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唐詩三百首鑑賞》該書圖文鑑賞本中所選詩歌都是唐詩中膾炙人口、婦孺能詳之作,詩是好詩,賞析亦高雅成趣,同時書中還為每一首詩都配上了壯美幽深的水墨畫,造成一種視覺和詩境上的通感,使唐詩之枝繁葉茂、波瀾壯闊盡呈眼底,一覽無餘,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強烈的震撼力和藝術上的無限美感。唐朝是一個詩的時代,唐詩代表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目錄:

第41章 高適

第42章 劉長卿

第43章 杜甫(1)

第44章 杜甫(2)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第41章 高適

詩人名片

高適(702—765)

字號:字達夫,一字仲武

籍貫:德州蓨縣(今河北景縣)人。

作品風格:筆力雄健,氣勢奔放

個人簡介:少時孤貧,愛交遊。天寶八年(749),受睢陽太守張九皋舉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天寶十一年,因不願“鞭撻黎庶”和“拜迎官長”而辭官。次年哥舒翰鎮河西,高適入其幕府,任記室參軍。安史之亂後,得肅宗器重,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故世人常稱其為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卒,終年64歲。

高適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有《高常侍集》十卷,存詩二百多首。

別董大二首(其一)①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②,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③?

【注】

①董大:即董庭蘭,唐朝著名琴師。大,指兄弟排行為最長者。

②曛:日色昏黃。

③君:指董大。

這是一首贈別詩,詩人用慷慨激昂、真率豪邁的筆觸將離別之情寫得豪放樂觀。

前兩句,主要描寫了離別時的場景,夕陽西落,黃雲滾滾,天空一片昏黃,北風呼嘯,寒空大雁出沒濃雲,時隱時現,大雪揮揮飄灑天際。詩人純用白描,展現了一個悽清寒冷而遼闊蒼涼的景象,這兩句雖然著力寫景,卻是為抒情烘托氛圍,做鋪墊。此情此景,和朋友離別,當是悲酸孤寂,詩人寄情於景,將綿綿的離別情,寫得委婉而悽清。

而後兩句詩人用豪邁的氣勢,將這種別離的悽慘氣氛寫得悲壯而豪邁,詩人豪爽地說到不要擔心前路沒有知己,天下誰不認得你呢?這兩句充滿了自信和力量,當時詩人還很落魄,這一句即是對和朋友離別的慰藉,同時,也是自我心志的抒發。讀來讓人心潮澎湃,充滿希望。

這首七絕小詩,語言質樸無華,卻寫得感人肺腑,寓情於景,將離別之情寫得細緻入微,這也是詩人內心抑鬱已久的噴薄而出,語意蒼涼堅定,藝術感染力極強。

後人點評

。《新唐書·高適傳》說他“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佈”。

封丘作①

高適

我本漁樵孟諸野②,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

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

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

悲來向家問妻子,舉家盡笑今如此。

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盡付東流水。

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迴。

乃知梅福徒為爾③,轉憶陶潛歸去來。

【注】

①封丘:縣名,在今河南省東北。高適曾在此任縣尉。

②孟諸:古澤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北。這裡泛指梁宋一帶。

③梅福:漢代南昌尉梅福,憂國憂民,以一縣尉小官,屢次上書朝廷,指陳政事,但被朝廷斥為“邊部小吏,妄議朝政”,後辭官。

歸去來

高適早年間窮困潦倒,天寶八年(749),將近五十歲的高適,終於被宋州刺史張九皋舉薦,中“有道科”。但卻只被授了個封丘縣尉的小官,這讓他非常失望。這首《封丘作》就是他在封丘任職時所作,表達了詩人面對奉上欺下行為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希望歸隱的心志。

這首詩可以分為四部分,前四句為第一部分,詩人開首四句就一吐心中的激憤,感情激烈。“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詩人寫到自己本是“孟諸”一帶“漁樵”,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還可以在“草澤”中“狂歌”有著高潔的情操,和遠大的抱負,怎麼能忍受做個小吏,在社會風塵中卑微屈膝呢?“乍可”、“寧堪”相對,突出了詩人悔恨和憤怒的心情。可見詩人內心的憤懣已經壓抑好長時間了,現在暢快淋漓地全部傾瀉而出。

第二部分(從“只言小邑無所為”到“鞭撻黎庶令人悲”),這部分,緊接“寧堪作吏風塵下”一句,描述了自己為官的情況,進一步強化了不堪作吏。詩人心懷雄志卻只做了個縣尉,不得已屈志任職。本以為小小縣尉“無所為”,哪曾想大大小小的繁瑣公事,都章程和期限,根本沒有一點自由。不僅如此,詩人還要做“拜迎長官”、“鞭撻黎庶”這些違揹他志向的事,這讓他內心非常矛盾痛苦,讓他心碎悲傷不已。這部分充分表現了詩人潔身自好的高潔操守,也反映了朝政的腐敗昏暗,情感在激烈的矛盾中越發激越深沉。

第三部分(從“悲來向家問妻子”到“世情盡付東流水”),詩人在悲憤難抑,於是便想家人傾訴。怎料到妻子兒女“盡笑”說“皆如此”,這“盡笑”表現了家人對此不當一回事。他們認為官場本就是這樣,詩人過於當真了,這是多麼可悲啊。家人的“笑”,反襯了詩人天真率直,不明世事。他心懷高潔志向卻無人理解,而官場中的黑暗讓他窒息,於是,他想到了棄官,還是耕耘“南畝田”,拋棄這些昏暗的“世情”,過清淨的歸隱生活吧。

但是,這樣的願望還無法實現,在最後一部分詩人說道,自己“夢想舊山”,但是“為銜君命”還無法交接,所以只能“遲迴”了。自己深知官職卑微就像是梅福,即使竭盡忠心,也只是徒然沒有結果,這樣左思右想,詩人又想起了寫《歸去來兮辭》的陶淵明瞭。這裡形象生動地刻畫了詩人內心矛盾惆悵,最後一句點出了詩人一心歸隱的渴望。和第一部分遙相呼應。

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扣緊出仕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謀篇佈局,結構嚴謹,轉和自然,感情激越而又跌宕起伏。結尾以歷史人物作結,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後人點評

王士禎指出高詩風格為“悲壯而厚”(《帶經堂詩話》)。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①。

借問梅花何處落②,風吹一夜滿關山。

【注】

①羌笛:一種古代民族的樂器。戍樓:軍營城樓。

②梅花何處落:是把曲調《梅花落》拆開,嵌入“何處”二字,從而形成一種虛景。

牧馬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前兩句描寫的是邊塞風光:邊塞北地,冰雪已經消融,到了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們趕著馬群歸來,天空中的明月灑下皎潔的清輝,戍樓間迴盪著羌笛的空靈樂聲。這些景色描寫烘托了一種靜謐和平的氣氛,這和“雪淨”、“牧馬”等字的使用密切相關。大地“雪淨”,暗示著一個勃勃生機的春天的到來,而“牧馬”晚歸的情景,則表明此時沒有戰。開篇給我們創造了明朗壯闊的背景環境。而“羌笛”二字則引出了下文,對笛聲的描寫。

在這蒼茫明澈的夜裡,不知是從哪座戍樓裡傳出了羌笛聲,那吹的曲子正是熟悉的《梅花落》啊。那曲子迴盪在邊關的上空,“風吹”之下“一夜滿關山”。詩人巧妙地將“梅花何處落”拆開來用,創造了一種虛景,給人的感覺好像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飄落的梅花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灑滿關山,花香也瀰漫這個關山大地。這就把抽象的曲聲描寫的可感可見了,意境優美,讓人陶醉。雖然這是一虛景,但詩人想象的這個景色正好和雪淨月明的實景和諧地搭配在一起,虛實結合,形成了一種美妙遼遠的氣氛。而戰士們聽到這個曲子不禁會想到故鄉的梅花,想到梅花飄落的情景。自然勾起他們的思鄉之情。但是這種思鄉之情,在開篇兩句邊塞明朗遼闊的實景描寫中就顯得樂觀了。

這首七絕筆力豪邁,成功地將實景和虛景協調在一起,創造出曠遠而明朗的意境。

後人點評

殷璠《河嶽英靈集》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

燕歌行①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②,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③,天子非常賜顏色④。

摐(改成扌從)金伐鼓下榆關⑤,旌旆逶迤碣石間⑥。

校尉羽書飛瀚海⑦,單于獵火照狼山⑧。

山川蕭條極邊土⑨,胡騎憑陵雜風雨⑩。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11,孤城落日鬥兵稀○12。

身當恩遇恆輕敵○13,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14。

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15。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16,寒聲一夜傳刁斗○17。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18!

