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生和律師,談談壓在美國人民身上的大山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美國的醫生和律師是高收入群體,到底有多高,我們來看看以下數據:


從醫生和律師,談談壓在美國人民身上的大山

表1:美國勞工部公佈的2019年工作簽證申請平均底薪前50名單位

表1來自美國勞工部數據庫,摘取了2019年工作簽證申請的平均底薪排在前50的機構和單位,工作簽證H1B是發給外國人的工作許可,此年薪數據僅包括底薪,不包括獎金、簽字費、以及科技公司標配的股票期權等其他收入。


從該表可以看出,醫療單位(綠色)佔了前50名的一半,其中前17名都是醫院,值得一提的是榜首的Southern Illinois Medical Services是伊利諾伊南邊一個小鎮Carbondale的醫院,這個小鎮我2011年去過,十分荒涼偏僻。


從18名到40名之間有十家律師事務所(藍色),其餘的有金融(灰色)機構,比如40名的對沖基金Citadel. 互聯網公司(黃色)有4家,全部在硅谷,比如著名的流媒體公司奈菲-Netflix(42) 和民宿獨角獸愛彼迎-Airbnb(48).


前50名中還有一家德州的天然氣公司排在34位。大家熟知的谷歌和蘋果,按底薪分別排在183和185位。由此可見,醫療機構的底薪遠遠超過其他行業,律師事務所緊隨其後。


我們再看另一張表:


從醫生和律師,談談壓在美國人民身上的大山

表2:美國勞工部公佈的2019年工作簽證申請平均底薪前50名的職位

從表2可以看出,平均底薪前50名的職位一大半都是醫生(綠色),排在前十基本都是心血管外科醫生,後面的有諸如內科、傳染病科、放射科,還有排50名的兒科醫生。其他非醫療類的職位聽起來也夠唬人,比如26位的CEO, 29位的Senior VP,42位的CFO,值得一提的是軟件工程師和主任項目經理分別排在48,49位。表2更加深刻地表達出醫生在收入方面壓倒式的優勢。至於這張表為什麼沒有常說的牙醫,我不清楚具體原因,但這個表基本採集的是大醫院的數據,估計是因為大部分牙醫都是自己開診所單幹沒有底薪,或者牙醫不怎麼申請工籤。


好,現在大家對美國醫生和律師的收入有了直觀的認識,似乎醫生比律師的收入還高一個級別。其實名律師不比名醫收入低,只不過律師的入職門檻比醫生短平快,入職不久的新手律師起薪沒有那麼高,拉低了律師行業平均薪水。表上的醫療職位都是主治醫生,主治醫生一般都要當幾年的住院醫生,年紀都比較大,起薪也高。


現在回到問題,為什麼美國醫生和律師掙得這麼多,我導師曾經有個精煉的回答,醫生掙病人的錢,律師賺得是出事的人的錢,都是為絕望desperate的人服務,這種客戶沒的選擇,只能任其宰割。這個剛需解釋有一定道理,但不能解釋為什麼其他國家的醫生和律師並沒有掙這麼多。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美國的醫療體制和法律體系找原因。


1. 在美國成為律師和醫生的門檻相當高


美國在本科階段是不能直接讀醫學院或者法學院,必須在完成一個本科學位之後再考試申請,完成大概4年的學習,且學費不菲,每年花費4~7w 美金。醫生學位讀完了之後還要通過資格考試(Board),考完了之後還要當3~4年的住院醫生(相當於實習,平均年薪6~7萬美元)才能正式上崗當主治醫生。律師門檻低一些,畢業後考個試(Bar)就能找律所上崗。


總之,這個過程漫長而燒錢,一般人難以承受,要麼就是家裡不差錢的,要麼打算背很久貸款。醫學院也有搞到獎學金的辦法,比如醫學博士(MD)和普通博士(PhD)一起讀等等,但比直接交學費讀MD的時間會長一些。法學院我沒聽說有獎學金。總之,長期和巨大的投入讓不少人望而卻步,造成供不應求的情況,價格高是理所當然的。


這裡為國際學生說段題外話,國際學生直接申請美國醫學院的難度相當大,就算你有錢並且在本國讀了醫學本科,也很難通過美國學生的方式正常申請錄取。我記得當年我畢業的大學醫學院沒有一個來美國的。可是每年還是有很多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通過各種辦法進入美國醫學院拿到執照開始行醫的,比如先申請個博士(PhD)然後再轉的,這裡面的門道我不清楚細節。醫學生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不愁美國身份問題。


