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是不是蔑稱?為什麼?

纞丄漃寞噯丄煙


蜀漢不是蔑稱,只是一種劃分罷了。

《三國志》成書於西晉,在蜀中出現最多的漢、季漢,可見西晉雖不承認劉備漢朝的正統性(也不能承認,否則西晉不是亂臣賊子了),卻也沒其國號。

歷史上有很多以漢為命的割據政權,若不加以區分,難以說明。十六國有倆漢,五代有後漢(東漢也叫後漢)、北漢、南漢,但這些政權的國號皆是漢,只是為了區分才加上其他字號。

西漢也是漢,東漢也是漢,人家本來只有一個漢字,加上東西倆字就成“蔑稱”了?恐怕說不過去吧。

前倆好賴是統一政權,劉備僅是割據政權。既然西漢、東漢可以加字,劉備的漢為何加個蜀就成蔑稱了?

按照劉備建國過程,它不具有一定的法理性,不要小看這個法理性。

東漢禪讓給曹魏(別管怎麼禪讓的),換句話說,曹魏是東漢的繼承人。

劉備不承認曹魏的合法性,他如果說你曹魏強迫劉協禪讓,是不道德的,我不承認。

這隻會讓人笑話。

劉備怎麼做的?他為劉協發喪。漢帝在禪讓前已經死了,所以曹魏的合法性是不存在的。發完喪,打著為漢帝報仇的旗號,以漢室貴胄的名義重建漢(我還是喜歡以蜀漢相稱)。

但人家劉協活著好好的呢,這些玩政治的都髒著呢。

十幾年後,孫權也想稱帝,沒有漢帝給他禪讓,祖上也不是皇帝,他咋辦?降祥瑞——我孫權稱帝可是老天爺都同意了的,於是孫大帝閃亮登場。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孫權年號,全是各種祥瑞。

要真的是蔑視,那叫“偽漢”,看看晉書,遍地都是“偽”、“”。最起碼《三國志》中的劉備是即皇帝位,而不是偽位。


臥牛說歷史


“蜀漢”的稱呼不能說是蔑稱,只能說是對蜀漢的否定,一千多年以來,基本上沒有哪個朝代認可蜀漢政權的正統地位。

按照劉備的想法,蜀漢政權是大漢王朝的延續,就如同劉秀的大漢一樣,遺憾的是劉備並不具備劉秀的實力,面對的對手也是極其強大的曹魏政權,就如同諸葛亮的隆中對中所言“待天下大變”,可惜曹魏還沒大變,蜀漢集團就已經衰落了。

曹丕受禪代漢建魏,曹魏的建立具有法律依據,隨後劉備自稱大漢皇帝,相對於曹魏政權來說,劉備的“漢”政權只能算的一個偽政權,後來司馬炎受禪代魏建晉朝,晉朝又成為了正統政權,而此時劉備建立的“漢”政權已經覆滅了。

陳壽在編撰《三國志》的時候,以魏晉為正統,三國中的“漢”稱為“蜀”,即為《蜀書》,稱呼劉備為先主,稱呼劉禪為後主,稱呼曹操為太祖,稱呼曹丕為文帝,就可以看出當時在晉朝人看來,曹魏是正統,蜀漢是偽國,除了南宋一朝例外以外,後來的史書也基本上延續了這個觀點,到了羅貫中編寫《三國演義》時,也是採用的“蜀”這個稱呼,久而久之,劉備建立的政權就成為了“蜀漢”。


曹老師xixi


“蜀漢”不僅不是蔑稱,反而是最適合這個由劉備建立、歷經劉備、劉禪兩代皇帝的政權的稱呼。

所謂“蜀”,我們知道指的就是蜀地,在漢末就是指的益州。而蜀漢政權從它於公元221年建立開始,其實際控制地區其實也就只有一個益州(荊州早就在兩年前丟了)。

而所謂“漢”,這才是蜀漢政權的正式國號。在曹丕篡漢以後,蜀地就流傳著一種謠言,說是漢獻帝遇害了。這個謠言當然是假的,而且很有可能是某些別有用心者傳播的(比如劉備),但他為已經是漢中王(其實也是自封的)的劉備提供了一個藉口,那就是繼承漢朝法統稱帝的藉口。

