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為什麼叫商丘?

維偉only_vi


商丘之所以稱“商丘”,因為有極遠的歷史淵源。

不過,對於現在的商丘是不是最早的“商丘”,頂級學者們,也有不同意見。

現在的商丘,簡稱“商”,是河南省的地級市,位於江蘇徐州、河南周口、河南鄭州、山東菏澤之間。

認為殷商之“商”,西周宋國,與商丘三名為一地的,最早應該是《漢書.地理志》。

其後是魏晉的杜預。他不僅當過鎮南大將軍,還是著名學者。他在《春秋釋地》中說:“宋、商、商丘三地一名”。

再就是唐代的《括地誌》了。

不過到唐代,商丘並非現在的商丘,後面會說到。

近代,如此認為的有名氣的人,是王國維。

他在《觀堂林集.說商》裡講——

“商之國號,本於地名。《史記.殷本紀》雲‘契封於商’,鄭玄、皇甫謐以為上雒之商,蓋非也。古之宋國,實名商邱。邱者,虛也。《說文解字》:‘虛,大丘也。崑崙丘謂之崑崙虛。’又云:‘丘謂之虛,從丘,虍聲。’宋之稱商邱,猶洹水南之稱殷虛,是商在宋地。《左傳》 昭元年‘后帝不臧,遷閼伯於商邱,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又襄九年傳:‘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邱,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又昭十七年傳:‘宋,大辰之虛也,大火謂之大辰。’則宋之國都,確為昭明、相土故地。杜預《春秋釋地》以商邱為梁國睢陽,今河南歸德府商邱縣。又云“宋、商、商邱三名一地”,其說是也。始以地名為國號,繼以為有天下之號。其後雖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稱大邑商,訖於失天下而不改。”

這位靜安先生,以《左傳》《史記》《說文》為證,也舉了杜預的說法。他說,殷商國號,本於地名;而商這個地方,就是商丘,也是宋國的國都;商先祖閼伯契的兒子昭明和孫子相土,皆都於此。

非常著名的海外學者張光直先生,亦持此觀點,可參見他的《商名試釋》,不在此詳述。

其實,如上這樣認為的,最重要的依據是《左傳》,如王國維所引,最早的一條是“襄公九年”,即前564年。

作於前230年前後的《世本》亦云:“契居蕃,相土徙商丘。”

但關於此“商丘”在哪裡?史上卻有三說。

一說,即前述之觀點;另一說,主張此“商丘”在衛地,即現在的河南濮陽一帶;還有一說,是漢末賈逵的觀點, 《史記.鄭世家》集解引曰:“商丘在漳南。”

說此“商丘”在濮陽者,主要依據的是古本《竹書紀年》。其曰:“帝相即位,處商丘。”

在《左傳》裡,“帝相即位”的這個“商丘”作“帝丘”,同時明確說,“帝丘”在濮陽。

《左傳.僖公三十一年》曰:“冬,狄圍衛,衛遷於帝丘,卜曰三百年。衛成公夢康叔曰:‘相奪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類,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於此久矣,非衛之罪也。’”杜預注:“帝丘,東郡濮陽縣。”《左傳》這裡所說的“相”,即《竹書紀年》所云“帝相”,指夏王朝第四代君王。

《水經.瓠子河注》曰:“河水舊東決,逕濮陽城東北,故衛也,帝顓項之墟。昔顓頊自窮桑徙此,號曰商丘,或謂之帝丘,本陶唐氏之火正閼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之相土又都之。故《春秋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也。”

《說苑.敬慎》亦云:“衛遷於商丘。”

已故歷史學家岑仲勉先生在《黃河變遷史》中,論證了“商代(不是周代) 的商丘,就現時所知,應在濮陽而不在歸德”。

河南著名史學家、考古學家鄭傑祥先生,在《商代地理概論》中,亦力主商丘在濮陽而不在今日商丘。

第三種賈逵的觀點,就不去細說了。

於是,也就又有了一個問題,“宋”原來是不是稱為“商丘”。

《史記.宋微子世家》,是對“宋”記載較為詳細的史籍。據其記載,宋地在微子未封前名宋,不名商丘。

《國語.吳語》、《莊子.天運》等,以“商”來稱“宋”。這大約是因為周朝“存世繼絕”,封商的微子於宋;此後,商的後裔居宋,故在兩週時期,宋也被稱為商。但的確,這並不表示周代之前的宋地即稱為商。

殷商甲骨文中有“宋”字。

如“《合集》20075”的卜辭曰:“己卯卜,王貞:鼓其取宋伯囗,鼓禍?葉朕事,宋伯囗從鼓。二月”;