【注】

①燕歌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內容多為邊塞征戍之事和思婦征夫的離苦愁思。

②漢家:指唐朝。

③橫行:縱橫馳騁。

④非常賜顏色:破格的恩賞。

⑤摐(改成扌從)(chuāng):撞擊。金:指鉦等銅製軍樂器。伐:敲擊。榆關:山海關,通往東北的要隘。

⑥逶迤:指旗幟很多,連綿不絕。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這裡泛指東北沿海地區。

⑦校尉:武職名,是次於將軍的武官。羽書:指插有鳥羽的軍用緊急文書。瀚海:大沙漠。

⑧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這裡泛指敵軍首領。獵火:古時遊牧民族在出徵前,常舉行大規模校獵,作為軍事演習。狼山:這裡泛指敵軍活動區域。

⑨極:直到。

⑩憑陵:進攻、衝擊。

○11腓(féi):枯萎。

○12鬥兵稀:能作戰的士兵越來越少。

○13當:受。

○14玉箸:比喻思婦的眼淚。

○15薊北:在今天津市薊縣一帶,這裡泛指邊地。

○16三時:指晨、午、晚三個時辰,這裡表示時間長久。

○17刁斗:軍中用於巡夜打更的銅器。

○18李將軍:指漢朝大將李廣。

燕歌行

開元二十四年,安祿山討奚、契丹,兵敗。二十六年,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後敗。開元十五年到二十年(727—732),高適曾一度去薊門、幽燕邊塞之地,目睹了戰士們征戰艱苦和戰場上的傷亡慘狀,對開元二十四年之後的兩次兵敗,感觸很深,於是,寫下了這篇七言樂府。

詩人在這首詩中用凝練的筆觸,描寫了戰爭的全過程,表現了詩人對戰士們的同情,也譴責了統治者窮兵黷武、驕傲輕敵使戰爭慘敗,而帶來的無謂的犧牲。

全詩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八句主要寫了出師。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敘述了國家在東北作戰,為的是攻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這裡表面上是寫英勇男兒主動征戰沙場,而天子表彰他們,但是其中暗含著諷刺。樊噲曾在呂后面前說過橫行匈奴中,季布就斥責他當面欺君該斬。所以,橫行二字含有恃勇輕敵之意。為下文埋下了伏筆。緊接著“摐(改成扌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描寫了行軍的浩大隆重的場面,表現了威武之勢。軍樂奏響,震動青天,旌旗逶迤插滿“碣石間”,可謂聲勢浩大,但從中,我們也看到了軍隊中不是戰士們如何精神飽滿而是形式上很盛大,可見,軍中的驕傲輕敵之氣已經暗含其中了。緊接著,戰爭爆發,“校尉羽書飛瀚海”,意思是軍書緊急飛大漠,敵我雙方已經非常接近。一個“飛”字突出了軍情的危急,“單于獵火照狼山”,這句話氣勢雄壯,可見敵人不可小視。這部分概括出征過程,氣氛從鬆緩逐漸緊張起來。第二段八句寫戰敗,第三段八句寫被圍,第四段四句寫死斗的結局。各段之間,脈理緊密。

第二部分(從“山川蕭條極邊土”到“力盡關山未解圍”),寫的戰爭失敗。“山川蕭條極邊土”,起筆就勾勒了遼曠蒼涼的戰場環境,氣氛嚴酷。接著“胡騎”夾風帶雨迅疾而來,“雜風雨”三字,突出了敵軍的氣勢強大,驍勇彪悍。戰士們奮力迎擊,英勇無畏,殺得昏天黑地,不知生死。但是,這時將軍們遠離戰場在“美人帳下”欣賞“歌舞”作樂。這兩幅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力地揭露了唐軍將軍和戰士們的不同境況,為戰鬥失敗埋下了伏筆。緊接著詩人寫“大漠窮秋塞草腓”,表現了蕭條沒有生機的景象,襯托了下一句“孤城落日鬥兵稀”,能戰鬥的士兵已經很少,重圍難破,孤城落日,衰草連天,再現了邊塞戰場上特有的陰鬱悲慘的景象,烘托出殘餘兵卒們在苦戰之後內心的失望和淒涼。“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這兩句回應了上文“橫行”沙場的豪言壯志,此時,唐軍慘敗,唐將深受皇帝重託,卻最終輕敵而慘敗,罪不可脫。

第三部分(從“鐵衣遠戍辛勤久”到“寒聲一夜傳刁斗”),描寫了被圍困戰士們的悲涼應該看到,“鐵衣遠戍辛勤久”,這一句為下邊三句描寫征夫思婦煎熬在離別之苦中提供了依據,正是因為長期征戰在外不能回家,所以,“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少婦愁斷腸,征夫空回首,一個個完好美滿的家庭,都籠罩了層層愁雲啊。“邊庭飄颻那可度”,愁也好,望也罷,但是相隔遙遠,都只是徒然。看到的還是“絕域蒼茫”之地上,“殺氣”沖天,凝聚成的濃重的戰雲”,聽到的只有死寂的寒夜裡偶爾傳來的“刁斗”聲音。這部分表達了思婦們萬里相思之苦,淋漓盡致地抒寫了戰士們的悲憤,這是多麼讓人絕望悲壯的場面,這是對將領們“美人帳下猶歌舞”的譴責和痛斥。

最後四句為第四部分,“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戰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哪裡是為了個人的功勳!這一聲控訴,是多麼的悲壯,戰士們是多麼淳樸,善良,勇敢,而他們的結局又是多麼的悲慘。最後詩人感嘆“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提到了飛將軍李廣,李廣愛護士卒的形象和唐將驕橫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千百年來有那麼多的大將而人們只記著李廣,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

全詩筆力雄健,氣氛悲壯,表達思想含蓄深刻,全詩多處用鮮明的對比,不斷深刻地表現戰士們的悲慘,譴責將領的驕傲輕敵,不珍惜愛護戰士。

後人點評

明人桂天祥:長篇滾滾,句雖佳,然皆有序,若得虛字斡旋影響,方得入妙。(《批點唐詩正聲》卷八)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第42章 劉長卿

詩人名片

劉長卿(?—約790)

字號:字文房

籍貫:宣城(今屬安徽)人。

作品風格:雅暢清夷,工秀委婉

個人簡介:天寶年間及進士第。後歷任長洲縣尉、海鹽令,後被貶為南巴尉。廣德年間任監察御史,大曆年間做過轉運使判官、知淮西等職,因觸犯大官吳仲孺而被貶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馬。德宗時被調任隨州刺史。

劉長卿詩盛名於中唐前期,內容多反映官場失意或反映離亂的作品。長於五言詩,自詡“五言長城”。有《劉長卿集》十卷,《全唐詩》存錄其詩五卷。

長沙過賈誼宅①

劉長卿

三年謫宦此棲遲②,萬古惟留楚客悲③。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④,湘水無情吊豈知⑤?

寂寂江山搖落處⑥,憐君何事到天涯⑦!

