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导读: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中记载“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

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讲“知”与“情”指的就是军事情报,在古代军事战争中,保护本国军事机密、窃取敌方军事情报的军事情报活动往往是战争双方最重要、最神秘的的环节,重视情报在战争中所发挥的价值及影响,将会对战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

一、《天龙八部》中丐帮对西夏军情的刺探

丐帮是金庸笔下《天龙八部》中的江湖第一大帮,在乔峰任帮主期间,乔峰带领丐帮主动保家卫国,帮助宋军抵御西夏对边境的入侵。在一次刺探军情行动中,丐帮副帮主马大元和陈长老更是冒险进入西夏元帅府,得到西夏兵马将要进攻大宋的情报,及时将情报传递给了宋朝边境守军。西夏见宋军加强了防备偷袭已经无望,加之西夏元帅受伤只好撤兵而去,北宋边境因此免遭战事之乱。

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军事情报活动极为重要,甚至直接决定战争的是否爆发。

以上只是北宋与敌国之间军事情报活动的一个缩影,北宋向敌国派遣间谍搜集对方的情报,敌国也通过各种措施刺探大宋的消息。政权双方统治者都明白谁获取了第一手军事情报,谁就率先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在北宋与敌国的军事对抗中,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北宋对其他政权战争的胜负。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丐帮潜入西夏刺探军情

二、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对军事情报的重视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称帝,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当皇帝之前本身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在战争中特别重视情报工作,这一点在他登基后进行的数次战争中可看出来。

公元963年,赵匡胤为平定荆南作充分准备,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卢怀忠利用出使荆南的时机获取对荆南的军事情报,在卢怀忠出行之前,赵匡胤交代了需要获取的重要内容:荆南的士兵人数、百姓生活情况、地形地势等。带着使命和目标来到荆南,卢怀忠获取了详细情况并如实报告给赵匡胤,这为赵匡胤顺利平定荆南提供了保障。

“高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困于暴敛。南通长沙,东距健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

公元964年,赵匡胤欲讨伐蜀国,苦于找不到开战的理由,为及时获取军事情报,赵匡胤用金钱和权力收买了蜀国的三位大臣

,利用三个间谍赵匡胤得到了蜀国国主与北汉之间的密信。根据密信内容,赵匡胤终于找到了开战的证据,从而“师出有名”。除此之外,赵匡胤还命令三个间谍为宋军绘制了蜀国的军事部署和地形地势图,如此一来宋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六十六天就灭掉了蜀国。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赵匡胤灭蜀

赵匡胤还采纳了大臣的建议,对戍守边境的将领在军事和财政给予更多特权,

支持边境将领募集和训练间谍,更广泛的开展军事情报刺探工作。

总结:从赵匡胤出兵平定荆南、灭掉蜀国政权以及对边疆将领军事支持上,可以看出赵匡胤对军事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清楚认识和高度重视,利用军事情报获取战争主动权,并尝到了刺探敌方军情、获取一手情报给他带来的甜头。

三、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对军事情报工作的转变

赵匡胤死后,宋太宗赵光义为继续完成哥哥赵匡胤统一全国的遗志而努力。公元979年赵光义想一举收回被辽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开始了第一次北伐,结果兵败而返;公元986年赵光义第二次北伐,再次失败。

两次北伐均失败后的宋太宗难免有些灰心丧气,自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朝廷上下无人再提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一事,自此北宋由出兵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主动进攻战略转为了被动防御战略。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宋太宗赵光义

朝中官员右拾遺王禹偁分析了北宋两次对辽北伐失败的原因,他认为是由于宋军在战争开始前没有及时获取辽军军事情报,导致北伐将领没有办法根据敌军的军事行动变化作出相应的军事部署,只是僵硬的执行战前计划,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军事情报的缺失是两次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针对宋军军事情报工作,王禹偁向皇帝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用成熟稳重的老将取代年轻将领,以便战事爆发后老将能把战事情况更及时更准确地进行上报;二是建议用金钱利益收买敌方人员,将他们发展为宋朝间谍,利用间谍离间敌方各势力,从而将敌人各个击破。

