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民国是个极为特殊的年代,各路豪杰雨后春笋,佳丽名媛喷薄而出,她们家境优渥、有内涵、有思想、有特质,游走于豪门巨贾之间,成为当时一道靓丽风景,更是永恒的历史话题,如此标准,自然离不开“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陆小曼。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陆小曼(1903—1965),名眉,别名小龙,父亲陆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曾任北洋政府赋税司长,后又创立中华储蓄银行,叱咤银行界多年。母亲吴曼华是名门闺秀,以笔墨丹青誉满京城,陆小曼既遗传父亲的才华,又秉承母亲的天赋。

早年陆定特为小曼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授英文,同时送她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圣心学堂是外交家的摇篮,学习的不是乏味的四书五经,更不是繁琐的八股文。

小曼师从刘海粟等名家,被誊画界奇才,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乃旷世佳人”。小曼谙昆曲,唱皮黄,善跳舞,经常应邀参加各种舞会,她体态娇柔、修短合度,漫步而出,一颦一笑、周旋应对,小曼不到场的舞会都将黯然失色。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小曼精通英、法两国语言,1920年,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为兼职翻译,从此名震北平社交界,与上海的“交际花”唐瑛并称“南唐北陆”。

唐瑛天生丽质,有旗袍女皇之称,自幼接受中、西方教育,擅长诗词,熟弹钢琴,轻唱昆曲。当年英国王室到访中国,她登台表演的昆曲和钢琴,轰动上海滩。1935年秋她用全英文出演京剧大戏《王宝钏》,曼妙的舞姿,高超的演技,成为大上海的一道沉香。

1927年,唐瑛和陆小曼联袂演出昆曲《牡丹亭》,唐瑛反串公子柳梦梅,举手抬足的风姿,陆小曼饰演杜丽娘,轻摇折扇的妙曼,珠联璧合,迷倒了上海滩芸芸众生。

1931年7月的一声枪响,击碎了唐瑛、宋子文这对金童玉女的恋情,让人扼腕叹息。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1922年,19岁的小曼由父母主导嫁给了“国民女婿”王庚,郎才女貌,一武一文,可谓佳偶天成。正处于鼎盛的陆家一手将婚礼办得仪式之浩大,场面之阔气,天下皆知。

自此,王庚注定无法与陆小曼分开,他的人生悲剧,似乎与她无关,又似乎全因她而起。

王庚(1895—1942),1911年清华毕业后保送美国,先后就读于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西点军校,与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同窗。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王庚担任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翻译,此间拜梁启超为师,回国后历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哈尔滨市警厅厅长、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部参谋长等职。

军人的严谨让王庚的行为刻板如同苦行僧,少年的得志又让他每天忙于公务,鲜有时间陪伴小曼,更别谈花前月下。可小曼偏偏又涉踏交际界多年,是一个任性、多情,喜欢玩又玩惯了的女人,她渴望被男人呵护,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夫妻间性格差异巨大,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这貌似完美的婚姻,一开始就潜藏着危机。

新婚的小曼感受到了家庭如围城的苦楚,她只好与千金小姐、太太们一起喝酒、打牌、跳舞,家事漠不关心,为此正统的丈夫对她多有微辞,时间一久,夫妻自然疏远、冷漠、成为怨偶。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王庚、徐志摩都是留学美国的青年才俊,又同为梁任公的高足,他们无论如何是要碰到一起并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也因此相识了。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这就是缘分”。

“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他那双放射神辉的眼睛照彻了我内心的肺腑,认明了我的隐痛。”小曼多年后说道。

彼时的徐志摩为追求林徽因抛弃了正在怀孕的发妻张幼仪,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更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对其总是不理不睬。张幼仪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桩自由文明离婚案的美名,但她更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了那个时代。

民国才女林徽因是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她有美貌的外表,优雅的谈吐,高贵的气质,更有多重的才华,她笔下生花,写就“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学家,成就卓越,技艺精湛,她几乎标志一个时代的颜色。

18岁的林徽游历欧洲,结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那时的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学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折服,而徐志摩更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为她写过很多情诗,两人鸿雁传书。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胜过他的一切诗句,这种终生眷恋让人至今感动。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林二人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两人再次相见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这期间,林徽因与梁思成双宿双飞,徐志摩从林徽因那里败下阵来。

