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改革策略为何最终失败?封建体制下的他已无力回天

引言:

在1582年的6月1日,原本应该明亮的天空慢慢的暗淡起来,原本应该挂在天上的太阳,也躲到了自己的影子后面,日食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发生了。在中国古代日食代表着非常不祥的预告,这对于全国各地为张居正祈福的人来说是天大的坏消息,他们认为这是张居正即将离开人世的不祥征兆。

而张居正在那几分钟的黑暗中,可能在回想一些往事。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徐阶,前段时间老师过生日,张居正还写了一封信过去祝贺,对于自己的这位老师,张居正虽然有些腹诽,但到底来说还是非常感激的,可以说没有徐阶,就没有我张居正的今天。

张居正又想到了高拱,对于高拱这个人张居正心里五味杂陈,实在不知道如何评价,直到这几分钟的黑暗过去,太阳重新出现在天空上,张居正心里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也把我们这些纷繁复杂的往事,就留给后人去盖棺定论吧。

《明史》记载:"隆庆中,大学士高拱言:"国初,举人跻八座为名臣者甚众。后乃进士偏重,而举人甚轻,至于今极矣。请自授官以后,惟考政绩,不问其出身。"然势已积重,不能复返。"

张居正的改革策略为何最终失败?封建体制下的他已无力回天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的辞职信已经呈上去了,很快就得到了,万历皇帝的答复:"张先生不必为自己的病而发愁,安安心心的养病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朕离不开你,绝对不能让您走"。张居正心里知道,虽然话说的漂亮,但是小皇帝是想要我的命啊!人老了就开始喜欢回忆,想当初意气风发的我,怎么就走上了改革这条不归路呢?

张居正的改革之路

俯瞰整个中国历史,大明朝的财政是最保守最简单的。朝廷唯一的收入就是人口税和土地税,加上一点点盐铁专卖的可怜收入。这样的税收制度,在太祖爷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还勉强可以维继,但是现在朝廷的支出也越来越大,仅仅养活大明朝的那些皇亲国戚,需要的银两都大的吓人,再加上几笔军事支出,现在的朝廷根本就快支撑不下去了。

现在的朝廷,需要花费非常大的精力来面对两个方向的敌人,不仅北方的蒙古一直在虎视眈眈,在东南沿海的倭寇也是屡禁不止,就这两方面的军事花销,就已经让现在的朝廷陷入紧急倒退和财政赤字的无敌深渊中。

《明史》记载:"夏四月丙寅,把都儿、辛爱犯新兴堡,指挥王相等战死。丙子,倭寇浙江。五月甲申,召仇鸾还。戊申,倭陷黄岩。"

张居正的改革策略为何最终失败?封建体制下的他已无力回天

东南边境倭寇横行

而且现在的皇亲国戚和土豪手上还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导致朝廷能收上来的土地税也是越来越少,在太祖爷朱元璋的时期,农业税还能将近收上3000万吨的粮食,可是到了现在,一年的农业税收还不足2000万,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如果不进行改革,我大明朝很有可能就断绝在我辈手上了。

所以我张居正要让走向没落的王朝,重新调转船头。在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之后,开始了一条鞭法的改革。首先是官员考核制度,给所有的官员定一下考核制度,达到目标的人,升官能力不足的贬官。然后是清量全国的土地,让土地多的人多交税,没有土地的人少交税。而且所有税收全部折算成银两,让朝廷和百姓的负担减到最轻。

《明史》记载:"五月壬辰,免广东用兵诸郡逋赋。己酉,大渐,召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受顾命。庚戌,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六。七月丙戌,上尊谥,庙号穆宗,葬昭陵。"

来自体制内部的反弹

雄心勃勃的张居正开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可是张居正却不明白,触犯了他人的利益,一定遭到攻击。但也许张居正明白这件事只是不放在心上而已,当时的张居正可谓是权倾朝野,当朝太后信任他,皇帝又太小,还是自己的学生。就连当朝的太监冯保也是自己的政治盟友,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不怕任何压力强行开展了自己的改革。

在张居正的全盛时期,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强行压制,可是张居正没有想到,就连老天好像都在跟自己作对。就在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家乡突然传来自己老父亲的死讯,在中国古代任何官员只要家中的父母去世,就要回去守孝三年。可是现在正是改革如火如荼的时候,如果张居正回家定忧,这大好局面马上就会毁于一旦。

