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程千里被俘虜

肅宗率軍到達鳳翔的消息傳到長安後,從長安歸順唐軍的人絡繹不絕,唐軍休整完畢,李泌請求按之前商議好的,先派遣安西以及西域各國兵馬從北方繞道,直取范陽(今北京),而肅宗此時比較心急,想盡快收復長安,就改變了主意,對李泌說:“如今大軍已經集結,錢糧也有了,應當乘此有利時機,收復長安,如果按先前商議的,向東北行軍數千裡,攻打范陽,這樣不是太迂迴繞路了嗎?”

李泌回答道:“今天我們大軍攻打長安和洛陽,一定可以成功,但叛軍勢力還會再強,我軍還會困弊,非久安之策。”肅宗問為何,李泌說:“如今朝廷依仗的都是西北守邊之兵和從西域諸國借的兵,這些士兵耐嚴寒而畏酷暑,如果乘其新來的士氣,攻打守衛長安洛陽疲憊的叛軍,一定可以勝利,但現在已經是春天,天很快就會熱起來,叛軍收兵撤回後,關東地熱,官軍一定會困頓思歸,不能留在潼關以東繼續作戰,而叛軍則會休整士兵,官軍退走後,肯定還會再來,如此,征戰就沒有了盡頭,所以臣才說,不如先將大軍用於寒冷的地方,攻取范陽,傾覆叛軍巢穴,叛軍沒有歸路,則根本永絕了。”但是肅宗急著收復長安,從成都迎回太上皇,不能等待這麼久,就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先收復長安再說。

關內節度使王思禮駐軍武功(今陝西咸陽武功縣),兵馬使郭英乂駐軍東原,王難得駐軍西原,不久,叛軍將領安守忠攻擊武功,郭英乂戰不利,身為兵馬使這樣的高級將領,郭英乂臉頰被箭矢貫穿,郭英乂率軍退走,王難得見危不救,也率軍退走,兩路大軍撤退後,王思禮也只好撤到扶風(此處的扶風指扶風縣,即今天的陝西寶雞扶風縣,在當時歸鳳翔郡管轄,《元和郡縣圖志》關內道二記載扶風縣向西一百里即是鳳翔),剛剛完成部署還沒有對長安發起攻擊,三路大軍就撤回了,叛軍遊兵到了大和關,此地距離鳳翔只有五十里,行在大恐,鳳翔戒嚴。

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程千里被俘虜

唐軍第二次攻打長安

就在唐軍第二次收復長安失敗時,河東戰場獲得大捷,節度使李光弼派敢死隊出擊蔡希德,大破叛軍,斬首七萬,遭遇巨大失敗的蔡希德只好率軍撤走。

另外一個好消息也傳來了,永王李璘叛亂也已被平定。永王李璘是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唐肅宗李亨之弟,永王叛亂又是怎麼回事呢?這還要從玄宗在成都下的那道詔書說起。

二、永王之亂

讓我們把時間暫時拉回到幾個月以前,此前玄宗在去劍南的路上下詔讓四位皇子鎮撫天下,永王李璘領四道節度都使,鎮守江陵(今湖北荊州),當時江淮錢糧都要先通過長江運到江陵,然後運到關中以及成都(注:前面記載江淮錢糧都通過襄陽取上津路抵達扶風(今陝西寶雞鳳翔一帶),可能錢糧都是先通過長江到達江陵,然後再運到襄陽,此處存疑),天下已經大亂,身為皇子而且手握重兵,又控制著這麼多錢糧的李璘萌生了割據一方當皇帝的野心,於是就在江陵招募勇士數萬,其子襄城王李瑒有勇力,喜好帶兵,又有一個叫薛鏐的人為李璘謀劃,認為現在天下大亂,只有南方未受到波及,永王李璘手握四道兵馬,封疆數千裡,應該先佔領金陵(今江蘇南京),像東晉那樣,割據江南。這一密謀被遠在西北的肅宗知道了,肅宗急忙下敕令李璘回成都,李璘不從,身為江陵長史的李峴也感覺到了李璘謀反日益迫近,為了不受牽連,李峴稱病離開了,到彭原(今甘肅慶陽寧縣)見到肅宗,彙報了這一情況,肅宗召見著名詩人、時任諫議大夫高適商議應對永王可能的謀反,先前玄宗命令皇子節制天下的時候,高適就覺不妥,勸諫玄宗,玄宗不聽。高適這次為肅宗詳細分析了江東利害,並且斷言,永王如果叛亂,必敗無疑,後來事情果如高適所料。