【注】

①賈誼宅:賈誼曾被貶為長沙王太傅,現在賈誼宅故址在長沙城西北。

②謫宦:貶官。棲遲:停息、停留。

③楚客:指賈誼。

⑤“湘水”句:屈原自沉湘水支流汨羅江而死,賈誼曾經在被貶長沙時作《吊屈原賦》,以此憑弔屈原。

⑥搖落:指秋季荒涼。

⑦君:指賈誼,也是說自己。

長沙過賈誼宅

大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間的一個深秋,劉長卿因被誣陷,第二次遭貶,被貶為睦州司馬。這首詩大概就是在被貶到長沙時所作。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詩人開篇就抒發了對賈誼潦倒結局的感慨,被貶三年最終滯留在這裡,落得個萬古留悲的結局。“此”字點出了“賈誼宅”。“棲遲”,指像鳥兒斂翅休息,暗喻了賈誼的失意。“楚客”,表明了賈誼的身份是滯留楚地的遊子。“悲”字奠定了全詩悲悽蒼涼的感情基調。“三年謫宦”最後“萬古”留悲,兩句上下句緊承,銜接緊密。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詩人在衰落的秋草間尋找古人的影子卻不能見到,寒林中只見夕陽西斜。“秋草”、“寒林”,“人去”、“日斜”,這些都渲染了賈誼宅蕭瑟淒涼的景象,這樣的冷落的環境,詩人還要去“獨尋”,可見,詩人對賈誼非常敬仰和追慕。最後的寒林日西斜,既是對眼前景色的描寫,也是賈誼被貶長沙的實際處境的反映。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詩人從仰懷古人中聯想到了自己,不禁感嘆,漢文帝可以稱為是有道明君,但是,對賈誼尚且還恩薄。湘水無情怎麼知道賈誼在百年後有賈誼來憑弔呢?“漢文”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現在昏庸的唐代宗,對劉長卿更會有什麼恩情啊,所以,劉長卿再次遭貶,仕途坎坷,境遇潦倒,也是順理成章了。“猶”字強調了“恩薄”,其中飽含了詩人對皇帝的諷刺和不滿之情。“湘水”句表明詩人內心的話想要和古人說,可是,古人已去,世人不瞭解詩人,詩人內心苦楚不知向誰傾訴。詩人內心活動描寫深刻,感人至深。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詩人在賈誼宅前徘徊著,漸漸地暮色深沉,江山一片寂靜,蕭瑟的秋風吹過,黃葉紛紛飄落。這孤寂蕭條的環境代表了詩人內心的失落和孤寂,同時,它也象徵了國家漸漸衰微。它和第二聯日西斜相照應,再一次渲染了悽清冷寂的氛圍。最後一句表現了詩人的怨恨和淒涼之情。這裡“憐君”不僅僅是在說賈誼,也是在自問,賈誼和自己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受誣被貶,詩人在這裡強烈地控訴著:“何事到天涯”。意思是為什麼來到這天涯邊地,因為什麼要受這樣殘酷的懲罰呢?最後這一問飽含了詩人對這不合理現象的憤恨和哀傷,此時,彷彿詩人仰天喟然長嘆的形象就在眼前。這一問發自內心,激盪人心。

這首七律詩懷古傷今,詩人巧妙地將古人賈誼和自己的身世處境融合在一起,詩人替賈誼抒懷、表不平,實際上是詩人對當下昏暗統治的控訴,表達了詩人無限的哀傷和憤懣之情,給後世人以警醒。詩中感情表達含蓄蘊藉,悲涼催人淚下。

後人點評

明人邢昉:深悲傷極怨,乃復妍秀溫和,妙絕千古。(《唐風定》卷十六)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①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②。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

①芙蓉山:山名,在今天山東省臨沂縣南。

②白屋: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的簡陋房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這兩句主要寫的是詩人投宿鄉村時的所見所感。“日暮”,點出了詩人投宿的時間是在傍晚,天色漸暗,所以,詩人看遠方的“蒼山”越發模糊渺遠。這一句雖然沒有寫人,但是,一個帶有詩人感情的“遠”字點活了畫面,一個旅途中邊走邊望,在山中艱難行走的形象躍然紙上。這個字也暗示了詩人行路的艱難和投宿的急切心情。接著詩人的視線沿著山路投向了投宿的主人家,“白屋”,點明瞭詩人投宿的地點。在寒冷的天氣中,鄉村主人家的簡陋屋舍靜靜地臥在山腳一隅,越發顯得孤小貧寒。“天寒”二字緊承上句渲染了日暮行遠,也為下文“風雪”埋下了伏筆。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兩句詩人另闢詩境,寫了詩人投宿主人家後聽到的和想到的。詩人已經進了茅屋,準備就寢,忽然聽到,柴門外犬吠不止。詩人猜測著主人從風雪中歸來了吧。同時,詩人雖然沒有看到人歸的景色,但是,“柴門”、“犬吠”、“風雪”等或聽到的或想到的意象的描寫,我們可以清晰地聯想到人夜歸的場景。這裡“柴門”對應了“白屋”,“風雪”對應了“天寒”,“日暮”對應了“夜”,使上兩句和下兩句緊密相連。

這首詩用凝鍊語言,寫出了豐富的畫面,詩人描繪了日暮蒼山的景象,描繪了山間白屋景象,寫了風雪人歸的景象,這三處景,個個獨立,同時又相互緊密連接,詩中有畫,畫中融情。

後人點評

方回形容其詩“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之。”(《灜奎律隨》)

新年作

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①。

嶺猿同旦暮②,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③,從今又幾年。

【注】

①客:指詩人自己。

②嶺:指五嶺。

③長沙傅:指西漢賈誼。他被漢文帝召用,後又升遷為太中大夫,多有建樹,後來受讒被貶為長沙王太傅,這裡詩人以此自喻。

至德三年(758),詩人因事被誣貶為潘州(今廣東茂名市)南巴尉,這首五言律詩就是他被貶三年後寫下的,詩中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憤慨和無限離愁。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開頭兩句直表自己內心的悲苦,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被貶他鄉,在新春到來之際,越發思念家鄉,自己在遙遠的天邊之地獨自潸然淚下。這兩句詩人用質樸的語言,娓娓道來,其中悲情,感人至深。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這兩句詩人化用了薛道衡《人日思歸》中的“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表達思鄉之情的同時,加入了詩人因為仕途不順而痛苦的心情,使詩情更加厚重。詩人“老至”反倒落得“居人下”的地步,春節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可是,詩人卻停滯在邊遠地區。兩相比較,不由讓人內心酸楚。這兩句發自詩人肺腑,字句凝鍊,真摯感人。“老至”承“獨潸然”,“春歸”承“新歲”,句子之間聯繫緊密。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這兩句詩人從悲傷的心情中調轉開來,開始寫景。嶺上的猿啼一天一夜地不停,江上垂柳總是被籠罩在朦朧的煙霧中。轅啼聲素來是非常悽哀的,而這猿啼聲卻早晚不斷,這惹得詩人更加悲愁,而江柳好似也帶著無盡的愁思,總是朦朧明媚鮮亮,這給詩人心中的愁思又蒙上了一層陰鬱之色。詩人以景襯情,情意更悲。

詩人在愁腸滿懷、抑鬱失望中不禁發出感嘆:“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詩人在這裡借用了賈誼的典故,表明自己和賈誼一樣,本是立功卻被饞陷遭貶,內心哀怨愁悶不已。但是天高皇帝遠,在這個偏遠的地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所以,詩人感嘆道“從今又幾年”,悲哀無奈之情,躍然紙上。

後人點評

清人顧安:句句從“切”字說出,便覺沉著。五、六以“同”、“共”二字形容出“獨”字來,甚妙。(《唐律消夏錄》卷五)

餘干旅舍①

劉長卿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注】

①餘干:在今江西省餘干縣。

此詩是劉長卿在上元二年(761)從嶺南潘州南巴貶所北歸時途經餘干所作。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描寫,表達了自己的羈旅思鄉之情。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寫詩人獨自在旅舍,看到秋季的傍晚,秋葉飄落,天色漸漸昏暗,天空越發模糊悠遠了。青楓霜葉變得稀稀疏疏,快要凋零殆盡了。詩人通過描寫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現了遼曠淒涼的自然景色,春去秋來,時間飛逝,詩人內心悽清孤寂,這樣蕭條的環境也為後邊詩人的抒情蓄勢,做了鋪墊。

