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唐詩自古以來就被人稱讚,這個時期人才輩出,除了李白、杜甫兩位絕頂大詩人,高適也在其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不過現在人們提到他的時候想到的總還是他的邊塞詩。高適、岑參、王昌齡和王之渙四人可謂是把邊塞詩寫的風生水起,但是高適能夠從中脫穎而出覺不只是這一種題材。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一、雨露均霑

作為唐代的詩人,不寫點厲害的詩怎麼能對得起這樣一個輝煌的時代。高適也確實沒有辜負時代的期望,他不僅做的官好,寫的詩也是一絕。高適的詩歌題材極為廣泛,有邊塞詩、詠懷詩、寫人民疾苦的詩和譏諷時弊的詩等,其中最有成就的當屬邊塞詩。

高適的邊塞詩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了,他的邊塞詩和其他詩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語言用詞和側重點,高適的邊塞詩不像其他詩人那樣詞藻華麗,他詩中的語言大多樸素淡雅,但是讀起來又不失韻味,就如《燕歌行》中的“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唐朝的東北方向發生戰事,將軍離開家去作戰,戰士們在戰場上本來就很勇猛,皇帝又賞賜他們。高適作此詩是為了揭露當時官場的黑暗,大將為了斂財竟不惜剋扣士兵軍餉等行為,高適向來是正直果敢的,他的眼裡揉不得沙子。於是他寫下此時以表達自己的心聲,據史料記載推斷,該是諷刺的正是當時的左驍衛將軍安祿山。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當然,邊塞詩的主題自然多是歌頌戰士們奮勇殺敵熱血報國的豪情,如“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戰士們互相看著各自手裡拿著的沾滿血跡的寶劍,為國而戰怎麼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功名利祿。高適描寫邊疆生活艱辛的詩句也不少,比如“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他們即便是喝上千杯酒也不會醉,少數民族的孩子十歲就能騎上馬奔跑了。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寫出了邊疆人民生活的場景以及邊疆人身體的強壯,寫出了邊疆生活的情趣。還有描寫軍旅生活的,比如《薊門》(其五)中的“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唐朝軍隊做戰時的勇猛。又比如《薊門》(其二)中的“戍卒厭糟糠,降胡飽衣食。關亭試一望,吾欲涕沾臆。”和《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中的“年過四十尚躬耕” 他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震撼人心。

高適雖說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官,但是他的仕途也是非常坎坷的,一直得不到重用,以致滿腔熱血無處揮灑,從《別韋參軍》中“世人遇我同眾人,唯君於我最相親。且喜百年見交態,未嘗一日辭家貧。”一句中就可以讀出作者滿滿的心緒,世人對待我就像對待普通人一樣,只有你把我看做知己,最讓我高興的是我們交往這麼長時間你的態度也沒有轉變,沒有一次推辭說家裡窮困。當時的高適正值落魄之際,在離開粱宋之時,心中感慨萬千的他寫下了這首詩。又如《別董大》(其一)中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光是讀起來就給人一種瀟灑的感覺,不要擔心在以後的道路上沒認識你的知己,天下還有誰不認識你。看似很瀟灑,其實是在寬慰自己的朋友董大不要擔心人生沒有知己,天涯處處都有朋友。頓時,離別之情油然而出。從此可以看出,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現實的不滿和無限悲憤。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長時間的做官讓高適也看到了一些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面,他比一般人更能看出統治者和下層貧苦人民之間的矛盾,在《東平路中遇大水》中“聖主當深仁,廟堂運良籌。倉廩終爾給,田租應罷收。”一句可以看出告示對下層民眾的同情和對上層統治者的建議,因為他深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為一國之君,就是要以民為本,體貼百姓,這樣才能國富民強、長治久安。再如“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園蔬空寥落,產業不足數。”高適發揮自己的特長,看出了當時的社會問題,這這幾句始終也體現出了高適對下層普通民眾的同情和自己無能為力的無奈,既有敘事的悲痛也有滿腹的憤懣之情。“秋日登滑臺,臺高秋已暮。獨行既未愜,懷土悵無趣。”這句看似是在表達作者對外敵入侵無人能夠抵法所發出的感慨,其實是寄予了作者對當時邊關防守的關心,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真實的寫出了下層民眾慘痛遭受的同情和對國家邊境危機的擔憂。