至德元載(公元756年)十二月,肅宗下令,在淮南設立節度,諫議大夫高適出任廣陵(今江蘇揚州)太守,首任淮南節度使兼採訪使,領廣陵等十二郡,同時又置淮南西道節度,領汝南(今河南駐馬店汝南)等五郡,以來瑱為淮西首任節度使,來瑱也是一員猛將,當初安祿山剛叛亂不久,來瑱被宰相楊國忠擢為潁川(今河南許昌)太守,守衛安祿山叛軍東方,保衛江淮地區,來瑱多次打敗叛軍,被叛軍稱為“來嚼鐵”,高適、來瑱與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防備李璘。

不久,永王李璘果然擅自領兵東巡,沿江而下,軍容甚盛,途經宣州(今安徽宣城),正在宣州的著名詩人李白謁見永王(注:《舊唐書》第一百九十卷李白傳記中稱“(李)白在宣州謁見”,而有很多學者稱李白是在潯陽(今江西九江)遇見永王的,在此取《舊唐書》的說法)。

李白天寶初年曾遊會稽(今浙江紹興),與道士吳筠為友,後來玄宗召見吳筠,吳筠向玄宗推薦了李白有才,因此李白被召入宮中,做了翰林待詔,日後人們稱李白為“李翰林”即是因為此,李白此後經常出入玄宗身邊,其卓越的詩文才能也受到了玄宗賞識,李白有大才,當過高級官員、與李白同時代的著名詩人賀知章說李白是“謫仙人”,意思是說李白是從天上貶謫到人間的仙人,杜甫也稱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程千里被俘虜

李白嗜酒如命,在長安常常醉於酒肆,杜甫說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有一次玄宗作曲,想作詞,急召李白,李白當時已經在酒肆中醉倒了,被抬入宮中後,還不清醒,只得以水灑面,李白稍稍清醒後,就秉筆寫詞,頃刻之間就寫成了十餘章,玄宗大為稱讚。

李白曾在殿上醉酒,引足令當時權傾天下的宦官高力士脫靴,因此受到高力士忌恨,而李白雖然在皇帝身邊,但玄宗也只是讓李白寫詩,並沒有在軍國大事上重用李白,李白空有一身抱負無處施展,而且在長安遊走於權貴之間,對於李白這樣灑脫清高的人來說,他感到十分束縛壓抑,李白後來寫詩“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說明他在長安的歲月裡並不開心,特立獨行的李白受到猜忌,在長安待不下去了,便主動辭去翰林待詔的職務,玄宗同意了,賜予大量金錢放還,離開長安後,李白浪跡江湖,終日沉飲,後來到了宣州,機緣巧合,在此遇到了永王李璘,這次會面成了李白人生的轉折點。

李璘闢李白為從事,為自己出謀劃策,李白加入永王幕府後,寫了十一首《永王東巡歌》,吳郡(今江蘇蘇州)太守兼江南東路採訪使李希言平牒李璘,責問他擅自引兵東下意欲何為,李璘大怒,派將領渾惟明襲擊吳郡,季廣琛襲擊廣陵(今江蘇揚州),李璘進至當塗(今安徽馬鞍山當塗縣),當時,高適和來瑱還沒有到鎮,李希言派將領元景曜及丹徒(今江蘇鎮江)太守閻敬之率兵拒守,廣陵長史兼淮南採訪使李成式也派將領李承慶拒守,不料,很快閻敬之兵敗被殺,元景曜和李承慶大懼,投降李璘,江淮大震,高適與來瑱,韋陟會於安陸(今湖北孝感安陸市),結盟誓眾討平叛亂。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 二月,小勝官軍之後,李璘信心大振,直取江淮地區,廣陵長史、淮南採訪使李成式與河北招討判官李銑合兵抵抗,李銑麾下有數千兵馬,駐紮在揚子(今江蘇揚州儀徵市),李成式派判官裴茂率兵三千,駐於瓜步(今江蘇南京六合區),大張旗幟,列於長江邊,李璘與其子襄城王李瑒遙望對面官軍旗幟眾多,軍威甚盛,突然感到一絲恐懼,麾下將領也大多洩氣,先前襲擊廣陵的將領季廣琛對諸將說:“我等跟隨永王至此,永王還沒有當上皇帝,人心已散,不如趁現在還沒有交戰,早早離開,否則在叛亂中戰死,則永為叛臣了”。諸將都深以為然,隨後季廣琛向廣陵奔去,渾惟明逃奔江寧(今江蘇南京),馮季康奔白沙,麾下四分五裂,永王更加恐懼,不知該何去何從,不久,李璘軍潰,在逃往嶺南的路上,被江西採訪使皇甫銑追獲殺死,其子襄城王李瑒也死於亂兵之中。