张居正的改革策略为何最终失败?封建体制下的他已无力回天

丁忧守孝

就在这个时候,皇宫里传来了皇帝的夺情圣旨,不允许张居正回乡丁忧。这一个消息一传出去,马上遭到了全体文武百官的弹劾,在中国古代,对于知识分子的道德要求非常的高,道德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只要某人游离在道德的边界之外,都会遭到主流社会的强烈排斥。而张居正,在父亲死了之后不回家守孝,就是最大的罪过。

《明史》记载:"九月己卯,起复张居正。冬十月乙巳,以论张居正夺情,杖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罢黜谪戍有差。"

弹劾的奏章像雨一样潮,当时的万历皇帝打去,都被万历皇帝一一回绝,因为他知道现在他还小,离不开自己的老师。不过当时有一个叫徐台的官员上了一道奏折,奏折里面有一句话:现在的外面的百姓都知道张居正的威名,不知道您的威名,只知道张居正的恩德,不知道您的恩德。这句话在当时的小皇帝心中扎下了一根刺。

万历皇帝的反弹

1583年的3月,张居正去世的9个月后,万里皇帝下甚至将张居正临死前授予的,全部荣誉和爵位剥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张居正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了,于是大小官员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向张居正发起了总攻。

《明史》记载:"隆、万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逋欠之多,县各数十万。赖行一条鞭法,无他科扰,民力不大绌。"

万里皇帝是怎么想的呢,在万里皇帝小的时候兼职,就是笼子里的一只鸟,而张居正就是那个笼子。万里皇帝每天被张居正安排各种各样的功课,从天不亮起床读书,一直到深更半夜。还有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典礼,要参加天天都在那里换衣服,稍微有一点点空闲的时间,也被逼着去读书。所以在给个笼子打开之后,万历皇帝就开始了自己的自由之路。

张居正的改革策略为何最终失败?封建体制下的他已无力回天

万历皇帝画像

凡是张居正制定的政策,小皇帝一律取消,凡是张居正认为不好的,小皇帝全部恢复。在张居正这个笼子撤销之后,小皇帝就像是一朵飞翔在空中的云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小皇帝以为在张居正死了之后,自己就是大明朝最有权利的人,所有人都要听自己的,可是现实却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

小皇帝发现自己虽然被称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吉祥物,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各种约束。更是发现,张居正倒台之后,真正的受益者不是他自己,而是朝廷上的各种官员。耿直的官员开始批评皇帝的奢侈懒惰,金华的官员开始给自己捞油水,安插亲戚,在张居正空出来的位子上。所以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开始了自己的不上朝之旅。

评价

张居正是坏人吗?总的来说,张居正推行的改革初心是好的,方案也没有太大的毛病,但是作为改革的总负责人,他没有发现在当时这个技术条件下,自己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和控制改革的具体情况。自己下达政策的初心虽好,可是一层层的传递下去之后却变了样子。

明白过来的张居正开始独断专权,培植自己的党羽,他想让相信改革的官员,把旗子插满整个大明朝,可是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的道德体系当中是不被允许的。道德体系的强烈反弹,加上利益集团的煽风点火,这两股力量在张居正死后开始了强烈的反弹,这就是张居正人亡政消的根本原因。

张居正的改革策略为何最终失败?封建体制下的他已无力回天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万历皇帝是坏人吗?张居正辛辛苦苦用一辈子的时间,把大明朝这艘船调了一个方向,万历皇帝上台之后,却被全部抹除,这好像是一个昏庸皇帝才会做出来的事情。可是万历皇帝从小就生活在张居正和自己母亲的阴影下面,自己的天性从来都没有释放过,作为一个人来说,万历皇帝的反弹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邹元彪在张居正执政的时候,因为阻挠改革被打断了腿,但也是他在张居正死后看到党同伐异,贪污受贿的官场风气彻底醒悟了。邹元彪在明朝末年拄着拐杖在紫禁城里长叹道:"可惜,世界已无张居正"。在他看来,只有张居正能够拯救大明王朝,可是这个人已经不在了。不过谁对谁错对于张居正来说已经无所谓了,是非功过就让后人去说吧!

参考文献:《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