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唐诗自古以来就被人称赞,这个时期人才辈出,除了李白、杜甫两位绝顶大诗人,高适也在其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不过现在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想到的总还是他的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四人可谓是把边塞诗写的风生水起,但是高适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觉不只是这一种题材。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一、雨露均沾

作为唐代的诗人,不写点厉害的诗怎么能对得起这样一个辉煌的时代。高适也确实没有辜负时代的期望,他不仅做的官好,写的诗也是一绝。高适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有边塞诗、咏怀诗、写人民疾苦的诗和讥讽时弊的诗等,其中最有成就的当属边塞诗。

高适的边塞诗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了,他的边塞诗和其他诗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语言用词和侧重点,高适的边塞诗不像其他诗人那样词藻华丽,他诗中的语言大多朴素淡雅,但是读起来又不失韵味,就如《燕歌行》中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唐朝的东北方向发生战事,将军离开家去作战,战士们在战场上本来就很勇猛,皇帝又赏赐他们。高适作此诗是为了揭露当时官场的黑暗,大将为了敛财竟不惜克扣士兵军饷等行为,高适向来是正直果敢的,他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于是他写下此时以表达自己的心声,据史料记载推断,该是讽刺的正是当时的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当然,边塞诗的主题自然多是歌颂战士们奋勇杀敌热血报国的豪情,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战士们互相看着各自手里拿着的沾满血迹的宝剑,为国而战怎么能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高适描写边疆生活艰辛的诗句也不少,比如“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他们即便是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少数民族的孩子十岁就能骑上马奔跑了。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写出了边疆人民生活的场景以及边疆人身体的强壮,写出了边疆生活的情趣。还有描写军旅生活的,比如《蓟门》(其五)中的“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唐朝军队做战时的勇猛。又比如《蓟门》(其二)中的“戍卒厌糟糠,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和《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中的“年过四十尚躬耕” 他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震撼人心。

高适虽说也做过一段时间的官,但是他的仕途也是非常坎坷的,一直得不到重用,以致满腔热血无处挥洒,从《别韦参军》中“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一句中就可以读出作者满满的心绪,世人对待我就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只有你把我看做知己,最让我高兴的是我们交往这么长时间你的态度也没有转变,没有一次推辞说家里穷困。当时的高适正值落魄之际,在离开粱宋之时,心中感慨万千的他写下了这首诗。又如《别董大》(其一)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光是读起来就给人一种潇洒的感觉,不要担心在以后的道路上没认识你的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看似很潇洒,其实是在宽慰自己的朋友董大不要担心人生没有知己,天涯处处都有朋友。顿时,离别之情油然而出。从此可以看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限悲愤。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长时间的做官让高适也看到了一些常人所看不到的黑暗面,他比一般人更能看出统治者和下层贫苦人民之间的矛盾,在《东平路中遇大水》中“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仓廪终尔给,田租应罢收。”一句可以看出告示对下层民众的同情和对上层统治者的建议,因为他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作为一国之君,就是要以民为本,体贴百姓,这样才能国富民强、长治久安。再如“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高适发挥自己的特长,看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这这几句始终也体现出了高适对下层普通民众的同情和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既有叙事的悲痛也有满腹的愤懑之情。“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这句看似是在表达作者对外敌入侵无人能够抵法所发出的感慨,其实是寄予了作者对当时边关防守的关心,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真实的写出了下层民众惨痛遭受的同情和对国家边境危机的担忧。

对于唐朝的政治,高适可以说是达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地步,他以犀利的眼光看当了大唐朝廷的各种弊端,这在他的诗歌中也是有所体现的,在《行路难》中“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高适仅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写出了他对当朝政治的极度愤懑,从中也流露出了一些对政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二、四大诗题,各有千秋

(一)边塞诗

高适和唐朝的大多数诗人一样,也同样是拥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他曾经写过很多关于战争的诗篇,就比如在九曲之战过后曾写下《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其中“解围平妙算,止杀报君恩。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一句就很好的写出了高适的爱国之情,虽然通篇没有一个国字,但是从“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中可以读出高适在听到自己国家的军队作战胜利时的那种喜悦,这种喜悦是发自肺腑的,感人至深。

高适的诗素来以语言质朴平淡著称,虽然写的是边疆战事,但是他诗歌的语言中却没有半点血腥味。就拿《燕歌行》来说吧“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一句话就很好的写出了作者对当时朝廷内部武将的不满,你没看见在战场上拼杀的生活有多辛苦,直到现在还在思念智勇双全的李将军。这也是诗人为士兵们所感到可悲的,生在了这样一个可悲的时代又用李将军和当时朝廷上并无真才实学的将军们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失败的惋惜。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高适的边塞诗让人读后也有一种悲壮的感觉,就如《别韦参军》中“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丈门不做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看似是在写离别,实则是在写自己做官的经历,全诗情真意切,从中可以看出高适写离别的时候不只是写离别,从而使诗篇别具风味。表达的是诗人自己的真实感情,虽然是在感怀自己做官的坎坷经历,但是豪放的语言之中丝毫没有这种感觉。表现了诗人一生光明磊落毫不遮掩的性格,“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一句就很好的写出了高适心中郁闷时的内心情感变化,令人感同身受。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二)咏怀诗

高适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求仕失败的打击后心中闷闷不平,同时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此后一段时期内也写了很多的咏怀诗,比如在《效古赠崔二》中“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升惨烈,雨雪暗天地。”一句,看似是在写景,其实是在烘托感情,作者用悲景衬悲情,寒冬时节,我在河堤上徘徊,一眼望到远方就想起了家乡,猛烈的寒风刺骨,与雪纷纷扬扬的飘下来使天地之间没有了光明。这样的景色使诗人想到了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与事实紧密相连,同时也衬托了诗人当时心境的悲凉凄清之苦,同时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渺茫的担忧,用尖锐的话语把当时朝廷的昏庸腐败表现的是淋漓尽致。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三)写人民疾苦的诗

高适一生都在为国家而奋斗,他也是一个真正做到为国家平叛乱,收复失地的诗人,他同众多的 一样,心中也时常挂念着人间疾苦,他在入仕每次大展拳脚也都是以拯救百姓为依据,就像在《封丘作》中“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为了生计还是回到家里种田吧,这世间的事情就交给那向东奔腾的江水把,一腔悲愤无处诉说,那就和家里人谈一谈吧,在此句中高适将自己的无奈和对民生疾苦的眷眷关注之心展现的淋漓尽致。

赏高适诗词,从他的诗歌题材中体会人生

高适心怀大志,他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经历都写成了诗,通过诗将自己的愤懑之情抒发出来,也正是因为他的经历才造就了他诗歌题材的丰富多彩,也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才让他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诗歌风格。作为一位为国争光的诗人,高适无一不让人羡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