南继续航行,绕过好望角,然后横渡大西洋,才能到达美洲


牧荑


郑和下西洋很难到达美洲!!它的船队到斯里兰卡后没有继续向西走而是向南飘到东非也没发现澳洲,如果往西走的话就能到达红海或波斯湾哪时奥斯曼土鸡和东罗马正在缴励的战争中。郑和进入那边帮谁打是一个迷。。。。[抠鼻][惊呆][鼾睡][钱][吃瓜群众][呆无辜][再见]


西瓜痞遇西瓜皮就怂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寻找建文帝的踪迹,找人肯定优先考虑去人多的地方找啊。往上走不是大海就是深山老林,朱棣会让他放着政事不干去游山玩水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