因此,在蜀漢存在的這幾十年裡,他們對內一直是自稱大漢政權的,和他們交好的吳國也在外交場合承認他們是“漢”政權(雖然他們內心未必這麼想)。

但是這畢竟是蜀漢政權自己內部的一廂情願,無論是陳壽還是司馬光,在編纂其史書時都認為正統在魏而不在蜀漢。畢竟無論如何,漢獻帝是自己把皇位禪讓給曹丕的,而劉備就連漢中王都是自己封的,其政權也只能是一個偏霸一隅的割據政權,是談不上有什麼法統上的合理性的。

但是,這個王朝畢竟其國號為“漢”,如果單純稱其為“蜀國”,那就不但體現不出其國號,而且還會和後來許多割據蜀地的政權(比如十國中的前後蜀)相混淆。因此,本著尊重歷史和蜀漢政權的態度,稱其為“蜀漢”是比較合適的。

順便說一句,現在所謂的“季漢”一說,來源於十六國時期的劉淵。他一個匈奴人為了稱帝,就把和自己一樣和漢朝皇室關係極遠的劉備所建立的政權捧為正統。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兵馬還在太原和真正的中山靖王之後劉琨打了好幾年的仗。

你說,這找誰說理去?



青言論史


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算是。

首先歷史上沒有“蜀漢”這個國號,這是後代為了更好的研究歷史,根據時間、位置等等因素,把歷史上國號相同的政權加以區分,這也是研究歷史比較正常的方法。比如我國曆史上的西周東周,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前唐後唐,南宋北宋等等,蜀漢也是為了區分劉備建立的漢政權。

當時劉備建立的政權是稱為“漢”的(因為劉備自稱漢室宗親,為了延續漢朝),因為其屬地在巴蜀地區,為了進行區分,所以史稱“蜀漢”。從這個角度看,這就是讓史學家為了更好的進行歷史研究或為了區分不同的政權才叫的而已,沒有蔑稱一說。

但為什麼說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蔑稱呢?

我個人認為,蜀漢之前的西漢東漢,那都是大一統的王朝,而且前期異常鼎盛,是我國古代歷史中的正統王朝,直到三國正式成立後,歷史學家才不把東漢作為主體王朝進行紀年。

但是,即便是在三國時期,歷史學的研究和紀元也是以北方的曹魏政權作為正統政權的,因為曹魏政權所在地乃是中原。而作為曾經大一統的漢王朝,也只能偏安一隅,在巴蜀這樣的貧瘠之地,建立了政權,最後還被滅了。所以,歷史上提到“蜀漢”,口碑評論並不是很好。我覺得可能是沒有實現大眾光復大漢的夢想吧,人們失望了。從這個角度來看,稱大漢以後的所有的“漢”政權,都不是特別光彩的稱呼。


