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又接连迎来了两任领导人,一个是安德罗波夫,一个是契尔年科,虽然安德罗波夫很有能力,但他和契尔年科都只是苏联过渡性人物。直到1985年3月,苏联迎来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人,也就是戈尔巴乔夫。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时,也是苏联“求变”的开端。无论从社会到政界,都有这种想法。从戈尔巴乔夫的履历看,他是一步步从基层到莫斯科,符合当领导人的条件。但此时苏联没有一个能掌舵的老人来考察一下这个年轻领导人内心到底有没有坚定的信仰。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童年阴影

戈尔巴乔夫出生及他的童年时代,正是苏联约瑟夫执政时期,也是苏联大变革时代。戈尔巴乔夫曾说,他的家庭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运动中,也受到影响。戈尔巴乔夫的祖父,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回家务农,但在农业集体化中,他拒绝这种政策,因此还保留一部分土地。但1934年,戈尔巴乔夫的祖父由于没能完成播种计划,而被流放伊尔库茨克州伐木,由于表现不错,一年后释放。

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提到最多的是他的外祖父潘捷列伊,因为他是联共成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还当过集体农庄的主席,他是让戈尔巴乔夫骄傲的人。不过也在三十年代运动中受过影响,不过影响并不大。1939年,重新当选农庄主席,直到1953年去世。

对于祖父与外祖父的遭遇,在戈尔巴乔夫童年的心灵上留下阴影,他在自己的回忆录说,当外祖父被捕后,邻居及邻居小伙伴们就如对待敌人,看着他和家庭的变故,“这一切让我感到震惊,而且终生难忘。”

一个人童年受到的刺激和感知,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或者说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戈尔巴乔夫在大学时,由于他的家庭情况,他在入党时需要进行解释。他曾回忆说:“入党前我面临一个问题:履历表中关于祖父与外公的事如何去写?外公潘捷列伊虽说未受审判,但却蹲过大狱。爷爷未受审判,但却在西伯利亚服过苦役。”

后来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会议上,曾经长篇大论的解释他的祖父与外祖父的经历。家族成员的经历,使戈尔巴乔夫对斯氏及苏联政策,从内心深处是否定的。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成年质疑

1950年,戈尔巴乔夫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而这一阶段,正是戈尔巴乔夫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约瑟夫去世前后苏联一个转折时代。

正是在大学时期,戈尔巴乔夫赶上了西方加紧对苏联“和平演变”,西方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宣扬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和价值观念。而苏联国内,由于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加,一些人对苏联现状不满,一些人甚至要求改变,并主动接受西方的思想和观念。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正是在这一时期,戈尔巴乔夫阅读大量过去看不到的书籍,他慢慢接受西方的观点为。他还参加各种大学生集会,在会上发表宣扬自由民主和抨击时政的言论,有的甚至措辞激烈。

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气氛是极度意识形态化,和全国各地一样,约瑟夫的理论被当成科学思想的准则。从入学之初将年轻人的思想束缚起来,然后再向他们灌输一套颠扑不破的真理,使他们免受独立思考和分析对比的诱惑,……思想上的禁锢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在讲课和学生晚会的辩论之中。”

正是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戈尔巴乔夫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他甚至承认“最先使我对向我们传授的‘终极真理’之颠扑不破产生怀疑的作者,竟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但确乎如此。”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戈尔巴乔夫还说“我愈是仔细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就愈加深入地思考他们关于理论与我国现实生活之间一致性。”“活生生的现实深深植入我的学习生涯中,连那些书籍里宣扬的社会观在这些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一触即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各种各样的历史的横断面也了解得愈来愈清楚,因而,我的疑问也随之渐渐扩大。

”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把自己的内心说得很直白:“期待和发起改革运动的时机,也是出于想把现实与理想变得一致,修正社会 主义的变形,这是在学生时代,我们这一代人产生的一种憧憬与祈愿。”

突然权力

从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到,其实戈尔巴乔夫已经是一个不坚定信仰者。但就这样一个人,为何后来还平步青云呢?主要还是戈尔巴乔虽然内心不认可,但表面上还需要为自己仕途而战,是一个表里不如一的人,也是当时苏联现实所决定的。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戈尔巴乔夫毕业不久,赫鲁晓夫便在苏联二十大上抛出了秘密报告,全面否定前任。此时赫鲁晓夫的一些观点,给思想形成中的戈尔巴乔夫留下深刻印象。已经动摇和瓦解了他对苏联的理想和道路的信念。

由于戈尔巴乔夫有着独特的家族史,他对赫鲁晓夫全面反斯曾说“我和许多人一样,赞成二十大后我国社会中唤起的期望,认为这是我自己和同龄人的重要机会”。可见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能在仕途上有发展,正是赫鲁晓夫的做法帮了他,他认为机会来了。

戈尔巴乔夫称赞赫鲁晓夫:“无论他本人的主观意愿如何,就其意义来说,这是对极权主义体制的第一次冲击,是使我国社会朝民主化迈进的第一次尝试。”但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认为赫鲁晓夫不彻底,没有制度根源上批判。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其实就是延续赫鲁晓夫的做法,但戈尔巴乔夫瞧不起他,而戈尔巴乔夫却坚定了他要结束苏联体制的决心。

契尔年科去世后,苏共召开选举会前一天夜里,也就是1985年3月10日,戈尔巴乔夫开完会回家,他已经知道将要接任苏共领导人,他对妻子赖莎说:

“明天召开会议,可能让我领导苏共的问题……在斯塔夫罗波尔工作多年,到莫斯科工作7年,任何宏伟重大的成熟了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仿佛有一堵墙……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了。”

这是戈尔巴乔夫的内心独白,他对苏联制度已经无法忍受,他认为时机已经来了,要付诸行动。


探析:苏联首末任总统戈尔巴乔夫,从小到大一种什么样心路历程?


更多关于苏联戈尔巴乔夫的资料,请用今日头条APP搜索“戈尔巴乔夫”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