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互有欣赏,对方的汗毛孔都是那么的美丽,对方才是自己三千年要等的人,徐志摩又爱上了朋友的妻子小曼。

徐志摩完全被小曼迷住了,他说:“溺水三千,我只取她那一瓢饮。为了得到她,我有时真想拉她一同情死去。我真的不沾恋这形式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

徐志摩用浓烈炽热的文字,吐露着小曼的缠绵深情。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

手剥一层层的莲衣,

看江鸥在眼前飞,

忍含着一眼悲泪,——

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

我尝一尝莲瓣,回味曾经的温存——

那阶前不卷的重帘,

掩护着销魂的欢恋,

我又听着你的盟言:

“永远是你的,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

在小曼的眼中,徐志摩是最真的男人,他追求生命个体的自由,他真诚、正直、率真,他关心人、理解人、体谅人,他的心是那样的柔软,他的臂膀是那样的宽阔,小曼喜欢这样绅士又柔情的男人,能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一定美妙无穷。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彼时毫无戒心的王庚正公务缠身,他总是头也不抬地对徐志摩说:“志摩,我忙,我不去,你陪小曼去玩吧!”王庚信任自己的娇妻,更信任志摩这个磊落的朋友,王赓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他无法控制接下来的剧情。

他俩一起跳舞,美妙的音乐、轻盈的舞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内心碰撞,他俩一起欣赏美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让他们怦然心动,互相陶醉。他们一起喝酒聊天,袒露胸襟,说出各自最隐秘的痛苦和喜悦。

郁达夫说:“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籍放火花,烧成一片。”

王庚到上海任职,命令般的要小曼与他同往,但小曼不愿,两人为此争吵起来,小曼身心憔悴晕倒后被送到医院,但王庚第二天依旧去上海赴任,这让小曼倍感寒心。

某天,唐瑛请他们夫妇吃饭,因跳舞一事,王赓当众对小曼进行辱骂,小曼声称今后再不回王家,回家后向父亲诉说自己的愤怒,父亲很气愤,赞同女儿与王庚离婚,当王赓回到北京后,发现他已无法收复失地。

枪杆子没干过笔杆子,1925年9月,王赓与小曼办完离婚手续后,当面对徐志摩说道:“我们大家是知识份子,我纵和小曼离了婚,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可是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据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给王庚发了一份请柬,王庚虽然没参加婚礼,但却准备了一份厚礼祝贺他们白头偕老,贺礼上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苦尽甘来方知味”,这是几个意思?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英、中、苏等国结盟共同打击穷兵赎武的日本,王赓随中国军事代表团赴华盛顿。不料,正当王赓大展宏图之际,却从云端跌落,王赓因病在开罗皇家医院去世,年仅47岁,被开罗盟军以军礼隆重葬仪,安葬在英军公墓。

红杏要出墙,寂寞庭院锁不住。小曼和志摩,金风玉露一相逢,但没能胜却人间无数。

徐志摩与小曼的婚姻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由他写给小曼的信中可见一斑:“眉,娘真是何苦来?她既然看出我们俩都是痴情人容易钟情,为何要禁止你我见面,应该承认我们的情分,给我们一条活路才是道理。”

摩父徐申如是浙江省海宁县一位富绅,认为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本就大逆不道,再娶有夫之妇更是有辱门风。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1926年10月3日,23岁小曼还是嫁给了徐志摩,成为徐志摩最娇惯的女人。

梁启超在北海公园图书馆礼堂为他们主持了婚礼。

任公证婚词既是空间绝后、也是民国最尴尬的证婚词:志摩、小曼,你们两个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梁启超的所言用情不专一语成谶 :

1931年6月25日,徐志摩在写给结婚不到五年的小曼的信中讲:“说起我此来,舞不曾跳,窑子倒是去过一次,是老邓硬拉去的,再不去了,你放心”,可就在叫老婆你“放心”的数个月后,也就是10月1日,他又在给老婆的信中主动坦白再次嫖妓之事,并且强调那个女人肉感颇富。

