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子女寫日記,開始寫就不會停!父母建議收藏

讓子女寫日記,父母真的很為難。


為什麼難?因為子女不愛寫。不僅僅是父母覺得難,老師也覺得很難。好不容易讓學生寫了一兩篇,沒寫幾天就停下來。一旦停止,希望再啟動,就“難於上青天”了。老師的執行力度足夠大都會遭遇尷尬,父母就更不用說了。


幸好有統編本教材。統編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正兒八經地讓孩子寫日記。很多父母覺得:有了教材的支持,如同獲取“尚方寶劍”,小孩不寫都不行。的確,教材介入後確實有好轉。教師執教後,學生會寫日記,也開始“受命寫”,但依舊是沒寫幾天又停了。

為什麼非要學生寫日記呢?寫日記有這麼重要麼?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日記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練習


寫作無非是技能,凡技能貴乎一個“練”字。練習,則講究熟能生巧;練習就是要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個道理誰都懂——練得多了,自然熟了,寫作的能力也必定提升。


其次,日記有著得天獨厚的功能


日記的“記錄”功能無以倫比。日記,日記,就是記錄日子。日子是什麼?是每一個學生的童年,是守護童年的法器。讓每一個孩子都用文字將童年定格,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寫作應有的功能。很多作家都有記日記的習慣,足見日記是通往寫作成功之門的必經之路。


但是,讓孩子從開始寫第一篇日記起,就一直往下寫,不要停,真的不容易。這裡牽涉到習慣養成,能力支撐,興趣愛好等,需要不斷給予動力,牽涉到各種因素。雖然有點像“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結合我們二十多年指導學生寫作的經驗,還是大有可為的。事先聲明,所謂“經驗”,就是指我在小學執教二十多年中,帶著孩子寫百字作文的這一獨特做法。百字作文,是教師寫作系統中的“日記”;日記,是家庭寫作系統中的“百字作文”。


如何讓子女寫日記,開始寫就不會停!父母建議收藏

和大家分享:讓日記寫起來就不要停的四個要點。

第一條,寫得不要像作文


既然是寫日記,就不要寫得像作文,更不能當成作文一樣去寫。小孩怕的是作文,不是日記。如今,好不容易說要寫“日記”了,卻又寫成作文,自然不喜歡,寫不長久。略感可惜的是,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提供的日記例文,像極了“作文”。


其實,父母的心中,時常希望看到孩子寫出日記像模像樣——像作文。一旦看到是隻言片語,可能會失望,會責罵,因為和父母心中的“樣本”差距太大。我們給大家的建議是:要想孩子長期堅持寫日記,就不要把日記寫成作文那樣。例如,你可以讓子女邊畫邊寫,日記中有圖;你可以允許子女在日記中“鬼畫符”,日記中有著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號;你可以鼓勵子女用照片代替日記,日記中可以就是一張照片,最多加一兩句評點;可以鼓勵子女用“粘貼”的方式寫日記,日記中粘貼一片樹葉,一個小小的指紋……日記中就留有一段獨特的記憶。


總之,日記就是不要像作文。


第二條,不能寫太長


很多父母希望通過寫日記,讓孩子作文也獲得進步,這自然是好。但不要因此而不斷鼓勵孩子寫得很長。殊不知,正是這種鼓勵,讓孩子寫了就怕,同時從此不再寫。實際上,日記絕對不是越長越好。例如著名的暢銷書《金魚的日記》,作家代筆的金魚,一天中寫下的就是一句話。例如,第一天寫“我在魚缸裡遊。”;第二天寫“我還在魚缸裡遊。”;第三天寫“我依然在魚缸裡遊。”……大作家創作的日記,都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只不過每一天比前一天多了一個字而已。這給我們巨大的啟發:讓孩子自由寫,不要限制字數,甚至還要提醒他“少寫一點!”


少寫一點,但每天可以比前一天,多寫一個字。


我相信,這樣的要求,沒有一個孩子會拒絕,而正是這樣的要求,容易讓學生養成寫的習慣。因為輕鬆,所以寫上三個月也不會停。要知道,只要寫過三個月,就符合習慣養成的基本天數,就有可能養成終身寫日記的習慣。


如何讓子女寫日記,開始寫就不會停!父母建議收藏


第三條,隨時增補信息


就像長跑,中途要不斷補給。要堅持長時間寫日記,不能指望一步到位。寫著寫著,要不斷補給新的動力。當孩子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感覺疲勞。此時,可以告訴他更多和寫日記有關的信息。一來,算是給他動力;二來,信息中也帶有些許方法,幫他寫得更順。例如,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名人都寫日記哦。《拿破崙日記》,就是當時的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季羨林日記》就是季羨林先生一生的記錄。不僅如此,父母還可以“刺激”小孩,告訴他們:不光是人類愛寫日記,其他的朋友也愛寫日記。例如《園子的日記》,又如《泰格的日記》,“泰格”是老虎哦。還有《蚯蚓的日記》《企鵝的日記》……這些啊,不但寫出來,還出版成書了呢,不少還是暢銷書。


有的日記,是名副其實的“名著”。例如《小屁孩日記》《搗蛋鬼日記》,這些書的發行量可大了,作者都成了作家中的“富豪”。父母將這些信息告訴孩子,不是讓其養成拜金主義,而是用各種渠道的信息,刺激子女主動地寫日記。刺激的方式是,讓孩子知道寫好日記,也許自己就可以成為作家。


有時候,還可以透露給小孩:爸爸媽媽也有寫日記哦。當然,這麼做的前提是,你真的有寫,即便是很枯燥的“工作日記”也行,都會對子女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


最後一條,鼓勵小孩用日記


日記寫完後,父母會遭遇一個艱難的選擇——到底看不看。如果連看都看不了,還怎麼鼓勵“用”?要記住,原則上,日記是隱私,不能看,也不宜批改,更不宜交流。否則,小孩會為你準備一份“能看的日記”。這樣就離寫作的初心越來越遠了。雖然,我也主張在18歲之前,父母作為監護人,有權看子女日記。但還是把“原則”說清楚較好。監護子女,是一個目的,引導寫作,又是一種意圖。


但依然可以鼓勵子女在適當的時候,把日記用起來,發揮日記中特殊的功能。例如,在日記中,可以給爸媽寫一封信,讓這篇書信日記成為一種交往;在日記中,可以給爸媽留言,讓這篇日記發揮一定的功能;在日記中許下一個心願,讓這一篇日記成為自己的“聖誕老人”。


讓寫的日記可以流通,可以達成特殊的功能,小孩就會更加喜愛寫日記。因為任何的寫作動力,都要由內而外地散發出來。外力的鼓動,會很快衰竭,而內在的力量,才是維持長久的恆動力。


以上四個方法,大概能幫助小孩從開始寫日記後就不要停。父母要堅持用,還要綜合用。用的時候心不要太急。寫日記這件事是細水長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