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勞是美德但不必然能致富

吃苦耐勞是美德但不必然能致富


十多年前,認識一個從瀘州農村來成都淘金的朋友,他從代理西北土特產做起,幾年間買了兩套房,買了車有自己的公司,賬面上隨時還躺著幾十上百萬的現金,算是個小老闆。近年遭遇了滑鐵盧,現在進入打工行列。

我和他最初相識是他在賣新疆大棗和寧夏枸杞時,新疆棗他是代理商,給成都區域的商超和終端小店發貨。我就是他的供貨對象之一,那時的新疆棗火到什麼程度,要貨須提前預定,最好的六星和田棗超市售價500克超過100元。

外來商品資源稀缺,作為代理商、經銷商想不賺錢都不可能。他的財富積累速度那就想象去吧,幾年間就進入小康了。

2014年以後他代理的新疆棗子就不那麼搶手了,這個就是商業規則上的常識,一個領域的產品走紅,資本便競相流入,德陽的一個朋友看到商機每年在銀行貸款幾百萬,直接去兵團產地收購,每年發來上百噸,就賺夠了一年吃喝的錢,只忙半年,剩下半年打牌喝茶,連續幹了四五年。

資本的嗅覺最靈,就類似這樣的小老闆,越來越多,競爭激烈到什麼程度,菜市場到處都在賣,5元一斤,算算從新疆運來,除掉運費,還有批發商的利潤,產地基本就是幾角錢到一元左右一斤,這個行業幾乎死了。

我這個朋友壓了上百萬的貨,食品的特殊性在於,只要過期即使表面看起來再好,也不準賣,賣即違法,嚴重者追究刑事責任。剩下的貨只有一條路:銷燬。

原來由他供貨的近百家店也陸續停止進貨,很多消費者轉到線上購買,商業模式開始了變化。

於是尋找新的門路,做嬰幼兒產品專賣又虧了幾十萬。前幾年賺的錢慢慢開始迴流了。

孩子上大學,家有老母要供養,還有房屋按揭款,開門七件事,這可都是硬著頭皮必須面對的事。

幾年間換了好幾種行業,看到他總是忙忙碌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辭風雨嚴寒,最終還是捉襟見肘,勉強生存餬口。

他感到困惑的是勤勞怎麼難以致富了。

他常常和我探討這個問題。對這個問題,我也算是所謂的讀書人,愛關心大事的的人,我也不能一一作答,有些認識不到,有些知道就是了。

吃苦耐勞是美德但不必然能致富


我給他建議以前做的是食品,若再選行業,最好選和食品相關或者相近的行業,原來的市場資源還可以借用。

第二個建議是現在不要再輕易投資,尤其不要投資實體店做批發流通,這個都知道絕大部分客戶被線上截流了。做實體店總要壓貨,壓貨就要流動資金,一旦產品過期,或者終端拖欠,最終損失都是你本人的。

要做必須做商品流轉週期短,現金流週轉快、不賒欠的行業,如餐飲或服務業,做這些他都不適應,一是沒做過,二是沒有核心技術。

最終選擇去打工選中中藥飲片這個行業,從市場需求來說,這個也算是剛需。

作為業務代表,只需要勤快多跑路多用心,總會有些收穫,大的醫院中藥飲片需求量大,一個市級、省級醫院,一年的需求量幾千萬上億,甚至數億,國家對西藥規定不準加成,對中藥沒有這個規定。價格上有空間,這算是暫時的機會。

大的醫院資源,一般都有背景,搞定一個醫院就等於搞定一個金礦,這不是你一般的小業務員可以搞定的事,想都不要想,這不是能力問題。

一般的小業務員也就是做一些醫藥連鎖企業或者單體店,還有就是中藥診所,這些一般是大的飲片企業或者背景雄厚的人看不上的邊角,別人吃肉你啃點骨頭。

這樣算下來每月收入在萬元左右,說是左右大部分是萬元以下。

以成都的生活水平,養家餬口還是勉強。有外地朋友問我成都生活水平怎樣,我說三千、五千、一萬收入都能生活,看你生活的方式,如果在家做飯吃,一家三千元也夠,兩千元也可以,在外就餐一萬也不多。

這個朋友生活方式最大的改變,就是在家做飯吃,基本不和麻友來往了,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看過莫泊桑《項鍊》這篇小說的人更明白這個道理。

商業環境在變,八十年代前,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貼對聯,“勤勞致富,勤儉持家”,這是那個時代的基本道德準則,現在看起來已逐漸式微了。

吃苦耐勞是美德但不必然能致富


馬雲幾年前就說過,電子商務普及後,很多人將無工可打,你能吃苦,想吃苦,如果沒有技術專長,可能打工的平臺都沒有,如ETC如果全面推廣開,收費員的崗位就沒有了,類推就可以知道很多打工的機會都消失了,想吃苦還找不到地方發揮,勤勞吃苦僅作為一種人生理念而已。

日前看權威部門公佈數據,中國中等收入人口五到七億,這個應該是平均水平,如果把我和馬雲平均,我也是百億富翁。

專家說幾年過緊日子,看吧雲捲雲舒,只能面對,都在一條船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