“《合集》7898”卜辭:“己卯卜……令……受夫……於宋”;

“《合集》20032”卜辭:“丙子……侑子宋”;

“《合集》20034”卜辭: “乙巳卜,王侑子宋”, 等等。鄭傑祥先生考證,以上卜辭的宋地,即為西周時期的宋國所在地。

《史記.宋微子世家》:“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於宋。”《集解》引《世本》曰:“宋更曰睢陽。”

《水經.睢水注》曰:“睢水又東逕睢陽縣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啟於宋以嗣殷後,為宋都也。”清末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疏雲:睢陽故城“在今商丘縣南三里。”

由此可知,宋地,原來不稱“商丘”,而稱宋。其位置,距現在的商丘不遠。

回到本題,商丘何時稱商丘呢?

如前述及,及至春秋,商丘稱送。

秦漢以後為睢陽縣。

隋代開皇十八年改為宋城縣。

北宋時,歸應天府(南京)治下。

金代改為歸德府治下。

明代嘉靖二十四年改為商丘縣。

清襲明制仍稱商丘縣。

清時的商丘縣,已在如今商丘縣址。

古時宋城,應當位於現在商丘縣南郊一帶。

其實,殷商“《合集》7769、7838”等卜辭中,說到了一個叫“丘商”的地名。

這些卜辭記載,商王曾多次貞問在這裡舉行大祭是否合適;另外,卜辭中還貞文商王派婦姘去“丘商”巡查農業生產是否可以等等。

學者們認為,這很可能指的是位於濮陽曾被稱為帝丘的商丘,因為,這個地點,距商都安陽殷墟近得多,而現在的商丘縣,相對就要遠不少了。

所以,濮陽是早期的商丘應該更為合理,且為史實。在商代,其可能被稱為“丘商”,也是相土所居之商丘。

商丘之所以叫商丘,因為上古的時候就這麼叫了;或許,真的是從殷商時期的“丘商”轉變而來——屬於商族管轄的一片高地。

雖年代久遠,但上古的歷史畢竟一直流傳下來。於是,明代把現在的商丘這個地方定名為商丘,位置稍微有點兒出入是很可能的,但也不算個事。


一老沈一


商丘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國家重要的交通樞紐、三商之源、火的發源地,在全國有著挺高的知名度,那麼商丘的名字由來是什麼呢?

丘字大家並不陌生,何謂丘?小土山、高地、大墓為丘,中國境內的城市,帶丘字的還有任丘、封丘、沈丘、安丘、章丘等,古人有以地形地貌、方向、五行、氣候等命名地名的習慣,所以商丘名字的由來是和地形有關的。

其實商丘的名字由來是和一個鮮為人知的上古故事、一個商丘人非常熟悉的景點有關的,商丘所處的這片沃土文明較早,很早就有人類活動,上古時候,人類開始使用火,並用火製作食物,火是一種非常稀有的資源,由於自然環境惡劣,保存火種非常困難。

相傳在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帝嚳帶領兒子閼伯巡察民間,來到商丘某個地方,他發現這個地方的人用火困難,本來就是火的發源地為何沒有保存下火種?原來是惡劣的自然環境所致,他任命閼伯為火官,將這片地封給閼伯,命名商,閼伯從此在此地引火造福百姓。

閼伯十分盡責,非常刻苦,好不容易從別的地方引來火種,他和別人一起堆了個大土堆,並搭了個棚子,以避免洪水、雨雪、大風的影響,這裡的人從此安穩的用上了火,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閼伯仙逝後,當地人為了感激他,將其厚葬在這個保存火源的土丘上,此後香火不斷,每個來這裡祭拜的人都會將一捧黃土添在閼伯的墳墓上,久而久之,土丘越來越高大。因閼伯封地為商,加之地形為丘,所以就有了商丘這個名字。


商丘人不知道的商丘事


商丘為什麼叫商丘?