小曼打掉了王庚还未出世的孩子,母亲如此狠心,只能说孩子的无辜和可怜,她也为此付出了终生再没能生儿育女的沉重代价。

小曼的哮喘、胃痛病发之时疼痛难忍,名医丁凤山的弟子翁瑞午经过推拿,小曼的病痛得以缓解,翁瑞午擅长唱京戏昆曲,共同爱好让他们成为蓝颜知己。

为了缓解病痛,翁瑞午建议小曼吸食点鸦片,在那时的医生眼里,鸦片是一种有镇痛作用的药品,两人经常在小曼家床榻上吞云吐雾,从而有了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徐志摩步了王赓的后尘。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小曼整日沉浸于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司长千金早已养成挥金如土的习性让家中入不敷出,早就对小曼极度不满的徐父早与儿子一刀两断,经济上压力逼迫徐志摩只好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任教,课余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挣到的几百块大洋仍无法满足小曼开销,现状让徐志摩开始质疑两人过去和将来。爱情虽然美丽,现实却败给了柴米油盐,当初的温馨浪漫变成了恶语相加。

一次争吵,小曼用烟枪砸掉徐志摩的眼镜,徐志摩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小曼又写了一封绝情信,看了信的徐志摩,痛心不已,决定离开上海。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去参加林徽因演讲会时坠机遇难,唯一的遗物是小曼在1931年春创作、堪称陆小曼早期代表作的《山水画卷》,更为珍贵的是题跋,徐志摩本想到北京再请人加题,因手卷放在铁箧中,故物未殉人。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轻轻的走了,留给小曼的悲伤程度令郁达夫难以描述,身心俱痛的她坚持去山东迎回丈夫的遗体,被朋友和家人死命劝住,她带着无限悔恨去参加丈夫的追悼会,又被徐父狠狠阻之门外,甚至她的好友金岳霖等人,都指责她的骄纵与任性害死了徐志摩。

无奈小曼只好在挽联中寄托哀思: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并将志摩的遗像挂在卧室,追忆他们之间的曾经。

诗人的魂魄飞入太空,惊醒梦中的小曼,此后她不再出去交际,每日都在整理徐志摩的作品诗集。

徐志摩骤然去世让小曼几乎痛不欲生,翁瑞午则不分昼夜陪在她左右。

小曼后来说:“我29岁时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35岁时与翁瑞午同居……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我们不正式结婚,不许他抛弃发妻。”

此时徐志摩已去世7年,当时翁瑞午家中还有发妻。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1953年,发妻去世,小曼成为了翁瑞午的续弦,但真的没有正式名分,翁家长辈不许小曼参加翁家家族的所有事情。

翁瑞午是真心爱陆小曼的,为了一口肉,他不惜冒酷暑、战严寒排长队,小曼发病,他端汤奉药,不离左右,整整33年,此间他变卖了家产。

对此现代书画家陈定山在他的《春申旧闻续篇》中写道:“现代青年以为徐志摩是情圣,其实我以为做徐志摩易,做翁瑞午难。

小曼对翁瑞午的多年付出感动至极,徐志摩离世多年后,胡适来信劝小曼到南京来生生活,并负责她的一切开销,但唯一的条件就是离开翁瑞午。陆小曼回信拒绝了胡适的好意,“瑞午虽贫困已极,始终照顾我无微不至,廿多年了,何能不仁不义把他逐走?”

1955年前后,翁瑞午出轨关姓女子并育有一女,也因“道德败坏”入狱。可小曼即没有翻脸,更未离开,翁瑞午出狱后又回陆家。

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或许这就是翁瑞午出轨小曼能如此反应,翁瑞午弥留之际也没有表现出多么伤感的原因吧。

实际上,徐志摩去逝后,小曼的心就已经死了,活在世上的仅是她的躯壳。

1964年10月,小曼因肺气肿和哮喘住院,病重的她除了惦记着《徐志摩全集》出版一事,还祈望能同自己依然深爱的徐志摩合葬,但却被徐志摩的儿子拒绝了。

1965年4月3日,小曼去世,享年63岁。半生冷落,身后萧条,竟只有一件满是破洞的旧棉袄,赵清阁目不忍睹,送她一套新的绸衣衫裤,方得体面入殓。因为没有孩子,再加上生前和亲人好友关系不佳,骨灰无人领取,最终竟不知所踪。

陆小曼、王庚、徐志摩、翁瑞午的爱恨情仇,谁才是对方的真爱?

23年后的1988年,陆小曼的堂侄陆宗、陆宗麒和堂侄女陆宗麟等人,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为她立了衣冠冢,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碑上是张小曼年轻时留着学生头,笑靥满面的照片,功许这才是小曼最美的样子吧!

小曼的墓地人迹罕至,冷清的让人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