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前两天中日韩三国首脑在大成都举办峰会,日本首相和韩国总统都提到了汉末三国,可见我们三国时代不只是在中国人心中难以麽灭,即便在东亚乃至全世界人心里那也是记忆深刻。

提起汉末三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天下烽烟四起、群雄逐鹿,涌现出一批后世耳闻能详的枭雄以及谋臣勇将。然而即便是在拿个战乱纷纷的年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是精彩纷呈,尤其是书法,由于笔墨纸砚基本是在三国时代定型,在这样大背景下,那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三国时期名气最大的书法家则首推钟繇,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次确立了楷书,而且后人将他与东晋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他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然而三国时期确实是英才辈出,下面的几位在书法界也成就斐然!

一、蔡邕

汉灵帝时期,有工匠用扫白粉的扫帚在墙上写字,一位书法家从中受到了启发,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书体,这种书体似用枯笔写成,笔画中丝丝露白,对后世影响甚大。被称为飞白书,唐代张怀瓘曾在《书断》对评论到:“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可见对其十分赞扬。而这位书法家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邕精通篆书、隶书,尤以隶书著称,其字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堪称上佳。甚至因为蔡邕名气太大,甚至后世出现了不少伪作,而其真迹据说在唐代就已经消失殆尽了!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二、梁鹄

梁鹄是八分书的大家,他的这一成就,来自于一次“偷窃。” 当时,有一个书法大家师宜官,其书法被人誉为“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因而很自傲,“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洒直,计钱足而灭之。每书辄削而焚其粄,梁鹄乃益为粄,而饮之酒,候其醉而窃其粄。”

梁鹄就是用这些“偷”来的“粄”,从中临摹,勤学苦练,终成了一代八分书大家,时人以为其成就超过了他所师的师宜官。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三、皇象

这位大师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因为他主要擅长草书,还是草书里的章草,和我们今天见到的行草书有很大的不同。

皇象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书法家,字休明,他的书法学习杜度,他也是擅长各种书体,最擅长的就是章草,后人评价他的书法“实而不朴,文而不华”。

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急就章》,另外相传吴国的《天发神谶碑》也是他写的。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四、曹操

曹操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书法家。曹操的诗文不错,然而他的书法却很罕见,流传下来的只有两个字,“衮雪”,据说是当时曹操驻兵在汉中时,见到褒河的水流汹涌湍急,冲击石头浪花四起,于是挥笔写下写下“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说“衮字缺水三点”,然而曹操却答道“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为千古美谈。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五、诸葛亮

又一位名人,他可是千古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可以说是一位被丞相耽误的书法家了,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他可以说是为国家操碎了心,在我们印象中,他的事迹多的不得了,能布兵打仗、能治理国家、还能钻研在当时排得上用场的“高科技”,比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他的书法名声真是被“丞相”之名掩盖了,据《宣和书谱》记载,诸葛亮的草书是能够和草书大家张芝、张旭、怀素并列的,大家有没有很震惊呢?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六、司马懿

对于司马懿,后人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他的谋略能够和诸葛亮匹敌,可见他并非等闲之辈,那么他的书法怎么样呢?据说,司马懿曾写过《阿史病转差贴》,这是司马懿传世的唯一书法,其中字迹干净利落,尽藏锋芒,遒劲有力,而且有些字诡异多变,令人有种“字如其人”之感。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七、张飞

张飞在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确是凶猛、暴躁的不得了,不过我们也都知道,所谓演义有虚有实,事实上他可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不错的书画家,是不是大跌眼镜呢?根据小说中记载,张飞可是个鲁莽的武夫,在我们话语常谈中,张飞也是作为一位莽汉的代言人,因为他被刻画得既粗心又莽撞。然而据《三国志》和其他的一些史料记载,张飞不仅擅长书法,而且还吟诗作赋,喜欢画美人,不过张飞的真迹不知还是否流传于世,不过以后我们可不能再用张飞来代言莽撞了,人家毕竟还是很文艺滴!


三国只有谋臣勇将?还有很多的书法名家,有几个还是你耳熟能详的

另外还有很多书法家邯郸淳、胡昭、卫觊、韦诞、刘德升、师宜官、宋翼、韦诞等等。他们都师法汉末名家,并促进了书法的发展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