李白也被俘,慶幸的是沒有被殺,而是被流放夜郎,後來肅宗赦免了跟隨永王叛亂的人,李白走到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縣)時,遇赦得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馬上調轉船頭沿長江從白帝城向東駛向江陵(今湖北荊州),並留下了《早發白帝城》的千古名篇。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三、三攻長安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二月,永王之亂結束後,朝廷終於可以將全部精力放在平定安慶緒叛亂上了,郭子儀收復河東(今山西運城地區)後,派其子郭旰以及兵馬使李韶光、大將王祚、僕固懷恩率軍渡過黃河攻擊潼關,唐軍很快收復了潼關,叛軍長安和洛陽之路斷絕,駐紮在長安的叛軍成為孤軍,安慶緒十分明白潼關的重要性,急忙反攻潼關,這次唐軍大敗,戰死上萬人,李韶光和王祚戰死,僕固懷恩抱馬渡過渭水逃免。

收復河東後,長安叛軍不僅要對付駐紮在鳳翔、肅宗親自率領的唐軍,還要防備河東郭子儀,威脅很大,三月,安守忠率領騎兵二萬人入寇河東,被郭子儀打敗,叛軍被殺八千人,被俘五千人。

四月,郭子儀的軍事才能逐漸被朝廷認可,這個月,郭子儀被任命為司空,天下兵馬副元帥,率軍到鳳翔與肅宗會合,準備再次對長安發起進攻,當郭子儀大軍走到三原(今陝西咸陽三原縣)時,遭到叛軍將領李歸仁所部五千騎兵阻擊,郭子儀派僕固懷恩、王仲升、渾釋之、李若幽率軍大敗李歸仁,叛軍死傷殆盡,李歸仁游水逃免。

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程千里被俘虜

到關中後,郭子儀與關內節度使王思禮合軍駐於西渭橋,隨後進駐潏水以西,潏水是長安附近的一條河流,從古到今一直有“八水饒長安”的說法,潏水就是“八水”之一,另外七條河流分別是涇水、渭水、灞水、滻水、灃水、滈水、澇水。

叛軍將領安守忠、李歸仁駐軍於京城西清渠,兩軍對峙七天,郭子儀沒有發起攻擊,安守忠偽裝撤退引誘唐軍,看到叛軍撤退,郭子儀命令全軍追擊,而叛軍以九千驍勇善戰的騎兵布成長蛇陣,唐軍遭到叛軍首尾兩翼夾擊,大敗,軍資器械幾乎全部丟棄,郭子儀只好率軍退保武功(今陝西咸陽武功縣)戒嚴,唐軍第三次進攻長安又以失敗告終。

唐軍第三次攻打長安

當時朝廷沒有金銀財物賞賜將士,只能用官爵充當賞賜,每次出戰,朝廷都要授予將領空名告身(空名告身即空著姓名的授官憑證),任憑將領臨事寫名字授予將士,授予的官爵從開府儀同三司、特進、列卿、大將軍到郎將都有,甚至還有異姓王,由於官爵太濫,行軍打仗軍只好以職位相統攝,不再計較官爵高下。這次唐軍清渠大敗,朝廷又拿官爵收拾人心,於是官爵越來越被將士輕視,一張大將軍委任狀只夠喝一頓酒,朝廷招募的士兵,所有人都給紫袍,朝廷官員隨從也都穿著紫袍,稱自己為大官,前面說過,在唐朝只有三公、宰相、左右僕射、御史大夫、六部尚書等三品及以上最高級官員才有資格穿紫袍,現在紫袍竟然變的這麼不值錢,朝廷官爵極度混亂。