萬里河山Show


不是蔑稱,而是為了區分東漢和西漢等正統的朝代,所新起的一個名稱而已,是用來表明當時的時代和特徵。

當大家聽到蜀漢,都會想到是劉備建立的國家,是三國時期的政權。就像談到西漢就知道劉邦和漢武帝劉徹,談到東漢就想到光武帝劉秀一樣。

蜀漢是一個歷史的計時名詞。

劉備之所以把自己建立的國家稱為漢,是意指自己的忠心和決心。當時建立國家的口號就是驅除國賊,揚我漢威。

可見劉備當時想要恢復漢朝的決心。但是畢竟漢是自己的老祖宗建立的,所以為了不拖累祖宗的名聲,改成蜀漢。

蜀漢意思就是不是正統的漢朝,而是為了在亂世中表明自己,又不辱罵祖宗的一種謙稱,或者叫做避諱更為合適。

關於避諱,大家都會想到是怎麼回事,什麼皇帝的名字中的字是皇帝的專利,比如朱元璋時期,豬都不能叫豬,要叫豕。

所以大家更多聽到的是蜀國,而不是漢國,或者叫做蜀漢。


古今中外多少事


蜀漢名字由來,為何與曹魏、孫吳不同,原因讓劉皇叔在棺材裡吐血。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三國時的三個國家,我們分別稱之為曹魏,孫吳,但是到了劉皇叔這邊,卻是成了蜀漢,而不是帶著姓的劉漢,這是為什麼呢?其實要說起這個話題,絕對可以把劉皇叔氣的從棺材中也要吐血。

首先我們說說,這種用姓加上國號的命名方式吧,這種方式是後人發明的,因為歷史上經常會有重複的國號,比如三國時期有魏朝,但是之後也有北魏,但是皇帝建國的時候自然是不可能給自己的國家起北魏這樣的國號的,只是後人為了區分,在前面加上姓,或者是前、後,南、北這樣的字。在影響不大的情況下,這樣的稱呼是正常現象。

但是我們所說的蜀漢卻是又有所不同。首先,我們說說蜀漢的由來吧。劉皇叔建立的是漢朝,而不是“蜀國”。在三國的時候是沒有蜀漢這樣的國家的。

但是當時他手下有一個史官,叫做陳壽,也是《三國志》的編撰者。不過在之後卻是由於晉朝將三國全部掃滅,所以陳壽也是成為晉朝的官員。而陳壽他爹其實是馬謖的手下,所以馬謖死了他爹也被牽連,剃光了頭髮。

但是他寫的《三國志》我們都知道,是以曹魏為主寫的,而在演義中卻是以劉備為主寫的,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書中,陳壽一直不顧自己是劉備舊臣的事情,記載的都是蜀漢這兩個字。而這兩個字其實是曹操對於劉備的蔑稱。就像是二戰時日本人稱中國為支那一樣,都不是什麼好聽的稱呼。

但是現在的很多影視劇中,劉備出征的時候背後飄揚的“蜀”字大旗就很是尷尬了,因為實際上劉備自己是不承認這個名字的。簡直就像是八路軍舉著“支那”大旗衝出來一樣,完全不符合史實。但是卻在現在成為的主流稱謂,假如劉皇叔泉下有知,大概可以氣的活過來吧。

但是有人又問了,那能不能像是曹魏一樣稱之為劉漢呢?這個其實是沒有必要的,比如說曹魏,是因為凡是國號為魏的國家中,統治者的姓氏是曹的只有這麼一家,但是漢就有些不同,可能是最開始的劉邦影響太大了,所以之後的凡是稱國號為“漢”的國家,他們的統治者全都是姓劉。

比如說後來將西晉滅亡的劉淵,自己是個匈奴人,但是還是非要向著劉邦靠過來,建立的也是漢朝。實際上後來很多漢國,比如說南漢、北漢、後漢之類的,都其實和劉邦沒有半毛錢關係,只不過劉邦的歷史地位太高了,很多人都想著沾沾光,所以死後那麼多年還是對後世有著影響。

那麼蜀漢的正統稱謂是什麼呢?其實一般來說應該是稱之為“季漢”,也算是沒有讓劉皇叔一生的心血成為笑話吧,畢竟就學院來說,劉備其實還是有劉邦的血統的,比後來那些所謂的漢朝正統多了



黃浦江畔工作室


歷史上並沒有 蜀漢 的國號。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劉備死後的帝號是漢昭烈帝,自認為是西漢,東漢的延續。