“孤城向水閉,獨鳥揹人飛”,詩人望著望著,時間越來越晚,最後,餘干城門都關閉了,孤獨的鳥兒背向著人飛遠了。詩人獨立旅社中遠望冥思,希望能有所慰藉,可是,“閉”字冷酷地將詩人的希望澆滅。而一隻鳥兒飛翔,也給空寂的環境帶來一絲生機,但是,獨鳥也不願久留,“背”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落寂和蕭條。在詩人的眼裡城門也孤零了,而飛鳥暗喻自己時乖運蹇,仕途坎坷淒涼。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接著夜色降臨,渡口處升起了明月,這麼晚了,本該回家的鄰家漁夫,今夜還沒有歸來呢。詩人心思細膩,不禁對鄰家漁夫擔憂起來,想到未歸,便不由地出動了自己在外漂泊的酸楚,想到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到家啊,家人肯定也是盼著我回去呢。

此時此刻,詩人內心深深的思鄉之情綿綿不斷地湧上心頭,讓詩人傷懷,但是就在詩人“鄉心”、“欲絕”時,偏偏又不知道從哪裡傳來“搗寒衣”的聲音,砧聲不斷,讓詩人已經欲絕的心情,更加痛苦,好似把詩人的心都搗碎了。

興念及此,不能不迴腸蕩氣,五臟欲摧。詩雖然結束了,那悽清的鄉思,那纏綿的苦情,卻還像無處不在的月光,拂之下去,剪之不斷,久久縈繞,困搓擾著詩人不平靜的心,真可說是言有盡而意無窮。

這首五言律詩,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日暮後的淒涼景色,淒涼的感情也在逐層遞進,直到最後達到了高潮。將悽苦的心情寫淋淋盡致,痛徹心扉。詩人巧妙地將內心的感情融合到環境中,自然也變得悽美無比,意蘊深厚,感情綿長。

後人點評

顧璘評其詩“雅暢輕夷,中唐獨步。”(《批點唐音》)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第43章 杜甫(1)

詩人名片

杜甫(712—770)

字號:字子美,號少陵

籍貫: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生於河南鞏縣。

作品風格:沉鬱頓挫

個人簡介:杜甫生於世代“奉儒守官”之家,早年多遊歷,天寶十四年(755),時年四十四歲的杜甫任河西尉,後改任右衛率府曹參軍。當年發生安史之亂,長安陷落,杜甫北上投奔肅宗,半途被叛軍俘獲,次年四月,逃歸鳳翔肅宗行在,被授左拾遺。不久因上書營救房琯,而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公元759年辭官,年底到達成都。公元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並斷續住了五年。友人嚴武保他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人常稱其杜工部,765年,嚴武去世,杜甫失去憑依,舉家離開成都,遷往夔州居住兩年。768年出峽,攜家飄泊於雲安、岳陽、長沙、衡州等地。大曆五年(770)冬,杜甫死於長沙到岳陽的船上,年59歲。

杜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與李白並稱為“李杜”。現留其詩一千四百多首,其詩全面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軍事等各個方面內容,所以有“詩史”之稱。

兵車行①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②,行人弓箭各在腰③。

爺孃妻子走相送④,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⑤。

道旁過者問行人⑥,行人但云點行頻⑦。

或從十五北防河⑧,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⑨,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⑩。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11,千村萬落生荊杞○12。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13,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14,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15,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16,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17,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18。

【注】

①行:本為樂府歌曲中一種體裁。這裡《兵車行》是杜甫自創的新題。

②轔轔:車行聲。蕭蕭:馬鳴聲。

③行(xíng)人:指出徵的士兵。

④爺:指父親。咸陽橋:指渭橋,故址在今陝西咸陽市西南,是唐代長安通往西域的要道。

⑤幹(gān):衝。

⑥過者:過路的人,這裡是杜甫自稱。

⑦點行(háng)頻:頻繁點名強行徵調壯丁。

⑧或:有的人。防河:唐朝時,吐蕃常常侵擾邊境,於是,唐朝廷便徵調兵員,駐防在河西(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一帶),因其地在長安以北,稱為北防河。營田:古時實行屯田制,軍隊無戰事時種田,有戰事時作戰。

⑨里正:唐朝時,每百戶為一里,設一里正,負責戶口、農事、賦役等。幼時以皂羅(黑綢)三尺為頭巾裹頭。

⑩武皇:漢武帝劉徹。這裡以武皇指代唐玄宗。

○11山東:指華山以東地區。

○12荊杞(qǐ):荊棘與杞柳。這裡表示村落荒蕪。東西:指莊稼長得不成行列,東西難辨。

○13秦兵:指關中一帶的士兵。

○14長者:即杜甫。徵人對他的敬稱。

○15“且如”二句:《通鑑》中載:“關西遊奕使王難得擊吐蕃,克石橋,拔樹敦城。”,今年冬之事,即指此。關西,指函谷關以西的地方。

○16信知:真的明白了。

○17青海頭:即青海邊。唐朝時,唐軍常和吐蕃在此交戰。

○18啾啾:象聲詞,表示一種嗚咽的哭聲。

兵車行

這首詩大概作於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天寶年間,唐玄宗實行開邊政策,與吐蕃長期戰爭,連年的戰爭給廣大中原地區的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壯丁被徵,賦稅沉重,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杜甫的這首詩就反映了這個社會現實,揭露了朝廷窮兵黷武的罪惡,表達了詩人希望和平的強烈願望。

這首詩可以分為三部分來賞析。

第一部分為前六句。這首詩一開始詩人就描述了父母妻兒痛苦告別征夫們的讓人痛徹心扉的場面。兵車隆隆,戰馬嘶鳴,被抓的百姓都佩戴著弓箭。父母妻兒們奔走哭號相送,征夫們在以農耕為主的封建社會中是家中的頂樑柱,征夫走了後,家中就只剩下老弱婦幼,征夫的離開,家庭就陷入了困境,甚至家破人亡。一個“走”字,被詩人寄予了濃重的感情色彩,親人被突然抓兵,緊急押送出徵,家屬們追奔呼號,征夫和家屬至此一別也許就是生死離別了,是多麼悲愴。“牽衣頓足攔道哭”,這一句中詩人連用四個動詞,把送行人者那種不捨、悲傷、憤怒和絕望細緻地描繪了出來。這部分分別從視覺上和聽覺上集中展現了戰爭給千萬家庭帶來的妻離子散的沉重代價,灰塵瀰漫,車馬人流,哭聲這些交織在一起,場面具有強烈的衝擊力,讀來讓人令人觸目驚心。

第二部分(從“道旁過者問行人”到“被驅不異犬與雞”),征夫們直接傾訴他們的悲慘境遇。

“道旁過者”,指詩人自己。這也說明了詩人親歷了真個過程,此句一出,大大地增加了整首詩的真實感。“點行頻”,指朝廷徵兵頻繁,這一句直接點出了造成老幼婦弱生死離別的原因,是整首詩的詩眼。接著詩人用一個十五徵,四十歲還在戍邊的“行人”的例子為證,證明了“點行頻”。“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這兩句將矛頭直接指向了唐玄宗皇帝,這是多麼大膽的一句話,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憤慨和譴責之情。

接下來詩人筆鋒一轉,視線從血流成海的邊地轉移到中原內地。“君不聞”三字引領我們看到了另一幅驚心動魄的場景。華山以東的廣闊原野上,千村萬落的村落都變得人煙稀少,田園荒蕪,荊棘叢生,一片蕭瑟凋敝之色。接著詩人從局部地區的景象聯想到了整個中原大地的景象,局部與整體、實和虛相互照映,進一步深化了戰爭給百姓帶來沉重災難這一主題,這裡也流露了詩人對戰爭的強烈痛恨。

