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折!就問你上不上車?

12年前那個刻骨銘心的夏天,有多少人希望立馬回到當年的光景?

那個時候,四萬億按下了啟動鍵,深圳房價1萬蚊,騰訊股票8塊。

現在,深圳房價5.4萬蚊,騰訊股票400塊。

遺憾的是,時光不能倒流,深圳至今的自有房率僅為34%。

任澤平在3月2日公眾號的推文是:《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危機》,言下之意就是,機會來了!


時隔12年,上車機會來了


宅家一個月,發現沒有,很多東西漲價了。

蔬菜、水果、建材、電子、消費、化工等各行各業都出現了瘋漲,從10%、20%、50%、100%一直到漲到1200%多。

這一個月買口罩的錢,花掉了去年一年的費用。

78折!就問你上不上車?

兩年CPI走勢


各項成本都在增加,很快反應到物價水平上。

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5.4%!為8年來最高水平。

千萬別以為你宅在家裡能省錢,一個月後復工,你下班途中順手買塊豆腐,都會被震驚到!

這一個月,央行一點也沒有閒著。

1月17日,調撥了6000億人民幣的新鈔投放市場;2月20日,央行公佈2月LPR利率,一年期下調10個基點,五年期下調5個基點。

一系列眼花繚亂的動作,稍懂一點的都看得到,善良體貼的央媽又在開閘放水了。

2013年,中國的廣義貨幣M2總量100萬億,才到了2020年1月已經突破200萬億,7年放水一番,印鈔機年均增長15%。

4萬億2.0版的呼聲隨之而出。

一個聲音是,在大基建上,就砸了11萬億的“大金蛋”。

78折!就問你上不上車?


印鈔、降息、房地產、鐵公基,依舊是12年前熟悉的配方和味道。只不過現在加上一味高科技。

回頭看看最受國人喜聞樂見的房地產。

2008年,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沒能上車。

時光輪迴,機遇再現。

一路狂奔後,現在可能是近兩年最後一次、也是最好一次上車的機會,上不上?


3月小陽春,真的有78折 地產火線


每一輪大規模的印鈔放水,都是階層洗牌的大好時機。

買對了 ,上升一個階層,這個在深圳體現得非常充分。

這一次,當然也是。

買哪裡,買什麼,怎麼買?

面對史無前例的疫情,一開始,從開發商到置業者,都是蒙圈的。

直到恆大殺進來了。

2月13日,恆大打響了第一槍。

全面啟動網上賣房,是恆大應對線下銷售的創新營銷之舉。

從目前來看,顯然大獲成功:自2月中旬啟動,已實現網上認購總套數99141套,優惠後房屋總價值1026.7億。

克而瑞機構統計,恆大2月銷售額達470億,同比大增118.3%,高居行業榜首。

疫情給所有的開發商發了一張難度空前的卷子,“學霸”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2月份恆大不僅位居全行業第一,更是6-10名的銷售總和。1-2月份,恆大累計銷售875.5億,還是第一。

其實,恆大的這種營銷模式,早已不是單一的買賣模式,“火線哥”(DChuoxian)小結了一下,還融合了金融模式、共享模式、投資模式。

隨後,不少房企跟著學霸“抄作業”,5000元“線上買房”大行其道。

始料不及的是,恆大又給自己“加大了答題難度”:降低門檻、提高獎勵、大打78折。

78折!就問你上不上車?


一、認購門檻5000變2000。

儘管原5000元的門檻並不算高,但恆大還是決定再砍一刀:從3月1日起,購房者僅需2000元即可在恆房通鎖定一套房源。

二、獎勵加碼,35000+1%佣金輕鬆賺。

“准入門檻”的降低,並沒有減少獎勵的吸引力;相反,恆大還大幅提高獎勵標準,僅推薦成交,就能獲得35000元現金獎勵和房價1%的佣金,定金全退。

這樣的力度,在全行業可謂“史無前例”。

以總價100萬元的房子為例,可獲35000元獎勵及1萬元佣金,總額高達4.5萬元,相當於2000元投入可賺取4.5萬收益。

懂行的人都清楚,在地產界,如此高的收益幾乎沒有。

此外,如果自薦自購,2000元定金抵房款,總房價減40000元,額外再享99折;房源被第三方搶購,定金返還,並補償1000元。

即便最終預訂房源未成交,購房者依然不會有損失,定金全數退還。

如有邀請他人在恆房通上完成註冊認證,更可獲得30元/人獎勵。


三、全線78折,“追加”恆房通推薦97折。


對真正有購房需求的消費者而言,此時無疑是“上車”的良機,畢竟恆大此次網上賣房的折扣力度可謂“下血本”:不僅在全國所有樓盤大舉“78折”大旗,更追加恆房通推薦97折的額外福利。

此外,根據樓宇去化率、不同付款方式等還可享不同折扣,如一次性付款享受93折、常規按揭95折;單棟樓去化率達到90%的,可再享受94折。


地產學霸,恆大帶來的三大改變 地產火線


春寒料峭之中,芽孢初露。

因為疫情,線下買房的習慣被暫時終結,於是,疫情加速了新地產場景的誕生。

從表相看,恆大這次全方位、立體化的優惠,從價格到付款方式,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惠及剛需。

從內涵看,至少有三個層面改變了地產傳統的營銷邏輯。

一是借鑑了物管的社群經濟。

推出了“拼多多式購房”,每推薦一名新客戶,甚至邀請好友加入恆大的APP,均有獎勵。

二是推廣了微商模式的分銷制度。

推薦朋友購買、逐級分銷,成功之後都有獎勵舉措。

三是模仿了保險模式的投資保底。

有一定時期的保價、兜底政策,購房日起到指定日期,如若所購買的樓盤下跌,可獲得差價補貼;預定沒有購買的,返還2000元定金。

等疫情過去,線下體驗、線上下單也許會變成一種常態。

如果新模式與新服務的平臺,可以用技術打通採購、生產、銷售、經營、物管環節,再把眾多粉絲的力量擰在一起,誰說小螞蟻不能撼動大樹?

要知道,經此一“疫”,恆大團結了幾萬組的“恆粉”,還有什麼事情不能辦到?

當大象都學會逆襲的時候,那會有多恐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