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預算“一毛不拔”,卻成為超級品牌,如何做到的?


廣告預算“一毛不拔”,卻成為超級品牌,如何做到的?

絕大部分公司甚至是廣告公司都認為,品牌的建立依靠廣告。他們認為,只要有資金,在各大平臺渠道狂打廣告,大家耳熟能詳了,品牌就建立起來了,也就是說,品牌建立,是一場金錢和資本的較量。

錯誤。

因為這就混淆了兩個概念:品牌創建和品牌維護

這時候反對者一定會站出來說:你看麥當勞,你看可口可樂,他們的廣告無處不在,他們每年的廣告預算高到驚人,沒有這些廣告的支撐,我們怎麼會認識並認可這些大品牌呢?

請注意,鉅額的廣告預算起到的作用是品牌維護,而不是品牌建立。品牌建立,品牌是否具有生命力和強大的號召力,這些可以說在品牌誕生之初就定好了。因為這些是品牌基因決定的。一個不具備強基因的品牌,即使堆砌再多的廣告預算,也只是獲得一時的曝光和用戶熟悉度而已,但這些都不能等同於品牌的真正影響力和生命力。

廣告預算“一毛不拔”,卻成為超級品牌,如何做到的?

不信?

你看星巴克,花費的廣告費用多嗎?你會經常見到星巴克的廣告嗎?曾有報道指出,星巴克公司10年的廣告預算居然不足1000萬美元,對於一個年銷售額在幾十億美元的品牌來說,廣告預算太微不足道了。相對比而言,瑞幸咖啡的廣告似乎就劈天蓋地了,然而廣告的經費燃燒了這麼久,在消費者心中,瑞幸是否超越或者替代了星巴克呢?

再看看沃爾瑪,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廣告支出也是少得可憐。他的姊妹店山姆會員商店,廣告支出更是幾乎為零。

廣告預算“一毛不拔”,卻成為超級品牌,如何做到的?

過去,有一個準確實在的廣告預算也許是品牌建設的關鍵。然而,過去的經驗對於今天的商業環境來說並不一定正確,我們生活在一個通信過度的社會,我們每天都能得到許許多多的商業信息。今天的品牌是誕生出來的,不是被製造出來的。一個新品牌必須在媒體上有能力產生有利的宣傳報道,否則它在市場上就沒有機會。

那麼應該怎樣做公共宣傳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成為第一。成為某個品類和細分領域的第一。

那麼,應該怎樣做公共宣傳呢?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公共宣傳說明它是第一個。換句話說,努力在一個新品類裡成為第一品牌。

廣告預算“一毛不拔”,卻成為超級品牌,如何做到的?

■邦迪(Band-Aid):第一條膠粘繃帶。

■嘉信(Charles Schwab):第一家折扣經紀公司。

■達美樂:第一家提供送貨上門業務的比薩餅連鎖店。

■ESPN:第一個有線體育網。

■戈爾特斯(Core-Tex):第一種透氣的防水布。

■喜力(Heineken):第一瓶進口啤酒。

■赫茲(Hertz):第一家汽車租賃公司。

■英特爾:第一個微處理器。

■吉露果子凍(Jell-O):第一款白色透明甜點。

■肯德基:第一家雞肉快餐連鎖店。

■《全國追蹤》(National Enquirer):第一份超級小報。

■《花花公子》(Playboy):第一份男士雜誌。

■汰漬(Tide):第一袋洗衣粉。

■《時代》(Times):第一份新聞週刊雜誌。

■施樂(Xerox):第一臺普通紙複印機。

……

這些品牌,在對應的產品品類中,都是第一。你也可以說,他們被賦予了強大的基因。這也是他們能成為超級品牌的前提。品牌建立之後,伴隨著的公關宣傳則是為了維護品牌而運行。

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新聞媒體總會談及什麼是最新,什麼是第一,什麼是熱點,不會談及什麼是更好的。當你的品牌能產生新聞時,它就有製造新聞宣傳的機會。產生新聞的最佳方式就是通過一個新品類,而不是一個新產品。

明白了嗎?

廣告預算“一毛不拔”,卻成為超級品牌,如何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