第三部分(從“長者雖有問”到結尾),詩人進一步推進。“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這說明了統治者對他們的壓迫,讓他們憤怒,但是,他們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在下文中,征夫還是一吐心中的憤懣。不敢說又忍不住說出來,這極為細膩傳神地將征夫們憤怒而有恐懼的心理表現了出來。接著詩人寫到“今年冬”“未休關西卒”,表明統治者不惜百姓生命,開疆擴土,使戰爭曠日長久且頻繁。“租稅從何出”與前面“千村萬落生荊杞”相呼應。這樣前後照應,層層推進,進一步深刻地揭示了社會現實。詩人在這連用了幾個五言句,語氣急促,形象地表達了征夫們沉重的悲痛哀傷之情,也體現了他們傾訴的急切心情。窮兵黷武的朝廷不僅頻繁徵兵,還要逼租,這如同雪上加霜,給百姓帶來了第二重災難。詩人感慨:現在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還能嫁給近鄰,男孩兒只能命喪沙場。這是發自內心的強烈控訴。封建社會本是重男輕女。但是在當時殘酷的現實,改變了人們的心理,可見,朝廷的窮兵黷武不僅使百姓生命不保,還在心理上給他們帶去的沉重壓力。最後詩人用極為悽慘哀痛的筆觸,描述了戰場上慘烈的場面,青海邊的古戰場上,茫茫荒野,白骨疊落,天氣陰暗悽慘,冤魂哀號的陰森冷寂的情景,讓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慄。最後荒無人煙中鬼泣的情景和開頭送行時的人群人哭低沉的色調和開頭那種人聲鼎沸的氣氛,悲慘哀怨的鬼泣和開頭驚天動地的人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一次強調了“武皇開邊未已”導致的惡果。感情激烈悲壯。

這首七言樂府,詩人寓情於事,深刻地揭示了統治者窮兵黷武的罪惡,詩人激憤的心情滲透在字裡行間,詩人憂國憂民的形象躍然紙上。

後人點評

清人沈德潛:詩為明皇用兵吐番而作,設為問答;聲音節奏,純從古樂府得來。以人哭始,以鬼哭終,照應在有意無意。(《唐詩別裁集》卷六)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①,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②。

烽火連三月③,家書抵萬金④。

白頭搔更短⑤,渾欲不勝簪⑥。

【注】

①國破:指國都長安淪陷。

②恨別:悲恨離別。

③烽火:指戰爭。

④抵萬金:從家裡來的書信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難得。

⑤短:稀疏

⑥渾欲不勝簪:簡直要插不上簪子了。渾,簡直。

春望

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七月,長安被安史叛軍攻陷,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杜甫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叛軍俘虜到長安,次年三月他寫下這首詩。

整首詩以“望”字展開,這個字既是寫詩人望見春色,也表達詩人希望叛軍早日被平定,國家恢復安定,家人早日團聚的願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主要寫了詩人目睹的淪陷後的長安城破敗之景。首句,國家破敗山河依舊。這句氣勢宏大且蒼涼,有物是人非之感。第二句“草木深”,表現了草木無人修剪的荒蕪殘敗景象。飽含詩人感嘆之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將“花”、“鳥”擬人化且互文的手法,抒寫了自己的離別愁緒。詩人有感於國家分裂、世事艱難,家人分離,長安城裡的花鳥都落淚驚心。對仗工整,圓潤嫻熟,詩意濃郁。詩人從高處遠望到聚焦花鳥,景色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情景交融,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世事的激憤感慨之情。

這樣一個戰火紛飛、動盪不安的時期,能夠收到家書是非常難的,所以詩人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表明了戰爭的曠日持久,也暗喻戰爭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抵萬金”表明了戰亂中百姓想要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急切心情。

詩人心情鬱悶,搔首愁思,卻突然發現“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最後兩句,詩人寫到自己越來越稀疏的白髮,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此現象表現詩人國破離家的憂憤心情和離亂之痛。

這首五律,情景交融,感情表達含蓄深沉,語言凝鍊,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整首詩語言鏗鏘有力,抑揚頓挫,感情激盪。

後人點評

清人紀昀:語語沉著,無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瀛奎律髓匯評》卷三十二)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①。

隨風潛入夜②,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③,花重錦官城④。

【注】

①發生:萌發生長。

②潛:悄悄地。

③曉:早晨。紅溼處:指帶有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④花重(zhòng):花朵沾上雨水變得沉重。錦官城:又叫錦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後人也以此代指成都。

春夜喜雨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成都浣花溪邊的草堂時寫作一首山水詩。通過對春夜降雨的美景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第一二句詩人寫春雨的降臨。“好”字表現了詩人對春雨讚美。詩人賦予了春雨人情感,它好像“知時節”,降下及時雨。在詩人的筆下,春雨如此的善知人意,體貼入微,在人們需要的時候飄然而下,滋潤萬物。這兩句把語言委婉,意境優美,在點題的同時,也委婉地表達出了詩人降臨春雨急切期盼的心情。

接下來詩人從聽覺的角度來進一步描寫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雨在暗夜裡悄然而至,順著春風悄然而至,默默地潤澤萬物,不吵人,不傷物。“潛”字擬人化,突出了春雨的無聲無息、無影無蹤的情態,寫得非常有情趣,詩人對更加喜愛春雨。“潤”字形象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默無聲息的特點,非常精妙。在詩人細緻地描寫中,春雨變得越發輕柔美麗。而詩人能聽出“細無聲”的春雨,也可知詩人在這個春雨降臨的夜晚,興奮驚喜,徹夜未眠。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緊承上一聯,詩人驚喜中睡意全無,於是,下床出門,遠望江中風景,平日裡清晰可見的田野小徑現在也和天空的烏雲一樣籠罩在漆黑的夜色中。唯有江上漁船的燈火透著明亮的光。“俱”字凸顯了夜晚的黑暗,也表明了雲之密,沒有一絲光亮,這也暗示著春雨下得很密,而江船上“火獨明”卻反襯了整個夜空蒼茫黑暗。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最後兩句是詩人的想象。詩人看著繁密的春雨,心中非常喜悅,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到處都開滿萬紫千紅鮮花。而春花的爛漫是春雨的傑作啊,烘托了春雨的無私奉獻精神。其中“重”字,精確地描寫出了春雨過後,城中花朵紅豔欲滴的嬌美形象。

這五律詩,處處流露著“喜”字,詩人從盼雨到聽雨、看雨接著最後寫想雨,用細膩生動的筆觸描寫了可親可愛的春雨形象,情趣盎然,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詩文結構清楚,承接自然。詩中細節的捕捉和描繪非常精當,用字凝練優美。

後人點評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①

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②,於今為庶為清門③。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學書初學衛夫人④,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⑤,富貴於我如浮雲。

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⑥。

凌煙功臣少顏色⑦,將軍下筆開生面。

良相頭上進賢冠⑧,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髮動⑨,英姿颯爽來酣戰。

先帝天馬玉花驄⑩,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11,迥立閶闔生長風○12。

詔謂將軍拂絹素○13,意匠慘澹經營中○14。

斯須九重真龍出○15,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16,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17,圉人太僕皆惆悵○18。

弟子韓幹早入室○19,亦能畫馬窮殊相。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20。

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漂泊干戈際○21,屢貌尋常行路人○22。

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23。

【注】

①丹青:指丹砂、靛青,這都是古代繪畫的顏料,這裡代指繪畫。引:詩體名,《文體明辯》:“述事本末,先後有序,以抽其臆(指抒情)者曰引。”曹將軍霸:指曹霸,唐代著名畫家,善於畫人物和馬,受唐高宗的寵幸,官至左武衛將軍,故稱他為曹將軍,唐玄宗末年,他因得罪朝廷,被免官。

