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重耳憑啥鹹魚翻身

晉文公者,重耳也。晉獻公子。在晉國史上,他可是一位坎坷的人物,出亡在外十九年,六十二歲繼諸侯位,在位九年而卒。觀其一生,先是恩寵有加,繼而流亡在外,最後逆襲繼位,是什麼令他在人生的最後幾年可以實現鹹魚翻身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點:

一、敏銳的洞察力,高度的警覺性

晉獻公愛幸驪姬,有意廢太子申生改立奚齊,於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獻公二十一年,驪姬“陰令人譖惡太子”,太子申生因“被此惡名以出,人誰內我”,於十二月戊申自殺於新城。重耳見機不妙,“歸保其城”,繼而逃亡在外。他沒有像太子申生那樣坐以待斃,選擇自刎,而是以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的洞察力觀察事態,見機就逃。

晉文公重耳憑啥鹹魚翻身


在裡克先後殺死奚齊及其弟悼子後,重耳有了一次被“迎立”的機會,卻以“負父之命出奔,父死不得修人子之禮侍喪,重耳何敢入!大夫其更立他子”婉言相拒。此時的重耳肯定深知,“內猶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難信。”後觀夷吾入國上位之舉,我們必須承認重耳的婉言謝絕,不失為高明之舉。此時的重耳不宜入國去趟那趟洪水,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二、年齡拼殺不少人

重耳能夠勝出的一個關鍵點是他的年齡,他是個長壽之人。前面說過,他六十二歲繼位。六十二歲,對於一個人均壽命在三四十歲的春秋時代,他已是活出了人家2倍的壽命。在此期間,他拼死了兄弟、侄子,直到晉懷公子圉繼位。


晉文公重耳憑啥鹹魚翻身


懷公德不配位的,請入重耳的呼聲再次在國內響起。與懷公相比,重耳可謂德高望重,眾望之所歸矣。重耳的回國,也就順天時,應人和了。相信重耳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長壽竟然給自己贏得了一切。後世曹魏政權的假手於人,不也是有這種因素存在嗎?如果重耳英年早逝,或者沒有活那麼長的壽命,那也就沒有他的事了。我們不得不說,有時年齡也是資本呀!

三、吸取前人教訓,修政德,施惠百姓

與夷吾數次背秦不同,重耳依靠強秦入國上位,內修政德,施惠於百姓,獎勵墾植,國內安治;外守“退三舍”之約,修睦鄰之好,“入王尊周”,進而周天子命“晉侯為伯”,稱霸中原。晉文公重耳通過城濮之役有效地遏住了楚國,使楚國不得向北發展;其子晉襄公歡通過崤之役有效地遏住了秦國,使秦國不得向東發展。可以說,春秋時的中原各國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父子倆,才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而後,在這片中華大地上漸漸孕育出了後來的諸子百家及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

晉文公重耳雖在位只有九年,但在晉國乃至整個中國的發展史中,卻書寫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