中國歷史五千年,從人名、物名、地名。所有的名字都是有因果關係和起源先後的,而且都會有一段歷史或者故事,有個詞說的好“從而得名”。“從”是伊始。“得”是最終。所以說一個名稱的由來蘊含著豐富的文化,這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幾千年經久不衰的原因,下面我們說一下商丘的由來,

商——

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商丘是商部族的發祥地、華裔商人的起源地和中國第二個王朝商朝的建國地。商丘這個地方是三商之源、華商之都,這就是商字的由來

丘——

按照丘字的查詢和歷史記載,現在意思有“丘陵”“丘壑”“山丘”等,丘也是丈量單位的一種,而從商代甲骨文開始“丘”的字體形狀為兩個小土堆,代表兩小土堆就是一個大土堆,而帝嚳之子契( 閼伯)被虞舜封於商(今睢陽區)做火正,為商族人的始祖,深受人民的愛戴,仙逝之後故人們尊他為“ 火神”。閼伯死後葬於封地,愛戴他的人民都會捧把土來表達對他的感恩之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一座大土堆,所以又稱為丘,而這就是丘的由來,

這座土堆後來被稱做“閼伯臺”

百姓為了紀念他,取地名為“商丘”這就是為什麼商丘叫“商丘”了。





商丘記


商丘為什麼叫商丘?

答案就在商丘西南的閼伯臺。

閼伯臺以前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商丘!

閼伯臺就是為了紀念閼伯而建造的建築,閼伯這個人如果你不熟悉的話,他的父親您一定不會陌生,三皇五帝裡面排行第三位的帝嚳。如果帝嚳您還不熟的話,他的高祖您絕對熟悉,黃帝!

如果換一個方式介紹閼伯的話,可以這麼說,閼伯是堯弟的同父異母的兄弟。

閼伯的出生,也是一個很傳奇的故事。傳說閼伯的母親簡狄在洗澡的時候,剛好一隻玄鳥飛過來產了一枚卵。簡狄吞下了卵之後,就懷孕生下了閼伯,閼伯的名字叫契。簡狄生契是一個很有名的歷史典故。

歷史學家分析,這個故事裡面其實包含著生殖神話和母系社會“知母不知父”的特點。女人當然不可以吞一枚鳥蛋就懷孕,可是讓她懷孕的男人沒有歷史記載,只好編造一個故事來圓謊。

此外所謂玄鳥,產卵之類的橋段,本身就充滿了原始的生殖暗示在裡面。這種類似的橋段在各大文明古國都有相似的存在。

書歸正傳,說一說閼伯的故事。

帝嚳作為但是的天下首領,帶著兒子閼伯巡遊天下來到了現在的商丘地界,看到這裡人民生活困苦,因為沒有火種,所以老百姓只好吃生的食物,導致疾病叢生,人民的壽命普遍不長。

帝嚳詢問當地居民為什麼不用火在加熱食物,百姓回答以前引過火種,可是後來柴火跟不上供應,地下又發生洪水,火種滅掉之後,就再也沒有使用上火。

帝嚳心生憐憫,派遣兒子閼伯留在這裡,任命他為火正。閼伯就從外面迎來火種,率領任命建造起來一個高臺,防止洪水湮滅火種,同時在高臺上面搭建了遮雨的棚子,防止下雨澆滅火種。此外閼伯還讓老百姓準備了足夠的柴草,保證火種不會熄滅。

在閼伯的經營之下,此地百姓終於擁有了經久不息的火種,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閼伯的封地被命名為商國。閼伯死後,就被老百姓埋葬在這個高臺上面,所以此地被叫做閼伯臺。因為閼伯給商地的老百姓帶來了火種,所以又被人民尊稱為火神。閼伯臺因此又被成為火神臺。

閼伯死後,紀念他的老百姓每年都給他的墳前添加一把土,隨著歲月的延長,閼伯墳上的土積累的越來越多,最終成為一個大丘。閼伯是商地之王,閼伯臺名正言順的被叫做了商丘。

這就是商丘的來歷。

以上這些內容只是神話傳說的部分,實際上閼伯臺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意義,它是中國最早的天文觀測臺。閼伯在這裡觀測天象,尤其是火星商星,制訂了原始的歷法,讓人們有了原始的歷法可以遵循,這個對於文明的傳遞是非常重要的。


鐵錘文史


要說商丘此名的來歷,那閼伯臺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商丘市位於河南省東部,與安徽、山東和江蘇省相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不過河南省內的歷史古城非常多,如洛陽、開封等,使得商丘這座城市並不太為人所熟知。在商丘有一處旅遊景點,距今超過4500年曆史,還是商丘這座城市名字的來源。

閼伯臺



當地人把閼伯臺叫做火神臺,早在4500年前,這裡就是一處觀星臺,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修建的靈臺還早2200多年。

閼伯的傳說



(閼伯觀星)

閼伯,是帝嚳的兒子。在原始社會,帝嚳是商地的部落聯盟酋長,他看到商地人們沒有火,就讓自己的兒子閼伯擔任商地的“火正”,負責保管火種以及祭祀火星,觀察火星的運行,是天上的“火神”。

