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黃河的不解之緣

《將進酒》是李白眾多詩作中最能體現他真性情的作品,他一生的悲傷、喜悅、狂放、激奮,他一生的成與敗、榮與辱、醉與醒都融入其中。如果把李白的一生作一個形象的比喻,那最恰當的應該就是黃河,李白與黃河確實有著不解之緣。

李白與黃河的不解之緣

性格與黃河之緣

按照目前學術界比較公認的說法,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成年後又多年輾轉於唐朝都城長安、重鎮洛陽等地,祖先的傳承,後天的薰陶,在他的血液裡似乎奔湧著黃河水的特質。李白愛飲酒作詩,詩作多為醉時所寫。他的好友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喜交友,好友除了杜甫,還有賀知章、孟浩然、高適等著名詩人,且相互間多有詩作來往。李白不僅文采斐然,還精通劍術,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二十五歲便“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由此看來,李白的性格竟然與黃河如此契合——桀驁不馴、豪放不羈、奔騰咆哮、一往無前。

李白與黃河的不解之緣

詩作與黃河之緣

李白的作品以樂府和歌行最為著名。他那豪邁狂放的風格,在這些作品中表現得酣暢淋漓。所謂樂府和歌行,其實在形式上並沒有區別,如果以樂府曲調為題目,就屬於樂府詩,如果詩人自己命題,不譜入任何曲調,就屬於歌行。李白的樂府和歌行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這使得李白在中國曆代眾多詩人中獨樹一幟,獨步天下。《將進酒》就屬於非常典型的樂府詩。詩人以黃河為發端引出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以黃河般排山倒海的筆觸和氣勢,將自己懷才不遇的愁苦表現得如此氣勢磅礴,盡顯李白之愁,是巨人之愁,天才之愁。能將洶湧的黃河如此貼切地表達自己無盡的愁思,成為詩人李白驚世駭俗、震古爍今的名篇,李白的詩與黃河還真是緣分匪淺。

李白與黃河的不解之緣

經歷與黃河之緣

黃河的巨大落差與蜿蜒曲折,似乎成為了李白人生的隱喻。李白天生英才,志存高遠,大可濟世安民,建功立業。遙想當年,待詔翰林,玄宗禮遇有加,醉意朦朧中,力士脫靴,貴妃研墨,是何等風流倜儻、快意人生,可如今卻落得個“長安三年,賜金還鄉”的下場。如此大的人生落差與挫折,不禁讓李白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壯志未酬,英雄遲暮。儘管心中有著排散不盡的“萬古愁”,但李白畢竟是李白,那個有著黃河般寬廣胸懷的漢子,經歷了人生的極喜極悲,他仍然會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還會以飽滿的熱情去迎接人生的下一場挑戰,從軍、入獄、遇赦,經歷種種歷練,李白卻總是如黃河水般奔流不息,不復回頭。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天壤之別的沉浮,九曲人生的經歷,才滋養了李白無盡的才情,成就了一代詩仙,為後人留下了諸多“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不朽詩篇。

李白與黃河的不解之緣

聯繫人:劉豔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聯繫人:王瑞琨

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