後來西晉取代曹魏完成了天下三分歸一。因此西晉必將曹魏尊為正統,使其自身俱有合法性。尊曹魏為正統,西晉編撰史書就要把漢獻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的時候定為東漢滅亡時間,否則曹魏就是“奸賊”了。但問題是如果認為東漢在漢獻帝時滅亡,那麼就不能承認蜀漢是東漢的繼任者。所以從曹魏政權建立起,中原王朝從來不了承認劉備建立的蜀漢為“漢”,而是一直稱之為“蜀”,軍隊也被稱為“蜀軍”,尊曹魏為正統的西晉官方也使用這種叫法。

後世因為蜀漢政權偏安蜀地,所以其正統地位不被後世史學家承認,後人為了方便將劉備建立的“漢”國和漢朝做區分,所以史書上將劉備建立的“漢”稱為“蜀漢”,再後來就被老百姓習慣性的簡稱為了“蜀”。


永城小乙哥


不是

四川在古代是蜀國所在地,後來蜀國被秦國大將司馬錯率大軍滅掉。

古人有把滅亡的諸侯國名,用以稱呼所在地的習慣,比如漢武帝時期,國家早已統一,司馬遷史記《史記》中有“

齊人東方朔”“齊人公孫弘”當時的齊國是劉姓諸侯國,雖然沒有滅亡,但疆域僅僅臨淄周圍一隅之地,公孫弘,東方朔都不是劉氏諸侯國人,不過所在地是戰國故齊之地。

還有三國志張飛稱自己“燕人張翼德”事實上當連劉氏燕國都沒有了!這裡的“燕人”是指的燕地人,不是燕國人。

劉備建立的政權歷史上一般稱為“季漢”因為地盤只侷限蜀地一帶(現在的四川)所以也叫“蜀漢”就是蜀地漢朝的意思。

沒有任何蔑稱的意思。


閱史銘心


其實從這場爭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歷史,很多人還是挺嚴謹的。這種態度應該值得我們去學習,但蜀國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蜀漢政權的稱呼演變。

根據陳壽《三國志》的記載,劉備在建立蜀漢政權時,使用的國號確實是“漢”。因為劉備一直是以劉氏皇族自居,就像當年的光武帝劉秀一樣,他們都打的也是興復漢室的旗號,也是藉此起家,所以劉備的政權只能延續“漢”的稱號。蜀漢叫“漢”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蜀”又是怎麼來的呢?

《三國志》一共分三部:魏書、蜀書和吳書。其中蜀書就是專門寫的蜀漢的歷史,大家注意:在這裡,蜀漢就已經被稱為“蜀”了。劉備明明取國號為“漢”,《三國志》為什麼把它稱作“蜀”呢?

說白了,這就是個承認和不承認的問題。

劉備以大漢的正統自居,他當然稱自己為“漢”。但曹魏(以及曹魏的延續——晉)可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正統,是通過漢獻帝合理禪讓而得來的天下,所以“魏”才是大漢的延續,如果承認劉備是“漢”,也就意味著承認劉備是大漢的延續,自己則是非法的了,所以他們必須否定漢,於是給他們取了一個類似於諸侯的名字——蜀。


洛小潯


這裡的蜀漢和蜀,都是指同一個國家。

劉備根據地巴蜀,荊州一帶,被稱為蜀漢也不為過,所謂蜀漢,是後代史學家給的命名,用來區別歷史上那麼多自我命名為漢的朝代。對於三國當時來說,是不存在蜀漢這一說法。對於蜀國自己而言,漢就是漢,前面不必再加蜀。劉備皇帝是繼承獻帝而來,延續了東漢王朝。對於魏國而言,是不承認蜀漢的,漢已經滅亡了,禪讓給了魏國,魏才是正統,所以他們蔑稱蜀,不加漢。吳國在和蜀國結盟,二帝並尊之後,也是承認漢的,那麼就存在兩個正義的政權,吳和漢。對於是不是蔑稱因人而異,本來漢是國號,所以我認為也不能稱之為蔑稱,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