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晉國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之弟。國號初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後改為晉。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晉文公重耳流亡歸國圖

晉文公初為公子時,謙虛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與此同時,公子重耳經過長期流亡,也接受了秦穆公的招納。公元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而立。秦穆公的意圖,在於幫助重耳回國奪權,以此建立秦晉同盟關係。懷公畏懼重耳回國奪權,遂下令狐突召回兩個兒子狐毛與狐偃,意欲削弱重耳的勢力。狐突看出懷公的地位岌岌可危,說了一番大道理,就是拒不執行懷公的命令。懷公年輕氣盛,殺了狐突。 狐突的死,將晉國公卿徹底推向了重耳一方。 後來備嘗險阻艱辛的晉公子重耳歸國繼位,結束了晉國群公子爭位的混亂局面。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勤王敗楚,稱霸春秋的晉文公

晉文公繼位後任用有才幹的趙衰、 狐偃、 先軫等人,確立修明政治、富國強兵的方針,而後逐漸削弱公族權力,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減輕關稅,修治道路 在生產上,號召改進工具,施惠百姓,獎勵墾殖;在貿易方面,降低稅收,積極爭取鄰商入晉。同時又建立三軍六卿制度,使晉國軍事實力大幅度提升。在其執政期間國力強盛,出現了“政平民阜,財用不匱”的局面。

在當時處於春秋中期,齊桓公死後,齊國因內亂失去了繼續稱霸的實力。 中原諸侯因此陷入群龍無首的狀態。南方實力強大的楚國乘機向黃河流域擴展勢力,相繼控制了鄭、陳、隨、魯、蔡、曹、衛、許等中小諸侯國。宋襄公企圖與楚國爭霸,一度為楚國所拘。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宋國在泓水之戰後淪為二流國家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戰於泓水。楚兵強大,宋襄公居然墨守成規,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後再戰,其結果宋軍大敗,宋襄公傷重而故。為此楚國擊敗了企圖稱霸的宋國,大有入主中原之勢。當時,除楚國外,東方的齊國、西方的秦國和北方的晉國是幾個實力較強的國家。但齊已無爭霸之力;而秦偏處西陲,正致力於向西拓展勢力,無暇它顧。因此,只有晉國能擔當起阻止楚國稱霸中原的重任。

公元前635年春,晉文公親自領兵勤王,平定周王子帶之亂。使晉國在諸侯中威望大增,並因此從周襄王那裡得到具有戰略意義的 陽樊、溫、原、攢茅 四個城邑。同年秋,晉發兵南下助秦攻打楚之附庸——鄀國,藉以對秦表示友好,並誘導其南下抗楚,可謂一舉兩得。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泓水之戰敗宋,稱雄中原的楚成王

對於東方的齊國,因晉、齊之間有楚之與衛國相隔,故僅可在政治上相互呼應。晉之迅速崛起,使宋國於公元前634年秋叛楚從晉,致使晉、楚兩國在該地區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親率楚、鄭、蔡、許等國聯軍圍攻宋都商丘,企圖征服宋國,進而定霸中原。 宋成公遣使赴晉求援。晉文公聽從大臣建議,決定以此為契機,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係,孤立了楚國,壯大了自己的力量進而打擊楚國的勢力,獨霸中原。而後晉軍救援宋國,楚成王罷兵而回,子玉不服。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城濮之戰後楚軍打敗退回本國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山東鄄城西南)進行的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晉文公親率晉軍運用聯齊、秦,和曹、衛的外交策略及避敵鋒芒、誘其深入的後發制人戰略(晉文公兌現當年流亡楚國許下“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避楚軍鋒芒)。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大敗。為此晉國在城濮決戰中重創楚軍,取得了爭霸中原的決定性勝利。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會盟天下”

踐土之盟——晉文公霸業代表事件

城濮之戰後,同年五月,晉文公召集齊、宋、魯、蔡、鄭、衛、莒、陳等國的國君在鄭國踐土邑(今河南原陽西南)舉行盟會。周天子襄王也親自趕來踐士勞師,冊封晉文公為侯伯,統御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又完成圖霸中原事業,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