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前兩天中日韓三國首腦在大成都舉辦峰會,日本首相和韓國總統都提到了漢末三國,可見我們三國時代不只是在中國人心中難以麼滅,即便在東亞乃至全世界人心裡那也是記憶深刻。

提起漢末三國,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天下烽煙四起、群雄逐鹿,湧現出一批後世耳聞能詳的梟雄以及謀臣勇將。然而即便是在拿個戰亂紛紛的年代,文化的發展和繁榮也是精彩紛呈,尤其是書法,由於筆墨紙硯基本是在三國時代定型,在這樣大背景下,那個時代的書法藝術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書法家則首推鍾繇,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次確立了楷書,而且後人將他與東晉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他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的貢獻由此可見!然而三國時期確實是英才輩出,下面的幾位在書法界也成就斐然!

一、蔡邕

漢靈帝時期,有工匠用掃白粉的掃帚在牆上寫字,一位書法家從中受到了啟發,從而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書體,這種書體似用枯筆寫成,筆畫中絲絲露白,對後世影響甚大。被稱為飛白書,唐代張懷瓘曾在《書斷》對評論到:“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可見對其十分讚揚。而這位書法家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蔡邕精通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堪稱上佳。甚至因為蔡邕名氣太大,甚至後世出現了不少偽作,而其真跡據說在唐代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二、梁鵠

梁鵠是八分書的大家,他的這一成就,來自於一次“偷竊。” 當時,有一個書法大家師宜官,其書法被人譽為“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因而很自傲,“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灑直,計錢足而滅之。每書輒削而焚其粄,梁鵠乃益為粄,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粄。”

梁鵠就是用這些“偷”來的“粄”,從中臨摹,勤學苦練,終成了一代八分書大家,時人以為其成就超過了他所師的師宜官。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三、皇象

這位大師可能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因為他主要擅長草書,還是草書裡的章草,和我們今天見到的行草書有很大的不同。

皇象是三國時期吳國的一位書法家,字休明,他的書法學習杜度,他也是擅長各種書體,最擅長的就是章草,後人評價他的書法“實而不樸,文而不華”。

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急就章》,另外相傳吳國的《天發神讖碑》也是他寫的。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四、曹操

曹操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之外,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書法家。曹操的詩文不錯,然而他的書法卻很罕見,流傳下來的只有兩個字,“袞雪”,據說是當時曹操駐兵在漢中時,見到褒河的水流洶湧湍急,衝擊石頭浪花四起,於是揮筆寫下寫下“袞雪”二字,隨從提醒說“袞字缺水三點”,然而曹操卻答道“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為千古美談。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五、諸葛亮

又一位名人,他可是千古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被丞相耽誤的書法家了,作為三國時期蜀漢的宰相,他可以說是為國家操碎了心,在我們印象中,他的事蹟多的不得了,能布兵打仗、能治理國家、還能鑽研在當時排得上用場的“高科技”,比如“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他的書法名聲真是被“丞相”之名掩蓋了,據《宣和書譜》記載,諸葛亮的草書是能夠和草書大家張芝、張旭、懷素並列的,大家有沒有很震驚呢?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六、司馬懿

對於司馬懿,後人也是眾說紛紜,不過他的謀略能夠和諸葛亮匹敵,可見他並非等閒之輩,那麼他的書法怎麼樣呢?據說,司馬懿曾寫過《阿史病轉差貼》,這是司馬懿傳世的唯一書法,其中字跡乾淨利落,盡藏鋒芒,遒勁有力,而且有些字詭異多變,令人有種“字如其人”之感。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七、張飛

張飛在人們傳統印象中的確是兇猛、暴躁的不得了,不過我們也都知道,所謂演義有虛有實,事實上他可是三國時期的一位不錯的書畫家,是不是大跌眼鏡呢?根據小說中記載,張飛可是個魯莽的武夫,在我們話語常談中,張飛也是作為一位莽漢的代言人,因為他被刻畫得既粗心又莽撞。然而據《三國志》和其他的一些史料記載,張飛不僅擅長書法,而且還吟詩作賦,喜歡畫美人,不過張飛的真跡不知還是否流傳於世,不過以後我們可不能再用張飛來代言莽撞了,人家畢竟還是很文藝滴!


三國只有謀臣勇將?還有很多的書法名家,有幾個還是你耳熟能詳的

另外還有很多書法家邯鄲淳、胡昭、衛覬、韋誕、劉德升、師宜官、宋翼、韋誕等等。他們都師法漢末名家,並促進了書法的發展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