不要小看這個身份問題,對大多數留學生都是很大一個檻。雖然醫療機構特別能掙錢,但它們都歸屬非盈利機構,非盈利機構為外國員工申請工作簽證是隨時隨地不受限制的,而且容易通過,基本不會被審查。相比之下,盈利機構包括絕大多數公司,只能每年4月為外國員工申請工籤,而且還要抽籤,不保證能抽中,即便抽中了還要面臨審查,麻煩多多。醫療機構申請美國綠卡也很容易獲批,綠卡每年有些配額專門給醫生和護士。


國際學生進入法學院則和醫學院正好相反,申請錄取倒是相當容易,但畢業後身份上的檻比較難搞。首先律所都是盈利機構,需要每年4月抽籤申請工籤,再者法學院不是理工類(STEM)專業,不能享受畢業後3年臨時工作期(OPT), 畢業後只有一年時間工作,這一年內如果抽不中工籤又沒有其他簽證身份只能丟工作離境。所以法學國際生想要留美,重點一定要放在身份上面,至於如何解決身份,不是我想討論的問題。


2. 美國的法律法規繁雜,嚴苛而死板


作為一個法制國家,美國做任何事都要有章可循,白紙黑字的東西在美國效力極大,必須嚴格執行,出點差錯就容易吃官司或者蒙受損失。


先說說美國醫院,美國醫療系統有嚴格的章程,不能出一點紕漏,禁止慈善行醫,跨專業行醫等,醫生也要遵守各種條條規規,還要給各種組織和協會交各種費用,這些都變相增加了醫療的成本。在各種條例約束下,醫生為了不擔責任儘量保守治療,少開藥,甚至不治療,這樣就算死了人他也不用擔責任,反正他啥也沒幹。


所以美國醫生總是傾向於消極怠工,經常就是和醫生聊了10分鐘,最後啥藥也不開讓你回去多喝水,一看賬單400刀。相比之下,中國醫生都傾向於過度治療,多開藥,開貴的藥,這是前些年醫院主要靠賣藥掙錢的情況造成的。當然,嚴格章程也有好處,比如醫鬧,在美國不可能的,直接報警用槍托砸你沒商量,參見這篇報道:


從醫生和律師,談談壓在美國人民身上的大山

再說說美國律師,很顯然,法律越繁雜嚴苛,糾紛越多,律師就越有市場。和我國等國家的條例明晰的大陸法系不同,英美法系是判例法,也就是說不僅要看成文的條例,還要旁徵博引看之前類似的案子怎麼判的,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再加上聯邦法,所以美國司法程序極其繁雜冗長。雖說法律沒有規定辯護一定要請律師,但實際情況就是不請律師基本肯定輸官司,除非你對所有條例都研究透徹了,讓別人鑽不到空子。


在美國,律師其實是挺招人恨的一個群體,美國律師的辯護,比之擺事實講道理,更有效的手段就是找程序上的漏洞,比如90年代轟動全美的辛普森殺妻案,在一般人看來人贓俱獲鐵板釘釘,但是律師就是找到了警察在取證時候不規範的地方推翻了申訴,讓辛普森無罪釋放。


職業要求律師不能帶任何感情和立場全力為客戶辯護,即便客戶是罪大惡極,也要想盡一切辦法鑽法律的空子,關於律師在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可以參考電影《七宗罪》。


從醫生和律師,談談壓在美國人民身上的大山


其實除了打官司之外,美國律師更多的工作是在幫人處理文件和作諮詢顧問,所以美國有各種各樣的律師,比如移民律師,房產律師,專利律師等。在美國報過稅的人都知道,在美國辦事的文書有多麼冗長複雜,在美國幹任何事幾乎都有冗長的文件,租個房子都有幾十頁合同。


這些文書涉及到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人沒有心思和精力去處理,就請律師來解決。還有種賺錢很多的律師,就是處理公司事務的,比如註冊、融資、上市、股權分配、破產清算、專利糾紛等,都需要請律師。在美國開公司做生意,還要達到各州和聯邦各種奇葩環保標準,比如苛刻的加州碳排放標準,諸如此類事務都要找律師來幫忙。


美國有不少公司,比如IBM、高通,還有些賣知識產權的小公司,專利費佔營收的很大一部分,通信巨頭高通公司最為典型,高通外號“專利流氓”,每年訴訟費用上億美金,據說是唯一律師比工程師還多的大型科技公司,任何時候不是在告別人就是在被別人告。


美國健全的的法制和繁榮的商業活動,為律師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讓律師成為最辛苦的職業之一。法制健全的最大好處就是,人做事總有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法律,所以在美國做事情心裡總是有底的。


