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在《出师表》点名表扬的唯一武将,后来结局如何?

神奇巴马


诸葛亮点名表扬的唯一武将是将军向宠。《出师表》写道:“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向宠能得到刘备的赞扬,是他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带领的蜀军被东吴陆逊用火攻,烧得七零八落,大败而归。各部都损失惨重,唯独向宠所领本部军兵,毫发无损,平安归来。

诸葛亮暗中对向宠进行考察,发现他性格沉稳,处事有方,与之交谈,向宠对答如流,兵法变化,排兵布阵,无不通晓。

诸葛亮北伐,向后主刘禅举荐向宠,刘禅于是任命向宠为中领军,保护宫廷安全。中领军相当于禁军总管,是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对皇帝忠心且有能力的人才能担任,向宠任中领军时期,国家或宫廷都运转正常,刘禅和诸葛亮都对向宠的工作十分满意。

公元240年,汉嘉地区蛮夷造反。诸葛亮大军在祁山与魏军相持,一时难以回撤,后主刘禅命向宠带领禁军去平判,向宠以少量兵力,迅速平定了叛乱,但在班师途中,遭遇小股残余蛮夷伏击,不幸为流矢所中,壮烈牺牲。

诸葛亮在祁山接到战报,得知向宠英年早逝,不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曰:“苍天助曹不助汉也!”


段辉时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是这样描述这一位将军的:“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那么向宠是何人?有何功绩得到先主刘备和诸葛亮的青睐呢?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一来了解下?

一、向宠是何人?向宠,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240年,向朗胞弟之子。刘备时,历任牙门将,后封都亭侯。向宠为人性格好,善于处理上下级的关系,也善待士卒,受人爱戴,不会轻易与人发生矛盾,是个不计较的人。


二、有何功绩。公元221年,随刘备伐吴,在刘备被陆逊打败逃跑时,只有向宠所部,完好无损,说明向宠平常治军严明,军队纪律好,受到刘备的赞扬,被刘备称之为“能”。后诸葛亮在北伐之前,向刘禅举荐向宠,提拔为中领军(有些类似清朝的九门提督),负责管理宫廷的禁卫军,要让其守卫成都的安危,足见诸葛亮对其的信任,向宠也不负众望,在诸葛亮北伐期间,保卫成都无恙。


三、结局。公元240年,汉嘉地区蛮夷叛乱,向宠率军去平叛,结果在混战中身亡。平常向宠善待士卒,受到拥戴,所幸部下把尸体夺回,送回了成都安葬。

向宠更适合做防守的工作,不善于带兵征战,但能同时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赏识,也能得到士卒的爱戴和敬重,向宠也不往此生了。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唯一武将是将军向宠。222年夷陵之战火烧连营,那么大的混乱场面,向宠所率军队完好无损,是他有先见之明,不参加战斗,早早地躲起来了?一个那么大的战役,规模那么大那么混乱的战斗场面,一支部队完好无损可能吗?240年向宠中伏牺牲,孔明痛哭流涕,天不助大汉,这是什么概念?孔明234年就去世了。240年汉嘉地区彝民造反,中护军向宠奉旨平乱,兵力虽少,平定叛乱。回来的时候被小股叛军伏击,壮烈牺牲,可见向宠能力一般。在蜀汉也没有什么骄人的成就和功勋,夷陵之战中刘备有失察之明,诸葛亮不在夷陵之战中。


刘坤忠120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夷陵之战,蜀国的军队被大火烧的狼狈逃窜,此时只有向宠的军队完好无损,好像打了胜仗一样。此后,向宠获得了诸葛亮和刘备的赏识。诸葛亮北伐曹魏,向宠担任中领军,负责保障大后方的安定,可惜的是,公元240年,汉嘉一带蛮夷造反,主力却在北伐,向宠带去平叛的军队较少,战斗力较弱,结果向宠被乱军杀死。


柿子树下葡萄架080


肯定说的是向朗的侄子: 将军向宠。在夷陵之战中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向宠统领的部队完好无损,刘备称之曰“能”。在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时,其《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了三位文官,一位武将,武将就是向宠。并且对向宠着墨很多: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诸葛亮开始北伐后,向宠担任中领军,掌管禁军宿卫,公元240年,汉嘉一带蛮夷造反,向宠带军平叛,不幸中伏,死于乱军之中。向宠平时对军将士卒恩信著加,所以其部下闻听向宠战死,并力勇战,抢回向宠的遗体,返回成都安葬。


虎跃鹰扬1


他本身也完不了任务,还有何远见卓识呢?少评为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