②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③庶:指平民。清門:即寒門、清貧。

④衛夫人:即衛鑠,字茂漪,晉代著名女書法家,王羲之曾向她學習書法。王右軍:即王羲之,字逸少,晉代書法家,曾任右軍將軍。

⑤“丹青”句:指曹霸一心鑽研畫藝甚至達到了忘老的程度。老將至,《論語?述而》中載孔子言:“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⑥南薰殿:唐代宮殿名,在興慶宮內。

⑦凌煙:即凌煙閣。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閻立本在凌煙閣畫二十四功臣圖,以褒獎文武開國功臣。少顏色:指圖畫暗淡褪色。

⑧進賢冠:古代文臣儒士戴的禮帽。用黑布做成。大羽箭:唐太宗制的有四根羽毛的長杆大箭。

⑨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國公。鄂公:即尉遲恭,封鄂國公。

⑩先帝:指唐玄宗。玉花驄(cōng):唐玄宗所乘的駿馬名。驄,青白相雜的馬。

○11赤墀(chí):又名丹墀。宮殿前塗紅的臺階。

○12迥(jiǒng):高。閶闔(chānghé):宮殿大門。

○13絹素:指用於畫布的白絹。

○14意匠:指畫家構思。慘澹(dàn)經營:煞費苦心地構思中。

○15斯須:一會兒。九重:本義指九重天。這裡指代皇宮。真龍:古代稱八尺馬為真龍,指良馬。

○16玉花:指玉花驄。

○17至尊:皇帝。

○18圉(yǔ)人:養馬的人。太僕:管理皇帝車馬的官吏。

○19韓幹:唐代有名畫家。善畫人物,更擅於畫鞍馬。他初師曹霸,後來自成一派。入室:指得到老師真傳。

○20驊騮:泛指良馬。寫真:指畫肖像。

○21干戈際:戰亂時期,這裡指安史之亂。

○22貌:描畫。

○23坎壈(lǎn):潦倒困頓,不順。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第44章 杜甫(2)

曹霸

曹霸是唐朝著名的畫家,此時他已經被削去了官職,窮困潦倒。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杜甫與曹霸在成都結識,杜甫非常同情曹霸的遭遇,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本詩可以分為四部分來賞析。第一部分是前八句,寫到了曹霸的家庭和他學習書畫情況。曹霸是魏武帝曹操的後人,雖然現在被免官淪為普通人。雖然祖先的稱霸中原的豐功偉業已經成為歷史,但是,曹霸卻繼承了先祖的文辭風采。詩文開頭四句寫得波瀾起伏,豪放大氣。

接著詩人緊承“文采今尚在”,寫到曹霸書畫方面。曹霸曾師承有名書法家衛夫人,名師出高徒,所以,寫得一手好字,只恨不能超過王羲之了。曹霸學習刻苦,沉浸在畫作中,樂在其中,甚至都忘了老之將至。不慕功名,把富貴看得如天上的浮雲那樣單薄。詩人用筆靈活,

“學書”只是一筆帶過,略作敘述,重點刻畫了詩人“丹青”作畫。主次分明,有條不紊。

第二部分(從“開元之中常引見”到“英姿颯爽來酣戰”),開始進入正題寫到曹霸在繪畫上的成就。這部分內容寫曹霸曾因擅繪畫,多次被召入皇宮南燻殿作畫。凌煙閣上開國功臣們的畫像已經褪色,曹霸奉命重新繪製,曹霸一“下筆”立刻“開生面”。這句留下了一個懸念,為下面描述畫像做鋪墊。到底是怎樣別開生面呢?詩人寫文臣頭戴朝帽,武將要插長箭。褒國公段志玄和鄂國公尉遲恭,個個毛髮飛動,神采飛揚,英姿颯爽彷彿就要從畫中出來去沙場酣戰一番,表明曹霸的人物畫,形神俱備,栩栩如生,氣勢生動。詩人描寫細緻,彷彿那活靈活現的人物畫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從“先帝御馬玉花驄”到“忍使驊騮氣凋喪”),這部分是全詩中的重點,詩人在前面寫曹霸的人物畫只是個鋪墊,曹霸最擅長的是畫馬,所以,這裡集中筆墨描寫了曹霸畫馬的成就。詩人用精煉傳神的語言寫了曹霸畫唐玄宗的御馬玉花驄的過程。玉花驄曾經被很多畫師花過,畫出來的形象各不相同,一天,御馬被牽過來,它“迥立”在宮門,雄峻“生長風”,神氣非凡。曹霸“慘淡經營”“意匠”後,一揮而就,片刻功夫,一匹“九重真龍”般的神馬就從天而降,出現在畫卷上了。那畫中的馬神駿非凡,一切凡馬在此馬前都顯相形遜色。詩人在先言真馬神駿,接著有將其他畫工畫的馬和曹霸畫的馬進行比較,層層陪襯烘托,凸顯了曹霸畫馬技術之高,如神來之筆。詩人接著將真馬和畫馬放在同一個畫面上來寫,兩馬仿若合一,真假難辨。雖然詩人沒有一句說曹霸畫馬惟妙惟肖,意在在言外,彷彿那活靈活現的畫馬已經跳出畫卷了,其中畫馬的逼真傳神,已經表現得非常生動形象了。接著詩人寫到,“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通過玄宗和圉人、太僕的不同表現,從側面再一次烘托了曹霸畫技的高超。緊接著,詩人又拿他的弟子、也善畫馬的韓幹的畫馬作品和和曹霸之畫馬比較,反襯了曹霸的畫馬更富神韻。在這部分中,詩人用大量美妙生動的文字濃墨重彩地描述了曹霸畫馬,又用了多種比較、反襯手段,烘托了曹霸畫馬,字裡行間表現了詩人對曹霸畫馬的讚美之情,文字灑脫酣暢。

最後一部分(從“將軍畫善蓋有神”到最後),這部分詩人寫了曹霸淪為平民後的潦倒落魄的生活境況。和第一部分中“於今為庶為清門”相呼應。“將軍善畫蓋有神”句,總收上文,點出曹霸畫藝高超非凡。曾為皇帝作畫的大師,在淪落之後,竟然也不得不為路人畫像以維持生計,這樣已經讓人對曹霸的遭遇倍感心酸了,接著詩人又寫到,曹霸還遭到世人的白眼,可見生活不僅貧困,精神上也飽受摧殘。曹霸和杜甫同樣是胸懷大志,有高超才學,但兩人相似的悲慘經歷,讓詩人不禁感嘆,“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自古以來,盛名之人經常被窮愁失意包圍,所以,曹霸不必太過愁苦,這是詩人在安慰曹霸,同時也是在自慰,其中飽含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憤慨,筆調蒼涼。

這首七言古詩用筆主次分明,對比鮮明,層次清晰。感情跌宕起伏,整首詩前後呼應,首尾相連。詩人語言生動形象,充滿詩情畫意。

後人點評

清人金聖嘆:波瀾疊出,分外爭奇,卻一氣呵成,真乃匠心獨運之筆。(《杜詩集》卷三)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①。

無邊落木蕭蕭下②,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③,百年多病獨登臺④。

艱難苦恨繁霜鬢⑤,潦倒新停濁酒杯⑥。

【注】

①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回:迴旋、徘徊。

②無邊:無盡。

③萬里:指遠離故鄉。常作客:指長期在他鄉漂泊作客。

④百年:一生

⑤艱難:時世艱難。苦恨:極其遺憾。苦,極。

⑥新停濁酒杯:指剛剛戒酒。

登高8

因為嚴武病逝,詩人失去依靠,便離開成都草堂,乘舟南下,本打算直接去夔門(今重慶奉節),但因病痛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然後才到達夔州。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他在夔州獨自登高,見江中秋景,不禁引起了詩人坎坷漂泊的感慨,想到自己老病孤苦的處境,百感交集,於是就寫下來了這首七律名作。

