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大街的冒牌“老上海”,上海人一样都没有吃过!

公司附近有一家“老上海馄饨铺”,每天上班路上都会经过看到,却从来没有进去吃过。有一天到得早了,突然有些怀念儿时经常吃的菜肉大馄饨,于是进店坐下,一看菜单上却没有菜肉大馄饨的身影,于是就随手点了一碗荠菜大馄饨。

满大街的冒牌“老上海”,上海人一样都没有吃过!

结果馄饨端上来,闻了一下香味,喝了口汤,咬了一口,什么老上海馄饨,这不明明就是福建的千里香馄饨嘛!

再仔细一看菜单,柳叶蒸饺,肉燕,猪心线面……我的天哪这还不是一个简单的千里香馄饨,而是千里香和沙县小吃的合体啊。

当然,千里香馄饨味道也还可以,只是吃完饭走出门口,看到大门上醒目的“老上海馄饨铺”的时候,突然觉得有点讽刺——你说这家店里的食物,有哪一样是跟上海扯得上关系的了?

自从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每天走在街上我都会刻意观察一下,发现这个“老上海馄饨铺”还不是个案,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全国连锁店,但基本上我看见的都是在原本福建千里香馄饨的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成的。


满大街的冒牌“老上海”,上海人一样都没有吃过!

最好笑的是,其中有一家店,估计原先叫“千里香馄饨王”,改的时候偷了个懒,只改了前面三个字,直接变成“老上海馄饨王”了。

我对福建馄饨绝无任何反感之意,只是觉得凡事实事求是不是很好,何必非要挂羊头卖狗肉呢?

世事就怕“留心”二字,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上海如今的街头上,打着“老上海”字样的食铺是越来越多了,但是里面卖的东西,和老上海、甚至新上海,恐怕都扯不上什么关系。

满大街的冒牌“老上海”,上海人一样都没有吃过!

比如已经遍地开花了许多年的“老上海葱油饼”,作为一个葱油饼爱好者,我曾经还真是对这家店抱有一点期待的,结果在不同的店铺买了几次以后发现,那个饼又油、又腻、又硬,完全不是小时候吃的葱油饼那个酥软绵密的口感。

但是不管怎么说,一开始的时候,那些店里卖的好歹还能算是葱油饼;

过了段时间,“老上海葱油饼”铺子里干脆开始卖起了韭菜盒子、酱香千层饼,每次路过听见带着天南地北的口音的店员吆喝的时候,我都难免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错乱感,就跟在“老上海馄饨铺”里听见福建口音时候的心情差不多。

满大街的冒牌“老上海”,上海人一样都没有吃过!

打着“老上海”招牌,却连最老资格的上海人都从来没见过、没吃过的食物,如今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是遍地可见了,像什么老上海冰棍、老上海酸奶,最离谱的是有段时间我还在南京路步行街附近看到过什么“老上海特产狗屎糖”,上面居然还敢写着“上海风味,酥脆可口”,

满大街的冒牌“老上海”,上海人一样都没有吃过!

说句笑话,这玩意不要说是上海人了,怕是连城隍庙里的城隍老爷都没听说过!

其实各地的食物都有各地的特色,上海这个城市让人喜欢的地方之一,就是能够在这里欣赏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风味。但是哪里的就是哪里的,何必非要打着“老上海”的招牌忽悠人呢?

试想一下,要是一直长此以往下去没人管,或许就在几十、甚至十几年以后,我们的下一代真的会把什么狗屎糖、千层饼、福建扁食当成是上海特产,那该多么可怕!

P. 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