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雍正即位滿漢雙文字的即位詔書

有人說雍正既然有傳位遺詔,那麼他的即位應該是正統的,不會是篡改的。小編很贊成雍正皇帝的即位合法,但卻不是因為遺詔。因為雍正自己在《大義覺迷錄》裡講到康熙死後,隆科多兩次宣的是皇帝的口諭,並沒有說當時有書面遺詔,而遺詔出現也是幾天以後的事情了。所以如果有當時隆科多拿出來,便沒有那些事了。都登基幾天了,雍正拿出來的遺詔還可能讓你找到破綻,那滿朝文武尤其是負責撰寫詔書文本的翰林們都得株連九族。換句話說,遺詔是大局已定之後對結果進行確認的產物,而不是遺詔確認了雍正皇帝即位的合法性。那怎麼說雍正即位合法呢?以下是小編個人的幾點看法:

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首先,主流說法就是“於”字的寫法,我們簡體字應該是新中國解放後才有的,寫法就是“於”。而清朝漢字應該還是繁體字,寫作“於”。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字,所以是沒辦法把“十”字改成“於”字的,還有清朝的詔書應該是滿漢雙文字的,而滿文“十”和“於”就更沒法改了。這是原因之一。

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雍正皇帝劇照

其次,康熙晚年,尤其太子兩度被廢后,出現了爭奪皇位的高潮,史稱“九子奪嫡”。其實這九人中,真正有資格奪取皇位的只有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以及十四阿哥。而大阿哥和三阿哥因為互揭其短,早早就被康熙皇帝排除在外了。而剩下的只有老四和老八及老十四(老九老十是陪綁的,老十三無心皇位),康熙皇帝也確實很器重這三位皇子。也許康熙開始確實想從他們之中選取一人即位,但後來天平就慢慢向四阿哥胤禛傾斜了。因為奪嫡期間三人表現不同,八阿哥胤祀在忙著收買人心,結黨營私。十四阿哥胤禵在爭權,表現野心。只有四阿哥胤禛 一直表現的十分友愛,孝順;其他皇子犯錯時總是替其求情,康熙有病時也十分關心(也許並非出自真心,但他的表現確實是這樣的),這對於年老多病,且在其他皇子身上感覺不到親情的康熙影響很大。年紀大的人特別需要親情,而老四胤禛恰恰表現出了他的親情。皇帝也是人,所以也需要親情,他偏向四阿哥胤禛也就不奇怪了,這是其二。

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康熙皇帝劇照

再者,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一位文治武功卓著的君主,稱聖主皇帝,也是少數晚年不糊塗的皇帝。他對朝廷的弊端一清二楚,當時的朝廷官員攀比成風,國庫都被借空。他的即位者必須是一位敢於作為的,敢於革新的皇帝。而八阿哥以假仁收買人心,十四阿哥野心太大,沒人壓制會出大問題的。這點可以從雍正即位後,十四阿哥還要通過太后要政變就能看出。所以作為有道之君,康熙皇帝自然知道怎麼選即位人。而且十四阿哥可為將才,難為帥才。如果康熙帝選擇了十四阿哥即位,是不會讓他帶兵打仗的。誰能保證打仗不會受傷或死亡,沒必要讓一國儲君冒險。這是其三,我想也是主要原因。

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雍正皇帝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康熙皇帝對雍正帝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的培養了。有人不這麼認為,說十四阿哥在外帶兵時,他的孩子也是康熙皇帝撫養的。而小編恰恰認為這是康熙對兩個兒子態度的不同。十四阿哥在外帶兵,康熙皇帝把孫子孫女接到宮裡撫養,以安其心,這無可厚非,但皇孫弘曆完全不一樣,父親雍正一直在京城的。所以說康熙還是很喜歡這個孫子的,也不排除康熙愛屋及烏的可能。

康熙駕崩後,沒有遺詔雍正皇帝也一樣可以即位

乾隆皇帝

所以雍正皇帝登基是正統的,不承在篡改的可能。雍正皇帝登基後,施行新政“官商一體”,“攤丁入畝”,以及“火耗歸公”等,動了權貴等一些既得利益者的蛋糕,所以黑化他的人就不在少數了。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看法,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