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人把含在嘴裡的棒棒糖的小竹棍拿掉,舒心地說,生活還是挺甜的


故事:老人把含在嘴裡的棒棒糖的小竹棍拿掉,舒心地說,生活還是挺甜的


老人走著走著,頭髮暈,身無力,心裡虛,小腿肚子發軟,坐在了路上。他意思到是什麼回事,急忙從兜裡摸出一個棒棒糖,塞入嘴裡。

一個姑娘上前,關切地問老人怎麼了?老人艱難的伸了伸手,他連抬胳膊的力氣都沒有了。姑娘意識到老人不舒服,身體出了毛病。

又有行人圍上來,說:“看這位大爺有沒有手機,給他家人打個電話。”

姑娘拿出手機,說:“大爺有家裡的電話號碼嗎?我幫你打一個電話。”

老人搖了搖頭,意思是不要打電話。他顯得有氣無力,眼皮都難以抬起,眨著混濁的眼睛,一言不發。似乎只想安靜地休息一會兒。

大家默不作聲,覺得問題嚴重,無計可施。

老人伸了伸手,大家揣摩著他的動作,看他想幹什麼,有什麼需求。當老人再次伸出手指,姑娘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知道他在指自己的上衣兜。姑娘在老人所指的衣兜裡,又掏出來一個用塑料紙包著的挺漂亮的棒棒糖。姑娘把棒棒糖舉到老人面前,老人微微點點頭,露出勉強的笑容,把棒棒糖捏在手裡。

路上,喧囂,忙碌,車輛快速駛過。有的行人扭過頭來看一看,這裡圍著人,想必發生了什麼,腳下的步子依然那麼快;有的行人放慢步子湊上前來看看熱鬧。

有人說:“大爺好像比剛才好些了。”

的確,老人氣色好些了,有些精神了,把手裡的棒棒糖也塞入嘴裡。於是,從嘴裡伸出來兩個細細的竹棍,有些滑稽,像“老小孩”,但更多的是大家對他的同情,替他擔憂。

原來,老人和老伴兒一直在家裡精心照看著3歲的孫子。俗話說:隔輩親。老人特別喜歡這個孫子,整天和他嘻哈玩耍,搭積木、畫畫、寫字、背唐詩等等不亦樂乎,含飴弄孫,彷彿自己返老還童了。由於祖孫特別親密,從而使孫子養成嬌慣的壞毛病,動不動就哭,睡覺哭,起床哭,吃飯哭,玩不高興哭,爺爺不抱也要哭,反正稍微不如意,就用哭嚇退老人和老伴兒,本來很好的心情,被孫子鬧得亂糟糟,從高空跌到谷底。老伴兒往往把罪責推到老人身上,說都是他慣出來的。兩個人經常拌嘴,相互埋怨,相互指責。兩個人的脾氣大不如從前,變得糟糕起來。

今天早上,孫子起床後,因為不願意穿衣服大哭大嚎,老伴兒咋哄都不行,都無濟於事,於是指責老人早晨起來為什麼不出門鍛鍊,守在家裡,孫子的哭和老人有直接關係。因為孫子認為只要哭,爺爺準會繳械投降,就會聽從他的,達到不穿衣服的目的。

老人委屈,有苦難言。再說,他早晨飯沒吃,天又下著雨,讓他去哪?後來,看老伴兒不依不饒地嘮叨個沒完,老人索性飯也不吃了,賭著氣,冒著小雨出了家門。

“這麼大年紀,真的不容易。”姑娘同情地說,“小孩哭正常的,老人之間就別生氣了。”

有人勸老人說,天氣不好,早飯沒吃,還是快回家吧。

老人搖搖頭。

姑娘說:“那你要去哪?難不成,要離家出走?”

老人長嘆一聲,說:“我倒是想離家出走,求個清靜和解脫。但是走得了嗎?”老人說,他漫無目的地走著,忽然想到,既然老伴兒不願意他在家,何不回老家照看老父親?

老人說,老家還有年近90歲的老父親,由他們兄弟姐妹幾個人輪流照看,眼下也該輪到他了,該回去敬敬孝心了。拿定主意後,便加快了腳步,去車站看車次,買票回老家,他說:“許是早飯沒吃,走得過快,活動量大,心裡多少憋著氣,不痛快,血糖低了。”老人還說,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各種疾病紛紛找上身,有時候覺得自身難保。

大家議論著,注視著,感嘆老人活的累。

“多虧剛才在路邊小店給孫子買了兩個棒棒糖,剛才血糖低時,救了急。多虧各位熱心相助,我很欣慰。”老人把一直含在嘴裡的棒棒糖的小竹棍拿掉,舒心地笑著說,“其實,生活還是挺甜的,挺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