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如何评价姜昆?

读剧慧眼


是评价相声演员姜昆,还是曲协主席姜昆。这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却是在两个不同领域的不同角色,所做出的贡献值也不一样。就像相声演员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班主郭德纲,应该分开评价是一个道理。

先说一说相声演员姜昆吧,作为一个把舞台表演的相声演员,姜昆是电视相声黄金年代里,最火的相声演员之一,巅峰期可以压侯耀文冯巩一头,仅次于当时的相声领军人物马季。
姜昆人生两个巅峰期,第一个是wg后期,姜昆被马季发掘走向大舞台,并形成自己表演风格,并且得到观众高度认可,这个时期姜昆的搭档是李文华。两个一动一静,一个活泼一个冷面,姜昆那种俏皮的嗓音,中快的语速,跟李文华的焉形成强烈对比。当时的《如此照相》火遍全国,而且是非常强烈的讽刺型相声,把人们对极左的不满宣泄出来,可谓一时之佳作。

姜昆的第二个艺术巅峰,是李文华喉癌退出,姜昆得到新搭档唐杰忠的同时,意外收获了创作界大神梁左。当时的春晚舞台是可以讽刺的,而且尺度远比现在更大。梁左创作的《特大新闻》,被姜昆唐杰忠表演的淋漓尽致,一时间风头无二。但因为内容过于前卫而且辛辣,两人也惹来不少麻烦。梁左因此对相声的创作热情归零,掉头去了影视圈,而姜昆在失去好的剧本以后,也开始一路下滑。随着相声大萧条的九十年代,姜昆也迎来了人生第二个身份——官场姜昆。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不要走向自己对立面。这是他警醒郭德纲的一句话,但他自己比谁都深有体会。

姜昆是爱相声的,毕竟他从一个普通工人,被马季发掘成文艺标兵,相声是他的根,也是他为之付出青春的宝贵财富。但当他变成曲协领导之后,姜昆的立场就变了,相声不再是他的艺术追求,而是一种征集,一种用来写报告的材料而已。当然中国官场大多如是,郭德纲当年如果没被人挤掉,顺利进入曲协,凭他的聪明才智,兴许被姜昆定为接班人也未可知。


但如今他们是体制内外的对手,姜昆要一个对手作为工作素材,打压他给自己完成KPI考核。郭德纲需要一个对手作为艺术创作素材,《我要反三俗》就是这种对立的巅峰之作。

姜昆一定会被历史铭记,毕竟他的每一件工作,每一项征集,都是官方记录并保存的。他的后世评价甚至可能会比郭德纲评价更高,因为他在一个可以书写历史的位置。而郭德纲只是一个草莽匹夫,他的事迹只是民间野史罢了。百年之后的《中国相声史》,会列举密密麻麻的姜昆事迹,而郭德纲可能只有几百字简述“一个曾经很红的民间社团班主”。

但历史评价对郭德纲重要吗?对喜欢郭德纲的人重要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而且我可以肯定一点,历史评价对姜昆和他的支持者,比如戴志诚这种人,那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他们奋斗的目标。


咸鱼茶馆


答案是:姜昆是一位很好的相声演员,早期的一些作品很有品位,在人们心中印象很好…。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中后期就没有更好地作品问世,而拿起笔写起毛笔字来,给人的印象是,好像有点跑偏…。更为让人不解的是,在相声低谷时期,出了一些新人新作,没有像马季那样给以正面的鼓励,反而予以负面的评判,且提出了要有品位的观念…。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声音,至使,形成了不必要的争论,也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车轮滚滚,要与时并进,要像马季那样,做一位完美的艺术家。


王石259252230


姜昆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与李文华老师合作说了许多反映当时时代的相声,可以说红极一时。后与唐杰忠老师合作,同样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与戴志诚同志合作后,只能说是江河日下。与郭德纲同志的纷争中,从作为曲协领导的角度,批三俗也无可厚非。这里面也有媒体推波助澜,挑拨离间的因素。至于武汉捐款捐物捐诗,个人认为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呐喊助威,喊不了的别出门也是贡献。真心希望相声界不分主流非主流,大家都是一家人,共同努力,服务好工农兵,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紫氣東來者


太拿姜昆当回事了,还历史,评价周文王也就几句话,姜昆根本进不了历史,历史根本没人评价他。


狙击手143858722


历史不会有他的影子,更不会有什么评价,站在历史的高度,他只是一介小人物,谁会记起。他对国家社会一点贡献都没做。你说怎么评价。


清闲一村夫


姜昆至《如此照相后》潜水好多年,现在终于又出新相声巜为武汉捐诗》……


龍雲35


这个非常时期,全国各地抗击新冠病毒感染肆虐,竟然有心人提出评价姜昆,匪夷所思!看来,姜昆的有生之年,难以清净。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蛆附骨,如影随形。


啸傲江湖老北风


姜昆是中国相声界不可多得的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相声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GB平城某男


“人民”艺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