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眾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國際大運河有兩條,一條是位於亞非兩大洲交界的蘇伊士運河,另外一條是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運河。

在這兩條運河開通之前,歐洲船隊要想進入印度洋或者太平洋,需要從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或者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合恩角繞路才行。這種動輒上萬公里的冤枉路,令當時的歐洲殖民者苦不堪言。要知道,當時普遍的帆船時速不足15公里,汽輪機船速度也不足25公里,多走一萬多公里意味著貨物要延遲數月甚至大半年才能抵達目的地,這其中可能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整個路途漫長而又艱難。

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的歐洲殖民大國法國,就設法在蘇伊士地峽原有運河的基礎上,疏通並擴建了新的運河,即:蘇伊士運河。

1869年,蘇伊士運河修建成功之後,由於美洲西部已經獲得相當程度的發展,貿易通量劇增,也急切需要一條運河來緩解他們繞路的痛苦。最終經過多番商討,1883年,巴拿馬運河工程開建,歷時31年,先後經手法、美兩國承建,於1914年正式開通。

可是,隨著海洋運輸業的不斷髮展,遠洋船舶的噸位一年比一年大,運河逐漸變得不能滿足日常運輸要求。於是,這兩大運河先後進行過多次拓展和完善,這一改,弊端就暴露出來了。

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截止目前為止,蘇伊士運河寬度大部分在200多米,可以通過吃水深度20米,載重24萬噸以內的船舶。而巴拿馬運河雖然大部分地區寬度超過300米,名義上可以走8萬噸的船,但實際上因為深度不足,只能通航吃水深度12米的船舶,算成噸位大概5萬多噸。

這個數據導致的結果是:蘇伊士運河每年收入48億美元,而巴拿馬運河從1999年-2009年十年總收入也只有47.5億美元,盈利能力相差十倍之多。

為什麼巴拿馬運河不可以擴展到蘇伊士運河那種程度呢?

因為蘇伊士運河兩側海平面高度一致,而且運河區域陸地海拔很低,屬於平行運河,相當於是在陸地上挖一條溝,拓展起來也不太費勁。

而巴拿馬運河就不同了。它兩側的海平面不一樣高,潮汐會給運河帶來巨大麻煩。所以在設計之初,採用的是多級船閘層層上升的方式通過船隻。這意味著,如果你要拓寬,或者加深,得把以前的船閘廢棄,重新修建,或者把舊的挖出來,再到原址上建新的。

這樣一來,擴建就意味著重建,甚至比重建更加費錢。再加上巴拿馬運河現在的運營權已經迴歸巴拿馬政府,能不能承擔得起這筆鉅額資金,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大型遠洋貨輪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他們就只能繞行15000公里,從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合恩角通過,這種事情在燃料和商業成本日益高昂的今天,想想也是無法忍受的。

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於是乎,在中美洲修建第二條運河的想法應運而生。

2012年9月26日,尼加拉瓜政府宣佈與香港尼加拉瓜運河發展集團(HKND)簽署了一份協議,許諾讓這家公司承建尼加拉瓜運河項目,鑿穿美洲大陸,取代巴拿馬運河。

這個公司的老闆名叫王靖,是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根據雙方協議內容顯示,該運河項目位於尼加拉瓜南部地區,總長度278公里,寬270-520米,深27米,依託尼加拉瓜湖,以及東部大西洋沿岸的自然河流來修建,預計耗資400-500億美元。作為回報,投資方可以獲得運河50年的經營權,待工程順利完結並啟用後,合同年限再延長50年。

也就是說,一旦這條運河開建成功,這家中國公司可以獲得該運河100年的經營權限。這是一個看上去很誘人的條件。

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那麼,在尼加拉瓜這個地方修建運河到底靠不靠譜呢?其實在歷史上,王靖和他的香港公司並非第一個提出在尼加拉瓜湖修建運河的人。

早在17世紀,就有英國人設想要在中美地峽上開挖運河,溝通兩大海洋。後來到了18世紀,西班牙人基本掌控了整個南、北美洲大陸的西半段,並且發展得非常好,於是就迫切需要一條可以直接從歐洲通往太平洋的捷徑。