前四句寫了詩人登高時的見聞。“風急天高猿嘯哀”,詩人在首句圍繞夔州猿多、峽口風大這些典型環境展開描寫。秋季裡,詩人登上高處,天高氣爽,而這裡長風疾速,在峽谷深處不斷傳出猿的哀嘯聲,這哀嘯聲在空蕩的山谷中迴環,縈繞不絕。接著詩人的視線轉移到江渚,“渚清沙白鳥飛回”,在清水白沙的背景下,鳥群在空中飛翔、迴旋,這是一幅多麼精緻的景色啊。這兩句中天對風,沙對渚,猿嘯對鳥飛,自然成對。一句中天對風,高對急,沙對渚,白對清,節奏和諧。詩人筆下這兩句,字字用得非常凝練、唯美。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主要描寫了夔州秋季的特點,烘托了秋季蒼茫的氛圍。詩人遠望群山,看不到邊際的樹林,落葉紛飛,蕭蕭下落;俯視不盡的長江水,洶湧奔騰、滾滾而來。詩人將景色寫得蒼茫悲涼。“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生動形象,使人從落葉蕭瑟,長江奔湧的景色中不禁想到時光易逝,抱負難以實現的滄桑。這組對句,詩人用深沉雄健的力筆,寫出了磅礴蒼涼的氣勢。

前兩聯著重描寫了登高秋景,詩人在頸聯開始點出“秋”和“獨登臺”,這樣,詩人就自然地將遠眺之景和內心的情感聯繫在了一起。“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悲秋”二字,寫得沉痛非常,詩人見秋之蕭瑟,不禁就聯想到自己暮年的處境。“常作客”,描述詩人客居他鄉、飄泊不定的生活。“百年多病獨登臺”中的“百年”,指詩人已入暮年。“多病”表明了詩人人老體衰的現狀。詩人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描繪了自己的悲苦,使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深遠沉鬱的情感。同時,此聯中“萬里”“百年”和上一聯的“無邊”“不盡”相互呼應,詩人的漂泊孤苦的愁緒,好像秋葉和江水一樣,驅排不盡,情與景交融,詩中的情感更顯深沉。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尾聯這兩句緊承頸聯,繼續抒發心中的潦倒漂泊之悲情。詩人感慨自己一生飽嘗艱辛潦倒,白髮日漸增多,再加上因病停酒,悲愁苦恨的心情就更難以排遣了。詩人起初興趣盎然地登高望遠,到最後卻是悲苦交加,可見,詩人內心的苦悶是多麼的沉重,詩人眼中的景色都籠著一層陰鬱。

後人點評

明人陸深:杜格高,不盡合唐律。此篇聲韻,字字可歌,與諸作又別。(《唐詩選脈會通林評林》卷四十三)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①,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②,玉壘浮雲變古今③。

北極朝廷終不改④,西山寇盜莫相侵⑤。

可憐後主還祠廟⑥,日暮聊為梁甫吟⑦。

【注】

①花:指春季。客心:這裡指杜甫自己。

②錦江:即濯錦江,是岷江的支流,流經成都,杜甫草堂就和錦江緊鄰。

③玉壘:即玉壘山,在今四川汶川北、灌縣西,這是古代吐蕃入侵中原必經之地。

④“北極”句:寫的是廣德元年,吐蕃攻陷長安,立廣武王李承宏。後來郭子儀收復京城,吐蕃敗走,代宗回京。北極星為眾星拱衛,且居於天之中樞,所以,這裡詩人用北極星比喻朝廷。終不改:終究沒有更改。

⑤西山寇盜:指吐蕃。

⑥後主:指劉禪。還祠廟:這裡詩人感嘆劉禪死後竟然還有祠廟。

⑦梁甫吟:樂府曲名,曲調哀傷。《三國志》中說諸葛亮好為《梁甫吟》。

登樓

這首詩是唐代宗廣德二年(764)春,杜甫在成都所寫。當時詩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個年頭。上一年正月,官軍收復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平定,但十月吐蕃攻陷長安,郭子儀收復京師。年底,吐蕃又攻陷劍南、西山等地。國家陷入戰亂之中。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首聯點出詩人登樓時的心境。詩人因“花近”而心中哀傷,為什麼呢?因為國家“萬方多難”。在這萬方多難的時期,漂泊他鄉的詩人心中滿是愁苦憂思,登上高樓,看到繁花盛開,詩人卻滿是傷感。詩人寫春景之歡快反襯情感之哀傷。但詩人倒裝句子,先寫見花心傷這個反常態度,再說感傷原因,使人產生懸念,也側重強調傷心之深痛。“登臨”二字,引領下文。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詩人開始從登樓看見的景色寫起,描繪了一幅壯美的山河景觀。錦江水夾帶著朝氣盎然的春色從天地間奔騰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不定,這使詩人聯想到了動盪不安的國家,那浮雲飄移就像是古今世勢的更替變幻。上句從空間上擴展,下句從時間上蔓延,這樣延展開來,頓然形成了一片宏闊悠遠的意境,包括著詩人對國家山河的熱愛和民族歷史的回憶。並且,登高望遠,視野開闊,而詩人偏偏向西北方向望去,可見,詩人心懷國家,此時,他憂國憂民的高大形象躍然紙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主要寫國家戰事,詩人登樓遠眺,由浮雲想到了國家現時情況,雖然大唐朝廷風雨動盪,但代宗又回到了長安,可見“終不改”,這照應了上一句的“變古今”,語氣中流露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接著詩人用口述的語氣,好像在告訴“寇盜”一樣,讓他們“莫相侵”,用語堅定,一片浩然正氣。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最後兩句,詩人懷古傷今,以此諷刺當朝昏君,寄予了詩人的抱負。詩人迎風挺立在高樓,眺望沉思,不覺之間已是日落西山,在蒼茫的暮色中,遠處的先主廟、後主祠模糊可見。詩人想到了後主劉禪,不禁感嘆道:“可憐劉禪亡國昏君,竟然也有祠廟,享受後人香火。”最後,詩人以“梁甫吟”收尾,暗含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無限敬仰和追思之情,也暗示自己希望被人君王賞識,一展抱負的願望。詩人在這裡用劉禪事蹟暗喻唐代宗李豫昏庸無能,造成國家動盪、吐蕃入侵的艱難局面,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輔佐朝政。而詩人空有報國之心,卻無施展的機會,只能在暮色中沉吟低嘆。

這首七律,詩人寄景抒情,將國家的動盪、自己的感懷和眼前之景融合在了一起,相互滲透。用字凝練,對仗工整,語勢雄壯,意境宏闊深遠,充分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詩風。

後人點評

清人沈德潛: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唐詩別裁集》卷十三)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登岳陽樓①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親朋無一字④,老病有孤舟⑤。

戎馬關山北⑥,憑軒涕泗流。

【注】

①岳陽樓:在今湖南省岳陽城西門城樓,下臨洞庭湖,為遊覽勝地。

②“吳楚”句:指今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一部分為古楚之地。江蘇、浙江和安徽、江西部分為古吳之地,洞庭湖恰好在兩地之間。坼,分開。

③乾坤:這裡指日月。

④字:指書信。

⑤老病:杜甫時時已經五十七歲,身患肺病等多種疾病。

⑥“戎馬”句:當時,唐朝正和吐蕃激戰。

登岳陽樓13

這首詩是詩人在代宗大曆三年(768),杜甫漂泊到岳陽時所作的一首詩。詩文描繪了詩人登上岳陽樓後見到的壯觀景象,同時詩人觸景生情,表達了詩人空有才華、報國無門的悲傷心情。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這兩句今昔對比,擴大了時空範圍,筆力雄闊,氣勢宏大。表現了詩人初登岳陽樓時的喜悅心情,同時,其中也暗含了早年抱負至今未實現的感情。但最終,這兩句是為了後邊洞庭湖的景色蓄勢。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描寫了洞庭湖的遼闊無邊。廣闊的洞庭湖水分隔吳楚之地,日月更替從湖中升降,出沒沉浮。詩人筆下的洞庭湖景雄偉壯闊,意境宏闊深遠。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主要自己漂泊水上,淪落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面對浩瀚的壯美的洞庭湖水,詩人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處境。長時間在水上漂泊,和親朋的信息都斷了,可見,表現了詩人孤單無依。“老病有孤舟”,自從大曆三年正月從夔州帶著妻兒、乘舟出峽以後,自己就又“老”還“病”,長期飄流,只有一隻破舟是自己棲居的地方。而詩人的未來,像這洞庭湖水一樣飄渺迷茫,此情此景下,詩人孤單潦倒的酸楚心情更加沉重。

