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家家都有難唸的經,自從城鎮化腳步加快之後,很多人都搬到了大樓裡。大樓中生活並不像農村生活那麼愜意,畢竟樓上樓下漏水、發出聲響都會影響到其他人。

有這樣一位黑龍江佳木斯富錦市樂居家園小區中的一戶人家,樓上一直在滲水,樓下的鄰居上門敲了好幾次,可是男子就是不開門。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無奈之下這位鄰居就報警了,在警察進門之後的那一瞬間完全驚呆了,滿屋子全部都是血水

這位男子正坐在客廳裡,家裡還躺著兩具屍體。

警方查詢後發現這兩名死者正是這位張某的父母,父母的頭部、腳部、腹部多個部位都有三至四公分雙面刃刀傷。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社區裡面的居民稱這位張某之前就有精神不正常,父母一直想帶他去精神病院治療,但是張某就是不同意。可能是精神病發作,失手殺死了父母。

作為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養育成人,不希望孩子大富大貴,但誰都不希望自己被養育了幾十年的孩子親手殺死吧。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案例分析:精神病是原罪嗎?

如果張某真的含有精神病,精神病能稱之為原罪嗎?

精神疾病又稱之為精神病,其是隻各種心理學、生物學、社會環境綜合影響之下,所出現的大腦功能失調情況,導致自我的認知情感和意識出現模糊。

如果張某不存在遺傳性的因素,那麼後天的心理以及環境影響則屬於病變的根本原因。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之前在網絡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案例,題目是“我為什麼會培養出一個精神病的孩子?”

王女士和小芳住在同一幢大樓,兩人一個在樓上,一個在樓下。這天王女士氣沖沖拉著兒子到樓上小芳的家中,和小芳訴苦。

王女士家中的老公在外地打工,平時一人帶兩個孩子,也是非常辛苦的。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只聽王女士抱怨到:“兒子那天偷偷跑去廚房企圖自殺,還好被瞧見,否則孩子可能命就沒有了。”

小芳知道這位王女士較為強勢,平時住在樓上的他,都能夠聽到樓底下王女士“獅子吼”般的叫喊聲。

這個家庭有一對雙胞胎,老大一直是媽媽負責撫養,老二是由奶奶在家中撫養。

直到小學的時候,兩個孩子才相聚到一起。這次企圖割腕自殺的是這個小的。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安撫好這位媽媽的情緒之後,小芳就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孩子直接說:“奶奶說媽媽和哥哥都是壞人,我殺不了他們,我只能自殺。”

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如果把所有責任歸結於孩子,那未免也太不公平了。

在這個事件中,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奶奶都擺脫不了干係。

家長的太過任性,讓孩子成為了大人之間相互鬥爭的犧牲品。長此以往這樣孩子能不產生精神疾病嗎?

正如蒙臺梭利所說,我們都知道兒童發展的時期是一生最重要的時期。

道德的營養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對人的心靈的危害,正如身體的營養不良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一樣。所以兒童教育是人類發展重要的一個問題。

如何類似悲慘事件的發生?家長對孩子教育是關鍵

1)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成長

每一個內心不健全的人在某些方面都會存在一些瑕疵,性格上會出現偏激,甚至會出現行為上的衝動。這些都可能會使得孩子往精神疾病的方向發展。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讓孩子在一個愛的環境下成長,孩子才能夠

心理健全。但這裡所指的愛並不是溺愛,要把握好愛孩子的尺度,給孩子一個真正意義上“完整”的家

2)提高孩子的各項綜合素質

有些孩子並不是先天性的精神疾病,是後天形成的。

如孩子可能在學校中經歷了校園暴力或是進入社會中被他人欺負排擠等等。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這就需要家長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比如給孩子報興趣班,練跆拳道,多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身體體質。

同時素質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孩子各項能力都提高之後,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就會降低。

3)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在“象牙塔”中長大的。脫離了父母,什麼都不是,抗挫折能力很差。可能被領導批評幾句,第二天就不想上班了。如此的不耐挫折,如何立足?

男子殺死父母藏家中,房間滲水牽出命案,精神類疾病並非原罪

如果稍微經歷了一些大風大浪,難免不會會出現心理的疾病,繼而演變成精神疾病。

因此父母不應該把孩子保護得太緊,試著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提高孩子的抗打擊能力。

孩子的心靈是非常脆弱的,可能一不經意間的某個思想都會影響到孩子整個人生。

有時候事情的發生精神病並非原罪,作為父母應該警惕,防止孩子出現類似的事情,一旦發現苗頭就要及時的帶孩子去看醫生,及早的發現,及早解決。

赫赫媽媽育兒日記:歡迎大家一起在屏幕下方提出問題,我們共同學習,共同探討,科學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