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北宋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出現過不少的名臣,比如范仲淹、王安石、寇凖、韓琦、包拯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一生做了不少對國家發展有很大益處的事情,在這些人當中,包拯在好百姓的心中印象最為深刻。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拯曾經面臨過差點斷了後代的危險。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孟子曾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封建王朝統治時期,女子的地位一直都比較低下,對於當時的很多人來說,女子只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但凡有點金錢和地位的男子哪個不是“三妻四妾”。對於人們來說,女兒註定是要嫁出去的,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嫁人之後跟自家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有兒子才是家族延續的根本。在古人眼中,讓家族斷了香火就是世間最大的不孝,畢竟斷了香火就代表了這個無論是輝煌還是普通的家族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包拯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讀書考中進士後,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知縣。只因父母年邁,他請求前往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監稅。他的父母當時不想讓他離開,包拯為此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沒過幾年,他的父母就相繼去世,包拯在父母的墓旁築起草廬,開始守喪。直到期滿後仍不忍離去,最後在同鄉父老多次前來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知縣。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包拯或許是厚積薄發,官位越多越大,曾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在位期間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經常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為官一方時,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包拯年輕的時候,只有一個兒子叫包繶,從小就受到特殊的蔭補,被宋仁宗賜封為太常寺太祝。讓人沒想到的是,在他結婚的第二年就不幸病故,還在他和媳婦崔氏還留下了一個兒子,誰知她的兒子五歲的時候不幸夭折了。在經歷了兒子和孫子去世的雙重打擊下的包拯悲痛欲絕,差點隨之而去!

此時的包拯內心非常絕望,在他看來包家或許就要絕後了,他感覺自己對不起老祖宗。直到60大壽的時候,還一直叨唸著這件事情。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他60大壽的時候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聽問你這句話,全場的人都驚呆了,就連包拯都當場蒙了。

包拯60大壽時感嘆老來無子,兒媳抱著男孩跪下:這就是您的兒子

其實事情是這樣的,包拯一共有二妻一妾,其中妾室孫氏原本只是包家的使喚丫頭,在包拯妻子的安排下才嫁入包家。婚後孫氏因惹怒包拯而被打發回孃家,此時的孫氏懷有身孕,家中只有包繶之妻崔氏知曉此事,偷偷瞞著包拯夫婦接濟孫氏,等到孫氏生下一個男孩後,崔氏就將其接入府內,精心撫養。由於一直不知道包拯的態度,崔氏也沒敢對包拯言明真相。直到她聽到包拯在六十大壽,談及無後的問題時,才趁機告訴包拯,還有一個兒子在世。當包拯夫婦聽完之後大喜,讓崔氏將孩子抱來,為其取名包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