唐軍第三次收復長安之戰失敗後不久,房綰也被解除了宰相之職,原來房綰性格高傲,當時國家多難,房綰經常稱病不朝謁,不以職事為意,每日只與劉秩、諫議大夫李揖高談釋老之道,因此肅宗對他不滿意了,便罷了他的相位,以諫議大夫張鎬出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房綰罷相後,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因為勸諫也受到了貶黜,此人就是與李白齊名、大名鼎鼎的詩人杜甫。

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繼位,那一年杜甫出生了,杜甫是西晉著名軍事家、著名學者杜預之後,三國中最後一個國家東吳就是被杜預所滅,《三國演義》最後一回便是“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杜甫的祖先世代為官,曾祖父杜依藝當過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縣令,祖父杜審言也是著名詩人,當過膳部員外郎,在《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有傳記,父親杜閒,當過奉天(今陝西咸陽乾縣)縣令,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無論在那個年代還是現在,這樣的背景算是很顯赫了,他並非出身於窮苦人家,天寶末年杜甫擔任京兆府兵曹參軍,後來安祿山之亂爆發,長安失陷,杜甫從長安晝夜兼行逃往靈武(今寧夏銀川),路上被叛軍抓獲送回長安,杜甫與家人隔絕,著名的《春望》就是這個時候寫的: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後來杜甫又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逃了出來,在彭原郡(今甘肅慶陽寧縣)謁見肅宗,被拜為右拾遺,成為了一名諫官,宰相房綰布衣時與杜甫關係很好,房綰罷相後,杜甫上疏言房綰有才,不宜罷免。肅宗大怒,後來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貶房綰為刺史,杜甫也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當時關中大亂,谷價騰踴,杜甫寓居於成州同谷縣,親自打柴做飯,生活異常窘迫,在此期間,甚至自己的兒女都有餓死,後來,杜甫又改任京兆府功曹。

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程千里被俘虜

四、南陽抗敵

就在唐軍準備繼續收復長安時,山南東道節度使魯炅正在艱難的守衛著南陽,南陽是保衛江淮到關中運路的重要城池,叛軍將領武令珣、田承嗣相繼率軍攻擊。

後來南陽城中食盡,一隻老鼠值錢四百,城中餓殍遍地,肅宗派宦官將軍曹日升到南陽宣慰,曹日升到襄陽後,發現南陽已被團團圍住,無法進入,便向襄陽太守魏仲犀請求單騎殺入重圍,進入南陽,魏仲犀不同意,顏真卿離開河北後,正好此時路過襄陽,顏真卿對魏仲犀說:“曹將軍不顧生死,只是為了將陛下的慰問和命令帶到南陽城中,您為什麼要阻止呢?就算曹將軍沒有進城,戰死在城外,不過損失一位使者,如果順利進城,那麼南陽一城守軍軍心會更加堅固。”魏仲犀同意了,隨後曹日升率領十個騎兵向南陽衝去,叛軍看來者不善,不敢接戰,曹日升順利進入南陽,南陽城早已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曹日升到來後,守軍軍心稍稍穩固,曹日升又請求到襄陽向南陽運糧食,之後他又殺出城,到襄陽運糧食,曹日升帶領上千運糧軍,叛軍不敢逼,糧食比較順利運到南陽,有了糧食後,南陽守軍又繼續堅守了下去。古往今來,人們一說起宦官,往往想到的是陰險狡詐,殘害忠良之徒,但也有像曹日升這樣的不顧自身安危,為國效死的英雄。

魯炅晝夜與敵軍苦戰,最後實在力不能支,至德二載(公元757年)五月,率數千士兵突圍,向襄陽奔去,當時叛軍一直希望攻克南陽、襄陽,斷絕從江淮運輸錢糧到關中的道路,幸賴魯炅能堅守南陽,使得江漢保全,運道常通,這都是魯炅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