他偷著向人間投放火種而違犯了天規,天帝要把他貶到凡間為民。閼伯將要從天上下來的時候,又偷偷將火種藏在身上,帶到了人間。時隔不久,閼伯盜火的事讓天帝知道了,於是,天帝震怒,發了一場大洪水,要淹沒人間的火種,懲罰閼伯。

地上的洪水像猛獸一樣撲向商丘 ,人們嚇得四處逃散。而為了保存火種,閼伯築起了 高臺 ,搭起了遮雨的棚子,獨自一人留在高臺上看守。洪水退後,當人們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的時候, 高臺上的火種還在燃燒,而閼伯已餓死在火種旁邊。

普羅米修斯的傳說



這個故事很像西方神話的普羅米修斯盜火,說的是普羅米修斯為了造福人類,冒著生命危險從太陽神阿波羅那裡去偷走了一個火種。宙斯大發雷霆,並且狠狠懲罰他。普羅米修斯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後悔,也不屈服,情願為人類而受苦。

商丘的由來

閼伯死後,人們懷念他的功德,懷著崇敬的心情,以當時最厚的葬禮把他葬在生前存放火種的土丘上,按照當時的風俗,悼念他的人每人都要往他墳上添一包黃土。因而,土丘被堆得越來越大。因為閼伯的封號是“商”,這座土丘從此便被稱為“商丘”。

關注九山疑,與我一起看東看西!


九山疑


關於商丘的起源, 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觀點, 認為“古闊伯之墟, 即商丘。”

這種觀點較早見於唐代《括地誌》, 康熙四十四年《商丘縣誌》更把闊伯臺直呼為商丘。理由為: 帝譽之子闊伯居商丘為火正, 主辰星之祀; 辰星就是大火星, 又稱為商星, 闊伯死後葬於闊伯臺, 墓大如丘, 故稱商丘。

但許多學者認為, 這個說法是不能成立的。《左傳· 襄公九年》曰: “ 陶唐氏之火正闊伯居商丘。” 這說明, 商丘之名在闊伯活著的時候就已存在。

《左傳· 昭公元年》又曰: “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闊伯, 季曰實沈, 居於曠林, 不相能也, 日尋干戈, 以相征討。后帝不減, 遷闊伯於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 這又說明, 在闊伯未到商丘之前就已有商丘之名存在了。

第二種觀點; 即“商”為中心說。

理由為:商代人們把五方分為東、西、南、北、商, 商即中, 商丘即中丘。這一說法, 一無歷史文獻的印證, 二無考古材料的佐證, 三不符合地名學原始地名產生的規律, 使人們無法理解, 故不能成立。

第三種觀點, 舜子商均封於商, 是為“ 商丘” 的來源。

但這一說本身就有問題, 因為商族先王十四世之中, 根本就無商均這個人, 從史料上亦找不到商均與商族的聯繫。

第四種觀點是先商文化觀點

這大多數學者認同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 商丘是商民族的發祥地。以商丘一帶為中心, 活動著一支子姓部落, 他們長期居住的丘、邑或村落, 就稱為“ 商” 或“ 丘商” , 這支部落的人們就稱為商人或商族。後來商丘一名沿襲下來就為今天的商丘。

在商丘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支以子為姓的居住在丘崗之上的氏族部落, 稱為商族, 加上所居之自然地形為商丘, 後來丘發展成為聚居地。商族所建都城“南毫” , 成為我國早期著名都城之一, 建立商王朝後, 以青銅文化為標誌, 使我國奴隸社會發展到鼎盛時期。

商王朝滅亡後, 周武王封商封王庶兄微子啟於商丘, 號宋, 為公國, 以安撫商朝遺民, 繼續祭祀商族祖先。杜預《春秋釋地》曰: “ 宋、商、商丘, 三名一也。” 王國維也說: “ 古之宋國, 實名商丘。”秦統一以後, 改稱唯陽。到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 因商丘為古商之地, 復改唯陽為商丘, 至今沿襲不變。


一江風


據史載,商族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後遷徙,後人便稱商族人居住過的廢墟之地為“商丘”。

“商”是怎麼來的,“丘”又是怎麼回事,我們分別來說。

“商”是商族始祖幫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

河南商丘簡稱“商”,這裡的“商”是不是覺得特別熟悉,我們知道古代一個王朝叫“商朝”,它就是商湯建立的商朝。

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他的老家就是商丘,而商丘呢,原來叫商,後來才改為商丘。而商的創始人是商族的始祖,名字為契。契是上古五帝之一帝嚳的兒子,也就是堯的異母弟,他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封於商。所以“商”的來源正是因此。

