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张爱玲

生于豪门,才华横竖都溢,二十岁出头就暴得大名,作品畅销至今;一句“出名要趁早”,更是霸气侧漏,尽人皆知。

尤其是,她虽然生在乱世,几度漂泊,但每一次都避开了巨浪和暗礁,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人生都像是开了外挂,充满传奇,充满成就……

张爱玲(1920-1995)这一生,活出了大多数女人最想要活成的样子。

然而,张爱玲真正幸福吗?

未必。

生于豪门,从小功课门门优秀,7岁尝试写故事,12岁就成了校刊的主力作者。这大概就是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背后,也充满了辛酸。

张爱玲的家庭,金碧辉煌的背后,而新旧时代交替的激烈冲突。

张爱玲的爷爷,是晚清高官,也是李鸿章的女婿。爸爸是个阔少爷,明媒正娶的太太黄逸梵,也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虽然裹着小脚,但曾出洋留学,英语非常流利。

貌似金童玉女的小两口,一个是纨绔公子,一个则渴望自由。

大清朝灭亡了,但老张家的积蓄很多,在上海滩拥有豪华的宅院。

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张爱玲故居

张爱玲一方面饱受家学熏陶,既熟读孔孟又会讲英语,另一方面,父母之间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争吵不断。

黄逸梵向往欧风美雨,渴望出国留学,但她的老公,也就是张爱玲的爸爸,则沉溺于鸦片。

张爱玲从小就备受冷落,得不到父爱也得不到母爱。

尤其是,张爱玲的父亲吸毒丧失理智,多次对老婆孩子施以家暴。

黄逸梵愤然和他离婚,但她没有带走张爱玲。

张爱玲的父亲又娶了个太太,也就是张爱玲的继母。继母想要和张爱玲处好关系,但性格敏感的张爱玲,对继母充满疑虑。

有一次,继母把自己的一些旧衣服,洗干净送给张爱玲。张爱玲为这件事难受了很久,怀疑继母故意羞辱自己。

17岁那年,张爱玲和继母发生了争吵。大烟鬼父亲闻声赶来,不由分说,对张爱玲一顿拳打脚踢。

张爱玲一病不起,上吐下泻,但父亲却不肯带她去医院。

有个好心的女仆,私下给张爱玲拿了些药。张爱玲日后回忆道:幸好如此,我才捡了条小命!

大病初愈,张爱玲便趁着无人注意,逃离了这个家。

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张爱玲

刚刚17岁的她,想要投奔亲生母亲,但遭到冷遇。母亲黄逸梵正在为出国做准备,认为女儿是个累赘。

她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写作、投稿。她还有一个与生俱来的优势:生在上海滩,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品味。

当时正是抗战期间,纯文学最为萧条的岁月。张爱玲出现,在当时的文坛,堪称一枝独秀。

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大部分都是中短篇,其中名气最大的,包括《霸王别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

长篇小说《倾城之恋》,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岁月,为了生存历经各种挣扎的作品。

故事的女主角白流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美貌动人,但没有钱,也没有其他谋生技能。

她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阅尽世态炎凉。她偶然认识了潇洒多金的单身汉范柳原,为了追求他,远赴香港。

她渴望得到范柳原的爱情,并且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到了香港,两个人在相爱相杀中“斗法”。没过多久,范柳原对她厌倦了,打算抛弃她。然而,就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了突袭轰炸。

在最危险的时刻,范柳原为了保护白流苏,折返回去。结果,范柳原被这段爱情“绊住”了,再也无法逃离香港。

白流苏似乎得到了范柳原,但她欣喜中又不无悲哀。

因为,白流苏的再嫁,也无非是从一个男人走向另一个男人,从一个家庭走向另一个家庭。这与她第一次并不幸福的婚姻,并无实质不同。

独具特色的作品,让张爱玲赢得了众多“粉丝”。其中一个是翻译家傅雷,他欣赏张爱玲的才华,但又担心她在“敌占区”名气太大,造成不可预估的风险,希望她能够低调些。

还有一个,是个中年文人,名叫胡兰成,在汪伪宣传机关任职。

胡兰成比张爱玲大14岁,谈不上帅气,但颇有文才。1944年初,两个人阴差阳错地邂逅,接下来,两个人成了忘年情侣。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承诺,至今依然是名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张爱玲被他打动了,和他结了婚。

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张爱玲与胡兰成

婚后没多久,日本投降了,胡兰成担心受到惩罚,不断变换住处。

这期间,胡兰成又爱上了别的女人。张爱玲几次原谅他,希望挽回这段关系。

日后有人分析张爱玲说:她骨子里依然是个东方传统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张爱玲从小生在充满家暴的环境里,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渴望一个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

新中国成立后,胡兰成独自南下,此后辗转于香港、台湾和日本,依旧艳遇不断。

张爱玲一度想要留在大陆,曾用“梁京”的化名,试图创作“主旋律”作品,但她很快发觉,她在这片国土,已经处处格格不入。

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求学,1955年移居美国。这期间,她的生母黄逸梵,在英国伦敦生了重病,但张爱玲没有钱购买去英国的机票。她没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在美国,她遇到一个颇有情趣的老男人,剧作家赖雅。赖雅帮她度过了难关,让她在美国安顿下来。

张爱玲:一生很坎坷

——张爱玲与赖雅

一段新的忘年恋,很快开花结果。36岁的张爱玲,和65岁的赖雅结了婚。

此后十多年,赖雅多次卧病,处处需要张爱玲照顾。

至此,张爱玲成了一个普通的家庭煮妇,创作陷入停滞。

1967年,赖雅去世了。张爱玲也青春不再。

此后,张爱玲的大部分时间,都投身于《红楼梦》研究。

张爱玲从十几岁,就对《红楼梦》有特殊的感情,一遍遍阅读。

但她很不喜欢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她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便是《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成了张爱玲,在异国他乡的精神寄托。

但她的研究成果,并没有被学术界看重。

1995年,孑然一身的张爱玲,在洛杉矶的家中病故,享年75岁。她早就立好遗嘱,身后的财产分割等事宜,都按照她的遗嘱,有条不紊地执行。

张爱玲的骨灰,按照她生前的愿望,撒入了大海。她的各种作品,大都是经久不衰的长销书。

一生传奇,死而不朽。

她本人,对于自己这辈子,有句总结,别有一番滋味: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