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裁缝:倾家荡产央视打广告起死回生,卖西装利润超房地产

中国第一裁缝:倾家荡产央视打广告起死回生,卖西装利润超房地产

那时没有多少人看得懂,但善抓机遇的郑永刚却说:“我不是科学家,不懂技术,但我能嗅到这是将来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近些年,服装行业陷入低迷,曾经的巨头美特斯·邦威、达芙妮等纷纷挣扎谋变,而作为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却逆袭而上,从媒体口中的中国第一裁缝变身为新能源领军者,坚持深耕实业,成为了百亿富豪。

回过头来看,郑永刚的创富之路,确实与主动变革休戚相关。

1958年,郑永刚出生于宁波鄞县一个农民家庭,他爸爸是村支书,妈妈是妇女主任。

18岁参军,转业后来到企业,第一份工作是厂里的卡车司机。1989年,他被调到国企宁波甬港服装厂当厂长。

别看是个厂长,这可不是个好差事。和当年张瑞敏之于海尔面临的问题一样,甬港服装厂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工资都发不出来,是

“行业倒数第一,连续三年更换三任厂长”。

说好听点儿,叫百废俱兴。

为了“救活”厂子,郑永刚不得不去银行贷款,但无奈银行行长完全不搭理。他一直记得行长说的话:“给你贷款,就像在老江桥上往水里丢石头,丢下去就没了。”

没办法,郑永刚只得四处找人,最后拿库房面料和辅料做抵押,才从一家时装公司那里借来了3万元。拿到钱后,他没有用来发工资,而是在央视打广告,喊出了“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语。

中国第一裁缝:倾家荡产央视打广告起死回生,卖西装利润超房地产

正是这一策略,让厂子起死回生。郑永刚说:“过去因为从没有服装企业在中央台打过广告,所以一炮而红。”

但正真让郑永刚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质量,他生产的西服“薄、轻、柔、挺”,迅速打开市场。一开始,一套西装卖120元,很快加价到240元,还是不够卖,价格再翻倍。

中国第一裁缝:倾家荡产央视打广告起死回生,卖西装利润超房地产


用郑永刚的话说,“那时做西装,利润率比现在做房地产利润都高。”

当时,市场上的服装企业,大多都在代工制造,但郑永刚大胆变化,选择创建自己的品牌,让杉杉西服这一品牌深入人心,这也为杉杉集团成为中国服装的龙头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国外奢侈品牌涌入,郑永刚预感到中国服装产业“到顶”了。见好就收的郑永刚认识到,杉杉西服仍然可以通过品牌和质量赚钱,但不意味着企业能够做大,为此,他决定寻找“下一个具有爆发性增长空间的产业”。

1999年前后,偶然间,郑永刚接触到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技术。他还了解到,中国的负极材料,都是鞍山热能研究所承担研发的,“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距离”。

锂电池技术现在是“香饽饽”,但那时,没有多少人看得懂。郑永刚也承认:

“我不是科学家,不懂技术,但我能嗅到这是将来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于是,郑永刚再次自我蜕变,收购鞍山热能研究所的人员和技术,并投资8000万元,把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技术从实验室研究转为产业化。

中国第一裁缝:倾家荡产央视打广告起死回生,卖西装利润超房地产


这一“操作”,引起不少质疑。郑永刚回忆:“身边的人都说我疯了,可是企业家本来就不是常人,企业家看的是未来。”

但尤其与众不同的是,郑永刚坚持走“高端的技术路线”,虽然为此,走得“委屈又辛苦”。“我们做水货是轻而易举的事,也能赚钱,但是我们坚持了高端路线,到了第六年才微利。”

坚持技术为王,加上新能源汽车的“东风”,201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郑永刚称,杉杉集团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材料领域,“已做到规模世界第一”。

郑永刚的“变阵”,经过近二十年的打造,成果惊人。如今,杉杉集团实业部分,服装收入仅占10%左右,而新能源收入高达70%-80%,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领军者。

而除了实业,郑永刚也善于逐鹿资本市场。在过去十年,郑永刚曾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多达5家,特别是在申通快递借壳艾迪西一役中赚得盆满钵满,他因此被誉为“壳王”。

2019年,杉杉集团还将以29亿元人民币现金出售了旗下的杉杉商业,买家则是近年来积极布局线下的唯品会。

杉杉商业是一家集中于二至三线城市的奥特莱斯连锁集团,旗下5家奥特莱斯广场已开业运营,另有5家正处于规划建设中。在《2018中国奥莱行业报告》发布的2018年国内奥特莱斯销售排名前20榜单中,杉杉奥莱占据4席,可见其行业实力。

由此,杉杉集团基本告别了原来赖以求存的主业,但转型收获也很明显。

2019年10月,“2019年胡润百富榜”发布,郑永刚以105亿元身家,位列第370名。尽管坐拥巨富,他仍然十分清醒,认为锂电材料产业“舒服的时候”可能也只有8到10年。

郑永刚直言:“如果既不转型也不升级,那等待你的就是淘汰。企业的周期就是这么残酷。但至少我还被认可,并且还有激情去创造财富和价值。”

如今,郑永刚虽然公司业务繁多。但是,他每天只工作8小时,有时甚至不到。

现在的郑永刚在公司只负责几件事:一是企业的5到10年发展战略;二是管理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他用人的杀手锏就是“财散人聚”,他把股份送给那些专业人士,原来打工的人则变成主人,做事就更有动力;三是企业文化层面,建立一种依靠知识和智慧、鼓励创造性的企业气氛;四是做好各种投资决策。除此之外的具体工作他都不管了。

如今一有空,郑永刚经常和朋友打高尔夫。他说:“骑自行车看10米,开汽车看200米,开飞机看方向。我是开飞机的,我看好方向就行了。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