丘其實是墟,意為有人住過但已荒廢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崑崙山有兩個別名,分別是崑崙丘和崑崙虛,崑崙虛也叫做“崑崙墟”,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丘,為大虛也……丘謂之虛。所以商丘,也可以看作為”商虛“,”商虛“又可以叫”商墟“。

而”墟“的意思是有人住過但已荒廢的地方。

當初契被封在商,後來遷徙走了,所以後人為了紀念這裡,就將商族人曾住過的廢墟稱為”商丘“。


核桃班長


商丘,簡稱“商”、“宋”,今屬河南一地級市,位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輻湊之地。境內有隋朝大運河貫穿,陸路交通快捷便利,是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商丘在河南的位置)

商丘是同西安、洛陽、北京等享譽中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商丘亦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幾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商丘憑藉自己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僅如此,歷史上,商丘還曾是夏商二朝及周朝的宋國、漢晉梁國、宋朝等國都所在地。


由此可見商丘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商丘的名字又是怎樣來的呢?

商丘是商族的發源地,也是商朝的第一個都城和商業的發源地。

商字在現代漢語中有許多含義,從原指原始社會的商族部落到後來的商業再到商王朝。

商字含義的每一次演變都代表了中華歷史的進程。而這種演變在商丘這塊土地上則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商丘早在遠古時代,就成為了中國古代商業的發詳地。



(商人始祖王亥塑像)

而商丘之所以能成為商業的發源地,則與距今3600多年前,商部落的一個偉大首領密不可分,他就是閼伯的第六世孫——王亥。

王亥生活的時代,商部落已經很發達,產品開始出現過剩。由於當時並沒有貨幣產生,王亥便率領族人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拉著貨物四處奔波,遊走於各個部落之間,進行產品互換。

時間一久,商人這個原本僅指代商族人的名稱逐漸變成了指代從事物品買賣的人,而那些被交換的物品則被稱為商品。

王亥由於開創了燦爛的商業文明,故被後世尊為商人始祖。

王亥死後葬在了商地。在之後的二三千年時間內,當地人不斷到其墳前祭奠。久而久之其墳瑩也變的越來越大,最後形成一個了大的土丘。人們便稱其為“商丘”,這也就是商丘的由來。


小司馬說


商丘因其歷史文化悠久,所以導致了現在人們對"商丘"這一名稱的由來莫衷一是。在眾多的觀點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商"字甲骨文的意思是子姓生活在岡上就是"商"。上古時,商丘一帶地勢並不象現在這麼平坦,有一座座土丘。人們為了防止洪水猛獸的侵襲,多生活在丘上。所以,商部落所居住的高地,就被稱為"商丘"。

第二種說法:

商丘的"商"字,源於商丘是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業、商文化的發源地,商丘因此被譽為"三商之源"。商丘的"丘"字,即商朝都城的遺址,商丘因此被譽為"華商之都"。王國維在《觀堂林集•說商》中雲:"商之國號,本於地名。......始以地名為國號,繼以為有天下之號。其後雖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稱大邑商。"因此,商丘的商有三重含義:一是指商部族的"商";二是指商人商業的"商";三是指商朝的"商"。

第三種說法:

"商丘"來源於閼伯,閼伯為帝嚳高辛氏之子,相傳為帝嚳后妃簡狄吞燕卵而生。古時的"丘"字有兩個含義:一是居住地,一個指墳墓。閼伯不僅在臺上居住觀星紀時,而且死後又葬在這裡。又由於閼伯的封號為"商\

商丘城市建設


商丘是三商之源,商人,商品,商業的發源地。又是燧人氏鑽木取火的地方故被稱之為商丘。商丘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



商丘的商是指商朝部落,作為朝代建都地,是著名的水上城,水中城,城中稱。商丘在古代地勢低,長期受到黃河大水的影響,經過沖擊形成大土丘,加上商品交易都是高處土丘進行,又有商丘之名。


商丘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燧人氏鑽木取火給大地帶來希望,火就是從商丘傳出去的。現在商丘還有火神臺,每年春節遊客香客絡繹不絕,而且火神臺已經成為一個風景區供大家參觀。

商朝在商丘定都,商人鼻祖王亥進行最早的商品交易,稱之為三商之源。在古代封建社會,社會開始發展便隨著商業活動的開始,社會進步商品交易隨之進步。每年的華商文化節,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會回到商丘祭祖。

現在的商丘更是著名的交通樞紐,豫東糧倉,在省內的地位在慢慢的上升且發展潛力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