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女儿为什么叫“走仔”

潮汕人习惯称女儿为"走仔"(有说“糟仔”),称儿子为“

逗仔”(也有说“兜仔”)。

潮汕人的女儿为什么叫“走仔”


对于"走仔"的说法,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女儿长大了就要出嫁、要走的意思。

称儿子为“逗仔”是因为男儿长大了还是逗留在家族中的意思。

至于称儿子为“兜仔”,则是认为儿子是在自己兜里的,结婚以后还会是自己的人所以就是叫兜仔。

潮汕人的女儿为什么叫“走仔”


不过,也有人并不是这么解释的哦~~

有一种说法是:潮语“走仔”与“逗仔”的“走”与“逗”是合音宇,而不是指嫁走与逗留的意思。

潮语的合音字很多,如:四十五说快为“设五”,“设”是四十的合音字;七十五说快为“切五”,“切”是七十的合音字。“孬”是“唔好”的合音字等等。

所以啊,有学者就提出,“走仔”的“走”,是“姹嬷”的合音字。“逗仔”的“逗”,是“打埠(即大夫、男人)”的合音字。

哈哈,小伙伴,快试试连续快说“姹嬷,姹嬷,姹嬷……走!”“打埠,打埠,打埠……逗!”

这种说法好像也很有说服力呢!

潮汕人的女儿为什么叫“走仔”


什么?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

还有人认为这个“逗仔”(或“兜子”)应该写作“豆仔”,“走仔”应该是写作“糟仔”。

按照这种说法,“豆”即古时的祭具。

《左传·昭公元年》:“具五献之笾豆于幕下……”。又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在《卖柑者言》一文中有:“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

文中的“笾、豆”是盛放祭品的器具或宴会用的器皿。笾是竹制品,豆是木制品,是古时香火,民族存亡兴衰的象征。

由于男尊女卑,保管和继承这些”豆“都是男人的法定权利,女人无权染指。故这些神圣祭具的豆与继承香丁的男子汉就联系在一起,也缓慢的等同起来了。于是乎,“豆”变成泛指男人的特别称谓。

那么,“糟”又是什么呢?

潮汕人的女儿为什么叫“走仔”


要知道,我国古代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非常深重。女子降生,视如沙土,雅称“弄瓦”,及长大为人妻,景况也好不了多少。于是乎,“贱内”、“拙荆”、“糟糠”等专用词横加在妇人身上。另一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传奇小说和戏剧所起的强烈作用和深刻的影响,“糟糠之妻”的哀荣、儒雅称号被世人所认同,“糟糠”一词也逐渐取代了妻子,终于演变成为妇人的专有称谓了。这也和“老豆”与“豆”一样,“糟糠”之女儿,就按区别而称为“糟仔”了。

不管你认同哪种说法,你一定认同下面这句

转自潮汕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