3. 利益集團故意製造的壟斷


利益集團哪裡都有,美國也不例外,這方面法律界稍微好點,畢竟律所之間也存在競爭,相對市場化。但是美國的醫療系統,就是一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頑固黑幫,除了之前說過的醫生從業門檻特別高外,醫藥界的大佬們一邊忽悠公眾,一邊砸錢遊說政府,巧立名目來進一步鞏固他們的壟斷。典型例子就是美國醫保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關於美國醫保的問題,要詳談的話以後我會另寫一篇專門談,簡單來說美國醫保不是全民醫保,表面上是商業醫保,其實是和政府,非盈利機構,金融機構和醫院都攪合不清楚的怪胎,目前沒法完全市場化運行,可以說是一本糊塗賬,美國醫療費用高企醫保難辭其咎。


舉個例子,你手割破了要到醫院包紮,醫生會問你有沒有醫保,不走醫保自掏腰包200刀搞定,走醫保就隨便報個3000刀,報價還得看是哪家醫保。再說說FDA,FDA本來是審核監督批准新藥上市,這無可厚非,但美國的FDA被利益集團玩壞了,不僅審批要求特別高,流程還特別慢,一個藥審個八年十年都不奇怪。


炒美股的藥企股票的,都緊盯著FDA的進度,股價和FDA的反應密切相關。因為FDA的審批過於嚴格和漫長,美國藥企基本都把研發搬到印度去了。新藥上市難,導致很多藥在美國買不著或者特別貴,我以前就在eBay上買過印度和加拿大產的藥,所以川普提出的要放鬆醫藥管制我舉雙手贊成。


醫院、醫保和FDA是壓在美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因為壟斷,美國醫療系統躺著賺錢,醫療服務質量卻非常一般,當然有錢人去的特別好醫院的服務還行,比如斯坦福醫院。我有兩個前同事的家人做手術都是飛到印度做,有個同事打趣說在美國做手術一套房子就沒了。


以我個人經歷來說,美國的醫療非常差,有病能忍忍的我都回國治。舉幾個例子,國內抽血化驗幾個小時就能出結果,美國要一星期,國內抽一管血能驗幾十項指標,美國幾乎要每個指標抽一管血,我有次體驗被抽了5、6管血。美國醫護人員水平也很差,我抽血那次被個傻X護手在兩個手共紮了4針還沒抽不出血來,還問我是不是身體脫水,後來換了個人來才抽出來。


我有次住便宜旅館得了疥瘡,癢得整夜沒法睡覺,傻X醫生查不出來,說我是過敏,吃了抗過敏得藥毛用沒有,後來我自己在谷歌搜症狀自己診斷出是疥瘡,從亞馬遜上買來藥一星期就塗好了。


最後說說中國的醫生和律師


首先,和美國不同,我國從本科就設置有醫學和法學專業,所以我國的學生成為醫生和律師的門檻比美國學生低很多。


先說說中國的律師,說實話我對國內律師界不瞭解也不認識國內的律師朋友,只能憑感覺胡說幾句。前些年,中國律師出鏡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維權,感覺中國律師總在為弱者伸冤,和美國律師冷酷無情的形象完全不同。


過去,中國的司法體制不健全,律師是個比較邊緣的職業,作用有限,我記得大學畢業那年(2009年),法學院的很難找工作。近些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我國司法體制越發完善,各項各章制度的完善落實,民眾的財產觀念和法律意識的深化,以及商業活動越來越多,尤其是國際貿易的大幅增長,律師的重要性越發凸顯,長期來看,我國對律師的需求還會持續大幅增長。


最後談談中國的醫療,必須承認,醫療和教育這兩個行業,在哪個國家都是燙手山芋,既不能完全市場化,也不能完全國有化,怎麼搞都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只能不斷地找平衡點。


雖然我國的醫療系統也有各種各樣問題,比如前面提到的醫院傾向於靠賣藥來創收,以不正當套取國家補貼,病人用醫保買人參燕窩,醫鬧等等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我覺得中國的醫療還是比美國好多了,至少性價比高10倍不止。


其實我挺理解和同情中國醫生的,雖然中國的名醫和個別科的比如整形醫生掙得不比美國醫生少,但中國醫護人員的收入平均水平還是比國外低不少。


可以說在中國當醫生不是個性價比高的職業,投入壓力和回報不成正比,也難怪現在中國的醫學院招生經常招不滿名額。


我很能理解以前給做手術的醫生塞紅包的情況,做外科手術這種不僅需要超高的技術還需要繃緊神經頂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的,手一抖就能決定人是死是活的工作,回報不高還有人願意幹嗎?


我對中國的醫療行業還是很有信心,只希望國家不要限制醫生的工資和藥價,讓市場在醫療體系發揮更大的作用,讓醫院盈虧平衡,醫生獲得合理的收入才有人願意投身醫療行業。


也希望多看到些優秀的民營醫院,莆田系這種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數據來源: https://h1bdata.in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