而詩人淪落到現在這樣的地步,實在是和當時國家的動盪不安緊密相連的,所以詩人不禁想到“戎馬關山北”,即北方邊關的戰事現在還沒有平息。而國傢什麼時候能夠安寧?孤舟上的家已經這般,千家萬戶該什麼時候過上安定的生活呢?面對國家生靈塗炭,自己的報國無門,詩人不禁“憑軒涕泗流”,由這兩句可見詩人寬廣博大的胸懷,這寬廣的胸懷就像是洞庭湖一樣,浩瀚無際,詩人的形象和洞庭湖融為一體,越發體現了詩人高尚的人格。

這首五律寫得筆力凝練,遒勁有力。以喜寫悲,感情表達委婉曲折,展現了詩人宏大的胸襟。

後人點評

明人鍾惺:尋不出佳處,只是一氣。(《唐詩歸》卷二十)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杜甫

紈袴不餓死①,儒冠多誤身②。

丈人試靜聽③,賤子請具陳④。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⑤。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⑥。

賦料揚雄敵⑦,詩看子建親⑧。

李邕求識面⑨,王翰願卜鄰⑩。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11。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此意竟蕭條○12,行歌非隱淪○13。

騎驢十三載○14,旅食京華春○15。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主上頃見徵○16,欻然欲求伸○17。

青冥卻垂翅○18,蹭蹬無縱鱗。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於百僚上,猥頌佳句新○20。

竊效貢公喜○21,難甘原憲貧○22。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23。

今欲東入海○24,即將西去秦。

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25,況懷辭大臣○26。

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27!

【注】

①紈袴:指富貴子第。不餓死:不學無術卻不用擔憂忍飢挨餓。

②儒冠多誤身:指滿腹經綸的儒生卻多是貧窮困頓。

③丈人:對長輩的尊稱。這裡指韋濟。

④賤子:年少位卑者自稱。這裡是杜甫自稱。

⑤“甫昔”兩句:指的是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以鄉貢資格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的事。杜甫當時只有二十四歲,就已經是參觀王都的國賓了,所以說“早充”。

⑥有神:有神相助。

⑦揚雄:字子云,西漢辭賦家。料:差不多。

⑧子建:指曹植,他字子建。看:比擬。親:接近。

⑨李邕:唐代書法家。杜甫少年在洛陽時,李邕聽聞他的文學才能,便主動結識杜甫。⑩王翰:唐朝著名詩人。

○11“立登”句:指很快就能獲得重要的官職。

○12此意:指自己想要施展政治抱負的願望。

○13隱淪:歸隱,沉淪。

○14騎驢:這是和乘馬的達官貴人相比。十三載:指從杜甫參加進士考試,到天寶六年,恰好十三載。

○15旅食:寄食。京華:指長安。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16主上:指唐玄宗。見徵:被徵召。

○17歘(xū)然:像火光一現,形容非常快速。

○18“青冥”句:空中的飛鳥折翅。

○19蹭蹬(cènɡdènɡ):行走艱難的樣子。無縱鱗:本義指魚不能縱身遠遊。這裡指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這裡指的是天寶六年(747),唐玄宗下詔徵有一技之長的人,當時杜甫也參加了。宰相李林甫嫉妒賢能,應試者皆落選。杜甫施展抱負的願望也因此落空。

○20猥:多。

○21貢公:西漢人貢禹。他與王吉為友,聞聽王吉顯達,非常高興,知道自己也該出人頭地了。這裡指杜甫曾自比貢禹,希望韋濟能提拔自己。

○22原憲:孔子弟子,因貧窮出名。

○23踆踆:謙退樣子。

○24東入海:孔子在《論語》中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意為歸隱。去秦:離開長安。

○25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

○26大臣:指韋濟。

○27馴:這裡是拘束的意思。

杜甫

天寶七年(748),杜甫曾贈時任尚書左丞的韋濟兩首詩,希望得到他的援引提拔。韋濟雖然賞識杜甫的才能,但沒能給出實際幫助,於是,杜甫又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寫了杜甫想要退隱江海的想法和抒發了他對朝廷輕視人才的激憤心情。

“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詩人開首這兩句就直接抒發詩人內心的悲憤不平的心情,感情激烈,勢不可擋。不學無術的紈袴子弟本是社會的敗類,但是他們卻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而滿腹經綸、心懷大志的儒學之士,卻被貧困困擾,以至於因此耽誤前程。詩人開頭就陳述了一個不合理的現實情況,對比鮮明深刻。

“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接著詩人緊承“儒冠”句,寫自己的坎坷經歷,這句是過渡句,接下來就是對“丈人”即韋濟的傾訴。

從“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風俗淳”,這部分主要詩人年輕時因才華出眾,蒙受的榮譽和自己曾經遠大的抱負。少年時的杜甫很早就有名氣了,他學識廣博,妙筆生花,如有神助。作賦可以和揚雄相敵,寫詩就要和曹植接近了。因此,他也受到了當時文壇領袖李邕、詩人王翰的欣賞。他憑藉自己的才華,認求取功名,進身仕途很容易。他年輕時還設想自己要輔佐皇帝,教化百姓。這一部分寫得快意流暢,氣勢雄健,表現了詩人當時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精神面貌。也為後邊詩人寫到自己後來的境況作鋪墊。

接著從“此意竟蕭條”到“蹭蹬無縱鱗”,這部分寫的是詩人空有抱負,卻到處碰壁,報國無門的殘酷現實。詩人感嘆到自己曾經的雄心壯志,現在都已經“蕭條”了,詩人在繁華京城的旅居長達十三年,在這十三年裡,詩人騎著一條瘦驢,奔波在大街小巷。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門,受盡富豪子弟的白眼,晚上都是尾隨著權貴人的肥馬揚起的塵土,鬱郁而歸。常年在富豪權貴們的殘羹冷炙中維持生計。就在不久,詩人還參加朝廷的一次應試,哪曾想奸相李林甫竟然讓應試的儒生們全部落選。這起事件使詩人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詩人用“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形象地比喻了當時詩人的心情。詩人種種悲慘的遭遇,讓他心中的越發激憤不平。這與詩人年輕時的境況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自己的處境一落千丈,心理的辛酸和悲涼,溢於言表。

從“甚愧丈人厚”到最後,主要寫看詩人對韋濟的感激之情和自己希望落空,決定離去卻又不捨的複雜心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詩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弟子原憲那樣的貧困了。他為韋濟當上尚書左丞而高興,就像當年貢禹聽到好友王吉升官而彈冠相慶。詩人期盼著韋濟能幫助自己,但韋濟沒能給他實際幫助。詩人內心憤懣不平,卻也只能強忍著,想離去卻仍有些猶豫。他不捨得自己寄予希望的京都,捨不得好友韋濟。但是,希望已經破滅,再待下去,也沒有意義了,最後決然隱退,像白鷗那樣漂泊於江湖之間。這部分中,詩人寫出了自己複雜的心情,真是思深意曲。“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詩人以一個問句結尾,詩人直抒胸臆,控訴世道的不平,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曠達的胸懷、高潔的情操和剛強的性格。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讓人讀來蕩氣迴腸。

這首五言古詩成功地運用了對比這一表現手法,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語言樸實凝練,內容宏闊,意蘊深遠。

後人點評

《杜臆》雲:“此詩全篇陳情,……直書胸臆,如寫尺牘,而縱橫轉折,感憤悲壯,繾綣躊躇,曲盡其妙。……末段憤激語,迂迴婉轉,無限深情。”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卷六. 高適 劉長卿 杜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