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岑参很经典的一首诗,最后14字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读再读!

岑参,唐代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因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的诗以七言歌行见长,风格慷慨豪迈,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其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异域文化、风俗等。小编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首诗,便是岑参的经典诗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很经典的一首诗,最后14字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读再读!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岑参当年赴北庭途经凉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主要描写了当年岑参与老友欢聚夜宴的情况,以及凉州的风土民情。全诗格调慷慨豪迈,虽然主要描写的是夜宴,但岑参将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气象。且最后14字所说的人生态度,堪称至理名言,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岑参的这首《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岑参很经典的一首诗,最后14字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读再读!

诗的前两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岑参对此次宴会的大环境做了概括描写。即一轮弯月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弯月照耀着凉州城。两个“月出”,岑参形象地将月亮从地平线升起,到升高到足以照到全城的动态描写了出来。可见岑参要去参加的是一场夜宴。

紧接着两句“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岑参对凉州的风土民情做了描写。即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人有一半懂得弹琵琶。从这句诗可以看出,岑参看到的月光下的凉州城,必然是一派歌舞繁华,和平安定,且带有异域风情的边地生活。

岑参很经典的一首诗,最后14字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读再读!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这两句诗虽然也是写琵琶声,但却是从城中的琵琶声,过渡到了夜宴上的琵琶声。以琵琶声的不同,来过渡诗所写的内容,可谓巧妙。至于“风萧萧兮”,则形象地点出了边地夜晚风大、空旷的地域特征。

结合诗的前六句来看,岑参主要对环境背景做了描写。而接下来的“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开始,便正面对夜宴进行了描写。首先,岑参对参与者作了介绍。说参加此次夜宴的都是河西幕府中的故人。这里的故人就是岑参的同事兼朋友,高适、严武等人。重复“故人”二字,则是为了突出情谊的深厚。

岑参很经典的一首诗,最后14字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读再读!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这凉州宿舍前已经可以看见秋天的草了,时间不等人,我们怎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呢?从这两句诗中,仿佛我们可以听到岑参与其老友对自己事业的谈论,因为这里的言下之意,便是说要赶快建立功业。

最后两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既是岑参对此次夜宴氛围的描写,也是岑参对人生态度的一个看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人的一生能够像今夜这样的大笑又有几回呢?眼下我们相逢且有美酒,那就必须要痛饮醉倒。可见岑参对人生的豪迈、乐观的态度,它与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相类似。

综观岑参的这首诗,虽说描写的就是他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老朋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但是他透露出来的对人生乐观的态度,却是无论何时都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