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当初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人都飞黄腾达,各个封侯拜相,但就有一个人死活不愿意当大官,每天就想喝点小酒,过自己的舒服日子。他就是朱元璋小舅子朱德成,每天就喜欢喝的烂醉如泥,不问朝堂之事,那他到底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比别人都有智慧?

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朱元璋这个人是登基之后大杀功臣,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几乎将所有的功臣牵连殆尽,于是很多功臣其实是非常害怕株连上自己的,尤其是外戚势力更加忌惮。郭德成的名声不如他的哥哥和妹妹,郭兴、郭英都是明朝建立的功臣,妹妹是郭宁妃,朱元璋的宠妃,可以说在明朝建立之后郭家的势力那是相当的强盛。可这种情况是越发容易遭到皇帝的注意和猜疑的。两个哥哥虽然已经被封侯位置,但是却被无缘无故的牵连到的案子当中被杀。

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而这个郭德成就相当聪明了,本来就淡泊名利的他,装作自己痴傻的状态,根本不要什么大官,当皇帝说给你个大官做做,他一口回绝,说自己不够聪明、什么也不懂,每天喝喝酒,乐呵的过一生多好,大大官可真是折煞了,不敢当。于是算是躲过了朱元璋试探的一截。

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可是之后的一次试探,让他失手了。一次宫宴当中,喝醉了的郭德成就像帽子摘了,因为头发稀少有些地方已经秃了,皇帝就调侃他说,你光顾的喝酒了看看头发都喝秃了。他笑着回答,说是自己这两根毛还不如直接全剃得了。这可是说错话了,本来就是一个搭腔的话,根本没带着什么意思,但是他忘了面前站着的是皇帝,还是个当过和尚的皇帝。

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于是酒醒之后,知道自己的闯下了这么大的祸,直接就去寺庙剃度,成了真正的和尚,倒真像个醉和尚,这下朱元璋才放心了他的举动,确实是真的疯了,这样的人还担心他会有什么谋反行为,反倒是显得自己有些小心眼了。

看看朱德成的举动,确实要比他这俩哥哥要聪明的多了,难道这是扶不起的阿斗会干的事情吗?相反他和阿斗的性质很相似,以“此间乐,不思蜀也”消除了曹魏的疑虑,保住性命,成为了三国时期最长寿的皇帝。很多人骂阿斗,说刘备和诸葛亮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却被他这样的轻而易举的丢掉了。可是他确实没什么治国才能,用他的命换蜀国回来都做不到,还不如明哲保身,做个安乐公,过完余生。

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那么再换回郭德成,他比起刘禅来说要有才的多,而且还可以辅助朱元璋打江山,这样的人其实要是真的走仕途肯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是开国功臣多无好下场,这是在封建王朝历史上不变的道理,及早的功臣身退,过自己的安乐生活,才不失为良策。因为身不由己,总好过身首异处。朱元璋这个人的性格可以说哪个跟他相处的过得人都看得懂、摸得透,但没有几个人可以放下名利,真的置身之外。

朱元璋小舅子不要大官只要美酒,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大智若愚?

因此他的大智若愚,还有功成身退,才是和帝王相处的正确之道。正如他所说:人生贵适意,但多得钱、饮醇酒足矣,余非所望。清酒、古灯,禅佛、寺庙,不可谓不是他的另一种大智若愚所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