但很快,南美以及中美洲的大規模獨立運動就爆發了,西班牙帝國落幕。

後來到了19世紀,美國開始崛起,他們一直覬覦這條通道,因為美國已經有伊利運河(美國東北部的一條內陸大運河)的經驗,而且正在策劃淘金熱,企圖謀取北美大陸西部海岸的一大塊本屬於墨西哥的土地。所以,非常渴望在中美洲再建一條運河,以滿足自己的利益。

沒錯,最早建巴拿馬運河的雖然是法國,但是最早策劃修建運河的卻是美國。那時候美國雖然並不大,領土也還沒有延伸到太平洋,但是他們卻一直在和當時的大哥倫比亞協商,希望可以承建該運河。

不僅如此,他們還在運河的選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先後選出了4個適合修建運河的地址,分別是:

  • 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
  • 尼加拉瓜南部的通裡瓦斯地峽;
  • 巴拿馬中部的巴拿馬地峽;
  • 哥倫比亞北部的阿特拉託河;

最終,法國選擇在最狹窄(寬約65千米)的巴拿馬地峽修建。而這家中國公司選擇的地段是其中的第二條,通裡瓦斯地峽。從這方面來說,尼加拉瓜南部修建運河是可行的。

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2014年12月22日,尼加拉瓜超級運河正式開建,選擇線路方案如上圖。

根據計劃,這條運河全長278千米,寬270-520米,深27米,鑿穿美洲大陸,採取和巴拿馬運河一樣的船閘推進模式,利用尼加拉瓜湖或者其他內陸水系的水來為補充船閘。同時在兩側出口建立深水港,自貿區,機場以及其他配套設施。預計該項目2019年建成,2020年通航。

可是,今年已經是2020年了,我們並沒有聽到尼加拉瓜運河開通的任何消息,甚至連一點關於運河進度的動靜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因為這個項目涉及到許多方面的利害關係,阻撓不小。

第一,當地地址不穩定,而且居民普遍認為這種做法會破壞尼加拉瓜湖的生態,損害尼加拉瓜的利益,在拆遷徵地等工作進行時非常難以調解。

第二,我國的商務部在得知這個項目後立刻發表聲明,稱尼加拉瓜並未和中國建交,並且這個項目還可能會涉及到與哥斯達黎加的界河糾紛,潛在風險較大。

第三,投資方本身資金不足,需要大規模藉助國際資本。

中國商人慾修278公里超級運河,鑿穿美洲大陸,如今咋沒動靜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尼加拉瓜運河項目最終因為天時地利人和樣樣站不住腳,而不斷被擱置。而按照最初的協議規定,如果投資方沒能在開建後的72個月內籌得足夠的啟動資金,那麼這個項目合同將會自動失效。

2017年5月,該項目仍未採取具體行動來修建運河,大部分人認為該項目在籌資方面應該進行的不是很順利。到2018年2月時,該項目按理說已經失效,但項目負責人仍對外表示工程進度正在進行中,而且HKND保留項目特許權的合法權利。兩個月後,香港尼加拉瓜運河發展集團(HKND)辦公室不知所蹤,沒有留下任何聯繫方式。

HKND消失之後,運河項目合同自動解除,但尼加拉瓜政府依然表示,根據《 840號土地徵收法》,尼加拉瓜會繼續對該項目早期規劃的908 平方公里的旱地進行徵收。至於他們徵來這些土地做什麼?自主開發建設,還是尋找下一個投資商?目前還沒有相關方面的消息來證實這一點。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家中國公司的尼加拉瓜運河項目已經徹底泡湯了。

所以,如果以後網上再有人跟你說:中國在北美洲修建了一條大運河,未來超越巴拿馬運河;中國又掌握了一條世界級海上咽喉要道;中國將獲得尼加拉瓜運河100年經營權……等等這類信息,切勿再輕易當真了,因為這一切只是一場烏龍鬧劇,而且也已經徹底落下了帷幕。

​尼加拉瓜運河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仔細斟酌,量力而行,否則可能會害人害己,成為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