“侦逻边事,罢用小臣。”“行间谍以离之,因众隙以取之。”《宋朝诸臣奏议》(赵汝愚著)

另一位官员田锡认为,向敌方派遣间谍刺探敌情至关重要,他主张:第一,给予间谍大量的金钱作为奖励和报酬,潜入敌国内部,制造谣言,混淆敌国视听,扰乱敌国军事部署;

第二,派遣间谍去刺杀敌国各个部族首领,使各部族之间相互怀疑,让敌国自乱阵脚,陷入内乱之中;第三,对外放弃北伐计划,采取保守的防御策略,对内则任用贤臣治理国家。

“…若悉知之,可以用重赏,行间谍。”“…募能往绝域刺名王、乱蕃部,使交相侵害,”“…任贤相于内,则百职举而纪纲正。委良将于外,则四夷静而边鄙安。”《宋朝诸臣奏议》(赵汝愚著)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北宋官员田锡

总结:宋太宗赵光义虽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全国的雄心,但在北伐战争中并未重视军事情报工作,导致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失败后的宋太宗采取了保守的军事防御战略,并加强军事情报工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搜集地方军事信息,二是利用间谍瓦解敌军内部。需要注意的是,军事防御战略下的军事情报获取仅仅是对敌军是否来袭进行片面搜集,并不像宋太祖时期主动搜集敌军内部信息,主动发动战争。两个时期的戍边将领搜集军事情报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四、宋真宗时期对军事情报工作的忽视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北宋从此进入相对和平的稳定发展时期。宋朝坚持“姑务羁縻,以缓争战”,不重视军事力量的提升,不重视情报工作的搜集,对敌国的发展和变化坐视不管,君臣沉浸在一片祥和繁荣假象中。在此种形势下,西北边境的党项族发展壮大,在李元昊的带领下逐渐脱离北宋的控制,建立了西夏王朝。而在李元昊准备反叛过程中,大宋朝对此一无所知,可见宋真宗时期的军事情报搜集工作降到了冰点。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宋真宗

在李元昊称帝前曾上书大宋皇帝,希望去趟五台山供奉佛像,请宋朝安排人引路。宋朝答应了李元昊的请求,对李元昊一行人未进行丝毫的防范。李元昊供奉佛像是假,其实是是为了探寻通往河东的道路,摸清一路地形情况,为将来的反叛作准备。

如果说李元昊借供奉佛像为由,行打探宋朝军情之实,因为很难察觉而情有可原的话,那么

宋朝对于赵山遇的处置,在军事情报搜集上可以用“愚昧”来形容

李元昊在即将称帝之前,他的叔父赵山遇因与李元昊不和,赵山遇特来到宋朝投降,告诉宋朝边境将领李元昊即将要谋反但是边境官吏却以为赵山遇妖言惑众,把他遣返了回去,李元昊随即杀害了赵山遇。

李元昊称帝后,宋朝君臣根本没有把李元昊放在眼里,认为李元昊是一个跳梁小丑,宋朝大军一到,西夏必将土崩瓦解。北宋盲目自信,未进行军事情报工作搜集,结果在三川口惨遭失败,宋军的主要将领被李元昊所俘虏。此后,西夏军队士气高涨,在短短数个月内攻克了北宋几座城池,北宋边境岌岌可危。

总结:真宗时期,朝廷上下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军备废弛,军事情报工作停滞。西夏国的建立和宋军首次征讨西夏战役的失败,首要原因是北宋军事情报工作的缺失,最终养虎为患,西北边境又多了一个劲敌。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雕像

五、宋神宗时期对军事情报工作的加强

面对西夏的崛起和北宋对外战争的失利,北宋朝廷开始重新审视对西夏、辽的整体军事策略,重新加强对周边政权军事情报信息的刺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所实行的变法,在对辽、西夏外交军事方面的革新对北宋军事情报工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安石主张在辽、西夏的外交政策上一定要注重统筹兼顾,要学会根据形势和时机的发展进行取舍。在内政改革与外交革新孰先孰后上,他认为应首先加强国内改革,国内改革成功了,国家实力强大后,对辽、西夏等周边政权的外交政策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且胜夷狄,只在闲暇时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虚辞伪事,不足为也。”《长编》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所以王安石将内部经济改革放在了优先地位,期望解决宋朝当前最迫切的财政危机,而外交策略上则实施暂时的忍让方针,为经济改革提供时间支持。但王安石也强调,外交上的忍让并不是没有条件,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国家的利益和安危,如果超越底线,则必须对帝国予以还击。

