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封建”,我也“封建”,却原来是鸡同鸭讲五十年

“封建”这个词,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中学的历史课本、政治课本,甚至语文课本中都会出现,但你可知道中文语境中的”封建“离开原义其实有十万八千里。

你也“封建”,我也“封建”,却原来是鸡同鸭讲五十年

长期以来,我们教科书中都把中国清末以前称为“封建王朝”,清末至新中国成立那段时期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然而讲到古代史时,教材中又会出现秦朝“废封建,行郡县”的提法,这就造成了前后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其实这个公案也很好解释,因为此“封建”非彼“封建”也。

翻开《大英百科全书》就可知道,封建主义(Feudalism)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从广义上说,它涵盖了西欧中世纪全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关系;从狭义上说,则是具有贵族身份的领主(Lords)和封臣(Vas-sals)之间缔结的契约关系。英国著名左派学者佩里•安德森在《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中归纳出马克思对封建定义:

封建主义主要是指,由一个贵族组成的社会阶级对农民依法实行的农奴制和军事保护;这个贵族阶级享有个人权威和财产,垄断着法律和私人司法权;其政治架构是主权分裂和纳贡制度;有一种赞美田园生活的贵族意识形态。

然而马克思本人也承认自己对东方世界缺少了解,其有关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历史形态演变的解释主要基于对欧洲,尤其是西欧社会的研究,所以事实上不具有普适性。

你也“封建”,我也“封建”,却原来是鸡同鸭讲五十年

郭沫若是套用马克思经典模式解释中国社会形态的鼻祖

而中国传统上的“封建”一词,据《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中的定义: “列爵为封,分土曰建。” 这里的封建其实就是分封制,而最典型的分封制只发生在周朝,周朝灭亡之后,延续千年的分封制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汉初、西晋、明初有过对藩王的分封,但只是对皇室子弟的一种优遇,失去了封建制度本身的内涵,而且实行不久就被废除了。既然分封已绝,为何传统上仍然说中国古代自秦后是“封建社会”?对此,我国的历史教材,尤其是中学的课本一直语焉不详,成了一笔糊涂账。

仔细考证的话,秦至清封建说的首倡者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陈氏于明治末年多次游学日本,适逢日本思想界批判封建遗毒,陈受其影响,将清廷类比为德川幕府,是保守、愚昧、落后、反动势力的总代表。陈因此提出效仿明治维新,打倒满清,铲除封建制度的口号。此后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他率先从经济的角度论证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亦遵循马克思的“五阶段”模式,商周为奴隶制,秦汉之后则是封建制,至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统治。而因为长期受苏联学说的误导,建国后中国古代等同于“封建社会”一时成为了定论。

你也“封建”,我也“封建”,却原来是鸡同鸭讲五十年

然而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或不是西方概念上的封建社会,这个逐渐已在学术界形成共识,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通过对封建社会土地、宗法、阶级和政治制度的研究,明确提出秦统一天下后,封建社会即已告终。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引论中也说:

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而冯天瑜教授在其名作《 “封建”考论》中进一步论述,“秦以后属于封建社会”这一论调既不符合中国古代对封建的定义,也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形态不符。从方法论上言,不顾中国的具体情况,生搬硬套西欧社会发展阶段论,那是以论带史,即先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五阶段模式,再削足适履,裁量修改中国历史,以便与预定模式相契合,如此国情的特殊性消失了,将社会的复杂演进过程退化为简单公式的机械套用。现在也是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