對於唐朝的政治,高適可以說是達到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地步,他以犀利的眼光看當了大唐朝廷的各種弊端,這在他的詩歌中也是有所體現的,在《行路難》中“東鄰少年安所如,席門窮巷出無車。有才不肯學干謁,何用年年空讀書。”高適僅用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寫出了他對當朝政治的極度憤懣,從中也流露出了一些對政局的憂慮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二、四大詩題,各有千秋

(一)邊塞詩

高適和唐朝的大多數詩人一樣,也同樣是擁有一顆愛國之心的。他曾經寫過很多關於戰爭的詩篇,就比如在九曲之戰過後曾寫下《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其中“解圍平妙算,止殺報君恩。唯有關河渺,蒼茫空樹墩。”一句就很好的寫出了高適的愛國之情,雖然通篇沒有一個國字,但是從“遙傳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中可以讀出高適在聽到自己國家的軍隊作戰勝利時的那種喜悅,這種喜悅是發自肺腑的,感人至深。

高適的詩素來以語言質樸平淡著稱,雖然寫的是邊疆戰事,但是他詩歌的語言中卻沒有半點血腥味。就拿《燕歌行》來說吧“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一句話就很好的寫出了作者對當時朝廷內部武將的不滿,你沒看見在戰場上拼殺的生活有多辛苦,直到現在還在思念智勇雙全的李將軍。這也是詩人為士兵們所感到可悲的,生在了這樣一個可悲的時代又用李將軍和當時朝廷上並無真才實學的將軍們形成強烈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戰爭失敗的惋惜。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高適的邊塞詩讓人讀後也有一種悲壯的感覺,就如《別韋參軍》中“歡娛未盡分散去,使我惆悵驚心神。丈門不做兒女別,臨岐涕淚沾衣巾。”看似是在寫離別,實則是在寫自己做官的經歷,全詩情真意切,從中可以看出高適寫離別的時候不只是寫離別,從而使詩篇別具風味。表達的是詩人自己的真實感情,雖然是在感懷自己做官的坎坷經歷,但是豪放的語言之中絲毫沒有這種感覺。表現了詩人一生光明磊落毫不遮掩的性格,“白璧皆言賜近臣,布衣不得幹明主。”一句就很好的寫出了高適心中鬱悶時的內心情感變化,令人感同身受。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二)詠懷詩

高適在政治上經歷了多次求仕失敗的打擊後心中悶悶不平,同時也結交了很多朋友,此後一段時期內也寫了很多的詠懷詩,比如在《效古贈崔二》中“十月河洲時,一看有歸思。風飆升慘烈,雨雪暗天地。”一句,看似是在寫景,其實是在烘托感情,作者用悲景襯悲情,寒冬時節,我在河堤上徘徊,一眼望到遠方就想起了家鄉,猛烈的寒風刺骨,與雪紛紛揚揚的飄下來使天地之間沒有了光明。這樣的景色使詩人想到了官場的腐敗和社會的黑暗,與事實緊密相連,同時也襯托了詩人當時心境的悲涼悽清之苦,同時寫出了詩人對自己前途渺茫的擔憂,用尖銳的話語把當時朝廷的昏庸腐敗表現的是淋漓盡致。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三)寫人民疾苦的詩

高適一生都在為國家而奮鬥,他也是一個真正做到為國家平叛亂,收復失地的詩人,他同眾多的 一樣,心中也時常掛念著人間疾苦,他在入仕每次大展拳腳也都是以拯救百姓為依據,就像在《封丘作》中“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為了生計還是回到家裡種田吧,這世間的事情就交給那向東奔騰的江水把,一腔悲憤無處訴說,那就和家裡人談一談吧,在此句中高適將自己的無奈和對民生疾苦的眷眷關注之心展現的淋漓盡致。

賞高適詩詞,從他的詩歌題材中體會人生

高適心懷大志,他將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經歷都寫成了詩,通過詩將自己的憤懣之情抒發出來,也正是因為他的經歷才造就了他詩歌題材的豐富多彩,也正是因為他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才讓他擁有了獨一無二的詩歌風格。作為一位為國爭光的詩人,高適無一不讓人羨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