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發現“第二地球”,與地球幾乎一樣會存在人類麼?

靈安


太陽系不存在第二地球。

一方面,金星經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因為它們有很多相似之處,兩顆行星都是類地行星,由硅酸鹽岩石構成的,它們的大小、質量和引力都很接近。金星的結構可能與地球相似,有地殼、地幔和地核。然而,金星的環境非常惡劣,使其不像地球那樣適合人類生存和移居,金星擁有太陽系四顆類地行星中密度最大的大氣層,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超過96%,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表面溫度高達462攝氏度。

對於宜居來說,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宜居住行星。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火星上含有水;不太冷或太熱;能夠接受到足夠的陽光照射,因此可以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火星上的重力是地球的38%,這對於適應人體來說是足夠的;火星有大氣層,儘管很薄,但能提供保護,使人免受宇宙和太陽輻射;日夜節律非常類似於地球,一個火星日是24小時39分35秒。即便火星環境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但是沒有科技的幫助,人類仍無法在火星上生存。即使地球上最不適宜居住的地方,比如南極洲最寒冷的冬天,也比太陽系的其他地方更適宜人類居住。

“第二地球”經常被用來稱呼2015年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一顆潛在的像地球的行星開普勒452b,兩者相似指數達0.98。開普勒452b距離地球1400光年,可能是地球2.0,它圍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比太陽質量大10%,亮度高20%,溫度也和我們的太陽差不多。開普勒452每385天運行一次,比地球的公轉週期長5%,而且開普勒452b已經在其恆星的宜居帶中度過了60億年,比地球還長,因此如果所有產生生命所必要的成分和條件都存在於這個行星,那麼生命就會有很大可能在開普勒452b上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