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读书的好处颇多。一是可以打开思维世界的大门,二是可以拓展固化的视野。“1000个人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每本书带给人看事情、问题的角度和捕捉到的信息都是不同的!生命短暂,宽度无限,一个人只有一种人生,但每读一本好书却可以让你体验到另外一种人生!读的多了自然会让人处理事情和看待问题更加通透!也能从中读透自己或顿悟自身!

今天就来聊聊对文学界有突出贡献的张爱玲!

不管你有没有读过张爱玲的作品,张爱玲这个名字几乎成为了文艺人必知的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张爱玲出生于1920年,她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这一代,家道中落。她的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这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上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受其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偏于西洋化。

不得不说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天才。3岁时张爱玲跟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6岁时入私塾,7岁时就开始小说创作,12岁起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她的第一篇小说受家庭环境影响写的是一个家庭悲剧,第二篇小说写了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充分显示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她还曾写过一篇名为《快乐村》的类似乌托邦式的小说,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幻想。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如果说,林徽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么一身冷傲骨、集才情与华美于一身、独来独往的张爱玲,便是那不一样的烟火,甚至她比那烟火更寂寞。胡兰成曾说,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孤傲、敏感、卓尔不群,但是却逃不开心灵之篱栅。这样的女人大都会用文字来跳舞,舞跳得过于高明,便没有了舞伴来陪,只落得人在高处,灵魂总是寂寞。”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影视剧的橄榄枝

在几乎众所周知的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之前,张爱玲的小说就已经被频频搬上影视作品的荧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观众就开始在各种媒介上接触张爱玲作品,较为经典而被广泛关注的像1984年邵氏出品由许鞍华导演执导的《倾城之恋》、1988年台湾中央影业出品由但汉章导演的《怨女》、1994年由嘉禾出品关锦鹏导演的《红玫瑰与白玫瑰》、1997年由东方出品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

众人喜欢她的原因,我想,在于她在故事里,把女性性格以及衍生的结果、小人物的心理、两性之间的纠葛刻画的极其立体,甚至于写实般的呈现在你面前。让你似乎能附身于人物去体谅,又能旁观那些悲凉!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词作者与歌手的青睐

不少词曲创作人和歌手也创作了一些与张爱玲或她的作品相关的歌曲,传唱于我们的左右:

像由李焯雄以男人的角度填词,由陈奕迅演唱,一曲两词的国语版/粤语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歌词的中所诠释的意境,还原了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那句: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红玫瑰“握在手中,却流失于指缝,再落空”

白玫瑰“前事作废,当爱已经流逝,下一世”

不禁感叹在情爱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其实,“红玫瑰”与“白玫瑰”细想来又何尝不是女人婚前婚后的状态!最终都得归于现实,归于生活,没有完美的设定!而人往往却太贪心。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由姚谦填词,刘若英演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直接对应了张爱玲写的一篇精美散文《爱》:

“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缘份”二字诗一般的扩展!不早,不晚,刚刚好!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而说到《半生缘》,那是张爱玲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不论是舞台剧、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登上银幕最多的一部。通过曼璐和曼桢这对姐妹花的际遇,她们各自婚姻的悲欢离合,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方方面面。最终一个由淳朴滑向罪恶,终至陨落,另一个则给我们展示了女性在社会上挣扎生存的艰难,都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有关《半生缘》的音乐作品就有四首,刘若英、黄耀明、黎明和黄磊都有演绎。

容祖儿的《赤地之恋》、何韵诗的《诗与胡说》、品冠的《张爱玲》,以及一些经典的老歌:林忆莲的《玫瑰香》、汪明荃的《倾城之恋》、齐豫的《怨女》、陈淑桦的《滚滚红尘》……

都在用旋律和寥寥数语进一步的解读,也宽慰情感中的自己!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读懂张爱玲

张爱玲曾说“我不大喜欢音乐。不知为什么,颜色与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可她却偏偏成为了大众主观意识当中“有些凄惨,一生命运坎坷”的标签!

张爱玲小时候家庭条件优渥,极贴合现在“富养女”的理念,后来发生了变故!父母离异后,一开始跟随父亲生活,后母的到来让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跟随母亲生活后又发现母亲对她无爱,她真切的接收到了对于应该最亲近的人来说,她似乎是一种拖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这些对她心理上的打击和落差应该是巨大的,从似乎捧在手心里的“富养”到心理上爱的“贫穷”、周围的氛围和环境的变化,让她不得不学会察言观色,心思敏感,进而观察周围的人、事、物,这对她的创作也是有巨大的影响的。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自小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形成性格中的孤傲、独来独往,缺少理解和关爱以至于后来对爱的错误选择,一切的一切也属情理之中!可以说她的作品都是她情感上的一种转移或排解的出口!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她的小说有对女性悲剧命运成因的剖析,让读者感受到,人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存在于外界的威胁,更存在于自己本身,人类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这使得作品上升到了对更具普遍意义的人性、人生、命运、历史的感悟与思考。

她擅于刻画真实感强烈、平时又生活化的人物,让读者没有距离感,又有很强烈的共鸣感!

她的文章金句频出,语言准确犀利,又不乏丝丝入扣的情节,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没有因果报应和教条宣传的传统化的禁锢,而是随着人物性格心理的发展,以平淡、自然、真实的笔触摹画生活。

张爱玲的作品在当时的年代可以说跟她的性格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文笔更是登峰造极的!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纵观古今,很多名篇、名画、名曲的作者大多是命运多舛的人!也许,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与经历,没有那么多的求而不得,就没有这些经典的感慨与创作灵感!张爱玲也不例外,她也是一个被“命运”选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但她找到了一个正确的出口,通过作品的疏解和感悟,自我疗愈,自我成长,自我滋养下生活的并不算凄苦!

她爱的纯粹,只要你懂;她也恨得彻底,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她不愿成为别人的麻烦,也享受独处的静谧……她一生无儿无女,她有着原生家庭的烙印,成年后的错爱,老年后选择在海外离群索居,到离世一周才被人察觉!

独一无二的烟火——张爱玲


世人的主观理解中,一个人孤就是“可怜”,可她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认为!她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活得热烈,过的喧闹,但她是拒绝的。过往的经历和对世事的勘破,让她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或许也是她觉得最舒适最有安全感的活法,她冷眼旁观的看周围的一切,在书中写尽了对芸芸众生的悲悯!

她独居近30年,依旧优雅的打点好自己的生活起居,无论文章,还是与人言谈、或是跟友人的书信往来中,却从未流露过不安或抱怨。她感知自己大限将至提前写好了遗嘱!在最后被发现时,她躺在房里靠墙的唯一一张行军床上,旁边一盏暖灯,遗容安详,没有一丝痛苦之状。

也许,这样的结束也像她的作品一样,是她对自己的一种她觉得最好的设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