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陕西省的省会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周朝以来,共有10多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因此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悠久的人文历史,给西安留下了丰镐都城、阿房宫、兵马俑、未央宫、长乐宫、大兴城、大明宫、兴庆宫等历史文化遗迹。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众所周知,林则徐是福建人,他怎么与西安扯上关系的呢?

当然有关系了。

林则徐于1823年2月17日复出,任职江苏按察使,时年38岁。1827年6月,林则徐转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于是,林则徐就风尘仆仆地奔赴陕西西安任职。

这是林则徐第一次来到西安。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不过,林则徐只在任一个月,即被调任江宁布政使。由于继任者还没到任,林则徐留在西安继续处理公务。当时正是夏季,陕南略阳一带发生水灾。林则徐向来很关心民生,接到受灾报告后,立即前往略阳,查看灾情,安抚受灾百姓,组织抗洪救灾工作,并紧急奏请朝廷多增加灾民一个月的口粮,以解燃眉之急。

林则徐发现,略阳县城三面环水,历史上就多次遭到洪水肆虐。林则徐又参与略阳县城迁建事宜,奏请朝廷同意,将县城搬迁到凤凰山下的文家坪一带。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直至继任者抵达西安,林则徐与他办理交接工作后,才离开西安,回到江南。

林则徐回到江南后,历任江宁布政使、湖北布政使、河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1838年,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与外国鸦片贩子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的鸦片尽数收缴,在东莞虎门销毁一空,是为“虎门销烟”。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因为主战派立场,被清廷当作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替罪羊”,被革除职务,流放到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1842年5月,林则徐前往新疆伊犁途中,经过陕西西安。这是林则徐第二次来到西安。上次,他是到西安任职;这次,却是以“罪臣”身份经过西安。抚今忆昔,如何不让林则徐感慨万千?林则徐来到西安之前,就染上疟疾,因此暂时停留在西安,卧床养病。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林则徐身染重病,但仍然心忧天下。他请陕西布政使朱士达把自己从前主持刊刻的《炮书》转送陕西抚标中军参将马辅相,希望他参考这本书造出新式大炮,以抵御外敌入侵。

病好后,林则徐不得不于8月11日带着两个儿子林聪彝、林拱枢,和几个仆人,在西安与妻子依依惜别,踏上西行的征途。林则徐在离开妻子之际,写了两首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其一是:“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其二是:“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这两首诗,表达了林则徐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第二首诗歌更为有名,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成脍炙人口的名句,也是林则徐满腔爱国主义情怀的浓缩和写照。

林则徐被流放到新疆后,过了几年流放生活。1845年,林则徐被清廷重新启用,任命为陕甘总督,不久授任陕西巡抚。1846年,林则徐从兰州来到西安任职。这是林则徐第三次来到西安。

这时候的西安,不同于1927年的西安,也不同于1942年的西安。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为了解决巨大的军费开支,下令各省捐银。其中陕西必须捐银100多万两。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规定清廷要赔款2100万银元。这笔赔款,也分割到各省。陕西自不例外,光是安府咸宁、长安两县,每年就需缴纳2万多两赔款银。这些军费开支和战争赔款,最终落到老百姓头上。与此同时,陕西几乎连年遭遇灾荒。老百姓的生活陷于极度困难状态,许多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走上了“刀客”的道路。

林则徐双管齐下。一方面全力赈灾,劝告富商出钱、出粮赈济灾民,舒缓百姓疾苦;另一方面,整顿训练官兵,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各地官府积极缉捕“刀客”。在林则徐的整顿下,陕西情况有所好转。

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为何在西安停留了三个月?

1847年,清廷命令林则徐转任为云贵总督。当年3月,林则徐抱病启程离开了西安,此后再没回来过。

【参考资料:《林则徐在西安》《林则徐生前曾三次来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