在外交政策上实施隐忍方针的同时,军事改革也在按照王安石的计划推进。王安石一方面先后推行实施了将兵法、保马法、保甲法,缓解了边境军备松弛荒废的局面,增强了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实施间谍战略,加强对邻国政权军事情报的刺探,主动采取措施积极搜集军事信息,为此后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总结: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实施的军事变革增强了北宋边疆的军事防御力量,但这并不能确保战争爆发时宋军能够取胜;间谍战略的实施,宋军再次将军事情报工作的收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为宋军的取胜提供了保障。

西夏在立国之初对宋取得的战争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西夏情报工作做的好,西夏在军事情报刺探方面较北宋处于明显的优势。随着间谍战略的推出,北宋军事情报工作有了明显提升,西夏军事情报工作不再保持优势,丧失情报优势的西夏在此后的战争中逐渐被宋军压制。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宋神宗

六、北宋军事情报工作发展过程中刺探军情方式的总结

1、以宗教之名行刺探军情之实。以对辽国的军事情报刺探为例,宋辽两国均信奉佛教,佛教教徒经常赴对方国家参加一些宗教活动,这为刺探对方国家的情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因此宋朝假借僧人的身份,命僧人进入辽国腹地刺探军事情报已发展为一种常见的方式。

“令州民张文质绐为僧,入契丹刺事。”《长编》

2、利用边境的贸易活动搜集情报。北宋、辽、西夏在边境地区都开设了一些买卖商品货物的场所,这些场所商旅众多,贸易活动非常频繁。供各国商旅买卖货物的场所自然也成为军事情报人员关注的焦点,北宋招募商人或者直接伪装为商人的身份在商品交易场所开展情报搜集活动。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繁荣的边境贸易

3、收买敌国人员传递军事情报。北宋给予敌国人员金银珠宝等钱财,收买敌方有价值的人员发展成间谍,进而向北宋传递敌国的一些军政要情,这在双边局势紧张之时,可及时为北宋朝廷外交决策和军事行动提供情报上的支持。

“北界人于惟孝因传达边界事,为北人收捕甚急,今乞归明。”《宋会要辑稿》

4、利用出使敌国的机会刺探军情。宋、辽、西夏之间在一些重大节日、重要事项方面会互派使臣到访进行礼节上的问候或正式的告知,使臣除了承担正常的外交职责外,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即探知敌国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情报。因此,北宋对使臣的选择和任命非常谨慎,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外交关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刺探敌方军事情报。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派遣使臣

5、利用中立国搜集地方军事情报。当时与北宋并存的政权不只有辽、西夏,还有高丽、交趾等邻国政权,利用非敌对的国家进行军事情报的搜集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向非敌对国家打探敌对国家的军情,通过非敌对国家购买有关记载敌对国家人文地理的书籍也是北宋卓尔有效的情报收集手段。

结语:

北宋时期,宋、辽、西夏政权对峙,三个政权之间为了获取军事情报上的优势,通过互派间谍等多种形式刺探敌方军事情报,这也促进了北宋军事情报工作的发展。天龙八部》中丐帮对西夏军情的刺探只是军事情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本文根据查阅多部史书,系统梳理了北宋重要时期皇帝及大臣对军事情报重视程度上的转变,阐释了北宋军事情报战的局势直接影响了北宋与敌国军事战争的结果,进而总结了北宋军事情报发展过程中常用的刺探军情形式,帮助大家勾勒出北宋在与辽、西夏等政权在军事情报发展上的较量。

从《天龙八部》丐帮刺探西夏军情,探析北宋军事情报的发展

战事中的北宋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